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4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这个六月,郑家未来的继承人,郑芝龙长子郑森,以及郑家智囊郑鸿逵一行人终于来南京了。

其实,自从回到南京之后,宁乡军各部人马都已经还镇驻防。孙元将军因为一是要催马侍郎尽快结清尾款,二是要等郑家的谈判人员,则留下来了。这个时候,孙元在南京的府邸却没剩几个人。

严格说来,现在的冷英并不是宁乡军的人。他只不过是被朱玄水聘请去做了少将军的贴身侍卫,只对孙天经负责。

不过,正因为府中没有什么人,冷英就被临时抽调过来做护卫,保卫孙元将军的安全。

冷英刚出道的时候就是个怂包,可一身武艺的基础却打得极为扎实。在马牧集之战,受到荆然阵亡的刺激,整个地像是换了一个人。一遇敌人瞬间就要同人家分出生死,全然是以命换命的打法,简直就是杀星下凡。

对于他的武艺,骑兵军中的将士们还是很佩服的。

这次孙元和郑家贪阅江楼的凉爽,就决定在这里会面,双方约定,除了参与谈判的三人,各自只带两个护卫。

同冷英一道过来负责保卫工作的还有傅山,只不过,傅山作为孙元的幕僚,自然是上楼去了,只将冷英一个人丢在楼下看门。

有傅山在,里面就算动起手来,孙将军也不会有大碍的。

说起这个青主先生的武艺,冷英只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他以前也同傅山动过手,可惜只不过一招就被人给放倒了。其实,整个宁乡军到现在还没有人是他的一合之敌。

不过,即便是在狮子山上,在日头下晒了半天,冷英还是感觉热得厉害,浑身的汗水就如泉水一般涌出来,不片刻就将身上的衣服浸成深蓝色。

可他依旧绷着面皮,如以前在宁乡军受训那样纹丝不动。

楼上不断有笑声传下来,虽然听不清楚上面在说些什么,可冷英和郑家的两个侍卫却知道双方的气氛还是很融洽的,尚不至于剑拔弩张。

所以郑家的两个人都放松下来,有一个人甚至解掉了外套,露出满是胸毛和伤疤的胸膛,不住地用手扇着风。另外一人则还保持着端正的站肢势,只不过却满面难受的表情。

那个脱掉外套,敞着胸怀的人看起来甚是粗豪,满上又生满胡须,可面庞看起来却稍显稚嫩,显然才不过二十出头。

他笑着对另外一个同伴道:“老四,看情形上头是打不起来了。放松些放松些,这南京的天凭热,光这种闷啊比爪洼还厉害,你且宽宽衣。”

那个叫老四的人有些为难:“施兄弟,这样不好吧?”

施兄弟道:“什么好不好的,今天大公子和郑三爷是来和孙太初谈判的,又有朝中贵人从中牵线,就算闹得再不快,也不可能打起来。两国交兵还不斩来使呢,南京好歹也是京城,大家都是朝廷官员,脸面还是要的。谈不拢,大不了下去各自提兵再打。如果现在动刀子,那不是流氓泼皮了。”

老四一笑,点了点:“也是,施兄弟说得对。”估计他也是实在受不了啦,就退进阅江楼屋檐下的阴凉里,用手指刮了刮额头上的汗水,甩到墙角。

那个叫施兄弟人看了一眼冷英:“我说那位哥哥,怎么称呼?”

冷英一动不动:“冷英。”

姓施那人一拱手:“在下施琅,正在大公子麾下效力。敢问冷兄弟是何来历,在扬州镇所任何职?”

冷英:“我原本是骑兵军的骑兵,忝为扬州镇防守,后来犯了事被开革了军职。如今在府中侍侯少将军。”

“嘿,看来咱们还真有些相像,我也是因为喝就坏了事,才被打发到大公子那里去的。”施琅一拍大腿,笑道:“我今日一见冷大哥就觉得投缘,门口实在是太热了,不如过来说话。”

冷英只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依旧站在毒日头下。

施琅:“我说冷大哥,咱们两家今日是摆明了打不起来,犯得着那么紧张吗,给兄弟我一个面子好不好?看得出来,冷大哥也是一个武艺高强,铁骨铮铮的好汉,兄弟我一看你就觉得喜欢。来来来,咱们一起说会儿话。今日别后,若是你我两家谈得拢也就罢了。若是谈不好,说不定咱们以后还很有可能在战场上见着面,你我先认识认识不好吗?来,喝一口。”

