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倒想起一人,这人乃是数理大家,又经常同西洋人接触,通过他,或许可以找到得用的操炮人才。”孙元一脸期待的问:“朱千户你在北京的时候可听说过一个叫徐光启的人,他好象还做过什么尚书吧?”

徐光启,明朝大科学家,松江府上海县人士,他的祖屋就位于后世上海徐家汇。

“徐阁老我怎么会没听说过,他做过礼部尚书,内阁次辅,松江人士。”

“对对对,就是徐阁老,他现在何处?”孙元连声道:“如果不出意外,一年后我就要去宣府,到时候可登门拜见。”

“只怕你见不着徐尚书了。”

“怎么?”孙元一惊,忙问。

朱玄水:“徐阁老崇祯五年时身患重病,已于次年撒手人寰,距今已三年了。”

“啊,死了!”孙元张大嘴,半天才不甘心地问:“那么,你听说过一个叫利玛窦的洋和尚吗?”

“知道,不过,这人也死了。”

“啊,怎么也死了?”

“比徐阁老死得还早,好象是万历年就去世了的。”

“可恶!”孙元气恼地捏紧了鞭子,心中的郁闷难以言表。

“不就是找几个懂得西洋术数洋和尚罢了,又有何难?”朱玄水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第264章汤若望

孙元心中一动,问:“朱千户你还认识其他洋和尚?”

朱玄水一笑:“什么洋和尚,你这么说其实不贴切,那些洋人又不剃光头,真要说,算是洋道士吧。”

“对对对,洋道士,随你怎么说。”

朱玄水:“这些洋道士所属的教门,据说叫什么耶稣教,当年利玛窦利教长来我天朝传教时,倒也兴旺。不但朝中几个阁老都在修炼他们的法门,就连天启皇帝也曾经诏他入大内觐见谈玄。”

“此次诏对,天启皇帝龙颜大悦,还赐下宫观,命他在北京传播教义。有利教长在前面开路,后来陆续又有几个洋道人进京,也都驻在这些宫观中清修。崇祯天子继位之后,也不信这个教门,日常也颇多限制。我等身为锦衣卫,对他们也多有监视。”

说到这里,朱玄水道:“今上的性子你大约是不知道的,乃是个奋发有为之君,最恨这种神鬼之说。因为,利道长的法门就逐渐式微。民间一说起这个耶稣教,也是心中厌烦,称之为野猪叫。”

“野猪叫?”孙元扑哧一声笑起来。

朱玄水:“到现在,耶稣教的宫观已是门可罗雀,平日间也见不到什么香火,也就几个洋道人在里面混日子。此间事了,我等必然要受朝廷封赏,朱玄水说不准要调回北京去任职,到时候我替你在洋道观里访访,看能不能替你找几个懂炮的道人。”

孙元心中欢喜:“那感情好,多谢朱千户。”

心中一高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就脱口而出。

朱玄水:“你的官话说得不错。”

“孙元以前在南京厮混过一段日子,倒也学过几天。”

两人一边骑马一边攀谈,又走了几里地,朱玄水突然一拍脑袋:“某倒是忘了一个洋道人,此人好象铸炮的本事不小。”

“谁?”孙元紧起来,急问。

“哎,这人你也别想了,请不过来的。”朱玄水突然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提议。

孙元:“这人又什么了不起的地方,怎么就请不过来?”

朱玄水冷笑一声:“正五品钦天监监正,堂堂朝廷命官,却不是你一个小小的千户使得起的。”

“啊,你的意思是……这人是谁?”孙元心中突然又起了一个念头,却朦朦胧胧地无从琢磨。

朱玄:“汤若望汤监正。”

孙元一拍大腿:“就是他了!”脑中的记忆一下子鲜活起来。

据真实历史记载,汤若望经徐光启推荐,于崇祯三年进京供职于钦天监,任监正。译著历书,推步天文,制作仪器。

同时,利用向太监讲解天文的机会,在宫中传播天主教,受洗入教的有御马监太监庞天寿等。汤若望在历局期间,还同中国学者合作翻译了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所著的欧洲开采、冶金技术的巨著《矿冶全书》,中译本定名为《坤舆格致》。

崇祯七年,他又协助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又受明廷之命以西法督造战炮,并口述有关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由焦勗整理成《火攻挈要》二卷和《火攻秘要》一卷,为当时介绍西洋火枪技术的权威著作。

可以说,这老教士乃是当时中国第一流的科学家和火器专家。

孙元最早听到这个人的名字,乃是后世一本叫《鹿鼎记》的小说。再那本书上,这个汤神甫就是个操炮高手,他做设的炮厂就替小说中的康熙皇帝造过几门大炮。

如此一个人才就摆在自己面前,如何肯就此放过?

