《李涵虚圆峤内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涵虚圆峤内篇-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十章         三品互养
   《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此修炼之至宝也。其间生生化化,互相资养,特为学者发明之。行逆修之道,则精化为气,气化为神也。行顺修之道,则神生其气、气生其精也。问何以逆取?盖自本元走漏,精、气、神皆落于后天。不能求之于我,则必求之于彼。求之于彼,斯逆矣。精化气者,此精在阴跷,逆入紫府而炼之,乃化为气。气化神者,此气在阳炉,逆入黄庭而炼之,乃化为神。夫此逆取之道虽从精始,而其顺修之道,则从神始。二者有相需之妙,不相悖也。逆修元精,先要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精生。盖其神气交媾,自然产出天精。此精乃天一之水,在坎为壬,一名母气,又名外精。
   学人以母气培子气,以外精补内精,是为同类施功。子气者,心气也。内精者,心精也。后天培养之学,自外入内,故必先修外药,以反内药也。又有神化精,精化气之理。所谓绛宫化液,流归元海,液仍化气,后转河车者是也。更有气生精,精生神之理。所谓白云上朝,甘露下降,抽出坎阳,去补离阴是也。
   善夫!陶仙之言曰:“知内不知外,无以通关窍。收外不收内,无以固根源。”人能体此,则知精、气、神互相资养之妙也。
第十一章       炼功五关
   丹法以炼精、炼气、炼神分为三关。然穷其修炼,实有不止于三者。层次不全,则有躐等之患也。今试论之。首关炼精,必用鼎器。合元黄以交媾,化金乌而上飞,则精化气也。次关炼气,必明子午。抽出坎中之阳,去补离中之阴,则气化神也。化气化神,筑基与还丹皆有这样法功,特其药物炉鼎,大小不同耳。至于炼神之道,则有三关:一则炼神了性,一则炼神了命,一则炼神还虚。炼神了性者,玉液炼己之道也。铅来伏汞,结成丹基。内有真火,绵绵不绝。外有子午抽添,渐采渐凝。则烹汞而成阴砂矣。炼神了命者,金液炼形之道也。铅归制汞,结就胎婴。内有真火,赫赫长红。外有阴阳置用,日增日减。则乾汞而成阳砂矣。炼神还虚者,更上一层,与道合真之事。移神上院,端拱冥心,直要与大虚同体,普照大千世界。如此是法身圆满,舍利交光,分身应用,充周不穷。所谓子子孙孙,百千万化。至此而应时立功,则身归三清,道超九祖矣。
第十二章       产药层次
   药物有三层:始则自无而出有,继则自有而入无,终则由无而产有。
   自无出有者,后天铅火也。虽从外边生来,然却无形无质。无形无质,金气初生之时也。自有入无者,送往西乡也。虽从内边种出,然却至空至虚,坤家洞阳之境也。由无产有者,同吐兑方也。先天一气,虚无中来。无形生妙形,无质生灵质。二候求之,四候合之,则金丹成,圣胎结,温养毕,阳神现矣。学人不识自无出有与由无产有相悬万万,故为串述以告之。
第十三章       药物层次
   药有三层,始则取外药以制内药,继则由内药以修外药,终则食外药以合内药。取外药以制内药者,筑基炼己之事也。此般外药,乃是炼小药,炼精化气时也。由内药以修外药者,乾坤鼎器之事也。此般内药,乃是真汞播精施种时也。食外药以合内药者,迎铅制汞,将母见子之事也。此之外药,乃是大药。骤得之而大醉,永得之而长生。调和固济,则为圣胎。温养事毕,则为圣人。大丈夫功成名遂时也。
   或问团阳曰:“上阳云:‘内药了性以结丹,外药了命以还丹。’是学人当先修内药以及外药也。如何莹蟾子又谓‘学道必须从外药起,然后及内药’乎?”团阳曰:汝盖以后天外药与先天外药同以外药视之。岂知后天外药,乃在癸先。先天外药,则在癸后。名虽同,而实不同也。执文泥象,不得师诀者之通病耳。故为作三层串述以发明之。
第十四章       丹砂二种
   了后天之学,将铅制汞以成砂。此砂乃七返之宝,至清无瑕,小还丹是也。了先天之学,抽铅添汞以成砂。此砂乃九转之至宝,金光罩体,大还丹也。
