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悉使众生烦恼灭』。那你要问,为什么烦恼灭?因为你对於事实真相彻底明了了,烦恼的根源,烦恼无量无边,根源就是迷,就是不觉,你现在悟了,现在觉了,烦恼的根拔掉了,这个高明到极处。断烦恼、改恶、改过,了凡先生也讲得很好,有从事上改,有从理上改,最高明的从心上改,佛在大乘经教里面教我们从心上改、从念头上改,比「事」、比「理」殊胜太多了。如果不是佛陀这样慈悲教诲,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们的毛病习气实在讲太深太重,教我们不杀生、教我们不偷盗、教我们不邪淫、教我们不妄语,这是从事上改,很难很难,习气太深了,今天改掉明天又犯了,现在在讲堂里面改了,下了课出了讲堂又犯了,这样的行人比比皆是。哪一人听到一次改过,你能够保持一个星期、保持三天?从这些地方观察就晓得,从事上改,难!
  比「事」进一步的从「理」,明白这个道理了。譬如「不杀生」,我们想到上天有好生之德,诸佛菩萨慈悲怜悯一切众生,一切善神也都拥护一切众生,如果我们任意伤害众生,岂不是得罪诸佛菩萨,得罪天地善神?我们明白这个理了,根尘相接触的时候,念头才一动,就想到这个道理,行为上立刻就中止,这比单纯从事上改要容易多了。「事」是完全压制自己的情识,压制绝对是有限度的;从「理」上想通了,这正确。譬如不偷盗,我们自己本身不希望别人欺骗我们,不希望别人存心占我的便宜,那我们要回过头来想一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跟我一样,我怎么可以占别人便宜?於是损人利己的事情绝对不会去做,我们「不偷盗」这一条清净了。
  「不淫欲」这一条重要,古大德常常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淫心不断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不但不能超越,不能超越欲界,你只要淫心不断,生生世世你的生活圈子在欲界轮回,色界天都没有分,色界是四禅天。大家都知道四禅天的业因是禅定,什么叫禅?我们用很浅显的话来说,大家容易明了,不受外境诱惑叫做禅,如如不动叫做定,这是实质上的禅定,这是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他老人家讲这个话是有根据的,根据在哪里?世尊在般若会上《金刚经》里面说的,《金刚经》说了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六祖大师所传的禅定,是从《金刚经》上出来的。「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用现在的话来说,不受诱惑,世出世间一切法在你面前都没有诱惑,禅的功夫到家了。你眼见耳闻,鼻嗅舌尝,心里头如如不动,不受诱惑,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不受丝毫动摇,这叫禅定功深!而不是在那里盘腿面壁七天、二十一天、三个月不出定,那是形式上的禅定,那是初学时候的禅定,在练习。真正的大定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你懂得吗?行住坐卧不受外境诱惑,心地清净平等,如如不动。
  本经最后一品「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参访鬻香长者,这位长者修禅定的,善财童子在什么地方去访问他?在市场访问他,他在逛市场,市场是商业的中心,最热闹的地方,我们今天讲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他在那里面散步,代表什么?代表修禅定,他不是盘腿面壁,样样看得清楚,样样听得明白,这是智慧,是后得智,无所不知;可是样样都不能诱惑他,样样都不能叫他动心,禅定功深!他的修行在那个地方修什么?定慧双修,这是确确实实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如果你在境界里面,你的根尘接触的时候,你被外面境界诱惑,起心动念了,你的禅定智慧全都没有了,你就迷了。迷了就生烦恼,这个烦恼是什么?七情五欲是烦恼,顺你的意思起了贪爱,贪爱是烦恼、贪烦恼,根本烦恼,「贪、瞋、痴」;看到讨厌不喜欢,瞋恚心生起来了,又是大烦恼起现行;自以为是的时候,贡高我慢起来了,甚至於嫉妒障碍连著起来,你就造罪业了。一个人修行必须要外不受诱惑,内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人就不造业了。日常生活当中表现跟一般凡夫一样,但是人家是相上有、事上有,理上没有、心上没有,所谓是「作而无作」;穿衣吃饭是作,无作就是心里没有著相,没有动念头,饮食决没有挑剔。这个好吃多吃一点,著相了,动烦恼了。
