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5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尔衮最大的政治对手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而他李率泰则是皇太极着力培养的年轻一代将领。多尔衮就算再傻,也不可能让李率泰手中握有兵权,即便他手中的兵马再少,力量再弱。可用在关键地方,未必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于是,李率泰就被赶出了军队,呆在刑部成天喝茶聊天。

李率泰是一个标准的军人,在衙门里混天度日,感觉日子是那么难熬。

没有仗打,他还靠什么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建州勇士:“我想做懦弱的汉人,我要打仗,我要上战场!”

“但在此刻,我却只能隐忍,得想办法获取摄政王的信任。”

“要想获得他的信任,在朝堂上显然是没有可能的,只能上战场为多尔衮和多铎流血。”

“可是,不得到他们的信任,我还是上不了战场。”

于是,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折磨得李率泰形消骨立。

这个时候,北京的所有八旗军都已经出征,一路由阿济格取道蒙古,由北而南收取三秦。一路则由多铎率领去河南,准备南下消灭南京弘光政权,统一全国。

就算李率泰想打仗,也没机会了。

好在机会来了,崇祯十七年十月底,李自成的大顺军想河南怀庆地区发动了局部反攻。两万多闯军先后攻克济源、孟县,清军提督金玉和领军出战,被击毙在香柏镇,怀庆被围。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多尔衮大惊,不得不改变早先已经定下的攻取南京的计划,命多铎先救怀,然后再取潼关和阿济格夹击西安。

河南经过多年的战乱,早已经成为不毛之地,部队的一应给养都要从北京运输。李率泰心中一动,就动用了阿巴泰的关系,讨了这个差事,到了怀庆,主动参与了怀庆之战和潼关之战。

在潼关之战中,他身先士卒,为多铎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役结束之后,他本以为自己已经获得多铎信任,能够随他一道去攻打扬州。可惜,多铎还是对他诸葛多猜疑,只让他领了五千正蓝旗汉军主力镇守徐州这座江淮大门。

这简直是给了李率泰当头一击,自己费尽心机从北京万里迢迢跑到河南,又流了这么多血汗,最后却还是被留在后方,现在看来,简直就是一场笑话。

不过,自己现在好歹是有兵在手,回到熟悉的军营,也算是一种安慰。

有兵在手,就算在后方,未必也不能建功立业。如今的北方到处都是叛兵的战火,闯军余孽、明军余孽、不服满清王化的地主武装此起彼伏,要想逐一镇压,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年,正是我李率泰一显身手的时候。

机会很快到了,赵应元叛乱,攻占青州,闹得山东沸反盈天,一团混乱。

这个赵应元是个厉害的角色,他以前在闯军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普通军官,李自成在进北京,以及后来逃窜去西安的时候甚至都没带他一起走。说不定,李自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麾下有这么个人。

在闯贼军中,他就是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

可就是这个小角色竟然拉起了几万人的队伍,占据了青州这座大城,还联络了赵慎宽、秦尚行、郭把牌、翟五和尚等巨寇,大有整合山东所有叛军的架势。

要收拾这么一个敌人,以李率泰手头的力量还是颇有不足的。如今,整个山东的部队都被准塔带去了淮安。如果山东乱了,清军后勤给养断绝,这一场空前国战说不定就要输了。

意识到此战的要紧之后,李率泰开动了脑筋,也想出了法子。闯军就是一群流寇,即便夺了北京建立政权,依旧该不了土匪习气。这些人可没有什么家国、民族之念,说穿了都是由一群以利而聚的乌合之众。有利益,他们自然勇猛无比,可一旦遇到困境就会烟消云散。而且,他们又有投降受招安的传统,投降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于是,李率泰就做出大军围困青州之势,又派使者去见赵应元,许于丰厚的好处,诱之以利。

果然,赵应元动心了,答应受李率泰的招安。

可是,李率泰压根就没有想过招降赵应元,对他也没有任何的信任。

闯军有个传统,一旦吃了败仗,走投无路就会投降。但投降之后,一旦恢复力量就回再次反叛。投降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种暂时度过危机的策略。

若是相信他们,我李率泰才真的是一头蠢猪。

更何况,李率泰渴望鲜血,还有什么比人头纷纷落地更美好的景色呢?

