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第3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到这个世间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著?有分别也有执著,但是决定不是意识,决定不是末那。这一点很难懂,初学的人确实很不容易领会。我们简单方便说,一个是自己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我们凡夫是主动的,分别执著确实有自己在里头;他没有,他们分别执著确实没有自己,无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确实是这样的,所以他真的是入不二法门。他跟众生往来,示现在六道里头,他要行二法,二就是相对的。他要跟凡夫谈话一定要说「我、你」,这才能沟通。如果无我亦无你,怎么沟通法?没法子沟通。所以凡夫跟菩萨沟通是用心意识,八识五十一心所。佛菩萨跟众生沟通用四智菩提,不是用末那、意识,不是用这个,他用的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所以分别跟不分别是一不是二,执著跟不执著也是一不是二,法身菩萨入不二法门。我只能把话说到此地,诸位好好的去参究。
  菩萨的「普方便示现」,就是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不论是大事小事、穿衣吃饭,中国从前讲洒扫应对,都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十法界依正庄严,有这种心,就有这个境界。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凡夫,圣人这个境界现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圣人在此地讲经说法,九法界众生来听的,他看得见,他明了他清楚。我们凡夫功力还不到,但是发了心、发了愿,一心一意认真努力在学习,这个讲席九法界众生来不来?来,但我们看不见。可是如果到功夫增长,稍稍得一点暖相的时候,虽然看不见,感觉得到。我们今天讲磁场、讲气分,有这个气分在,会感觉得到。确实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这个心里头感觉到了。如果功夫更深的时候,不在讲席当中,一切时一切处都能感觉到九法界众生在,这是一个很好的境界。为什么?九法界跟我们现前的这个境界,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的空间,你有这种感觉,这个不同维次空间就接近突破的这个现象,没有突破但接近了。突破怎么样?突破就现前了,通了,我们生活的空间就大了,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神通现前了。
  神通从哪里来的?诸位要记住,神通从禅定里面来的。什么叫禅定?清净心就是禅定,换句话说,离了妄想分别执著就是禅定。离妄想转阿赖耶识,离分别转第六意识,离执著转末那识。转识的功夫,转识叫三昧。你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没有妄想,叫无量三昧。为什么?因为一切法无量。一一法都不执著了,都不分别了,都不再起心动念,不再起心动念就没有妄想了。这个三昧的功夫你要能够保持,这个佛经里头的文字叫保任,不好懂,保持你就好懂,永远保持下去。怎么保持?念念提高警觉。一念迷,这一念就失掉,保不住了;念念觉,你才真正能保持,睡觉都不失念,功夫到家了,睡眠的时候都不失念。这一生当中念佛取实报庄严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真的是心想事成,自自然然生实报土,生实报土就是法身大士。那个功德殊胜庄严跟《华严经》上所讲的无二无别,《华严经》的境界你圆满证得了。
  所以佛说的这些东西是真的,并不是说他说了就算数,他说我们听,这个不算数的;他说了之后我们去证明,每一位菩萨修行的境界,我们统统可以证得。「一证一切证,一迷一切迷」,从这个地方你就真正明白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现在这个心想什么?不想别的,想觉,不迷。怎么样觉?在一切法里头不分别不执著、不打妄想就觉了。好,我试试看,试试看还是不觉,那就是你功夫不够。道理方法讲起来不难,做起来要相当长的功夫。
  就像我当年第一次见章嘉大师,向他老人家请法,那个时候我接触佛法才一个月,就是看佛经才看一个月,动机是方东美先生教我的。他把佛经当作一门哲学,佛经哲学,做一个单元讲给我听,这是我跟他学最后的单元,是佛经哲学。他对於佛教经典评价太高了,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古今中外这些哲学都比不上佛学。最后这个论断,「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用这个来鼓励我。我学了这个课程才知道佛门经典的价值,没有想到这么殊胜!这才动了念头去逛寺庙,本来寺庙我不去的,逛寺庙的目的在哪里?看佛经,去找佛经来看。非常难得当时我找到的寺庙是善导寺,在市中心区,交通非常方便。那个时候我住在北投,北投有小火车,我们坐到台北车站,从台北车站步行到善导寺大概十分钟。我常常去它的图书馆看佛经,看不懂,虽然不懂,有兴趣,这是因为老师说的这里头有宝,我总得要找。
  非常难得不到一个月,就有朋友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方法,「佛经这么殊胜、这么好,有没有办法教我很快就入进去?」这个老人家教学的方法很特别,我一生也没有遇到过。我的问题很快提出来,他老人家听了之后好像没有听到一样,一句话不说,眼睛看著我。我知道他听到了,他不说话,完全是入定的境界。定了多久?至少有半个小时,半个小时我的心也定下去了,因为我全部精神贯注,他看我,我也看他。半小时之后他老人家说话了,说了一个字「有」,下头又不说了。他说了这个字提醒了我,我振奋起来了,等候。再等了五分钟他说了六个字,很慢、慢慢吞吞的,「看得破,放得下」。没有我这么快,一个字一个字的说,速度很慢。我听懂了,这是入佛门的秘诀。我沉不住气很快就问他:「这两句话我能懂,但是从哪里下手?」他对我笑笑,过了两三分钟说了「布施」,教我从布施下手,我这个佛法的根就是那一天建立的。跟他在一起坐了两个小时,就说了这么几句话,印象非常深刻。我离开向他告辞的时候,他老人家送我到大门口,拍著我的肩膀告诉我:「今天我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你才晓得你要不认真去做、不落实,没有用。我受了他的感动,真的很认真努力去做,做六年,到第六年感应就现前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七七卷)  2001/11/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77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城神第八句:
  【净光明身主城神,得开悟一切愚暗众生解脱门。】