说着,他就解下腰上的那口葫芦,有淡淡的酒香传来。

冷英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做为一个在战场上打了个滚的战士,又是做惯了侦缉的锦衣卫出身,他自然看得出来这个施琅年纪虽然不大,可和人交手的经验异常丰富,是个沙场老卒。否则,二十出头的人身上不会带这么多枪伤、刀伤。

施琅之所以要给自己套近乎,只怕未必没有升量宁乡军成色的意思。刚才已经将话说成这样,内中未必没有给自己施压的意思,若自己答应过去,却是要被他压了一头。

冷英道:“某今日过来给孙将军做侍卫,得的命令是封住楼门口,不放一个闲人进去。职责所在,施兄弟好意就心领了。”

“怎么,不给面子?”施琅故意板起了脸,道:“确实,咱们得的命令都是不放任何一个人进楼。可没说要像木桩子一样杵在太阳地里啊!”

冷英:“对不住,咱们宁乡军的军纪就是这样。行如风,站如松。”

说着,又将胸膛挺高了一些。

“宁乡军的人都是他娘的傻子。”叫老四的那人冷笑了一声,从施琅手中夺去葫芦,美美地喝了一口,然后惬意地呻吟一声。

施琅却不生气:“原来宁乡军的就是这么训练士卒的,直将人都训成木头了。”

冷英也懒得同这两人废话,依旧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老四:“嘿,真是个傻瓜!”

施琅也不说话,就那么笑笑,看着冷英。

太阳依旧很毒,可冷英就那么站在日头下,手按刀柄,纹丝不动。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只见着冷英额头上的汗水不住流下来,流到鼻尖子和下巴上,然后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

施琅和老四的脸色渐渐地变了,难道这宁乡军的军纪真这么严明。如果所有的扬州兵都是这样,孙元还真不好对付啊!

施琅猛地跳起来,然后一脚踢中老四:“老四,起来站岗,别叫宁乡军,别叫冷兄弟看请了咱们。”

他飞快地穿好衣裳,赌气似地站在冷英对面,狠狠地看了过去。

但冷英还是那副招牌似的冰冷表情,目光甚至没有一丝人类的情感。

施琅还好些,老四的目光中更是充满了愤怒仇恨:老子今天只怕要吃苦了,老子今天同你这鸟人个杠上了!

同楼下的情形不同,楼上却是满座如沐春风。

楼上的风很大,早已经设下了酒宴。

一张大圆桌放在二楼的阁里,上面放在新鲜水果和一壶黄酒,门窗都大开着,从楼上看出去,能够看到浩荡的长江水。

清风徐来,叫人十分舒服。

孙元、傅山和郑森、郑鸿逵已经各自吃了三盏酒,说了半天客套话,大家相处得还很愉快。

郑鸿逵不愧是武举人出身,人高马大,举手投足中有一种强大的自信,气场很足。若单从相貌和气质来看,这就是一个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但孙元知道,这不过是个假象。这个郑家的二当家精明得很,刚才大家说了半天话,此人竟是滴水不漏。而且谈吐甚是风雅,给人好感,让人禁不住想与之亲近。

第725章谈判

无论是在这片时空还是真实的历史上,郑鸿逵或者说郑芝凤都是一个精明之人,乃是郑家的智囊。

清兵南下攻陷南京,灭掉南明之后,郑鸿逵退往福建,中途于杭州遇见唐王朱聿键,一起回到福建。郑鸿逵打算以朱聿键继任南明皇帝,许多大臣认为应该先击败清军,再考虑即位之事;郑鸿逵表示不快点即位,会有其他人先行称帝。朱聿键因此被拥立为皇帝,也就是所谓的隆武皇帝。

单就这事看来,此人有眼界有手段,确实是个人物。

后来,隆武二年十一月,鉴于清兵势大,明朝已经无回天之力,郑芝龙准备学自己前后两次受招安的旧事,准备投降清朝,搞政治投机。郑鸿逵分析局势之后,劝戒说,今时已经不同于往日。往日明朝之所以能够接受我们招安,那是因为国内一片糜烂,朝廷没有财力和人力控制地方,剿灭各地农民军,所以才比不得已采取招抚之策,拖得一时算一时。但如今,清朝初起,国力正盛,又有志一统天下,自然容不得国内存在割据一方的势力。所以,咱们郑家这次投降清兵,搞不好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反将你陷了进去。

