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世间所有安乐事,一切皆由见佛兴,导师利益诸众生,普作救护归依处。】
  这一首是善慧光明菩萨他的赞颂,也是他的心得报告,勉励大家共同学习。他修的法门是「普生一切喜乐业」,「普」是普遍,也就是平等,能令一切众生都生欢喜心,他修这个法门。我们想想他的法门怎么修法的?经文里面虽然没有详细的说明,我们自己要想到,这个地方只是提一个纲,如何能普遍令一切众生得喜乐?只有随顺圣教,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决定得不到。由此可知,要令一切众生得喜乐,现在人讲得幸福、得快乐,必须要社会安定繁荣,世界和平,才能得到。
  在中国汉朝时候,汉武帝制定中国的教育政策,选择孔孟学说做为国家教学的理念,这一个制定一直到清朝末年没有改变。这两千年当中,改朝换代多少次,即使蒙古人入主中国元朝,满清人入主中国清朝,典章文物制度改变了,教育的理念政策没有改变,这是什么道理?难道这两千多年,这些帝王大臣都没有一个聪明人吗?都没有一个能够创新,能够把旧的推翻吗?两千多年我们在历史上看,聪明人很多,他们是真聪明、真有智慧,知道孔孟思想是纯正的。何以纯正?没有私心,没有私欲,他的思想就纯正。
  佛经典里面思想纯正,佛没有私心,佛没有偏爱,永远是以真诚清净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他想到的我们没有想到,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我们有私心。有私心,想什么?偏见;没有私心,才圆满。儒的教学跟佛的教学完全相同,儒家讲纲目,佛法讲细节,讲得非常详细,都是教导我们从断烦恼下手。你要真正得幸福快乐,你心里头有烦恼,习气不断,你的幸福快乐从哪里来?没有这个道理!顺境里面有贪恋,逆境里头有瞋恨,你就没有幸福,你就没有快乐。纵然你在这个世间累积的财富再多,你的地位再高,你没有幸福,你也没有快乐。
  圣贤人所说的话真实,所以中国自古以来,教化众生、教化人民,用圣贤的教育,希望人人都作圣、都作贤;在佛法里面讲,希望一切众生个个都第一,没有第二,就是这个意思。什么叫「第一」?在自己本位,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我们现在过的是什么生活,我们是什么地位,在我本分上,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得很圆满,就是「第一」。你是公司的总经理,你在你这个职位上,做到所有公司总经理跟你比较,你第一殊胜,你做得最好。你公司里面小的员工,打扫清洁的,他每天把他自己事情做得很好,环境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第一。每一个工作岗位里面人,各个把他自己的工作都做到圆满、都做到第一,这个公司健康,这个公司幸福,这叫真平等。人人都是为人人服务,都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他怎么不快乐?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幸福、都快乐。觉悟的人是以服务为目的,迷惑的人是以享受为目的,不一样。觉悟的人念念为众生造福,迷惑的人希望别人造福他来享受,觉跟迷不一样。
  由此可知,世出世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情,就是教学。我们看看中国、外国大圣大贤,他们在这个世间都是从事於教学工作,现在所讲的多元文化的教学。在中国孔子、孟子如是,这代表人物,在印度,释迦牟尼佛、诸大菩萨,再看看其他宗教的创始人、创教的人,都是具足圆满智慧,都是从事於圣贤教学工作,而且都是义务的。自己一生物质生活都是那么简单,过的是平民生活,平民当中清苦的生活。他的德行、他的教诲为天下后世所景仰,他的言行万古常新,这是真实不朽的成就。世间迷惑的人、有私欲的人,他永远想不到,跟他讲他也不会理解,他也听不懂。所以教学的工作是圣贤之道。
  『世间所有安乐事,一切皆由见佛兴』。「兴」是生起,世间所有的安乐事,都是由见佛才生起来的。「见佛」是什么?学佛,学佛才能够生起来;不学佛,这个世间不安,没有乐。佛陀教诲,这里头才有安、才有乐。换句话说,今天我们要是不学佛,说佛教是迷信的、是消极的、是忽略现实的,应当把它舍弃,不要了,你的果报是什么?是社会不安,天下不太平,人民受苦。