第十五章       神气性命
   后天之道,神气也。先天之道,性命也。性命、神气,相似而实相悬,所以《入药镜》云:“是性命,非神气。水乡铅,只一味。”此言甚可玩也。学人知此分际,当以神气了后天,而以性命了先天。是何也?性所命者曰性命,两件原是一件。此立命之心法也。《悟真》云:“异名同出少人知,两者玄玄是要机。”盖以命为异名,而以性为同出。以铅为异名,而汞为同出。故水乡铅,只一味也。只一味者,一味铅,本于一味汞也。
   《道德经》云“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观妙、观窍,玄玄之机。人当至静无欲以观其妙,是乃定性之功。及乎时至机动。元始真一之气自虚无来者,实有窍焉。夫两者虽有异名,而皆本于太极,是其同出者也。于其无者以观妙,己得一玄,于其有者而观窍,又得一玄。玄之又玄,性在是而命在是也。
   夫性者本乎天命,而命也本乎尽性。天以气成物,而理亦赋焉。是由命以与人性,故曰天命之谓性也。人以理造物,而气始生焉。是由性以立其命,故曰尽性以至命。
   在天则理从气出,在道则气从理出。理从气出者,以气为重焉。此气乃氤氲化醇之气,人得此气而生身,然后理有所寄,故此气为可重也。气从理出者,更以气为重焉。此气乃元始真一之气,阴受阳光,而铅种铅中,又见一阳生,故此气愈可重也。
   金液还丹之道,非一铅气不能生成,识者宝之。
第十六章       先天直指
   先天者,超乎后天之上,最初、最始,为本、为元,盖一炁之尊称也。但此先天之气有三端,先天之名有二义。二义为何?先出于天者,一也。先原于天者,二也。先出于天者,比天更早,为生天生地之先天也。此气包鸿濛之体,初名太无。天地未分,先有此气。此其先出于天也。故曰先天。此一端也。先原于天者,从天而起,为生人、生物之先天。此气含氤氲之象,潜形太虚。人物未产,先有此气。此其先原于天也,亦曰先天。此二端也。至于生仙、生佛之先天,合前二义兼有之。此气从虚无中来,称太乙,金丹假此而后成,曰祖、曰始、曰含真,可与先出乎天,先原于天者,为三相类,故亦号为先天。此三端也。历圣丹经,或谓生天、生地之先天,生人、生物之先天,无非比喻此生仙、生佛之先天而已。
   或有问生天、生地者。团阳曰:这个先天,太极生之。《经》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是也。万象之祖,两大之宗,无体无形,无声无臭。始则杳杳冥冥,五行不到。又复恍恍惚惚,一炁自然。至于清浊判,玄黄别,则乾坤定位,天地分彰矣。
   又有问生人生物者。团阳曰:这个先天,天地主之。一而三,三而一。一者炁也,三者精、气、神也。鼓铸群生,不离三一。以言其精,为二五之精。以言其气,为阴阳之气。以言其神,为虚空之神。虚空之神,即与阴阳之气相来往。二五之精,即与阴阳之气共生成。其气灵,灵故神。其气妙,妙故精。上蟠下际者,气也,而天地之精神在其内矣。人得此气而受生,即为天元之气。但此气有清有浊,有刚有柔。得其刚者为男,得其柔者为女。得其清者为智,得其浊者为愚。父母未交以前,此气存于于穆。父母施受之际,此气降于厥初。迨其精血混融,胎元完具,而此气已浑然在胞矣。此时无神,以气为神。此时无精,以气为精。气肫而包固,即精也。然此乃元气、元精、元神,为人受生之先天。童子逢师得诀,守此清修,亦可希无为天仙。又有真气、真神、真精,为我修丹之先天者。学者不识真机,无从下手,何以觅其至宝?今夫先天者,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乃丹士致虚守静,借假修真,从无产有者也。斯时也,三二一之道,分合自然。神为不神之神,精为至精之精,气为真一之气,三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龙性是也;至精之精,精而又精,虎精是也。二也。至于真一之气,乃是了命真铅,即合龙虎情性,打成一片,号为丹母者也,一也。得此真一而饵之,三尸五贼皆逃遁,六六宫中尽是春。夫岂受生之气、精、神所可同哉?又岂后天之气、精、神所敢跂哉?