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第5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佛所说一切法都是善巧方便法,目的是令众生除灭烦恼习气而已,都是帮助你这些,这真正的利益众生。你要是不能、不会,那么你的利益是阿赖耶识里面种下菩提种子,这一生当中得不到受用,来生还继续搞六道轮回,那就不知道你哪一生哪一世有缘再遇到佛法,再接著再干。这一桩事情,对我们来讲,我们过去无量劫中,生生世世就是这样错过来的,这一生运气不错,又遇到了。如果这一生我们的缘殊胜,我们真正能把握住,这一生肯定成就。善导大师讲得好,能不能成就「总在遇缘不同」。缘是佛缘,得有这么一批好的同参道友,天天在一块切磋琢磨,大家在一起互相的研究讨论,共同在一起学习,都能把佛的教诲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这就有成就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八卷)  2001/12/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538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金焰菩萨的赞颂:
  上面我们将第七段金焰菩萨的赞颂介绍过了,赞颂的内容是如来果地上的十种智力。清凉大师在末后跟我们做了一个总结,十力:智是体,力是说作用,「然智即力,更无别性」,这些话为我们说明一个事实,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的能力、技巧,无一不是生於智慧。佛法所求的,没有别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诸位想想这桩事情重不重要?智慧的反面是愚痴,觉悟的反面是迷惑。我们想愚痴、迷惑都不是一般人情愿要的,人人都想有智慧,人人都想有觉悟。究竟圆满的大智大觉,是佛法之所修,是佛法之所得,所以佛法不是宗教,任何宗教都应当修学佛家的智慧德能。为什么?才能够成就、办妥世出世间一切的事务。日常生活的事事务,无论你在这个世间从事於哪个行业的这些事务,交际应酬的事务,应酬的范围要是扩大,不仅是你周边的亲戚朋友、邻里乡党,还包括著天地鬼神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你跟他们交往、跟他们往来,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是不行的。
  所以我从出来弘法的那一天,那个时候在台北,我记得那个时候我是三十三岁,我请求「中国佛教会」,好像是设计委员会,请这里面的大德认真的开个会议,替佛教做正名的工作。孔老夫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社会大众提起佛教,误以为它是个宗教,而且是个迷信的宗教,是泛神论的宗教,就是多神的宗教,多神的宗教要跟基督教相比,那差很远,基督教只有一个神,唯一的真神;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是低级的宗教,这成什么话?佛教是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很不幸变成宗教,而且变成很低级的宗教,怎么讲也讲不过去。我那个时候提出来,也写了一篇文章,希望「佛教」里头加两个字。中国人自古以来言语文字都讲求简要详明,所以「佛教」这两个字很简单,在古时候不会产生误会,为什么?古时候没有「宗教」这个名称,大家都知道是教学,所以儒教、佛教、道教三教鼎立,几千年来中国这么大的幅员、这么多的众生都是接受三教教育。
  佛门本身也称「宗教」,可是意思跟现在宗教的定义完全不一样,佛教里面自己称「宗教」,是因为它有宗门、有教下,所以简称为宗教。宗就是禅宗,在中国佛教大小乘一共有十个宗派,除禅宗之外,其余的九个宗派都叫做教下,是这么个意思,跟现在一般讲宗教完全不相同。为什么称为宗门教下?它教学的方法不一样,差别很大。宗门的教学不用教科书,它不用经典;教下一定要依教科书,教科书就是经典,这个差别就大了,手段不一样。教下这九个宗派有经典依据,所以它教学的对象是中下根性的人,像读书有一年级、二年级,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按部就班,次第相授。而宗门是天才班,它不需要小学、中学、大学,他直接就是研究所,那是天才,那不是普通人。他有没有三藏经典?有,什么时候学?悟后起修。没有大彻大悟之前不看经典,这个方法很特殊,悟后之后再来看经教,不但速度快,成就也惊人,为什么?他懂得经的意思,真的是一闻千悟,那不是普通人。