  我们这一个时代,要跟一百年、两百年前的时代相比,那个时代里头的人还有小安乐,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一天的安乐都得不到,你说多可怜!日夜在忧虑,三餐食毒,就是连一口清新的蔬菜都得不到,这是事实。大概是五、六年前,广州光孝寺本焕老和尚,那个时候他作住持,我在香港讲经,他听到了,邀请我到广州。这大概总在六、七年前,他招待我,我跟他说:别的东西我都不要,你只招待我青菜就好了。他很好,做了一桌大概有十个菜,全是绿的,一看像菜园一样,那个青菜真美味可口,外面吃不到。外面都是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他那个地方没有。听说现在广州这一带,已经先进、进步了,都用化学、都用农药了,这叫「进步」。进步之后,鲜美的东西吃不到了。
  所以什么是最好的?人与虫共同吃的是最好的;要叫一切虫都不吃,人来吃,不是最好的。从前我们是住在乡下,对农村状况很熟悉,没有听说过什么化学肥料、农药,没听说过,我们种的农作物也没有被病害虫吃光,收成也还不错,你能吃到真的大地上生的自然的东西。自然是最健康的,破坏自然就破坏了健康。自然是安乐的,破坏自然就是破坏了安乐。现在人自以为聪明,有能力创造,创造什么?破坏自然环境。这是带给人们苦难,不是幸福。
  病害虫它也是众生,它也需要饮食。佛劝我们,第一句话就是布施,我们种植的农作品,它来吃一点,那我们这是布施。不但布施,我们有义务供养,欢喜让它吃,不要赶走它。不杀它,把菜叶上的虫拿出来,移到别的地方,都是错误。人家吃得好好的,你为什么把它赶走?这就不是随顺佛陀教诲了。所以我们想到自己,也要想到那些众生,一样!它爱护生命,它也不过求得一餐饱肚子而已,它没有罪,我们应当布施、应当供养。我们对它布施供养,它也有回报,所以这些病害虫愈来愈少,不多。现在为什么多?现在是冤冤相报,你杀它多,它报复就多。所以杀不能解决问题,只是制造麻烦而已;要以慈悲、要以恩惠,才能解决问题。
  我上一次到古晋,看到他们种菜,他们在山上已经种了六年,告诉我头一年病害虫多,他们所种的农作物几乎是一半被这些虫吃掉了。可是他们很慈悲,他们都是学佛,懂得佛法,欢喜布施供养,於是这些虫年年减少,现在第六年了,很少。我们看到一片绿的菜叶里面,可以看到一、两个小点,虫吃的,他们决定不用化肥,决定不用农药。他们提倡素食,绝不杀生,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不但动物能通人情,植物也通人情,他们种花、种菜,放了一个大的机器在那边,播放音乐,让这些花、这些菜听,很有趣味,他说确实有灵感,长得特别好。我去看了之后,我说:你放这些音乐,不如放佛号更好。所以他们就换了,换了改念阿弥陀佛。我说:你再试试看,我们来放一段时期佛号,看看是不是长得更好。这不是迷信,你自己细心的去观察,你去勘验,然后发现到果然有效。你在菜园、花园里面播放佛号,附近一些山神、树神、鬼神都听到,都欢喜,普度众生,大家得安乐,这是佛菩萨的教诲。
  『导师利益诸众生』,「导师」是称佛,为一切众生做出真实的利益。换句话说,利益别人才是利益自己,损害别人决定损害自己。我们抓住这个原则,对自己的冤家对头、敌人要化解,更应当布施恩惠,把这些误会解开,这是智慧。许可别人对我误会、别人伤害我,决定不许可我们误会别人、伤害别人,决定不可以;否则的话,你就不是佛教徒,你不是佛弟子。
  『普作救护归依处』。「归依处」在哪里?归依处在经典。经典是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训,这是我们真正的依靠。自己总是常常想到,我们在这个世间还能活几年、还能活几天?纵然你能活上一百岁,毕竟一百岁的人很少,一百岁也不过是三万六千天,给你三万六千块钱,一天用一块,没好久就用光了,你才晓得我们在这个世间逗留的时间不长,何必跟人结怨?何况人命苦短,一定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佛在经上说得很好,「人命在呼吸之间」。说一天太长了,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隔世了,这才叫有智慧。这么短,何必跟人结怨?何必造业?跟人结怨,跟人过不去,跟人造业,这是愚痴到极处!得人身,人身之可贵就是能够接受圣贤人的教诲,我们总算是明白、总算是觉悟,真正觉悟明白决定不再造业,回头是岸,回头真可贵!
