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疡科心得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25-疡科心得集-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坠,利剪割切,良肉受伤,反以致害。又或日将药 插入拔出,致疮内四傍新肉磨成硬 
管,愈插愈深,遂成痼疾,此皆医之过也。 

卷中
辨肛门痈脏头毒偷粪鼠论
属性:盖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足太阳会阳穴在肛门之旁),是经为湿热所聚之腑,此处生 
痈,每由于酒色中伤,湿浊不化,气不流行者多。其始发也,恶寒身热,绕肛而痛, 红漫 
肿,大便坚结不通,小便亦艰。初宜清泄肺胃,如鲜地、杏仁、槐米、地榆、芩、连、枳壳 
、芦根、蔗汁等类。若大便再不通行,即用凉膈散通腑,得大便一行,其湿毒随便而泄,或 
亦有不成脓者。如便通后其肿痛仍然不减,绕肛成脓者,为脏头毒;或左或右成脓者,为偷 
粪鼠;在两边出脓者,为肛门痈。投药宜用归尾、萆 、槐米、苡仁、丹皮、山栀等,清理 
下焦湿热。此证溃脓后,自热退身凉痛止,倘或肝肾充足,气血和谐,即可于十日之内收口 
矣。如延久不敛,每多成漏,总以升药条提之。此疡虽有三名,其实总归湿热下注而结。用 
药治法俱同,故并而论之。 
按∶治漏管,又有挂割之法,最能败事,但增痛损神,漏终不去。盖肉理阻隔而成管。 
若不渐渐入药,腐脱拔去,焉能肌理沦浃?如近时诸葛静山治法最妙,惜其人已故,其法失 
传。 

卷中
辨臀痈骑马痈论
属性:臀痈生于臀上胯下近大腿处,由太阳膀胱湿热流结,气血凝聚而成。形大如盘,肿阔盈 
尺,上覆其腰,下遮其胯。此为阴中之阴,务须宣热拔毒,大补气血,培养肾胃,滋补根源 
。如此,庶血易聚而脓易作,毒易出而热可宣。不然,经时累月,肿仍如故,疼痛日深。是 
以中年之后,犹虑患此。唯一见虚弱,即与滋补,可保终吉。若妄以清凉败毒,内服外敷, 
则气血得寒益凝,毒瓦斯不得外发,反致内攻,多致不救。治法∶如初起患上有头,红热坠重 
如石,口干发热者,此毒从五脏蕴积,宜内消沃雪汤通利积热,外敷如意金黄散,拔出瘀脓紫 
血,内兼托药自愈;如漫肿色白,脉虚弱者,此寒凝湿滞,气血两虚,宜与桂枝和营汤,兼 
服万灵丹发汗;溃后,服八珍、十全收口。 
骑马痈,亦名骗马坠,生于肾囊之旁,大腿根里侧,股缝夹空中。由肝肾湿火结滞而成 
。此处乃至阴之下,医治不可过用寒凉之剂,又不可用刀针,如用只可针一、二分,慎之慎 
之!初起,以七味圣神汤治之甚妙。盖此毒乃乘虚而入,必大补其血,而佐以逐邪之品,则 
病去如失矣。余法与前同。 
附∶上马痈,生于左臀之下褶纹中;下马痈,生于右臀之下褶纹中;坐马痈,生于尻骨 
略上。总由湿热凝结而成。 

卷中
辨胎火胎毒及猴狲疳论
属性:夫小儿之有胎火胎毒何也?或其父醉酒入房而得胎孕;或既孕之后,房欲不禁,内蕴火 
毒;又或其母滋味过浓,忿怒无节,惊喜不时,火热燔灼,营血不清,儿在胎中吸饮秽浊。 
此皆先天受毒,致产后,或月内,或月余,其毒骤发。痛楚号泣,臀腿 红紫晕,其肤碎裂 
,状如刮痧,或遍体 赤,或口糜难乳,或咽肿音哑。若不急治,毒即内陷,腹满气逆,致 
成胎惊而毙者多矣。治以生大黄磨浓汁,调入西黄末,再以金银花、芦根、甘草、钩钩,煎 
汤冲服,得大便泻后,其火自退,毒瓦斯外泄,即可调理而愈。 
如或臀肿 烂,红赤无皮,或亦有 赤遍体者,此即名猴狲疳。缘其父曾患下疳杨梅恶 
疾,服轻粉升药,遏抑毒瓦斯在内,故遗毒于胎元,须以猴疳化毒丹治之,四、五十服可愈。 
设或晚治,毒瓦斯浸淫,亦必内陷,渐致形瘦神怯,音哑鼻塞,气逆腹满而不可救,慎之慎之 
! 

