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5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单纯推荐阮圆海,那不过是一场闹剧,这事可不应该由老夫来干。”钱谦益抚摩着胡须道:“孙元之所以让老夫出马,其实也就是想让我造个舆论。由于《留都防乱公揭》的巨大影响,马士英欲起用阮大铖必须消除舆论的不利因素。阮大铖要想复出,拥福派必然要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老夫现在所需要做的不是推荐阮圆害,而是为为阉党翻案。”

“老夫在士林还是有些威望的,这事也只能由我来做。”钱谦益说:“当然,这个案子也不能直接翻。得从朝廷重建,须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着手。老夫的折子打算这些写,我朝重建,有四件大事乃是当务之急:严内治、定庙算、振纪纲、惜人才。在这四项基本原则下,当不复以党论异同徒滋藩棘,则人才日出。”

说着话,他就走到案前,提起笔在上面写下一行标题:“《愚臣报国心长等事》。”

然后,笔下如走龙蛇,千字言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他写的时候,柳如是也凑了过去。

等到丈夫这一篇文章写毕,柳如是赞叹一声:“好,不错,好一个不要再谈什么“东林党”和“阉党”,只要是人才都可以用。大哉斯言。”

在折子中,钱谦益列举了逆案中人杨维垣、虞大复、吴孔嘉等人,为他们辩护,说如果任用他们,就是“许其自新,用以成先帝惩瘴之志,昭国家平明之治,亦涣群破党之一端也”。

在谈到“惜人才”时,他提出“资干济”与“雪冤滞”两个方面。关于“资干济”,他的立论是——“今天下非才乏也,分门户,竞爱惜憎,修恩怨,即其胸中了然,如喑者之不能言,魇者之不能寐,有物以限之也。今人才当摧残剥落之秋,以真心爱惜,以公心搜访,庶可共济“时艰”

关于“雪冤滞”,钱谦益的立论是:“钦定逆案诸臣,未免轩轾有心,上下在手。陛下既以赞导无据,拔阮大铖而用之矣……果有嫌隙,固当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臣亲见门户诸臣植党营私,断送社稷,断送君父,何忍复师其故智。”

然后笔锋一转,看似不经意地带出一句:“逆案之贾继春、阮大铖者,皆慷慨魁垒男子也。”这可是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奏琉的要害。

钱谦益心中得意的同时,面上浮现出一丝悲壮,凛然道:“这份奏疏一上,朝中史宪之、高公和张尚书自然能够看出其中的意味,可以想想,老夫将来肯定会被东南诸君子唾骂一世。可老夫却是不惧,国事已然如此,只要能够富国强兵收复失地的人才朝廷都要大用。若仅仅以道德甚至是党派的不同而弃之不用,乃是国家的损失。只要能够光复神州,老夫就算背上骂名,又有何惧哉?”

他在内心中已经说服了自己。

钱谦益在奏疏中的立论,不能说毫无道理,比如他指出“门户诸臣植党营私,断送社稷,断送君父”,确实是晚明政治中一大问题,

明朝末年的党争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不为是非,只看屁股的程度。比如东林和阉党之争,没错,你东林党人都是人品高洁的君子,可半事能力差。阉党虽然都是小人,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行动力极强,颇有干才,是能做事的。

明朝最佳的政治生态应该是两党相互监督相互牵制,而不是一家独大。如果那样,对国家来说就是一场大悲剧。

而明末的国家的元气就在这一场接一场毫无意义的政治斗争多耗尽了,现在也该到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

第867章终于要到出成果的时候

“钱牧斋这篇文章写得好呀!”孙元将钱府连夜送来的那份奏疏递给身边的傅山,面上带着喜悦。

傅山接过折子一看,眉头忍不住一皱,担忧地说:“太初,这份折子一递上去,风波就大了,阮大铖复出在舆论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钱牧斋叛出东林,对他们来说可谓是当头一棒。而且,阮大铖此人有心计有手段,东林腐儒将面临一个极厉害的对手。如果不出意外,这朝庭将有大变,说不好东林势力真要被驱除出朝廷了。”

“东林都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书生,他们懂得什么治国,恶人自有恶人磨,若是被阮大铖给彻底扫荡了,对国家来说未必不是什么好事。”孙元不以为然:“马上就要北伐,我和东林可不对付,真怕某在前线打得好好的,他们在后面抽冷子给宁乡军来一记,谁受得了?”