  中国人讲「七情」:喜、怒、哀(哀是悲哀)、乐(乐是快乐)、爱(爱是喜欢)、恶(恶是讨厌)、欲(欲是欲望,欲是希求),这叫七情。「五欲」是佛法里面讲的,财、色、名、食、睡。修禅定你要懂得什么叫禅定,你才能修,你如果连禅定的定义都不懂,你修什么禅定?盘腿面壁打妄想那不是禅定,放腿子下来还有贪瞋痴慢,不是禅定。我们同修要晓得,我们要真修!我们用什么方法修禅定?一句「阿弥陀佛」,怎么修法?眼见色,耳闻声,被外面境界诱惑了,起心动念了,赶紧「阿弥陀佛」,把心收回来,收到「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当中,用这个方法修禅定,用这个方法修不受诱惑、修不动心。给你讲修禅定,你又迷惑了;我告诉你,用这个方法修不受诱惑,心里才一受诱惑,「阿弥陀佛」!眼睛闭起来「阿弥陀佛」!不接受诱惑,心定在这句佛号上,不起心动念,不分别执著,这叫修禅定。
  所以世尊在《大集经》上讲,「念佛是上上深妙禅」,佛讲得不错,宗门讲求的是修禅定,念佛何尝不是修禅定?不但是修禅定,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这是上上深妙禅定,没有盘腿打坐这个形式,在一切时一切处。宗门大德常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句佛号提起来就是觉,第一个念头被污染了,第二个念头是阿弥陀佛,就回过头来了,回头是岸。在什么时候修?一一刹那中、一一事相中,无论是世法是佛法,总得要懂这个道理!要清清楚楚知道这个方法,而且时时刻刻自己用得上,功夫就得力了。能用这一等功夫,念佛求生净土,哪有不得一心的道理?纵然是下乘功夫,事一心不乱下品的,我们一般人称功夫成片,能得功夫成片,往生就有把握。
  前几天有个同学来问我,他也很谦虚很小心,要问我一个敏感的问题,我说:什么问题?他说:「法师,你有没有把握往生?」我老实告诉他:我要没有把握往生,我怎么敢劝别人念佛往生?他说:「你凭什么有把握?」我所凭的把握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这三本书是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它怎么保证我?我对於经典的道理明了,方法清楚,境界清楚,我依教奉行,绝不违犯,我就有把握!而且我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勉大家,《无量寿经》所讲的理论方法,百分之百的了解,百分之百的做到,你是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你对於理论还没有完全透彻,但是你对於修行方法明了,依照方法修行,绝不违背,经里面的教训你全都做到了,你就得到保证,方便有余土上上品往生;你对於净宗的理论知道的有限,知道的不多,方法你能够接受,你能够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认真努力,依教奉行,断恶修善,改过自新,这样念佛求生净土,凡圣同居土上上品往生。
  如果讲到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多住几年也不碍事,给诸位说,凡圣同居土里面上三品的人就都能做到。所以这个生死自在不是难事情,这个有证据。我们在这么多年当中,亲眼看见的、亲耳所闻的念佛往生的人,不生病,预知时至,有站著往生的,有坐著往生的;还有可以跟别人讨论日期,哪一天走好,自己可以选择日期的。这些人生到西方净土,我细心观察,他们都是凡圣同居土上三品的,是伏烦恼而没有断烦恼。理与事兼修,这样的成就!如果从心、从理、从事,全方位的修学,你的品位自然就高,烦恼哪有不灭的道理?