“这人制造的火炮确实不错。”朱玄水也点头:“尤其是他仿制的红夷大炮,简直就是精品。不过,他官职实在太高,虽然传道的事情颇不如意,却不是你能请得动的。堂堂正五品的官员,怎肯自敢下贱去做军户,孙元你是白日做梦吧?”

说到这里,他不住冷笑。

孙元淡淡道:“不试试怎么知道,这洋人的心思可和咱们不一样。朱千户,你也别说我是不是在白日做梦。若你还念着咱们之间的情分,翌日上京之后,请帮我联络一下汤神甫。就说,我孙元如果有机会,想和他见上一面,说些要紧的话。”

西洋人,尤其是这种有信仰的传教士,可没有中国人的官本位观念。相比起尘世的官位和荣华,上帝的使命才是他首要的追求。

朱玄水:“我跟你又有什么情分……哼,等我回京之后,就帮你联络一下汤监正,替你将一份礼物送过去就是了,至于其他的事情,等到明年你自同他说去。不过,我还是劝你不要自取其辱。”

“如此就多谢朱千户了,等下我准备一份礼物,另外再写一封信请你带过去。”孙元高兴的同时,又是一阵紧张。

据他所知,崇祯九年,也就是今年四月底。东北的建州在立国之后,为了炫耀国威,悍然出兵侵略明朝,在北京城外来了一个浩荡的武装大游行。

明军早已经被清兵打丧了胆,竟不敢出城迎敌。

崇祯皇帝龙颜大怒,于年底命汤若望设厂铸炮。

于是,在接下来两年中,汤若望为明朝铸红衣大炮二十门。

真到那个时候,汤若望有旨在身,根本就不可能跑去宁乡军为孙元效力了。

所以,孙元必须赶在年底之前说服汤若望。

从泗州到滁州,快马要走两日。

在之前,孙元知道泗州被农民军祸害得厉害,也有心理准备。可这一路走来,沿途的荒凉依旧让他触目惊心。

沿途的村庄城镇基本上看不到一点人烟,房屋都已经毁成废墟。正值初春,树木虽然已经萌发新绿,可天地间还是一片萧瑟,眼前是阴霾的天空,黑色大地。仿佛在一刹那,就回归到太初之时。

战争对人类世界的毁灭,这一次孙元是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这里是东南富庶地区,还好一些。若是换成河北、河南这种常年过兵的地方,也不知道又是何等情形。

孙元等人这一路走得极快,他想起滁州宁乡军老营,心中一阵急噪。

出来都十余日了,也不知道那边情形如何。

第265章一切安好

一想到自己去泗州已经十来日,而自己被方日昌调去泗州协理城防的时候,方日昌那贼子就派人过去接收自己的宁乡军,孙元心中就如同热汤在沸腾。

部队被肢解了,或许可以重建。可自己手头那些中低级军官可是经过连续两场血战的,若都被拆散,要想重新培养一批,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创业艰难,一个团体在初建的时候可谓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一劫不复。

清流关大战、滁州大战,在孙元看来,宁乡军之所以能获取如此大胜,有运气成分。如果再让他同样打一场,他也没信心能够战而胜之。

况且,自己若没有这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和大量的基层军官,今后还怎么在天雄军立足,还怎么做卢象升的继承人?

而据他所知道,费洪又是一个面瓜人儿,执行起上级的命令来绝不含糊,且没有原则。对他来说,大河卫就是宁乡军的上级机关。

上头有命令调他离开,他会反抗吗?

“不,这老费恐怕会俯首听命吧?”

孙元苦笑一声,张开嘴大口地喘息着。

他现在最担心的是,等到自己赶到滁州,迎接自己的是一座空营,真到那个时候,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快,快,快!”