卷中
辨小儿赤游丹游火论
属性:赤游丹者,乃心火内郁,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风胜则树木皆摇,故令游走 
殊速。名之丹者,以应心火而色赤也,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而痛,或发于手足,或发 
于头面胸背,令儿躁闷腹胀,发热,游走遍体,流行甚速,须急治之。自腹而流于四肢者, 
易治;自四肢而归于腹者,难疗。治宜凉心泻肝,如龙胆泻肝汤、犀角地黄汤之类。又当顺 
天时,若暑热,以通圣辛凉之剂解之;严寒,以升麻、葛根辛温之剂解之。外宜用磁锋砭去 
紫血,以泄其毒,再用精肉片贴之;或用鸡子清调乳香末涂之亦可。又有色白者,名白游风 
,其候流块作痒,大小不等,津水作烂,此感风湿而发,治以疏散渗湿为主。 
游火者,或头面,或腿上,红赤肿热,流散无定,以碱水扫上,旋起白霜者是也,其色 
光亮,其热如火。治宜疏风清火、凉血解毒,外用白海蜇皮洗净拭干,包扎患处一伏时,揭 
开看,如蜇皮黄枯,即另换一张包裹,如此三、四张,即消散矣。 

卷中
辨囊痈悬痈论
属性:囊痈者,阴囊痈肿。乃足厥阴肝经所主,由肝肾二经阴亏湿热下注而成。初起肿痛,小 
便赤涩,当用龙胆泻肝汤清利解毒,或芩、连、黄柏、山栀、苡仁、木通、甘草、当归之类 
。若脓已成而小便不利者,是热毒壅闭也,先用托里消毒散,后用针以泄之;若脓已出而肿 
痛不减者,是热毒未解也,用清肝益营汤。此证由阴道亏、湿热不利所致,故除湿滋阴药不 
可缺。若溃后脓清或多,或敛迟者,须用十全大补汤加山萸、丹皮、泽泻以补益之;如虚而 
不补,少壮者多成痼疾,老弱者多致不起。又有脱囊,起时寒热交作,囊红睾肿,皮肤湿裂 
,隔日即黑,间日腐秽,不数日间其囊尽脱,睾丸外悬,势若险重,其实不妨,皆由湿热下 
流所致。掺以珍珠散,以白玉膏盖之,内服四苓或萆 汤。又有一种水疝,肿痛而皮色光亮 
,无热无红,内有聚水,宜用针针之,引去水气则安,内服五苓等利湿之药。 
悬痈生于肾囊之后,谷道之前,又名海底漏,最难收功。患此者,俱是极虚之人,由足 
三阴经亏损,湿热结聚而发。初生状如莲子,日久渐如桃李,赤肿 痛,溃后轻则成漏,重 
则气血沥尽,变为痨瘵者多矣。治法∶初起肿痛而小便赤涩者,肝经湿热也,龙胆泻肝汤主 
之;若 肿发热者,清肝解毒,小柴胡去半夏、人参,加车前、黄柏、芎、归、甘草;已溃 
者,用八珍汤加制甘草、柴胡梢、酒炒黄柏、知母,切不可过用寒凉,损伤胃气;惟制甘草 
一药,名国老散,不损血气,不动脏腑,其功甚捷,最宜用之。 

卷中
辨附骨疽附骨痰肾俞虚痰论
属性:附骨疽者,俗呼为贴骨痈,生于大腿外侧骨上,此阴寒之证也。凡人环跳穴(足少阳穴 
名)处无故酸痛,久而不愈者,便是此证之兆。盖由元气素亏,风邪寒湿乘虚入里,络脉被 
阻失和,致血凝气滞而发。始时臀腿间筋骨酸疼,甚者曲伸不能转侧,不红不热,皮毛不变 
,身体乍寒乍热,而不能作汗,积日累月,渐觉微微肿起,阴变为阳,寒化为热,热甚则腐 
肉为脓,此疽已成也。谓之附骨者,以其毒瓦斯深沉附着于骨也。肾主骨,肾经阳和之气不足 
,故肾部隧道骨缝之间,气不宣行,而阴寒之邪得深袭伏结,而阴血凝滞,内郁湿热,为溃 
为脓。古人有用附子者,以温补肾气,而又能行药力、散寒邪也。大略此证初起治法,宜用 
温经通络、宣达阳和、渗湿补虚为主。若脉见滑数,按之软熟,脓已成也,速宜开之,毋使 
久留延漫,否则全腿俱溃矣。至出脓之后,须温养气血、扶胃和营,方能速愈,切不可用寒 
凉外敷内服,贻害非小。 
附骨痰者,亦生于大腿之侧骨上,为纯阴无阳之证。小儿三岁五岁时,先天不足,三阴 
亏损,又或因有所伤,致使气不得升,血不得行,凝滞经络,隐隐彻痛,遂发此疡。初起或 
三日一寒热,或五日一寒热,形容瘦损,腿足难以屈伸,有时疼痛,有时不痛,骨酸漫肿, 
朝轻暮重,久则渐渐微软,似乎有脓,及刺破后,脓水清稀,或有豆腐花块随之而出,肿 
仍不消,元气日衰,身体缩小,而显鸡胸鳖背之象,唇舌干焦,二便枯秘,或脾败便泄,饮 
食少纳,渐成童痨而毙。又大人亦有之,男则系房劳不禁,色欲过度,肾水干涸而生;女则 
由真阴不足,经枯血闭而发。起时腰痛足软,腿膝酸楚,渐渐腿股肿胀,又名股阴疽;久则 
成脓,或腰间肾俞穴,肿硬色白,即名肾俞虚痰。二证溃脓后,皆不能收功。 

