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到这里,他又开始大哭起来。却没发现,刘明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了。

远处,刘明狠狠地朝街角吐了一口唾沫:“混帐的死夯货,你他娘算什么东西,还真将自己当成我的恩师了。要当兵,你怎么不去当。爷爷自在惯了,怎么可能去当大头兵。别说宁乡军,天雄军老子也不去了。”

……

关先生哭了半天,这才发现刘明已经走了。

心中一口气泻了,正要再回茶馆去浑浑厄厄混日子,突然间,前方传来一阵轰隆的马蹄声。

一个身着边军制服模样的骑兵大声喊:“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建奴十万大军入寇,已攻破墙子岭、青山口!”

“什么!”街上几乎所有的行人都同时大叫一声,面上露出恐惧之色。

墙自岭位于密云以东八十里的长城关隘,青山口则位于山海关附近的抚宁卫。

在以往,辽东建奴已经三次入寇,战争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大明朝挨的打多了,京城人氏已经具备基本的军事、地理常识。

抚宁卫乃是关宁军的军事重镇,东面又是重兵囤积的山海关。这次,建奴竟然从青山口破关而入,显然关宁军已经在人家手下吃了空前败仗。而且,敌人无惧明朝大军敢从这里南下,显然出动的兵力异常雄厚。刚才快马口中所说的十万之数当不是假话。

至于墙子岭陷落,问题就更严重了。

此处居高临下,一旦被敌军攻占,南面将是一马平川。清兵朝发,夕可至北京城下。

前两次清兵南下,朝廷军队的鬼样子,百姓可都是看在眼里的,对于九边边军可谓是彻底失望。这次清军第四次南下,大明朝必然又是一场丢脸到家的败仗。

这些年,京畿被建奴祸害得厉害。北京城外,到处都是无人的村庄和荒地。不少百姓都逃进城中谋生,这几年,北京城因为不断接纳流民,人口直接呈暴涨的趋势。

城中百姓谁在城外没有几家亲戚,听到说建奴大军再次入寇,所有人都面色大变。已经有不少人开始雇车备马,准备第一时间出城通知亲戚进城避难。

满大街都是纷乱的人群,到处都是商铺上门板的声音。

整个京城,陷入了无秩序的混乱之中。

“长城又被建奴破了……”关先生目瞪口呆地站在街上,半天,才凄凉一笑:“我怎么说又,难道我对这大明朝已经死心了……儿啊,我的孩儿啊,你这次会不会被金人押着一并入京……会的,会的……建奴人丁单薄,每次入寇都会征用大量的奴隶做辅兵和民夫……上次我被建奴挟持时,所见的情形就是这样……”

没错,这个说书先生就是上次被孔兆等人挤下悬崖的那人。

喃喃地说到这里,他眼睛一亮。

立即伸手拦住一辆马车,将刚才刘明给自己的那锭银子递过去:“车把势,车把势,劳驾跑一趟。”

那锭银子重约二两,足够普通人家三四个月的开销,那车夫眼睛一亮:“老头你要去那里,说好了,太远的地方我可不去。否则建奴一到,京城戒严,我不是被关在城外等死了?”

“不远,不远,渤海所,也就两百来里,来回三四天工夫。”

第359章老卒

“什么,部队出了逃兵?”站在长城的垛口上,孙元皱起了眉头:“逃跑的究竟是什么人?”

他心中也是奇怪,宁乡军的士兵成分简单:宁乡的卫所兵、前农民军的俘虏。这些人可谓都是完全依附到自己身上,与自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且,现在的明朝实行的是严格的户口制度,没有官府和衙门开具的路引,逃兵走不出一百里就会地方巡检司的人抓住。

这里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不像河南、山、陕,明朝政府的基础组织还在,尚未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再说,部队驻扎在宣府镇之后,军中的将士个人都升了官,可谓是皆大欢喜,已经有将士琢磨着将家小从南方接来,在京城安家落户。孙元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放弃宁乡军安生日子不过,而是要迢迢万里逃回江南去。

宁乡自从崇祯十年大年初四进驻渤海所之后,迄今已经一年半了。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孙元学着古人的样子蓄起了胡子。大概是因为现代人的洁癖所至,他留的是短须,只上嘴唇上浅浅的一撮,可即便如此,还是让他感觉很不自在。不过,却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只有太监才是不留胡须的。身体发肤,得自父母,不能有丝毫损伤。若剃得光溜溜的,还不被人笑话?

