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 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有限的攻势作战,基本上达到了战役的主要目的。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几个重要方向开始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日军大本营里昔日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被抑制了,野心勃勃的军国主义者也开始产生隐优。
    (三)美、英联军在北非——地中海战场的进攻
    1943年4月20日,美、英联军集结20个师和4个旅的兵力,开始对被驱至北非突尼斯北部境内的德、意侵略军发动猛攻,经几度廖战,盟军终于突破德、意军防线,于5月7日攻占突尼斯市和比塞大港。13日,退至波尼半岛的德、意军队25万人全部投降。至此,残存于北非的德、意侵略军全部被肃清。
    盟军全面占领北非后,地中海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意大利本上已完全暴露在盟军的袭击之下;英、美军队夺取了地中海的制海权,盟军可将北非作为空军基地和陆军集结地,对侵入南欧的德、意侵略军发动进攻。盟军利用这一有利形势,于7月10日发起对西西里岛的进攻战役。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位于亚平宁半岛和北非之间,隔墨西拿海峡与意大利本土相望,是意大利南部的重要屏障。岛上驻有意大利军队9个师、德国军队2个师,共25。5万人。意军由于在北非的惨败,士气十分低落,恐战、厌战情绪日益严重。战役由盟军第15集团军群负责实施。该集团军群辖英军第8集团军和美军第7集团军,共13个师,总兵力47。8万人,作战飞机4000余架、战斗舰艇3200艘,战役发起后,防守海岸的意军迅速瓦解。此后,盟军连续向北推进,于8月18日占领西西里全岛。此役,德、意军共损失16。7万人,其中德军3。7万人。近10万名德军和意军经墨西拿海峡撤至意大利本土南部。
    德国和意大利侵略军在北非、地中海和西西里岛的连续惨败,孕育着日、德,意轴心的解体。
    二、意大利投降,日、德、意轴心解体
    (一)意大利的政治、经济危机和墨索里尼的下台
    意大利侵略军在欧洲战场和北非、地中海战场屡战屡败,军力消耗很大,加深了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危机。1943年,意大利全国工农业生产普遍下降,国债累累,通货膨胀,国家预算赤字猛增,入不敷出,与1939年同期相比,工业生产下降35%,农业生产下降20%,国债从1460亿里拉增加到4050亿里拉,货币发行额从280亿里拉增加到790亿里拉,预算赤字从120亿里拉上升到870亿里拉,国家总收入只敷总支出的36%,全国物价飞涨,食品匮乏,黑市猖撅,民不聊生。广大工人为了争取民主,改善生活,不断举行示威和罢工。1943年夏天,罢工浪潮从意大利北部的米兰、都灵迅速蔓延到意大利各个城市。农民、商人也纷纷支持罢工。意大利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抵抗运动也日益发展。工人们不仅提出经济要求,而且还表示要和平,要自由,提出要打倒墨索里尼的口号。
    意军虽与德军联合作战,但备受德军歧视。德军傲慢粗暴,任意侮辱意军官兵,战场上最危险的任务经常分配给意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22万入死伤过半,仅剩8万余人。德军还在意大利境内横征暴敛,为所欲为。意军上下,怨声载道。意大利军队士气极度低落,反战情绪日益增长,已无法再继续进行这场战争了。
    意大利统治集团决定抛弃墨索里尼,以摆脱这场危机,维护资产阶级政权,国王埃曼努尔与总参谋长安布罗西奥商量解决的办法。意大利法西斯党内一些元老也研究把他们的领袖赶下台的方案。1943年7月17日,盟国空军轰炸了罗马等城市,这就加速了墨索里尼下台的进程。7月24日,意大利法西斯党最高委员会举行会议,该党元老迪诺·格兰迪提出一项提案,要求恢复君主立完制度,把军队指挥权交还国王。经过激烈讨论,25日凌晨,通过了该项提案。25日下午5时,墨索里尼被召进王宫,国王宣布解除他的一切职务。不久,他被隔离软禁。国王任命前总参谋长巴多里奥组织新政府。
    至此,墨索里尼在意大利21年的独裁统治宣告结束。
    (二)意大利投降,投入同盟国一方
    巴多里奥掌权后,立即宣布解散法西斯党,全国实行戒严。虽说战争尚未停止,但巴多里奥的密使已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与盟国代表就意大利政府投降问题进行秘密谈判。8月中旬,美、英两国首脑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会议,商定与意大利的停战条件,授权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接受意大利投降。
    9月3日,在西西里岛的锡腊库扎附近举行受降仪式。同日,英国第8集团军强渡墨士拿海峡,向意大利南部进军。9月8日,双方宣布停战。29日,英国、美国和意大利的代表在《意大利投降书》上正式签字。
    希特勒在意大利发生政变的当天,就下令占领德意边境和法意边境的阿尔卑斯山的全部山口;同时,迅速集结8个师组成B 集团军,越过边境各山口,占领意大利北部领土,解除意军武装,并向意大利南部进军。与此同时,被拘禁的墨索里尼由德军党卫队救出,在希特勒扶植下,组成“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傀儡政府,企图继续与盟国对抗。
    10月13日,意大利巴多里奥政府退出法西斯轴心,对德国宣战。同日,英国、美国和苏联三国联合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
    墨索里尼的下台和意大利退出法西斯轴心,并对德国宣战,标志着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实际上的解体,这是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一大胜利。从此,日本法西斯更加孤立无援了。
    三、同盟国加强合作,进一步协调军事战略
    1943年秋后,中国军队在中国战场消耗和钳制了大量日本法西斯陆军主力,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逐步开始了局部反攻;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和北非、地中海战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从全局看,战争的主动权已经从法西斯轴心国手中转入反法西斯的同盟国手里。然而,处于穷途末路的德、日法西斯军队尽管在退却中也仍要顽强抵抗,企图拖延战争时间,苟延残喘。
    形势的变化,给同盟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美国、英国和苏联等国首脑都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同盟国家之间的合作,协调军事战略,加速击败法西斯轴心国,推动这场空前的世界大战早日结束,并就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一)莫斯科外长会议,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计划
