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能够组建一只海军,将海贸做到郑家的规模,要养活一个军镇,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这也是孙元当初选择扬州开牙建府的原因,那是因为这里靠海,却不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扬州人。

在得到朝廷的任命之后,他已经命令宁乡军五千士卒准备行装,开始陆续南下。未来,他打算以崇明沙所为自己的大本营,好好休养生息。这个时代的崇明岛比起现代社会,小了一圈,只有三分之一大小,还分成四座岛屿。分别是平洋沙、长沙、三沙和南沙。

“原来大河卫当年也想过干海贸啊,好极了,好极了!”孙元面带喜色。

“虽然我朝有寸板得下海的规矩,不过,海贸这事还是有许多人干的。比如老夫就知道天津卫和山东那边就有不少商户在跑从山东到倭奴那条海线,只不过,这些海商都是有背景的,民不举官不究。而且,我大明又不设水师,那些海商的船只既大且快,官就算有心缉拿,也追只不上。”刘宇亮叹息一声:“不过,太初你真想做海贸,须瞒着朝廷。还有,那两艘海船老夫刚才所说,已停驶了这么多年,现在是什么模样,谁也弄不清楚。”

听他这么一说,孙元心中一凉。是啊,海船每过一年都要上干船坞维修一次。现在都停了这么多年,说不定早已经被海水腐蚀成一堆烂木头了。

而且,海船造价极高,可不是短期内就能制造出来的。

刘宇亮:“另外,当年大河卫的水军也不知道是否还在,说不定早已经解散了。”

“哎,那就没法子了,一切等回扬州再说吧!”

老刘头这么一说,孙元更是丧气。想了想,感觉毕竟京城距离扬州有万里之遥远,自己以前虽然做过大河卫的千户军官,可一直被边沿化,对于都指挥司中的情形两眼一抹黑。现在和刘阁老纸上谈兵也没有任何意义,一切等回到老家再说。

天无绝人之路,就算没有海船,难道就不能慢慢造或者慢慢买吗?至于没有合格的水兵,大不了招募、培训就是。

对了,加西亚神父前几日还问起过什么时候能够去南方的事情。当初,孙元可是答应过他宁乡军一旦回江南,就由他出面建教堂,帮助推传教的。耶稣会在北京地区的传教活动已经陷入停滞,在可见的未来多年之内也不可能打开局面。于是,加西亚决定换个地方试试,江南或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那次谈话时,加西亚还曾经提过他已经写信到濠镜,也就是澳门,让那边的熟人带信回欧洲,看能不能招募些懂得航海技术的水手、囚徒、冒险家来中国。

加西亚说他上次写信乃是两年前,算来,应该有消息了。

老天保佑,希望一切顺利。

……

悲伤和失落这种情绪,如果能够同朋友倾吐,就会消弭许多。同孙元说了这许多话,又被他安慰了半天,刘宇亮好象也想通了,笑道:“太初说得是,老夫已经一把年纪,身子骨也不成了。出仕多年,位居内阁大学士,解济南之围,大破建奴,封爵武定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没落下,也算是功德圆满。也是该到了思退的时候了,咱们的天子可是一个不好侍侯的,别到时候晚节不保。都督师蓟辽这事既然成不了,过得几日,老夫就会上折子向君父乞骸骨,归隐田园。”

孙元:“阁老能够这么想,自然是最好不过,末将也替阁老欢喜。”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一事:“末将曾听阁老说过,恩相的老家乃是四川绵竹。此刻河南、湖广都有叛军,陕西那边地方也不安宁,只怕要想回乡,却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历史不发生大的改变,这次张献忠再反谷城之后,将在明年转道攻掠四川。而在未来十多年间,四川将变成一个大战场。特别是在清兵进入四川之后,整个巴蜀的百姓将被屠杀一空。到康熙初年时,整个蜀地只余一百来户人口。

孙元劝刘宇亮致仕,原本是不想让他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没在乱军之中。却不想,如今又要将他丢到一个更大的火坑里。

“这……”刘宇亮一楞,有些丧气。

孙元笑道:“阁老,要不这样,不妨去江南暂居。末将早年家贫,曾在苏州混过几日。城中的亭台楼阁尤美,每次过那里的时候,末将心中即羡且慕,心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将来若是有钱了,定要在这城中置一处到院子养老。”

刘宇亮笑道:“太初这不就是彼可取而代之吗?”

