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4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十来天高烈度的攻城战中,死亡就像吃饭喝水那么简单。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之下,就算是神经再坚强的人,脑子里那根弦也有要断掉的那一天。

再这十来天里,见天都有几百士兵倒在战场上。到现在,庐凤军中已经有两千多人长眠在中原黄土下面。

至于城中的战死的守军,估计也不在少数。

清理尸体的火堆就没熄灭过,城里城外,一片浓烟和强烈的尸臭。

空气中始终飘浮着白色的细碎的粉末,也不知道是草木灰还是骨灰。

即便这样,还是有大量的尸体来不极焚烧就被浅浅地埋进土中。

时间已经到了盛夏,在这种炎热的天气里,只需两天,尸体就会迅速地*下去。

尤其是那些堆在城墙下没办法收敛的尸体,肚子很快就如发面馒头一样膨胀起来,到随后砰一声炸开。

这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声音,在暗夜里是如此的清晰,叫人如同置身于一场无尽的噩梦之中。

同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苍蝇,黑压压在空中飞舞,弥漫在这个军营里和战场上,挥之不去,赶之不尽。

通常是,一个受伤的士兵还没有落气,脸上已经落了黑黑一层,如同套了一个面具。

进攻已经无以为继,城上的贼军士兵也好象少了些。

如此恶劣的卫生状况,必然会发生大瘟疫。

即便孙元做了许多准备,让士兵在军营中挖出单独的茅坑,并烧出石灰四下消毒,可疾病还是不可避免的扩散开去。

宁乡军有讲究卫生的习惯,老营的卫生设施也齐备,所有士兵都戴上了口罩,还好些,只十几个士兵发烧病到,被单置一营隔离治疗。

庐凤军那边就惨得多,孙元虽然拿到那支部队的作战指挥权,可对于军务却没有权力插手。老实说,这个时代的军队根本就没有卫生意识。几万人住在一起,随地撒尿拉屎的情形屡见不鲜,十多天不洗澡,吃饭时用脏手直接去抓更是他们的生活习惯。

如今,整个瘟疫就不可避免地蔓延开去。

整天都有士兵因为高烧倒下,没有得病的士兵也是人心惶惶,部队已经开始出现逃亡。

这下马士英才慌了神,忙将孙元的医务兵请过来给军营消毒,又将所有的病人全部隔离,这勉强控制住局势。

事情变得麻烦了,以如今的情形,攻打永城已经没有可能。最最让孙元气恼的是,黄佑病倒了,高烧两日不退,已经处于昏迷之中。

自己手下第一谋士病倒,急得孙元直骂娘。黄佑这人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打仗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奇谋秒计献上,好象根本就是一个摆设似的。可他执掌宁乡军的机要,等他一撂挑子,整个部队好象都有些运转不灵。这个时候,孙元才认识到他的价值,这个黄佑或许不是诸葛亮、司马懿,可他至少也算是鲁肃,他的才干在于行政。

黄佑的病倒让孙元忧心如焚,急忙找来加西亚,问能不能治。

加西亚沉默了半天,在胸口划了一个十字:“上帝自有安排。”这个时代的西医只不过是在外科上领先时代一步,对于这种传染病其实没有什么好办法。

不过,加西亚还是安慰孙元说黄佑身体健壮,应该能够挨过去的。

时间已经到了五月下旬,朱仙镇大战大概已经结束,孙元是再赶不上了。

朱仙镇的十八万明军可是大明朝王朝最后的元气,难道就这么熄灭了,我大明朝,还有希望吗?

想我孙元自带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难不成这区区一座永城竟是我命里翻不过去的那道坎?

无奈之下,孙元只得下令庐凤军暂时停止进攻,先休整两日再说。

这个时候,南京那边随孙元一道出征的部队终于抵达永城。

看着这支加入到战场的生力军,如果他们真的是生力军的话,孙元就气不打一处来。

这些鸟人一个衣冠不整乱七八糟,看模样,简直就是一群出城的花花公子。庐凤军经过这十多日的残酷大战,身上多少也有了丝杀气。可这些家伙都是从富庶南京来的少爷,在大热天里走不了几步路就放了羊,嚷嚷着要歇气,打永城,他们怕是指望不上了。