郑芝龙不接受,郑鸿逵也是有魄力,悍然带兵前往金门,并悄悄将郑成功接了过去,避免郑家未来的继承人落入敌手。

如此,才有延平郡王后来拿下整个台湾,与清朝长期对峙的局面。

但就这件事看来,这人确实是一个人杰。

相比之下,郑成功却显得普通。虽然他和所有的郑家人一样,都生得很是健壮,当真是仪表堂堂。不过,这个时候的郑成功却很儒雅,简直就是一个书生。他坐在那里,几乎不怎么说话,就不住地用目光好奇地端详着孙元,眼神怎么说呢,还带着一丝仰慕。

这模样就是个少年秀才,全然没有后来统帅千军万马的延平郡王的模样。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郑成功今年才二十出头,一直都没带过部队,在家中锦衣玉食惯了,也就是个大少爷而已。后来的郑成功,那是经过战火历练的。

郑成功说起来话来显得腼腆,只说不了两句,就将头低下去,然后闭口不语。同他一样,傅山也不怎么说话。这两人简直就没任何存在感。

又喝了一杯酒,孙元也懒得同郑鸿逵不着四六地应酬下去,索性将话挑明了:“曰渐先生今日约我来阅江楼怕是不仅仅是为吃酒聊天吧?”曰渐乃是郑鸿逵的字。

“久闻孙太初乃是当世第一豪杰,当年在山东的时候,就阵战奴酋岳托于刀下,咱们福建水军上下对太初兄仰慕得紧,特别是我家公子,一听说要来见太初,立即就允了。福松,你不是常在我面起念叨,做人就得做孙太处这样的人杰吗?今日见了你,可算是了了你的一桩心愿呐。”

郑成功忙站起来,拱手:“今日得见将军,三生有幸。”

孙元忙站起来回礼:“惭愧,惭愧。”

郑鸿逵等两人坐下,又笑道:“这次来南京同孙将军见面,我也为选什么地方而头疼。按说,来南京,不可不去秦淮和。不过,听人说将军不好女色,对青楼这种风月场所也极为反感。这下,就为难了。所以,在下就请教了牧老。牧老说,太初虽然是个武人,可文才却极为了得,写得一手好诗词,若不是国家正在用兵,需要带兵统帅,太初你读上十年书,说不定也能成为一方大儒。既然太初你是个风雅之士,可将双方的会面地点选在阅江楼。盛夏季节,南京城中又有什么地方比得上这里。也不知道将军对这里还满意?若不喜欢,等下我去牧老那里回话的时候,倒要怪他没选好地点了,哈哈!”

说完,就小声地笑起来。

郑鸿逵这席话说得含而不露,仔细一琢磨,其中却不乏有威胁之意。

他口中的牧老就是江南士林的大人物钱谦益钱牧斋。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苏州常熟人。

他在万历三十八年中了进士,名次是一甲三名没,也就是探花。中泵之后,直接被朝廷授翰林院编修。这才讲究出身的明朝官场可是极大的荣耀,因为明朝官场有个规矩,非进士不得为官,非翰林不得为相。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是进士出身,将来就不能做正七品以上才朝廷命官。如果没在翰林院学习过,一辈子都被想入阁。

钱谦益中了探花,直接被保送进翰林院,前途极为光明,将来可是要做宰相的。

实际上,后来他的仕途一片通畅,官至礼部侍郎。可惜后来因为和内阁首辅温体仁不和,政争失败之后被朝廷免去一切职务,回家养老了。

如今的钱谦益虽然没有任何官职,可他在江南士林和官场却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那是因为他又另外一个身份……………东林党的领袖。

东林党的厉害,任何一个混官场的人都是知道的。这就是一群所谓的正人君子,把持着朝野的舆论,掌握着对任何一人的品德的最后判决权。他们说你是个君子,你立即就会名满天下。如果说你是个小人,你这辈子的名声就算是毁了。

这几十年在东林党手下吃过大亏的人多了去,从当初的魏忠贤到后来的杨嗣昌,只要被他们给咬住,基本就算是在额头上贴了一张奸佞的标签,一辈子摘不掉不说,连死后还要受尽天下的唾骂。

卢象升本就是东林人,严格说起来作为卢公门生的孙元也算是东林外围。

郑鸿逵这席话的意思是,我郑家已经搭上钱谦益这条线了,人家是东林领袖,你孙元不过是东林的小字辈,这次扬州镇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