于是,他就设计杀了赵营元,直将清州杀得血流成河,才心满意足地罢了手。

斩杀赵应元这一出干得实在漂亮,消息传到京城之后,多尔衮大为欢喜,让顺治皇帝下旨褒奖。并亲自写信对他诸多抚慰,命他守好徐州,为大清朝把好大运河这条生命大动脉。

同时,阿巴泰也写信过来对他大加夸赞,并透露出一个让李率泰大为惊喜的消息。信上说,多尔衮对赵率泰非常满意,准备大用。信上说,多铎和阿济格拿下南京灭亡弘光当不在话下,可战争并不会因此而结束。江南士绅心向明朝,必须会抵抗。而且,湖广还有李闯余孽,张献忠还盘踞四川,要剿灭他们都需要用兵。而八旗军人数不足,朝廷必须会重用汉军。仗你有的是机会打,好好表现,你所做的一切,多尔衮都是看在眼里的。

这话说得对,是啊,战争哪里有这么结束的。八旗兵力不足,要想占领整个中国,多尔衮还真的要依靠如我李率泰这样的汉军将领……呸,我李率泰不是汉人,我从小生在建州,我是建州勇士。

……

在真实的历史上,的确,清朝一旦入关,满八旗就以飞快的速度堕落下去。很快,整个中国战场上就只剩下汉军。

而这个李率泰也立下了赫赫战功,顺治二年,李率泰平定苏州、松江等地。江阴典史阎应元拒守该地,李率泰率军攻破江阴。多铎命李率泰驻防苏州。恰逢吴志葵、黄蜚等人来犯,当时城中仅有一千多兵力,李率泰派人在城上竖起旗帜以伪装援军到来的样子。吴志葵等人破关而入,清军精锐骑兵突然杀出,将其全部歼灭。

顺治三年,李率泰跟从端重亲王博洛平定浙江、福建,因功受封二等阿达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这是满清的爵位,相当于明朝武官爵位中的云骑尉。

顺治五年,郑彩进犯福建漳州、泉州等地,朝廷命令李率泰与靖南将军陈泰一起剿贼,李率泰斩获敌军甚众,并收复长乐、连江二县。

顺治六年,李率泰随军征讨大同的叛将姜瓖,攻下保德,擒获姜瓖的党羽牛化麟等人,后升任刑部侍郎。

顺治十年,朝廷应大学士洪承畴的推荐,授任李率泰两广总督之职。

顺治十三年,李率泰加封太子太保,调任闽浙总督。

可以说,在真实的历史上,李率泰的人生可谓辉煌。

这一切都开始于斩杀赵应元一役。

在这片时空里,赵应元并没有随多铎一起去扬州,而是镇守徐州。不过,严格说来,镇守徐州这样的大城足可以说明多尔衮对他重视,虽然内中未免对他是先帝党一事又所猜忌。但起点却比真实历史上去扬州前线作战高一点,毕竟是独镇一方的统帅。

李率泰并不知道自己在真实历史上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现在远离军队核心,内心中未免有些抑郁。他现在只想在徐州立些功劳,以别人的血来证明自己对朝廷,对多尔衮的忠诚。

眼前就是这么一个机会,只要杀光贼人,又是一场不逊色于斩杀赵应元夺回青州的大功。

一口气杀了两个义军的头领之后,李率泰胸中的战斗意志升到最高,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力气。

这两年长久积压在胸中的块垒消融了,眼前仿佛也出现那清晰明亮的金光大道。

是,杀下去,杀光我大清所有的敌人。我李率泰所做的一切,朝廷会看到的,也不会无视的。

听到他的长啸,所有清军都同声大喊:“杀,杀,杀,杀!”

一时间,士气高涨,射下去的羽箭和扔下去的滚石更多。

烟雾中,羽箭射入人体的噗嗤声,滚石砸中人体的闷响在一片混沌中显得很不真实。

红色的朝霞仿佛也被这片青色的烟雾档住了,变成青灰的冷色调,那样的冰冷僵硬。

李率泰又是一铁鞭抽出去,正中一个义军士兵的左肩。

这一鞭的力量是如此之巨,直接抽断了他的锁骨,深深地没入*之中,就好象一把锋利的刀子砍进人体,却抽之不出。

那义军士兵长嘶一声,带着铁鞭直接翻落到下面那一片烟雾之中,再也看不见了。

李率泰感觉有点气喘,身边的城楼已经彻底燃烧起来,呛得人不住咳嗽。正要再抽出腰刀扑上去,两个卫兵将盾牌在他身前一合,就将他拦得后退好几步,脱离一线战场。

第1266章真相(一)