眼前残酷的战场好象并没有让这群纨绔兵们畏惧,南京军一到战场上就四下搜寻死人的头颅,甚至将那些掩埋在地下的尸体都挖了出来,说是要报到南京去请功。

这下可怕孙元和马士英吓坏了,忙派人制止,说军中已经起了瘟疫。

这些,南京军才怕了,一日三惊,竟炸了营,一口气退了二十里,才寻了一个干净的地方扎营,不肯靠近永城。

马士英只得强令他们向永城靠拢。

南京军抵达战场怎么说也是一桩好消息,这个南京军来了九千人马,再加上辅兵、民夫,总数达到两万。连同庐凤军,对永城的包围圈总算合拢了。这下,刘超终于成了瓮中之鳖,插翅难飞。

问题是,双方都已经战斗到没有丝毫力气。而南京军,这群兔崽子,不提也罢。

南京军一到永城之后,孙元立即设宴款待众人,顺便再同他们商量将这支生力军投入到攻城战之中。

可惜,这群人比狐狸还精,一到地头就将战况摸得清楚,知道这就是个送死的差事。岂有此理,大家之所以家塞跑来永城,不就是看到你孙太初乃是无敌勇敢将,想跟着你捞点功而吗?如今你却好,功劳一分没有,斩获半点也无,却让咱们赶着去送死,傻瓜才陪你去疯呢!

于是,所有人一见到孙元就开始叫苦,说部队这些天急行军实在太苦,天气又热,还没恢复过来,是不是等到天凉再说。

天亮,这才五月,距离八月秋凉还有这么多天,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又有人却不提这茬,就过来同孙元攀交情,将七大姑八大姨的社会关系都搬出来,反正一句话,让他看在自己背后那人的面子上,攻城的事情就让别人去干吧。

有的人实在是找不出理由了,就说部队现在出了瘟疫,一口气倒了上百人,怎么着也得等到士卒们的病好完全了再说。现在若是出击,一群病夫派不上丝毫用场且不说了,反给其他人也过上了脏病。

孙将军啊孙将军,看情形城中也起了瘟疫,咱们也不用去打,等着就是了。等着城中的人害病死他娘个精光我等再开进去,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个理由让所有人都随声附和起来,都说对啊,我等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是继续修筑长围,不使一个敌人逃出城就是了。

孙元听得怒发冲冠,心中恼恨:若不是你们这些孙子要来抢过,我宁乡军怎么可能只派两千骑兵来永城。若是元字营和伟字营开到战场上来,早就将那刘超拿下了。就算让刘超侥幸逃进城中去,老子架起大炮轰他几日,也能在城墙上轰出一道缺口,怎么可能将这仗打得没万没了?

可是南京军的每一个将官后来谁不是站着一个部堂、国公、提督,这些人又不归他孙元节制,他们不想出战,孙元拿他们也没办法。

难不成真要这么长期围困永城?

时间不够了。

就在南京军来的第三天,噩耗终于传来,朱仙镇大战的结果出来了,明军大败。

第674章地狱模式

说这场历史上有名的朱仙镇大战,其过程非常的简单,简单得让人忍不住想摇头苦笑。

崇祯十五年四月,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鉴于前两次攻打开封,因为城中军民众志成城,李自成大军吃了不小的苦头,就两他的一只眼睛也被守军射瞎。这次李自成采取围而不打的态势,只留下少量军队监视开封,自己则带着主力部队扫荡开封外围。

开封对于河南,对于中原,对于这个天下的重要性崇祯皇帝自然是知道的,急忙调动手头能够调动的所有兵力增援开封。这次援军由兵部尚书丁启睿率领,保定总督杨文岳为副帅,麾下的虎大威、方国安等人也是经验丰富的大将。只可惜,这些将军们以前在九边的时候,战功赫赫,但经过建奴几次入寇和松锦大战之后,一个个都成了光杆司令。

因此,解开封之围的重任就落到了左良玉身上。

左部一直在湖广和张献忠、李自成作战,虽然吃了不少败仗,可部队还算齐整。湖广又是富庶之地,兵马也多。

各军集合在一起,总数已经达到惊人的十八万,表面上看起来同李自成也有一较长短的力量。

可左良玉自家事情自家最清楚,他手头的兵马是多,可都是废物,且有被贼军打破了胆的。在他看来,这次同李自成决战,基本就等于送死。所以,这一战,只能坚守,和李自成慢慢拼消耗。他说:“贼锋锐,未可击也。”