  菩萨的德号『净光明身』,当然心净身才能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了。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开悟一切愚暗众生』,这个法门包括的范围太大太大了。「一切愚暗众生」,包括了九法界,菩萨还有四十一品无明没断,还是「愚暗」。不只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实在讲非常可怜,经论里面常常说之为「可怜悯者」,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过分,确确实实是可怜悯者,我们自己要承认、要肯定。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迷真俗理」,真是性,凡夫迷失了自性,俗是讲的现象、讲的事相,也不清楚也不明白。本性的大道理,我们不懂,眼前一切事物的道理也不明了,所以是经上讲的「愚暗」。一定要等佛陀出现在世间,大慈大悲为众生做种种开示,帮助他悟入;佛如果不出现世间,这个愚暗永远没有办法解决。
  譬如六道里面的事,古时候婆罗门教、瑜伽、数论,古印度的六师外道,他们都修定,功夫好的确确实实他们能够修成四禅八定,能够往生到四禅天,能够生到四空天,六道里面的情况,他们在定中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好像去游历参观。我们现在看到道教里面出版的有些小册子:游地狱,我们好像很少看见有这种资料资讯游天堂,去游览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的六层天。再往上面去,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禅总共有十八层天,没有看到这些报导。但是古印度宗教里头有说,佛在经典里面也有相当多的描绘,给我们说明诸天生活的状况,我们读了也能略知一二。这些宗教里面的修行人,他们确确实实亲身现量境界游览六道,事很清楚,理不知道。六道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这里头的众生为什么会轮回?这是俗理。诸佛如来,必须看到众生很希望明了其所以然,当然他看到了,所以然他不明了,於是佛就现身,应化现身到这个世间,帮助这些人了解事实真相。
  有人要问,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出现在中国?中国在那个时代没有这种根性的人。中国人也研究天人之道,但是他用的是思惟、观察、推理,也能够晓得不少。在中国《易经》是数学理论的依据,如果能够精通,推算的也有相当的准确性。但是要晓得这不是现量境界,这在佛法里面讲是比量境界。推测如果稍稍有一点差错,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会把结果搞错了。最准确的是现量,现量是你眼前见到的。禅定里面他把时空都突破了,不受空间维次的拘束,所以他能够看到过去未来,能够看到此界他方。六道在他们境界里面是现量境界,这比我们中国人做学问就大大的不一样。中国人没有在禅定上用功夫,是在思惟上下功夫,第六意识起作用。
  古老的宗教家在禅定上用功夫,他们实实在在说把这个意识伏住了,他不是断,如果要断的话,那就超越六道轮回了。他是把它伏住,所以依旧不能够超越;换句话说,依旧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说明佛为什么出现在印度而不出现在中国。但是我们从理上来说,佛确确实实出现在中国,不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种身相。从理上讲,我们中国古代这些大圣大贤,何尝不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来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不是普通人,理上讲得通,但是事上没有依据,没有根据,理上想当然耳。
  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佛菩萨在中国应化的事迹很多,诸位看《高僧传》、《神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这才真正明白,「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现国王身、现宰官身、现长者居士身、现妇女身,几乎各行各业佛菩萨都在里头现身。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不难发现,只要是诸佛菩萨示现再来的,他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决定是非常淡薄,志不在此。他的志在哪里?标榜让我们看到的、接触观察到的,「志在圣贤,希圣希贤」,希望自己成为圣人、成为贤人。学佛无论是在家出家,他的目标是作佛作祖,目标在成佛,目标在作祖师。这不是好名,也不是好事,他到世间来示现没有别的,教化众生。所以无论从事於哪一个行业,无论示现什么样的身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他决定是教人,教人行善。用言教、用身教,他的言行绝对是一致的。如果说是能说不能行,那不是真菩萨,那不是真正圣贤再来的;圣贤再来的你仔细观察,他能说能行,也有先行后说,也有先说后行,这是他的善巧方便。
  你仔细去观察他、亲近他,你发现他有真实智慧、无量的方便,就像这个经上所说的,帮助这些众生开悟,不是别的。绝对不是说众生有苦难,菩萨来救度他。这个话说得没错,但是有很多人误会了,菩萨怎么度他?我们现在没得吃的,菩萨赶紧帮助我们,使我们获得粮食,我们现在没得穿的,菩萨保佑我们可以得到衣服。这个事也有,这小事,菩萨不是为这个事情到世间来的。菩萨来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法华经》里头说的。大事因缘是什么?「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为这一桩大事,这是真正的大事。我们从这些地方观察就会认出来、能体会到,他是来帮助一切众生开示悟入的。佛菩萨的示现是开示,善根成熟的人听了佛的开示、看到佛的表演,他就觉悟了,他就学会了。学会就入了,入佛菩萨的境界,很不可思议!
  说到开示,佛菩萨面对的根性不相同,他示现不一样,他所用的方法也不相同,一定是契机契理,听的人才能悟入。这前面我们多次说到过,根机成熟的人他就悟入,言下大悟,听了几句话他就大彻大悟;还有一种根性很利的,看到善知识的作为,他悟了,明白了,觉悟了;有善根这个善根没熟,就是我们现在这些人,我们有善根不是没有善根,没有熟。怎么知道没有熟?我们听经读经不开悟,为什么?善根有,不够,力量不足。这个力量不足怎么讲法?不足以伏烦恼。我们善根不能伏烦恼,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烦恼当家,这就是善根不足,现象太明显了。如果善根够的话,善根能伏烦恼,烦恼就不当家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