这一路上,孙元总是不停地催促着手下骑马飞奔。

已经在路上走了两日了,一人双马,不住更换。所有人都知道事关紧要,皆咬牙硬撑着。大家都是满面尘土,身上头发上却是泥沙,如同那庙里的菩萨。只说话的时候,露出白森森的牙齿。

孙元这两日人不离鞍,屁股和胯部被鞍子磨得火辣辣疼。到最后,屁股刚一落下,就如同被烙铁烙了一下,触电般地跳起来。

没办法,只能使用朱汀的法子,双腿用劲将身体的重量压在马镫上。

他忍不住看了朱汀一眼,这两日,这位大姐一直板着脸,也不跟孙元说一句话。弄得孙元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地方得罪了她,不过,看情形,朱汀身上的伤好象已经好了许多。骑在马背上,比其他人还精神。

看到她骑着高头大马在春风中呼啸而过,已经披散的黑色长发在空中飘扬如旗;看到她贴身的短袄和腰上的雁翎刀和长得惊人的长腿,那一刻的英姿飒爽,竟让孙元深深地迷醉了。

这个时候,孙元突然有个古怪的念头:她的腿在鞍上磨了两日,破皮了吗……将来,却是不好看……

女孩儿家的心思何等的敏锐,孙元一直在后面偷看自己,又如何瞒得住朱汀。

她心中欢喜的同时,又生起了一股恼意,忍不住回头狠狠地看了跟在后面的孙元一眼。低喝:“小贼,你偷看什么,仔细挖了你的贼眼。”

“汀儿你终于肯同我说话了。”孙元听到朱汀的话,心中莫名其妙的一阵欢喜,忍不住冲上前去,和朱汀并排而行:“我却是不明白了,你又怎么与我生气,还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

朱汀本就不是一个口齿伶俐之人,哼了一声,将头转到一边。

孙元知道机会难得,如何肯放过,又恬着脸要挨过去。

这个时候,后面的卫兵同时欢呼一声:“老营到了,将军,到了!”

孙元心中一凛,这才想起自己已经进入滁州地界半天,算来也该到地头了。

听到这一声喊,他还是紧张得有些透不过气来,甚至不敢朝前看去。

正在这个时候,大约四个骑兵从远初奔来,有人喝道:“来者是谁?”

“啊,是将军。”

“将军,将军,你可算回来了。”

“朱姑娘你也回来了。”

马上四人正是宁乡军的斥候,巡逻到此,正好同孙元等人碰到一起。顿时大喜,一并跃了下来,拱手施礼。

见到斥候,孙元心头一松,知道宁乡军建制还在。

他抬头朝前看去,却见远处驻扎宁乡军的那座小镇上空经期招展,依旧是宁乡军的旗号。不断有士兵和普通民夫进进处处忙个不停。

“总算赶到了。”孙元长长地吐了一口白气,从马鞍上跃下。大腿内侧和屁股疼得实在厉害,自然不肯再在上面多呆一分钟。

刚一落地,孙元只感觉脚下的地软如棉花,竟有种不塌实的感觉。这情形,倒有些晕船的味道。

还没等他出言询问,那边,朱汀已经和四个斥候骑兵说起话来。

朱汀是个急性子:“现在我军情形如何?不是说大河卫下了命令,给军中各将都升了职,要调他们去别的卫所做官。而宁乡卫新任军官也同时派来了。”

一个骑兵道:“新任军官来是来了,可费将军、蒋将军、温将军他们却不肯走,还同他们闹了起来。”

“是啊,这都十来日了,还在扯皮。”另外一个骑兵接着道:“朱姑娘,你和将军回来得正好,如今营中都乱成一锅粥了。”

朱汀皱起了眉头:“怎么,还在闹?费洪他们也真是,都被人欺到头上来了,还能怎么样,直接打将出去就是。”

“是啊,是啊,费头儿胆子是小了些。”斥候道:“看营中情形,他也有些扛不住了。姑娘,你和将军还是快些回营吧!”

看四和斥候围着朱汀汇报个不停,倒将孙元抛到一边,众人都是心中骇然:这……朱姑娘在军中的威信,好象比孙将军要高上那么一点点!

孙元也是忍不住一笑,倒不觉得有何不妥。别的军士也就罢了,自己手下的骑兵都是朱汀一手****出来了。可以说,宁乡军斥候骑兵从一开始就打下了朱汀的烙印,这也是一件无奈的事情,谁叫孙元不懂骑兵战法呢?

孙元:“好,我们就回营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