傅山:“将军若是担心这一点,前番四镇大军拥戴福藩过江,为何不尽废东林,廓清寰宇?”

孙元似笑非笑:“青主觉得这么做真的好吗?”

“不好。”傅山笑笑:“这种脏活自然不该由太初来干,甚至连马瑶草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孙元:“那不就是了,你不见我这些日子连早朝都不上了,就是怕牵涉进这乱象之中。不过,董小宛一事之后,我也被牵连进去了,不得不参加进政治斗争之中了。现在,某只福藩快些登基,也好早一些回扬州去。对了,你对郑大木要编练新军一事,并欲购买我扬州镇新式火器一事怎么看?”

今日孙元这里钱家的人和郑成功走马灯一样进进出出,郑成功更是来了两趟,孙元到现在都还没有歇一口气。

傅山:“看来郑家是真的想介入留都军务了,郑鸿逵已经出任镇江总兵,不过,他手头也就一群没有战斗力的乌合之众。看郑大公子的意思是要从福建抽调精锐过来,现在又要从我镇购买新式火器,并请我军派出教官。这事我看将军你应该慎重一些,目前的江北已有四大军镇几十万人马,现在又来一个郑家,实在太挤。”

他一脸的郑重:“而且,郑家军的战斗力依我看来,并不逊色于江北诸镇。再装备上我军的火器,并用新法编练部队,假以时日,只怕还要强过秦军。他们一来,对我军未必就是好事。”

“你的意思是不答应郑森?”孙元问。

傅山:“我的意思是,还是拒绝为好。”

“不然,我觉得还是应该派出教官,卖些火枪火炮给郑大木。”

傅山不以为然:“太处和郑森私交不错,难不成是抹不开情面?”

孙元一笑,却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问:“青主,北面的建奴情形如何?”

傅山:“还能如何,不外是派出兵马追击李自成败军。闯贼一片石大败之后,损失惨重,士气沮丧。五六月份的时候,李自成经由山西太原、平阳返回西安,由于兵力不足,对畿辅和山东地区已经无力顾及,所以把防御重点放在山西河南一线。”

“李自成退后陕西之后,正积蓄力量准备反攻。可惜,后金建奴同时也派大军进攻山西,根本不会给闯贼喘息之机。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入晋,一路则去山东和河南。”

“恩,是这样。”孙元又问:“青主,你看建奴的架势好象同以往单纯抢一把就走不一样?”

傅山:“说不好。”

孙元:“青主你大约还不知道,侦缉厂有情报来说,建奴在攻占北京之后,多尔衮于六月时就派人去辽东接伪皇帝福临和整个建奴的上层贵族来北京。现在已是十月,如果没猜错,他已经到北京了。建奴这是不肯离开北京,要经略中原和我大明争夺天下呀!”

“看样子想。”傅山神色冷峻起来。

孙元:“如今北方已经残破,建奴若仅仅在北京是呆不住的,日后必定南下。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比闯贼更凶恶的敌人。我宁乡军就算现在开始扩军,兵力还是不足的。郑家出钱出人编练新军自然最好不过,将来建奴南下的时候咱们也多一个帮手不是?”

未来建奴南下将兵分两路,一路沿山东、河南而来,直趋扬州。这一路是建奴的主力,到时候孙元将集江北三镇的兵力与之在江淮河决战。另外一路则是由陕西出发,经湖广沿长江而下。

湖广那边虽然有左良玉在,可据孙元所知,左良玉如今病得厉害,没几日好活。他一死,左部根本就不是建奴对手。

如此一来,南京西面就空虚了。这个漏洞得让郑成功去补,也不求他能够击败建奴,只要他能够守住南京就成。等孙元收拾完北面那路建奴腾出手来,在挥师南下。

当然这是基于孙元对历史的先知先觉,自然不能对傅山明言。

无论怎么说,郑家要编练新军,对孙元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倒不妨扶持。

傅山听到这话,点了点头:“太初这么说倒有几份道理,我只担心,将新式火枪火炮卖给郑家让他们壮大之后,咱们平白多了一个对手。”

“这个倒是不用担心。”孙元一笑:“我军火器和西洋红毛一样犀利,红毛的火器价格昂贵,可成本低廉,转手就是十倍之利。说句实在话,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军火更赚钱的生意了。这种暴利,我也想赚啊!郑家要买多少,我就卖多少,也没有什么打紧。”

他摆了摆手示意傅山听自己说完:“况且,我军马上就要换装,以前的火器都要淘汰下来。与其扔进炉子去融成钢水,还不如废物利用卖给郑家换点银子。”

傅山吃了一惊:“我军的火器已经足够强大,现在还有换,却不知道换装之后的兵器又是什么模样,部队又是什么编制?”