因为留着胡须,又经过了一年的北地风霜,让他的面庞变得黝黑粗砺,这一皱眉,却显示出一丝威严来。

“是的,有人逃了。”韶伟羞得脸都红了,一脸屈辱:“逃跑的人是京城人氏。”

“京城人氏,那就难怪了。”孙元恍然大悟,宁乡军总共只有两千来人,兵力不足。据真实历史记载,就在今年秋季,建奴就会大举入寇,第三次入侵明朝。说难听点,他也摩拳擦掌要在这场空前大战上干上一票,捞些功绩,也好升官发财。最好是搞个总兵之类的官当当,给手下弄一块远离战争的地盘修养生息。

只不过,宁乡军的兵力实在薄弱。而这次建奴入寇至少有十万人马,其中大约有两三万建州八旗。单靠这两千人,是不够的。因此,当军队在渤海所驻扎下来之后,孙元日思夜想的就是扩编部队。

无奈渤海所纯粹就是一个军事据点,辖地里根本就没人口。而京城人眼界高,又瞧不起粗鲁不文,且没有前途的大头兵。所以,在这一年以来,宁乡军所能招募的新兵并不多,且多是无家无口的流民,总数超不过两百。所以,宁乡军的扩军计划进行得很不顺利,部队依旧维持两千多人的规模。

说完这句话,孙元心中一动,忍不住问:“不会是刘明吧?”

说起这个刘明,孙元的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这人是他开始带部队以后第一个主动前来投效的。而且,这人以前在私塾读过几年书,据说已经过了府试这一关,但可惜死活也中不了秀才。此人又非常机灵,是军队难得的知识分子。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孙元对这种能够读书识字的士兵还是非常看重的,也将刘明当成未来的中级军官来培养。所以,就将此人放到韶伟那里,准备锻炼一段时间,等到在战场上见了血,就可以大用了,这也是对韶伟这个大舅子的关照。

却不想,宁乡军中所出的第一个逃兵竟然是他。

韶伟低下头:“正是他。”

“什么,逃兵竟然是刘明!”旁边的军法官陈铁山大怒,呵斥道:“韶伟,你带的好兵,还我士卒,还我干部!”

这个刘明因为文化程度高,前几日已被选进夜校重点培养,陈铁山平日里也在夜校做教官,对这人也非常欣赏。听到说他竟然做了逃兵,立即恼了。

韶伟以前是什么任务,被陈铁山一通呵斥,也火了,叫道:“****法官你欣赏那刘明,咱们可都是知道的,只可惜你却看走了眼。这鸟人虽然读过几年书,可却是个贪懒好耍的废物,连个队列都走不好,一遇到越野行军,还得老子架着他跑。这种人上了战场,也就是炮灰。”

“军法无情,韶伟,你的责任咱们等下再算。”陈铁山丢下韶伟,森然对孙元道:“将军,请派两个士卒随末将出去,三日之内,定将那个逃兵捆回军营里来。”

孙元摇摇头:“人都走了,说不准此刻已经进了京城,人海茫茫,还怎么找?此事的责任在军官。”

“是,将军。”陈铁山脸一板,正要宣布军法。

这个时候,一个士兵跑上城来,朝孙元一拱手:“将军,有个京城人氏过来投军。”

韶伟恼怒地一摆手,气愤地说道:“去去去,我们宁乡军和侍侯不起京片子大爷,不收。”

那士兵一脸的诡异,却不走,只拿着眼睛看着孙元。

孙元心中奇怪:“怎么了?”

那士兵:“将军,此人我们也不打算带来见将军的,只不过,人家死活也不肯走。还说是那逃兵刘明推荐过来的,说是刘明家中有要事,不得不脱离部队。他作为刘明的老师,愿意过来顶替刘明为国家为将军效力,至于刘明所应该受的军法,他愿意承担,只希望能够留在部队杀鞑子。”

“刘明的老师……”众人面面相觑,一个逃兵跑了,竟然推荐他老师过来顶替,这事听起来怎么那么荒谬?

那士兵说完这话,又道:“还有这人好生奇怪,小人也不知道该不该引来见将军,这才过来禀告。”

孙元:“什么地方怪了?”