  我初学佛的时候,对禅也挺有兴趣,我读佛经,第一部经是《六祖坛经》,丁福保居士的《笺注》,我头一部看这个。那个时候没有入佛门,没有入佛门的时候,在朋友家里过年度假,我到台中在朋友家里面住了一个星期,他家书架上有几本佛经,这个《坛经》丁福保居士注子,我看得很有兴趣,我就利用那几天从头到尾把它看了一遍,很欢喜。所以以后认识方东美先生,方先生问我看了些什么佛书?我就告诉他,他听了之后摇头,他说:中国惠能以前没有出现过惠能,惠能以后也没有出现过惠能,那是天才,那是不能学的。於是他建议我从法相入门,介绍我《百法明门论》,窥基大师注解,《唯识二十颂》、《三十颂》、《成唯识论》,他要我从这些地方入门,确实这是中下根性所走的路。我也找了这些典籍来看,说实在的话,看不懂,法相分析非常周详,我嫌它太麻烦、太繁琐了,哪有禅宗这些典籍这样的痛快?我知道方老师讲的话是有道理,禅宗是靠悟性,没有高度的悟性,烦恼习气不断,你要是学这个,那就是古人所谓「野狐禅」,会走火入魔,走火入魔就变成邪知邪见,狂妄自大,佛家讲的「起增上慢」,果报必定在三途。
  以后我亲近章嘉大师,亲近李炳南老居士,看法几乎都一致,可是教给我入手的方法,三位大德不一样。章嘉大师教我从戒律入门,李炳南老居士教我从《印光大师文钞》入门,从小部经学讲,我对这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一心一意跟李老师学讲经,全心投入。自己并不觉得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对於法相名词、教义教理也很自然的投入,这个方法长年薰修,自己境界的提升,烦恼习气的改变,都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完成的。在这个修学过程当中,法喜充满,学习的情绪高涨,现在一般人所说的「有成就感」,年年都有成就感,每一部经讲圆满的时候,欢喜,再选下一部。有时候一部经重复讲很多遍,遍遍都有新的体会、有新的悟处,所以我讲经的心得、经验,常常提供给诸位同学。
  初学讲经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写讲稿。这一遍讲完了,我重复再讲第二遍,我前面的讲稿能不能用?不能用。如果依著前面讲稿去讲,那你是毫无进步,你已经退堕了,你在敷衍塞责。应当怎样?就当这部经没有讲过,从头到尾再准备,重新写讲稿,这有悟处。然后你把你第二次讲的跟第一次讲稿对比一下,你就晓得了。同样一部经,讲的遍数愈多愈契入,宗门里面讲的「悟处」,遍遍都有悟处,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这个不但是我自己的经验,李老师他也常常跟我说,我们能够想像得到,古今中外弘法的这些大德们都有这个体验。讲多了自然就讲熟了,熟能生巧,那个巧是力,体还是智慧,讲多了智慧开了。讲经,我们一般都说劝人断恶为善、破迷为悟、离苦得乐,要知道劝人同时就是劝自己。常常讲,是天天劝,不知不觉改变了,他的心不一样,念头不一样,念贪瞋痴这个念头少了,念五欲六尘这个念头也少了。你每天讲经,你天天想经里面所讲的意思,想著经里面的经文,这个念头多了,这叫修行,把我们往昔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想法看法,天天想经教里面的意义,这个取而代之。
  念头转了,行为自然就跟著转,言行就跟著转。天天在讲台上转念头、转思想,在生活当中转行为,所以不知不觉就有了成就,可观的成绩。古德教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有道理的。学东西,方先生跟李老师很重视,一定要适合自己的程度,不能学太深的。经卷展开自己感觉得有困难,你就不要学,为什么?那个经典不适合你修学,就好像学校里面的课程标准,那个课程是高年级学的,我现在在念小学,我念中学、大学的课本不适合,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程度,要知道自己现前学习的环境。如果是在家居士还有工作的,我每天能够用多少时间来学习。我在没有出家之前,每天学习的时间可以用四个小时就很不容易了。为了生活要工作,每天工作八小时,工作时间没法子学习,只有利用早晚的时间,早晨早一点起来,可以用一个小时,晚上晚一点睡觉,晚上可以用三个小时,充分的利用星期假日,不容易!如果是出家人,一般寺庙里面工作也很多,你真正想学,可能还会有障碍。为什么?你的同参们看到你学他没有学,他心里难过,往往嫉妒障碍,不让你学习;你能讲,讲得很好,他不许你讲,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很多。所以李老师跟我们这些学生们讲过很多遍,你们学讲经,他笑笑:「讲得不好还无所谓,人家笑话笑话你,真要讲好了,你就走投无路。」这话真的,一点没错!真讲好了,哪个道场都怕你,跟你距离远远的!