“等福藩登基,我们回江北之后青主你就知道了,也就是这两天的事情。”孙元捏紧拳头,满面的偶是光彩:“新兵器,新战法。为新兵器一事,某人已经准备两年了,所绘的图纸都装了两口大箱子了。这两年,沃尔夫、崔师傅、岳师傅花去的银子都好几万两,终于到出成果的时候了。”

“某想回家,都已经迫不及待了!”他一拍巴掌,两个侍卫进来。

孙元将钱谦益所写的奏疏递过去:“送去马阁老府,十万火急,让马瑶草务必仔细看看。”

第868章大婚日

第二日对于南明小朝廷而言乃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因为就在这一天,百官群臣将第三次上劝进表,劝福王登基继承大明朝皇帝帝位。按制,这一次福王将不会推辞。

孙元依旧没有上朝,因为他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办。按照马士英的安排,他将与其他三镇的兵马一道,列兵于江上,为福藩壮声势。

黄得功和刘孔昭很是得力,不但黄得功手下的船只,就连江防提督衙门的战船也全数发动。当下,在观音门外的长江上,总共聚集了一千二百多号大小船只,当真是无边无际,虎视眈眈,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变故震慑在摇篮里。

这一次该做的姿态已经做了,福王也不推辞当即允准。

登基仪式就定在明日,于武英殿举行。

实际上,这一切早在十日之前就已经准备妥当了,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孙元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并不是因为福王现在终于登基,而是自己后天就可以回江北了。

明日乃是崇祯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在真实的历史上,福王应该是在五月十五登基为帝的。可因为江北战事和冒襄弄出的那些变故,以至拖延了四个多月。

孙元知道,此刻只怕建奴皇帝福临在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将整个清庭搬到了北京。此刻,一样场决定明清两国命运和天下归属的大战就要开始。

拖延了四个月多,而这四个月的时间是如此的宝贵,竟平白浪费在内耗之中,让自己的抗清之策显得有些紧迫。若是将来有个好歹,冒襄这厮就是民族的罪人,不可原谅。

在听到福王接受了百官的劝进表之后,整个南京城的官民同时露出了笑容,街上到处都点起了红灯笼,鞭炮声一阵紧似一阵。

等到次日黎明孙元赶去皇城参加皇帝登基大典并大婚典礼的时候,天上还是一片漆黑,可街上的灯却都已经亮起,将整个留都照得如同白昼。

江南一地富庶,又多年没有遭受兵火,乃是这乱世中一片难得的乐土。百姓都喜欢享受,起得晚。可就在今日,几乎所有的店铺都下了门板,老板和伙计都一脸激动地立在门口朝着皇城方向张望,更有人在街边摆了香案,跪在蒲团上闭目低声祷告。

孙元看得一阵感叹:“我大明朝的人心还在啊,只需上下一心,日后光复北地也不是什么难事。”

整个扬州镇总兵官衙门的兵丁都出来了,都穿着雪亮的铠甲,骑上梳洗得整齐的战马,马蹄声踩得地面铿锵着响。

身边,黄佑眼睛里更是沁出眼泪来,喃喃道:“我大明朝还是有希望的呀!”

孙元身边的骑兵们都竭力地将胸膛挺起,手放在刀柄上,壮怀激烈。若不是都城中规矩森严,想来他们都会仰天长啸的。

不过,在一片昂扬的情绪中,傅山却发出不和谐的声音,他轻轻一笑,低声对孙元道:“太初,今日新君登基,同时,天子也要举行婚礼。皇后是马瑶草的女儿,我听人说,她可是南京的第一美人儿啊!”

听他提着这事,孙元心中却是一紧。

余祥也没想到其他,道:“按照朝廷制度,皇帝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