    1943年8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名打电报给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建议举行三国首脑会议。8月24日,斯大林复电表示,可先举行三国外长会议,以便为首脑会议作实际准备。
    10月19日至30日,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维·莫洛托夫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会议,与会的还有一些高级军事参谋人员。会议的议题主要有:关于尽快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迫使德国东西两面作战,加速其灭亡问题;关于加速战争的结束及战后建立安全制度问题;关于建立盟国问磋商与战争有关的机构问题:经过讨论,会议发表了《会议公报》和4项《宣言》。公报指出,美、英、苏三国政府保证“在有关共同作战努力的一切问题上紧密合作”,并“一致认为在战争结束后期内继续目前在进行战争时的紧密协力和合作。”发表的4项《宣言》中,最重要的是《普遍安全宣言》。由于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对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四大同盟国家之一的国际地位受到了重视,被邀加入了这一《宣言》,由当时中国驻莫斯科大使傅秉常受权与三国外长一起在《宣言》上签字。
    《宣言》庄严声明,四国政府决心继续对法西斯轴心国作战,“直至各轴心国在无条件投降的基础上放下武器时为止”;四国保证在受降和解除法西斯侵略军“武装等一切事项,将采取共同行动”;四国准备“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四国准备在战争结束后,除了经过协商和为实现本宣言所预期的目标以外,“它们将不在其他国家领土内使用其军队”,并就控制军备达成一项实际可行的全面协议。'《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401页和第403~404页。'
    《宣言》为战后和平的缔造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制定,确立了一些基本原则。
    会议还就意大利国家民主化和消灭法西斯残余、建立民主制度问题,以及奥地利的自由与独立问题,进行了协商,分别发表了《关于意大利的宣言》和《关于奥地利的宣言》。为了战后依法追究与惩处战犯,会议发表了经美、英、苏三国首脑签署的《关于德国暴行的宣言》。会议还决定在英国首都伦敦建立“欧洲咨询委员会”,尽快向美、英、苏三国政府提出战后欧洲安排的建议。
    外长会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盟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和协调合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0月30日,在会议结束时的晚宴上,斯大林同美国国务卿赫尔谈话中第一次正式表示:在同盟国打败德国法西斯以后,苏联将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二)开罗会议,中、美、英三国首脑讨论联合对日的作战计划
    莫斯科外长会议结束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邀请蒋介石共同商讨进一步联合对日的作战计划。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三国政府首脑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了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的问题。经过协商,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见,签订了《开罗宣言》。宣言庄严声明:
    “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表示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陆海空诸方面加诸残暴的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的宗旨是: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把日本从其用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所有土地上驱逐出去;使朝鲜自由独立。宣言宣告:“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407页。'
    会议还对打击入侵缅甸日军的部署进行了商讨,计划于1944年1月,由中国军队从缅甸北部发动进攻,英国从孟加拉湾出动海军,从缅甸南部进行两栖登陆作战,对入侵缅甸的日军实施南北夹击。
    会议还就战后成立国际和平组织,及早建立中、美、英、苏四国委员会以筹备组建国际和平组织建议,进行了磋商。
    开罗三国首脑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家之间举行的首脑会议中,唯一有中国参加的一次。它显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团结一致,加速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心和意志。《开罗宣言》严厉谴责了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和东南亚其他弱小民族的野蛮侵略,明确而具体地肯定了中国收复失地的神圣权利。战后,《开罗宣言》成为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三)德黑兰会议,美、英、苏三国首脑商讨联合对德作战的计划
    在莫斯科外长会议和开罗三国首脑会议基础上,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三国首脑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三国首脑第一次会晤。参加会议的还有三国外交顾问和军事参谋部代表。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和制订对德国的联合作战方针和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会议一致同意。1944年5月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物资与装备等手段支持南斯拉夫游击队;争取土耳其1943年底前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三国军事参谋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就即将举行的战役进行具体协调。会议还就战后波兰的边界,战后德国的分割和战后建立维持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苏联表示:一旦欧洲战争结束,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
    会议结束前,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德黑兰宣言》、《关于伊朗的宣言》和《德黑兰总协定》。《德黑兰宣言》宣称:关于战争问题,三国已经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