按说,他这个决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的。毕竟,如今的闯军士气正盛,而官兵又不堪使用。但问题是,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同于几年前了。

现在的李自成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河南,有稳固的后方,如果拼消耗,后方可以源源不绝将粮秣和士兵送上前线,而官军在敌占区却不能得到任何补充。

但如果决战,却就是一个死字。

大势已经不站在大明王朝这一方了。

丁启睿是个书生,老官僚,根本就不懂军事。可又节制不了左良玉,明军将领们也没有讨论出什么军事行动计划,谁也不知道这个仗该怎么打。

农民军看准了明军将领们的心态,首先对兵力最强而又最不想打仗的左良玉部发起进攻,五月二十二日,农民军发动进攻,一击就中要害,首战告捷。左良玉一听农民军进攻,自己的部下失利了,惊慌失措,不管丁启睿的号令,连夜拔营逃跑。农民军早在他逃跑的路上挖了壕沟,左军士兵纷纷掉入壕沟,兵士的尸体把壕沟都填满了,左良玉就从这些士兵的尸体上踏过壕沟,逃得一条性命。

左良玉的军队一触即溃,整个明军阵营顷刻间土崩瓦解,丁启睿、杨文岳、虎大威、杨德政等争先恐后纷纷逃命。农民军见明军逃跑,一路追杀过来,一直追了四百多里。明军丢盔卸甲,狼狈不堪。还是左良玉逃得最快,他一口气逃了上千里,一直逃回湖北襄阳。

丁启睿最狼狈,把皇帝赐于的尚方宝剑、敕书和印信全部丢失。丁、杨、虎等人向南逃到汝宁,在汝宁,山西总兵虎大威中炮身亡。

此战,农民军大获全胜,招降明军步兵二万,骑兵八千,又得到大量辎重、粮草等战利品,实力大增,声威大震。

战后农民军回师将开封团团围住。

在真实的历史上,朱仙子镇一战之后,各路明军都畏李自成农民军如虎。本来也受命援汴的山东刘泽清等部都畏战不前,找出种种借口,不敢前进一步。

开封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这阵子,孙元和马士英在永城和刘超打得热火朝天,永城一带到处都是兵,交通断绝。再加上明朝糟糕的通讯手段以及因为经费短缺驿路不通,比南京迟一步得到这个消息。

……

“大事去矣!”马士英顾不得南京兵部侍郎的体统,一脸颓丧地坐在土围子上。

夕阳西下,霞光如血,他眼睛里闪烁的泪光竟是红的。

“太初,你明白告诉老夫,你前番带兵来剿刘超是不是想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所,一旦此间战事终了,就带兵救援开封?”

孙元咬牙点头:“是,孙元是想过这事。无奈,陛下好象对我有成见,我一连上了三道折子请求带兵入豫参战,却是杳无音信。所以,孙元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只要能够救得开封满城军民,就算将来朝廷追究,某也管不了那么多。可惜,还是被这座永城给阻住了去路。”

马士英喃喃道:“你想去河南,老夫有何尝看不出来。当今这个圣上啊,就是疑心太重,不能用人。若当年陛下他没有疑你之心,让太初你主持北方军务,又何致有锦松之败。在别人看来,天子用人急骤,一但要用你,就敢将你瞬间提拔到高位。可你想过没有,陛下以前擢拔的袁崇焕、杨嗣昌、洪亨九等人,谁不是文官出身。至于武官,却是一个也没有。”

孙元突然明白他要说什么了,心中一惊,暗道:后人在研究明史的时候,对于崇祯皇帝诸多赞誉,对于明朝灭亡也诸多同情,觉得他之所以落到那样的下场,不过是运气使然。可现在看来,这个崇祯皇帝用人上面其实也是有很大问题的。

马士英:“我朝用人,其实用还是宋时那一套,崇文抑武。可咱们这些文官啊,一辈子都在四书五经上打转转,对于军事却是一窍不通。让文官带兵,能打赢才怪。太初功勋卓著,却屡受不公正待遇……”

孙元打断他的话:“马总督,此事也用再提了。”

马士英叹息:“是啊,现在再议论朝政得失又有什么意义,抑制武官乃是国策,谁能动摇得了?只需提上一句,光言官的口水就能将你淹死。太初,你的心思某也明白。其实,只要拿下刘超,不用你提,老夫就会下令全军入豫,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