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中国音乐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一个中国音乐家-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事》,唱外国古典歌曲,还有一些器乐曲,竟也在他的指挥下变成了奇妙的合
唱,其中有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有施特劳斯的《拨弦波尔卡》……
  凄凉的《海韵》,把听众们带到了一片暴风雨中的海滩,一个绝望的白衣少女
在那里徘徊……
  纯朴的《本事》,使听众们走进恬静的田野,悠扬的牧笛在浓浓的树荫下飘荡……

  《二泉映月》,没有歌词,只有一片优美伤感的叹息,在月光下袅袅地回旋……

  《拨弦波尔卡》,分明有许多欢乐的琴弦在和谐地颤动。歌喉怎么会变成琴弦
的呢……
  他优美潇洒地挥动着手,陶醉在歌声中。他已进入一种别人无法想象的境界,
他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有歌声,在他的心里回响,在他的手
中流淌……是的,他以毕生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进入了艺术的自由王国。他决不是
那种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的人,他不断地用可以找到的一切艺术营养丰富充实着自
己。对当今世界的指挥大师们和国内指挥家们的风格和技巧特点,他都仔细研究分
析过,能为我所用,他就虚心学习。卡拉扬的高屋建瓴、博大严谨;小泽征尔的热
情奔放、洒脱精致;皮里松的准确沉着、直率洗炼;李德伦对音乐富有俯视感的全
局控制;黄贻钧对各种乐器演奏法精深的了解;严良坤大可走马、小难插针的风格……
这一切,他都钦佩,都喜欢,都借鉴,都不断地汲取消化为自己的东西。他的指挥
艺术,尤其是合唱指挥艺术,逐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980年,中央乐团准备参加菲律宾合唱节,请他去进行训练指导。整整三个月,
他和合唱队的歌唱家在一起,对演唱的每一个曲目,他都作了别具匠心的处理。合
唱队彩排时,队员们在他的指挥下唱着,唱着,都暗暗惊异:这歌声,怎么比从前
所有的时候都和谐丰富、优美深情。好一个高明的指挥啊!彩排结束后,全体队员
情不自禁地拼命鼓起掌来。有一个队员站起未,大声地喊道:“就现在的心情,我
真想喊一声:杨鸿年万岁!可如今不兴喊万岁了,让我们喊一声千岁吧!”
  “杨鸿年千岁!”“杨鸿年千岁!”
  中央乐团的排练大厅里,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不久,他又来到北京战友文工团。战友文工团的合唱队经他作短期训练后举行
了一次合唱汇报演出,演出一下子轰动了北京乐坛,一些有影响的音乐评论家赞叹
道:这是“建国三十多年来没听到过的最好的合唱”!
  一次,他在中央音乐学院给学生们上合唱课时,从美国回来探亲的著名指挥家
李惟宁专门赶来听课。课上到一半,李惟宁激动得无法控制自己,拍着手连声叫好。
这位走遍了全世界的指挥家感慨他说:“想不到,国内竟有这样的人才!这是真正
的专家,在美国,在全世界都少见这样出色的合唱指挥……”
  听着这些热情的赞誉,他只是淡淡一笑。是的,他的心中充满了信心,充满了
中国人的自豪感:中国的合唱,是可以走上世界乐坛的!
  此刻,上海合唱团的歌手们在他的指挥下忘情地唱着。他们觉得,站在前面的
这位貌不惊人的指挥,舞动的双手上仿佛有两根无形的线,源源不断地把他们心灵
深处的感情牵了出来……
  他刚刚踏进上海乐团的时候,他们几乎都不认识他:这个拄着拐棍的人是谁?
什么?是请来的客席指挥?杨鸿年,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呀!上海合唱团是我国历史
最长、规模最大的合唱团体之一,三十多年来,曾请过不少有名的外国指挥家来作
过指挥,团员们眼界高得很。
  负责接待的同志把他带到乐团大院侧厢的一间堆资料的小楼里:“旅馆实在紧
张,请将就一下住这里吧,实在对不起。”
  他以爽朗的笑声作答:“好,非常好,住这里方便!”真的,他一点儿没有因
此而产生什么不愉快的感觉。走下小楼,往左走不多几步路就是排练厅,他可以省
却很多花费在路上的工夫。
  第一天训练,队员们便被他的魅力征服了。在一阵试唱之后,他微笑着,准确
精到地谈了他对这个合唱团的看法:长处、弱点、需要克服的问题……然后是全新
的“药方”——些全新的练习曲,男声、女声、高音、中音、低音,都能在其中得
到有效的“治疗”。原来,在到上海之前,他已经精心地对上海合唱团的现状进行
了分析和研究,这些新的练习曲,全部是他预先创作的。队员们心悦诚服,恭恭敬
敬地称他“老师”了。训练一段之后,合唱团的素质大有提高。团员们评价说:杨
鸿年一点不比小泽证尔和皮里松差,外国指挥家做到的,他都做到了,外国指挥家
做不到的,他也在做。他不仅仅是为了演出,而是为了提高我们整个团的艺术素质
啊!他身上表现出来的艺术素养,常常使团员们吃惊。为了丰富合唱的曲目和风格,
他别出心裁地提出要把《拨弦波尔卡》改成合唱,这主意使很多人诧异:这曲子能
唱吗?可一时又找不到曲谱,于是人们以为这事便算了。没想到,第二天训练时,
他突然拿出一份刚刚谱就的乐谱来:“《拨弦波尔卡》,我已改编好了。找不到原
谱,只能凭记忆啰!”试唱结果,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更叫人折服的是,经过核对
原谱,他的改编曲竟然没有记错一个音符!
  团员们和他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每天开始练唱之前,总有人搬一把高高的椅子
放在指挥台上。他的腿脚不好,大家都要求他坐着讲,坐着指挥。对他的住所,也
有不满的议论了:“这么好的指挥,怎么让他住这种地方!”
  “哦,对不起,实在委屈您了!”一天,负责接待的同志走进了他住的拥挤简
陋的小楼,脸上露出由衷的歉意:“我们已在宾馆为您订了房间,请收拾一下,马
上就搬。”
  小楼里又响起他爽朗的笑声:“不必啦,我舍不得离开这里呢!”直到演出,
他始终没有离开那栋小楼。
  这场演出之前,他有点激动,这是对中国合唱艺术的一次考验啊!他问团员们:
“和胡晓平同台演出,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有你站在前面指挥,我们信心十足!”
  乐团离音乐厅挺远,团里要用小轿车送他,他拒绝了,他执意要和团员们一起
坐公共汽车。团员们拗不过他,只能用自行车把他推到汽车站。一位青年歌手半开
玩笑地说:“早知道这样,我们就借一辆平板三轮车送您去音乐厅了。”他快活地
笑起来……
  这次演出的结果,我们已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前向读者描绘了。上海合唱团获得
了空前的成功。他,以及他所指挥的合唱团,毫无逊色、毫无愧色地和独唱明星胡
晓平并肩而立,淹没在听众们热情的欢呼声中……
  因为兴奋,他的双耳又一次在指挥过程中突然失聪了。他暂时还听不见人们献
给他的欢呼。但,在他的心灵深处,袅袅不绝地回响着一支深情的歌,这支歌是不
会消失的!
            1984年3月于广东从化温泉梅村3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