卷中
辨流注腿痈阴阳虚实异证同治论
属性:夫流注腿痈,证虽殊而治则一,要在辨其阴阳,明其虚实而已。若因于风寒客热,或暑 
湿交蒸,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能越于皮毛,行于营卫之间,阻于肌肉之内,或发于周身数 
处而为流注(有生于四肢关节者,有生于胸腹腰臀者),或发于腿上而为腿痈,此属实邪阳证 
。初起憎寒壮热,或微恶寒发热,遍身骨节疼痛,其肿处渐渐加大,斯时宜以发散透解,或 
亦可以消散;如身热无汗,即能成脓(大抵阳证流注出脓,即似伤寒之出汗)。其色虽白,不 
可认作阴证虚证(流注腿痈,大率皆色白)。或亦有根盘白而顶微红者,此必脓已成(流注腿 
痈成功,即顶色白而脉见滑数,按之软熟,其脓已成),即欲开之,以泄其邪;邪泄后方得 
热退身凉,而元气自然来复,脾胃亦醒,饮食有加,数日间气血充盈,即能收口矣。其有体 
虚之人,元气不足,或因郁结伤脾,暴怒伤肝,气凝血滞,或湿气逆于肉凑,或寒邪入于筋 
络,或湿痰阻于经隧,或瘀血注于关节,又或病后余邪发散未尽,种种病由,皆因真气不能 
营运,使邪气壅滞而为患也。其发为流注也,或结块,或漫肿,或一或三或五或七(流注总 
是仄数),此犹未穿,彼又肿起,外候则恶寒发热,饮食减少,脉来细弱。此必培其脾胃, 
祛其寒湿,调其营血,脾胃健则血自生而气自营运,岂可不固其本根,妄用寒凉克伐之剂, 
而蹈虚虚之戒哉。其发为腿痈也,则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乍寒乍热,时痛时酸,筋屈不伸 
,不能转动。苟非大补气血,温经通络,何以能使之消散?更何以使之速起速溃、易敛易愈 
也?此虚证属阴之治法。异证同揆,惟贵学人审察而明辨之耳。 
阳证流注腿痈,必欲辨明风寒暑热,客于何部经络,总以发表和营。如正旺邪实,宜万 
消化坚丸攻透,方能无脓即消,有脓即溃,屡用屡验,切勿以药味峻猛而避之。如溃脓后, 
急欲调和脾胃;若久不敛口者,方可补托。如阴寒着骨而发,足不能伸舒,或身不能转动, 
必须用阳和汤温经通络,溃后调治与前同。 

卷中
辨大腿痈阴包毒论
属性:大腿痈之证,发于内侧者,属肝脾二经;发于外侧者,属胆胃二经。或由于湿热不化, 
留滞经络,阻其气血而成;或由于风寒湿外邪侵袭,壅遏不行而结。须辨其色之赤白,审其 
证之阴阳,然后施治。势 肿痛者,属湿热,宜清利解毒;平陷坚硬,色不变者,为阴邪凝 
结,宜疏散温发;脓溃后,均宜补托。 
阴包毒,生于大腿内阴包穴,是足厥阴肝经风热之毒,兼挟湿浊而成。肿高而硬,又名 
肫疽。俗言此疽坚硬无脓,殊不知内脓已成,一时不能透出皮肤,须用内托方溃脓,急即针 
之。宜服荆防败毒散,或黄 柴胡汤,此汤治腿内近股痈疽,大有神效。 

卷中
辨鹤膝风人面疮论
属性:鹤膝风者,以膝肿而 腿枯细,如鹤膝之形而名之也。此证有二∶有发之暴者为水 
鹤膝,有发之缓者为旱鹤膝。凡人骤感风寒暑湿,膝中即觉疼痛。三、五日后,腿足不得屈 
伸,寒热间作,膝之内外皆肿,色微红, 热光亮,股形渐觉细小,此实邪也,为轻证。若 
通其经络、祛其湿热、散其风寒,无难平复而愈。若发之缓者,由足三阴经亏损,风寒湿之 
邪乘虚而入,血脉阻滞,不得流行,注膝成病。下股之血脉,有去而无返,是以愈瘦愈冷而 
筋愈缩;上腿之血脉,有积而无散,是以愈肿愈热而肌愈削。此证与附骨疽俱系肾虚所致。 
盖肾主骨,而臀以下俱属肾,真气衰弱,邪气得以深袭,经久不消,极阴生阳,寒化为热, 
而后溃也。若误用寒凉,必成废疾,或挛曲偏枯,或痿弱不起,或坚硬如石为石疽,或日久 
始溃、皮肉俱腐为缓疽。必当以桂附治之,以下部道远,非此不能下达,又非此不能入肾经 
而宣行也。又小儿鹤膝风,如色红 肿,朝轻暮重,寒热交作者,先以羚羊角散加黄柏、苍 
术,或独活寄生汤,先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