孙元:“不瞒阁老,末将带了这么多年的兵,宦囊甚丰。前阵子已经着人在苏州求田问舍,修葺院子。要不,末将军替阁老也起一处宅子?”没办法了,刘阁老对自己可实在是不错。自己能够有今天,全靠老刘头。做人当饮水思源,不能不只恩图报。

而且,内心中,孙元突然起了一个念头。如果历史真的不发生大的改变,明朝会在几年之后灭亡。到时候,南京将成为南明王朝的首都。届时,一个新的小朝廷的架子要重新搭建。如果刘宇亮那个时候在南京,以他的身份地位和威望,一出仕,内阁肯定会有他一个位置的。说不定,那内阁首辅的位置也能争上一争。

到时候,老刘头在南明小朝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手遮天,我孙元在外带兵也有许多好处。

呵呵,妙啊,妙啊!

“这个……”

孙元热切地说:“阁老,以后跟末将做个邻居可好?以后得闲,也可去看看那枫叶渡的渔火,听听寒山寺的钟声,岂不快哉?”

说罢,便吟道: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刘宇亮也大声俄咏:“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听太初你这么一说,倒是激起了老夫的游兴。能够老于苏州,也是不错啊!”

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当下就商定,等孙元在北京完婚之后,二人就一同去江南。

刘宇亮毕竟是个文人,身上自然有一股浪漫主义气质,当下决定举家搬迁去江南。反正修宅子的钱是孙元掏腰包,却之不恭。

见刘阁老将来终于不用死在四川那个大屠场里,孙元心怀大畅,就问他自己在扬州独领一镇的事究竟是怎么得来的。

刘宇亮说事情其实很简单,以孙元的功绩,出任宣府总兵官率领宁乡军,拱卫京城西北大门,抵御建奴南侵自然乃是最家人选。不过这却触动了杨嗣昌在宣大镇的利益,自然要受到强力反对。再加上孙元在卢象升灵堂上那一幕有触怒了崇祯皇帝,于是杨嗣昌就借机要想将孙元赶出京畿。

象一镇宗兵官这样的重大人事任免,按照明朝的制度,可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就算的,要经过内阁和六部讨论。

这个时候,孙元撒出去的那十多万两银子终于发挥作用了,文官们都纷纷说以宁乡军的功绩和战斗力,正该用来守卫过门,岂能因为一首《诉衷情》一副挽联,就治他的罪,这不是闭塞言路吗?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于是,文官们就开足了马力攻击杨嗣昌。

明朝的文官们爱钱可是没有什么底限的,他们可是连张献忠的钱都敢拿的。当年张献忠受招安的时候,为了保留部队编制,并被朝廷安置在谷城,派人进京见人就给钱。如此,张献忠才能保存实力,才有现在的在反谷城。

不过,文官们还是有个让人敬佩的优点……………既然得了你的钱,那是真得要给你办事。

杨嗣昌顿时有些承受不住,可宣府乃是他的后花园,自然容不得别人染指,就咬牙硬扛着。

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人抛出一个解决方案,说孙元功劳实在太高。于情于理,都给独领一镇,如此能能人尽其用。最近,湖广贼军再起,须防备当年滁州之事再起。凤阳总督马士英那么虽然有不少人马,可都是新军,能够上得了战场的也不过千余。再加上南京军,也不过数万战兵。这点兵力,用来拱卫南京显然是力有不逮。如果贼军东进,一旦漕运断绝,江南糜烂,这北方几省还如何维持得下去?

既然江南如此要紧,得选一员虎将镇守。不如将孙元派去扬州,既可守卫南京,又可保住漕运、盐运不失。

这个提议一出,大家都是纷纷附和。

杨嗣昌只要能够将孙元和宁乡军赶出京城就好,至于他去什么地方做什么官,也懒得理睬。

而且,作为明末最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杨嗣昌自然知道扬州在明帝国政治中的重要地位,那可是大明朝的钱袋子啊!让孙元去镇守,确实是一个恰当的安置。

想了想,于是,大家就各退一步,商议出在扬州另设一个扬州镇,然后报到皇帝那里去。

崇祯皇帝现在对孙元已经起了戒心,见满朝官员都商议出这么一个安置方案,也觉得不错,就写了圣旨,用了印,算是点头同意了。

听刘宇亮说完,孙元算是彻底弄明白这其中的波折,抚掌笑道:“阁老这一招以退为进之计,果然极好,末将佩服!”