  佛在经论上,「回头是岸」的例子举得很多,都是事实。在我们净土宗,大家都读过《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阿闍世王,受提婆达多的挑唆,提婆达多妄语两舌,十恶造尽了,挑拨这个王子夺取他父亲的王位,「你要等到你父亲死了才继承王位,他身体很健康,他什么时候死?你什么时候才能作国王?不如把他杀掉,你不是马上就可以作国王吗?」天天在挑拨,这个王子就动了心,杀父害母,本来也想杀他母亲,下面这些大臣们看他这个作法,对他提出严重警告,「你如果要杀害母亲,我们大家都辞职不干,你一个人去做王好了」,这样子才不杀他母亲,把他母亲幽禁起来。造这么重的罪业!提婆达多蓄意想害释迦牟尼佛,做出佛身血,他们两个人共同联合破和合僧,造的是五逆十恶罪。五逆罪造全了,造一条就堕阿鼻地狱,五条都做了,还得了吗?提婆达多堕地狱,阿闍世王临终忏悔,临终的时候知道自己错了,从内心真正忏悔。这一忏悔,念佛他也往生了。
  在我们一般人看,大概往生品位一定很低,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中生。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真正看到这个事实真相,决不敢轻慢恶人。为什么?恶人临终一忏悔,可能往生品位在我们上面,我们不如他。所以往生净土是两个方法:一个是你自己积功累德,老实念佛往生的;另外一种是作恶多端,临终忏悔。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我们中国谚语也有说,「浪子回头金不换」。真回头,那是好人当中的好人,一般人不能跟他相比,阿闍世王就是属於这一类的。这个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不要轻慢、瞧不起造恶多端的人,不可以。我们对他要尊重,对他要礼敬,但是不学习他就是。儒家也教人,对这些人是「敬而远之」,不可以不敬。「远」是什么?远是不跟他学习,不学他,不是躲得远远的,那要这样想法就错了,不是躲得远,是不学他。
  普贤菩萨十种行法里面,也显示得很清楚,第一条教给我们「礼敬诸佛」,诸佛是所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所以礼敬是平等的,决定不分善恶,要一律平等的礼敬。称赞就不一样,「称赞如来」,称赞是你的言行与德行相应的称赞,不相应的不称赞。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善财童子每参访一位善知识,决定是礼敬赞叹,然后再请教。其中有三个人,三位善知识他参访,有礼敬,没有赞叹,这是他把普贤十愿做给我们看。这三个人:胜热婆罗门愚痴,甘露火王瞋恚,伐苏蜜多女淫欲,这三个人是代表贪瞋痴,贪瞋痴是违背性德,他去参访,有礼敬,没有赞叹,这是教我们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尤其是这三个人代表,这三个人是善知识,示现的是恶知识,我们对於善知识恭敬赞叹,对於恶知识恭敬而不赞叹。但是诸位晓得,决定没有毁谤。恭敬,再毁谤,那你恭敬就没有了。恭敬,怎么可以毁谤?他所做的恶行,我们是凡夫我们不知道,他是真的恶还是假的恶,都不晓得。度众生,有一些众生要恶度,众生根性不一样,所以佛菩萨示现不相同,我们哪里晓得?所以凭我们自己的智慧去观察,看他所做的不如法,我们不赞叹也不批评,决定不毁谤。
  总而言之,要培养自己的善心、善念、善行,决定遵守世尊基本的戒条十善业道。要求智慧,求智慧有疑一定要问,向善知识请教。学问,学问是什么意思?自己有疑,就应当要问。读经、听讲,现在叫「听讲」,古时候叫「听教」,那个意思比我们现在意思好。现在听讲,你讲什么我来听,讲完之后还可以批评。从前听教不行,教是什么?听教,教训我、教诲,那个心就恭敬多了。那是对老师、对善友,我要听他的教诲,听他的教训。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