“干什么,你们想干什么?”李率泰大怒,提起脚就狠狠地朝两个卫兵踢去,试图将他们踢开,好再次返回战场。

两个亲卫强自忍受着袭来的痛楚,依旧死死地举着盾牌,护着自家主帅。

一个声音传来:“将……将将军,千金之子,坐坐……坐不垂堂。君君君……”语调中因为恐惧而说不囫囵了。

李率泰霍地回头,就看到一张消瘦苍白的脸。此人正是前来告发义军在城中设有内应,将于今日黎明开徐州南门的,义军名义上的盟主张瑞泰。

对于这个买友求荣的小人,他是大大看不起的。听到他因为害怕而口吃,李率泰怒喝一声:“什么君君君君,你是不是想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是是是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被李率泰用血红的眼睛盯住,张泰瑞心中一寒,竟不口吃了,叫道:“大帅,沙场无眼,矢石横飞。你老人家就算再勇武,可若是有个好歹,我徐州满城百姓可如何是好呀!还是先退到后面吧!”

没错,就是因为他的自首使得义军的整个计划彻底暴露;因为他,谢谢迁提前潜伏在城中的死士被一网打尽。也因为他,李率泰在南门设下这个口袋伏击谢迁,杀伤杀死大量的义军士兵。

事情是这样,他虽然是前崇祯内阁大学士张至发的儿子。可为人却胆小懦弱,人品低劣。以前在淄川老家的时候,仗着自己是个有功名的读书人,仗着父亲是内阁阁老,欺男霸女,坏事做尽。只不过,大家畏惧张家的权势,敢怒而不敢言罢了。

老实说,清军入关,在短时间内就席卷了整个北,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的震动是非常大的。自从弘光政权在南京确立之后,大量崇祯朝的官员南下投靠。没有能力离开老家的,也都呆在家中整日叹息流泪。

张泰瑞的大哥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山东落到闯贼和清军手中之后,他就闭门不出,整天在家中长吁短叹,郁郁寡欢。

但这个张泰瑞却感觉自己发达的机会到了,寻思着该如何在这乱世中飞黄腾达,谋取富贵。

按说,要想在这种乱世中得到天大富贵,最好的办法是拉起一支部队,有枪就是草头王。在这个时代,只要你有部队,就是各方势力争相笼络的目标。无论是投靠李自成、建奴还是弘光政权,一个将军的职位当不在话下。

问题是,要想起兵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的确,如今整个北方都是流民。只要你扔出一块饼子,就能买一个黄花大姑娘回家。只要给一口吃的,就能让人替你卖命。只要你有足够的家产往外一散,想招多少兵有多少并。可是,张泰瑞的父亲通共也没当过几天内阁阁老,没弄得什么好处。崇祯朝换内阁辅臣就好象走马灯一样,弄到现在,谁也记不清内阁究竟有过多少宰相。所以,张家其实并不太富裕。

“我张泰瑞本就是本着富贵去的,好好儿的,如何肯将自己的钱拿出来,此事断不可行。”

并且,打仗是要死人的。张泰瑞本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带兵打仗。勉强起兵,只怕没等到上战场,先被别人当成梁山山寨里的王伦给砍了。

起兵做将军这事实在是费而不惠,干不得。

还有,咱们堂堂尊贵的读书人,如何能够提起兵器去做那种卑贱的军汉,传出去,那不是给老张家丢人吗?

再说,就算要弄一场富贵,犯得着费这么大尽,君子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那才算是有名字啊!

于是,张泰瑞成天就想得该如何走捷径,怎么才能一步登天。、

机会总是会亲睐有准备的人,机会就这么不经意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就在两个月前,张二公子正百无聊赖地在城中青楼吃酒品曲。

正在这个时候,有人闯进屋中,报上姓名,说是姓宋,江湖人称宋烟袋,是个骡马贩子,小有资产。久闻张二公子大名,这次路过淄川,特来拜见。听人说他正在搂子里快活,就寻了过来。今天得见张二公子,果然是一表人才,总算是不虚此行。

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