  我早年讲经,住在韩馆长家里面住了十七年,才有一个「华藏图书馆」,谈何容易!图书馆成立的时候,只有五十坪地,台湾一坪,这个地方三十六尺,五十坪大概是一千多尺,不到两千尺,一百坪是三千六百尺,一千八百尺是图书馆刚刚成立,就这么大的一个场地,我们心里头都要有数。所以发心弘护正法,万万不能疏忽跟一切众生结法缘。如果你有法缘,这里障碍,那边还有缘,我还有路可走;如果你没有法缘,这里一障碍你死路一条,很难成就。李老师非常重视与大众广结法缘,我们这些学生在他身边,常常叮咛嘱咐。怎样结缘?真正的关心别人、照顾别人,主动的为大众服务。因为我们没有财力,没有办法用财物跟大众结缘,我们只有用劳力。结缘的场所,那最好的、最殊胜的,老师常常讲经,有许许多多听众,我们就做义工。他的讲堂有三个门,你在这三个门每一个门前,你都看到我们都有几位同学,在那里给人做招待一样,结缘!从大门口一直到讲堂,每一个门前都有我们同学在那里当招待,做义工。大众统统坐定,老师要升座讲经了,大概升座讲经之前三分钟,我们才入座。我们学生的座位是在最前面的两排,福慧双修。
  现在在这边讲经,听众很多,人数超过台中莲社、台中慈光图书馆。可是我们这边同学没有做义工的,此地专门有一批同修他们来做接待,他们来做护法,修福的机会也被人家占去了,我们自己这些出家人在此地,只有修慧,没机会修福。在此地享福,修慧享福,没有机会修福,这个事情应当多想想。我听说从中国来的一些同学,还有不少人有很好的烹饪技巧,可以修福,一下课到厨房里面去帮助工作。我告诉诸位同学,我往年在外国讲经,在加拿大、在美国,我常常下厨房,常常接触来听经的,几乎每一堂都不缺的。我们聚餐的时候,我在厨房里面烧菜烧饭,供养大众。许许多多地方、城市,我都下过厨房,我教他们做炸酱。因为在国外生活很辛苦,时间分秒必争,早餐非常简单,多半都吃凉的;还有许多中国人中年以上的,对外国这些口味不太适合。我在温哥华讲经,住在柯太太家里,柯先生从台湾到那边,这外国的味道吃不习惯,柯太太自己本身也不太会做菜,每一餐生菜,外国人的沙拉味道不好吃。我一动脑筋,这个生菜涂上炸酱就非常好吃,试验试验,这一试验成功了,她的先生非常欢喜。炸酱有好处,做一锅可以吃好多天,稀饭可以吃,干饭可以吃,面可以吃、面包也可以吃,非常方便。我们用这个布施结缘,广结善缘,让大家都生欢喜心,福慧双修。
  千万不要忘记,修慧不修福,果报是「罗汉托空钵」。证得阿罗汉果,出去托钵没有人供养,天天挨饿,什么原因?没福。如果专门修福不修慧,也麻烦,佛经上两个比喻,「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没有智慧,堕落在畜生道,投胎得个大象身,那个大象是国王的坐骑,一出来满身璎珞,福报很大,畜生!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这很有道理,不能不懂得,要抓住修福的机会。十七巷这边讲经,无论哪个同学上台讲经,在他还没有上台讲经之前,听众陆陆续续到达,我们都可以以义工的身分接待听众,跟听众打招呼,带领听众入席,给他安排座位,修福结缘。得自己干才行,自己要懂,很热心的去做,你的法缘将来就胜。你常常照顾别人,你所在之处自自然然有许多人照顾你,因缘果报如是。
  清凉大师说,这十种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