“还不是那个傅山在卢公灵堂上胡言乱语,触怒了天子。想不到却是歪打正着。”刘宇亮摇头:“这个狂生,真是狂悖啊,险些坏了太初的好事。”

“歪打正着……”孙元一呆,回想起那日傅山的言行,突然开始怀疑这家伙是故意的。

正在这个时候,就看到余祥站在月门口不住地对孙元递着眼色。

孙元走过去,低声问:“小余,怎么了?”

余祥:“将军,不好了,刚才黄先生和青主先生打起来了。”

“啊!”孙元瞠目结舌,忙转头对刘宇亮道:“阁老,末将还有事先告辞了。”

第621章挥手自兹去

傅山是孙元一心想要笼络的人才,而黄佑却是他最可依靠的左膀右臂。

这两人都是有功名的书生,而且都有武艺在身。黄佑在战场上敢提一柄大枪冲锋陷阵,而傅青主一代宗师,更是强得不象话。

这二人若是争斗起来,伤了任何一位,都是一个重大损失。

孙元急忙跟着小余朝前走去,刚在刘府中走了几步路,就看到傅山背着双手迈着方步,手中摇晃着一把折扇,悠然自得地行来。

傅山此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举止谈吐也极为风雅。今日的他身上穿着一见绣有杏花的白色绸扇,折扇挥舞,方寸之间,有凉风习习,眼神中也有精光闪闪生辉。恍惚间,倒有一股出尘的气质。这模样,还真同《七剑下天山》中那个小说人物傅青主仿佛。

孙元没想到说曹操,曹操就到。

还没等他开口,傅山就将折扇“啪”一声合上,笑道:“太初,某今天看到了一套宋版书,委实不错,乃是难得的珍本。无奈囊中羞涩,想跟将军借些。”

孙元这人是爱钱,可对于有用的人才却是异常大方,就转头对余祥道:“小余,等下你同青主先生一道过去将书买回来。”

“是,将军。”

“如此,就多谢太初兄了。”傅山一拱手,欣然受了,又道:“不过,这钱我却不打算归还你。”

孙元:“青主喜欢什么,但说就是了。”

傅山收敛了眼中光芒,目光有开始涣散起来:“好说,等我瞧上什么好玩意儿,自会同太初说的。”然后,就大摇大摆地告辞而去。

他这副目中无人的模样立即激怒了孙元旁边的小余。

余祥也是刚才才听说傅山刚和黄佑起了冲突,还打了两个宁乡军的弟兄。而且,这些天里,傅山见了孙元,都是大大咧咧地一口一个“太初”,见到自家将军有什么好东西,老实不客气地就拿了回去。

黄佑在宁乡军中颇有威望,今日却被傅山欺到头上来,余祥这人虽然脾气好,可也忍耐不住,忍不住道:“傅秀才,你你你……”

小余是个老实本分孩子,欲要出口呵斥傅山,可却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一张小脸气得通红。

“我?”傅山站定了,目光的焦点不知道对着什么方向,他这副模样让人看了,简直就是目中无人:“小余你是不是说我不该拿太处的钱?”

“我我我,傅秀才你你你……”

“看来你很不服气。”傅山鼻孔里哼了一声:“本来,我也不想同你这个半大孩子说什么。不过,你这孩子的饭菜做得不错,我很喜欢。今日就同你扯扯。其实,一套二十两银子的书籍又算得了什么。你家将军心中自然清楚得很,他能够有今日,却是少不了我一分功劳。”

“啊,果然是青主你!”孙元低呼一声:“想来那日在卢公灵堂上的一幕乃是青主你有意为之?”

“哈哈,心照,心照!”傅山突然大笑一声:“黄佑庸才,心窍糊涂得紧。还有你们宁乡军上下都是一群糊涂蛋,以为你孙太初能够做宣府总兵官,他们就能跟你着富贵荣华。可叹啊可叹,却不知道,若你等留在京畿,那才是取死之道?宁乡军如此剽勇,陛下和朝廷又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