士兵:“一是这人生得实在太丑,面上都是伤疤,跟汤问行将军的胸口一般;二是,此人有点老。”

孙元:“伤疤什么的不要紧,军人嘛,谁身上不带点伤。老……多老?”

士兵:“看起来起码四十多了吧,这人面容尽毁,小人也看不真。”

正在这个时候,城下突然有人大叫:“上面可是孙太初将军,我叫关选,字子升,前来顶替刘明,为将军效力。”这一声喊得字正腔圆,,远远传来,却如同在你耳边一般。

他这一声大叫,让城下士卒同时一惊,都齐声吼:“住口,孙将军这里岂容你喧哗?”

孙元突然对这人好奇起来:“请这位老先生上来吧!”

不片刻,一个丑得让人抽冷气的书生走上城头,只朝孙元微微一揖,就立在那里。

众将定睛端详了他半天,突然“噗嗤”一声,哄堂大笑起来。

没错,这人长得丑不说,年纪又大,且非常瘦弱。

他孤零零地站在垛口边上,如同一根木棍,被风一吹,衣袂飘飘,仿佛要被卷起来。而且,这个关选的脚实在太细,跟麻秆一样,大约是为了走路方便,用布条细细地打着绑腿,往那里一站,就如同一把匠人画图时的圆规。

这么老,这么瘦的人也想来当兵,当我宁乡铁军是什么地方?

没错,这人就是在京城茶馆里说书的关先生。

第360章我不要做幕僚

孙元心中也是一乐,面上露出笑容。

听到众人笑声,听出众人笑声中的嘲讽,关选一张丑脸气得通红,大叫:“哪个是孙将军,哪个是孙将军?”

没有人回答,众人还在笑。

关选又气又恼:“刚才来渤海所的时候,我就已经打听得清楚,宁乡军这一年来都在招贤纳士。关选暮名而来,但今日又一见,却叫人好生失望。”

孙元没好气地扫视大家一眼,众人这才强自忍了:“关老先生,某就是孙元,却不知关先生何故大失所望?”

还没等孙元把话说完,关选打断他的话:“原来你就是孙将将军,我的学生刘明家中有事,不能在你军队服役。不过,军纪难违,就由我来顶替他的位置。国事糜烂至此,关选,一芥寒微,胸中却有一腔忠君报国之新,欲效法往昔日班定远投笔从戎。”

孙元摇头:“关先生你还是回去吧。”

“怎么,将军不肯收留于我?”关选怪眼一翻,将瘦小的身躯挺得笔直,指着孙元哈哈大笑:“孙元啊孙元,崇祯九年建奴入侵,京营、宣大、关宁诸军畏惧东夷,不敢发一兵一卒讨贼。只有孙将军,以一军之力,斩杀三百胡奴,真真戚继光再世。关选心向往之。却不想,今日一见,当真让人失望。”

孙元大奇:“我怎么就让关先生失望了?”

关选:“只可惜,我生得丑,却入不了你的眼。须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你以貌取人,羞辱来投的好汉,叫失望?”

这话,却是演义书里的说辞了。

韶伟更看着他瘦小的身躯,没好气地说:“你也是好汉,老先生今年多大年纪了?看你走上三步就喘,手无缚鸡之力,只怕连支长矛都提不起来,还当什么兵,真当我宁乡军是什么地方?”

关选:“某今年才三十二岁,正值壮年,只人生得老相而已。”

“你才三十二岁,正值壮年?”韶伟眼珠子都快掉到地上了:“我看你的模样,起码五十了吧,还说什么生得老相,当我眼睛是瞎的?”

众人都是一阵狂笑。

关选面容更红,大叫:“不许笑,不许笑,休要羞辱天下英雄。”他心头也是急了,之所以从北京大老远跑渤海所来投军,那是因为他看得明白,整个京畿地区,敢于同建奴沙场对决的大概也只有宁乡军了。

这次建奴发十万大军,两路进攻,自己的儿子说不好被充实进东夷的南下大军之中。

到时候,宁乡军肯定会随宣府大军入京勤王。如果自己加入宁乡军,或许有机会在战场上同儿子见面。

这可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骨血,就算父子团聚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可但凡有一丝毫希望,却不能放弃。

说来也怪,关选这一声喊,竟震得众将耳朵里一阵嗡嗡乱响,心中同时一惊:“这老头说话的声音好生邪门,更锥子一样。”却不知,关选做了一年多说书先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