后天者,呼吸之气、思虑之神、交感之精,三物可闻可见,可测可推,生身以后之用也,故曰后天。夫人在胞胎时,只有一点元气,并无呼吸之气。及至十月胎全,脱离母腹,遂假口鼻之窍,外纳天地之和,此呼吸气之所以由来也。于是而思虑之神,亦缘此气而进。借家为寓,夺舍而居。此神乃历劫轮回种子,生时先来,死时先去,弃旧图新,毫无休息者。赤子下地而先哭,盖亦默著其轮回之苦也。迨其抚养渐成,识神用事,情欲缠扰,元气日亡,并使呼吸之气刻无停息,亦何惨也!更有后天之精者,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因身中元气渐充渐满,推而至于十五岁后,阳极阴生,阴长阳消,遂令浑沦之气,化为交感之情。交感者,有交有感则有精,无交无感亦无精。此精乃欲念所逼,气血所化者也。更有梦感、梦交而遗其精者,必是气血不固,肾窍难留也。此交感之精也。吾愿学道之士,只取先天,不取后天,则上药可得矣。即或筑基炼己,不敢骤寻极品,亦必炼元精而化元气,炼元气而产真铅,以为后天之先天,以足半斤之后天,则亦可求此无上之先天也。
第十七章       神气精论
   《心印经》:“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此修丹之妙物也。愿其最上者,元神、元气与元精,真精、真气与真神。元者何?先天也。真者何?亦先天也。先天之元,生于皇降,童子之天元是也。先天之真,成于大道。我辈之人元是也。不得天元而修之,必也人元乎?
   或问:“天元者,天地以阴阳五行化生人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生人之气,元气也。父母未交以前,此气存于于穆。父母施受之际,此气降于厥初。儒所谓天生蒸民,有物有则。盖指此也。此气甚灵,灵则有神,神即为元神。此气甚清,清则至精,精即为元精。胚胎未生之前,其中止有元气,而无后天呼吸之气。及至十月形全,宛存口鼻,乃随阿母之呼吸,外纳天地之太和。并使轮回阴神,缘此呼吸而进。则后天之神气两全,即时哇然堕地也。幸而口不能言,目不能笑,无知无识,元气浑沦,不虑不思,阴神无用。元气以元神得以相资而养,迨至二八之年,神完气足,阳极阴生,遂变出后天交感之精,而欲火蓬蓬,阴神肆志矣。故童真上德,有缘遇师,即将天元之体,清净修持,可作无为天仙。若等后天用事,则先天退位矣。
   或者谓天元之易修如此,何不举童子而入山证果,即童子而即神仙乎?曰:善哉问!天地生人,所以立天之道,行天之德。故当内守成真者,不妨外出成人,以广大其造化。否则仙道虽盛,人道必微也。故于顺生人之后,重与逆生仙之方。此人元大道,所以曲成万物而不遗,范围天地而不过者也。只要人识得这精、气、神耳。
   或问:“元神与真神若何?”曰:元神者,浑浑噩噩。真神者,朗朗明明。一隐混沌而无光,一经锻练而有用。儒以静安能虑得,释以行深大般若,道以泰定生智慧。此真神是圆知圆识。故童子犹有清修,凡夫必加静炼,乃克企乎至人之真神也。
   或又问:“元精与真精若何?”曰:元精在我家,真精在彼家。其在我家者,绛宫浑然之气,积久而生灵液者是也。其在彼家者,华池壮盛之气,《悟真》所称首经者是也。八月十五,金气足而水潮生,正合二分真信。学人识得此精,一口吸来,霎时天仙有分,非凡物也。
   或有问:“元气与真气如何?”曰:元气者,童子得之于天,所谓成形之气,随年加长者也。若夫真气则不然。先天元始之祖,自虚无内生来,要得真师口诀,先设乾坤鼎器,调和真龙、真虎,打合真阴、真阳。半个时辰,结为铅母。铅中产阳,乃为真气。故天以元气生人物,而道以真气生仙佛。人元炼气之法,有夺天地造化者,非容易也。
   或闻团阳子人元炼气夺天地造化之论,遂起问天元与人元若何。团阳曰:居,吾语汝。天命之谓性,理从气出,天元也。尽性以至命,气从理出,人元也。上德无为,不以察求,清静之功也,曰天元。下德为之,其用不休,返还之道也,曰人元。上德之士,得天甚厚,然犹有清静修持。必将元气、元神炼为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