  今天的问题全在我们自己,我常常对同学们说,常常勉励大家、警策大家,万不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万不可随顺自己的成见。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什么地方?烦恼、习气、成见是久远劫的根,这一生从出生到现在,没有闻到佛法之前,都是随顺烦恼习气,都是随顺自己成见,已经养成坚固的习惯,现在要把习惯改过来,谈何容易!这是真话,这是事实。可是我们要想一想,如果不改过来,我们的前途依旧是欲界六道轮回,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要不想再搞轮回,我们心心向往极乐世界,心心想见阿弥陀佛,换句话说,非改不可,不改也得要改。修行难就难在这里,这个难一定要把它克服。为什么别人能克服,我不能克服?这里头也有个事实,克服是需要时间的,还需要增上缘,要有相当一段长时间。增上缘是什么?佛法的薰修,佛法薰修最重要的是听讲、是读诵,为什么?唯有听讲读诵,你慢慢的才真的把道理搞明白、搞清楚了;理要没有搞清楚、搞明白,那个障碍是心里的,心里的障碍是根,所以境界现前,你就疑惑,你就犹豫,你不能确定,这个事情苦!换句话说,佛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句话意思就深了。一个人在这一生,得人身很幸运,得到人身第一殊胜就是闻法。你闻法时间太少,所以你对於许许多多事情你悟不过来,你还是迷,你闻法太少了。释迦牟尼佛在世,为什么每天要八个小时讲经?为什么?每天没有八个小时的薰习,凡夫怎么能转得过来成为圣人?每天八个小时,还要用几十年的时间!这是缘,我们这一生当中遇不到这个缘,这个难,这真正叫灾难,得人身这一生空过了。
  我自己对自己也是非常庆幸,感到非常幸运,我二十六岁接触佛法,今年七十五岁,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一天没有间断。学佛七年就出家讲经教学,讲台也有四十三年没有间断,这是我的经验,这么长的时间,天天不间断的薰修,不是在台上讲经,就是在读经准备讲记;初学的时候准备讲稿,到以后熟了,熟能生巧,我就准备大纲。大纲我通常是用表解写出来,前十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列表、都在作纲领。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薰修,我那个毛病习气转不过来,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哪有不动心的道理!顺境善缘决定起贪念,逆境恶缘一定生瞋恚,见到别人的好事胜事,还不免有嫉妒。这些严重的烦恼,在我自己个人修学当中,三十年才把它淡化掉,也就是我讲经到二十年,我那个嫉妒心没有了,十年的时候还有;顺逆境界里面,「违顺」这个念头,到四十年的时候才没有了,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心地是平静的,心地保持清净。这些事情,如果是老同修,我开始讲经你们就来听,你看到我每年讲经的时候,同样这部经内容不一样,你从这个地方可以观察到,年年境界不相同,月月境界不一样。什么原因?烦恼轻,智慧就长,把烦恼转变成智慧,就这么回事情。怎么个转法?决定不随顺烦恼,知道烦恼性空,烦恼无益(没有利益),智慧有利有益。不随顺烦恼,智慧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
  生、佛平等,你我没有两样,关键就是你能不能在念念当中提起觉性,念念觉而不迷,念念正而不邪,念念净而不染。这是三皈依,三皈依真正在心地里头落实了,前途一片光明,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我们身体在世间,需要的愈来愈少了,少到最后,真的一天一钵饭,一身一件衣服,其他的全放下了,把自己的身心跟宇宙融合成一片,怎么会不自在?怎么会不安乐?这些地方确实说之不难,行之艰难,你一定要把艰难找出来,艰难的因在哪里?艰难的缘在哪里?你能把因断掉,把缘远离,你的难就克服了;你要找不到因缘,那你就无从下手。各人的因缘并不完全相同,自己要会找,这个找就是回头。千万记住一个事实,那就是「不干外缘」,这是菩萨修行成佛最重要的一个秘诀。所以佛给我们讲,他老人家所说的叫「内学」,叫我们向内去观察、去寻觅。千万不要向外,为什么?「心外无法」,你向外面去求,你就变成外道。与外境永远没有干涉,一切向内求。
  这个道理是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的,因为那个时候初学,完全是凡夫心、凡夫习气,凡夫哪有不希求的道理?听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章嘉大师给我印证:这个话正确,没错!可是我们有求,求了没有感应,这怎么回事情?大师告诉我:你的求愿得不到感应,是因为你求的理论方法有错误,非理非法的求愿,得不到感应;如理如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