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6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啊,黄兄来了!”孙元大喜:“好快呀!”

侍卫:“还有个好消息,俞亮将军也来了。”

“俞亮也到了。”孙元更是高兴。

这个时候,突然间,有人在外面高声道:“末将俞亮,拜见君侯。”

孙元急忙冲出去,大叫:“俞亮,你病可好完全了,让某瞧瞧。”

第1285章落定(三)

上次突袭徐州俞亮突然得了霍乱,估计是在扬州前线染上的,上吐下泻,不能走路。没办法,孙元只能将他留下半路上,叮嘱他不要多想,好好养病,迄今已经两月。

俞亮不能来徐州确实是一场遗憾,他毕竟是忠良之后,如果能够来徐州,对于统和义军,镇抚地方确实能排上用场。

而且,他武艺高强,如果他能来,倒是冲锋陷阵先登上墙的生力军,有他在那一战或许不会那么苦。

大约是武侠情节的缘故,孙元在闲着无事的时候和傅山做出了一个宁乡军一系个人武力的排行。无庸置疑,内家拳高手傅山自然要派在头名。接下来应该是朱玄水,此二人都算是宁乡军一系的顶尖高手。这个派名并不特只杀人技,而是武学修养。再下面就是俞亮。再下面应该就是蒋驴子和大方他们了。至于温老三、韶伟他们的本事在统军打仗,武艺倒是不成的。

可傅山有一句话说得很让孙元吃惊:“太初你发现没有,自从周仲英打死尼堪一役之后,俞亮好象开了窍,武艺一下子就登堂入室了。若说起杀人的技巧,这个俞亮当排在第一,比起汤问行可强多了。”

如此看来,俞亮在军中应该能够排进前三,仅次于傅、朱二人。

终于虚玄,这道人傅山也没见过,孙元也看之不透,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水准。

错过了徐州大战,估计汤问行也是极其懊恼。

见他来了,孙元忙一把抓住俞亮的双臂,使劲捏了一下,捏到结实的如同生铁一样的腱子肉。笑道:“还成,还有肌肉,如此某就放心了。不过,你面上却瘦了许多,青主等下你帮凭凭脉,开剂量方子调养调养。”

确实,在以前俞亮生得一张国字脸,身材魁梧,如同一头猛虎。如今的他脸已经变尖,满上全是胡须,皮肤也黄了许多,没什么光泽。看来,这场病对他的打击颇大。

傅山微微点头:“等下我就给俞亮将军看看,依他的面色来看,应该是气血亏损得狠了。”

见孙元对自己如此关心,俞亮心中大为感动,眼睛一热就掉下泪来,哽咽道:“君侯,末将还死不了,还能够为君侯效死。”

孙元也是感叹:“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这里正缺人呢!”

“太初,这个时候移镇徐州,可是为北伐一事做准备,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兵。”黄佑就站在俞亮身边,见他和孙元说话,一直没有打搅。这个时候,见差不多了,这才问。

已经有好几个月没见到黄佑了,今日的他一袭青衫,大袖飘飘,风雅挺拔,直叫人眼睛一亮。

说句老实说,宁乡军中众人都长得不怎么好看。要么是健壮如牛威猛如貔虎的勇士,要么是郝肖仁、周仲英、罗如意那样的猥琐三雄。最帅气的当属韶伟,可这小子眉宇中总带着一丝轻浮。

至于傅山,更是瘦瘦小小,虽顶着大名士的头衔,可看起来更像是个工于心计的老狐狸,叫人亲近不起来。

只有这个黄佑身高臂长,面如冠玉,是一个典型的风流儒生。

自从卢象升殉国之后,黄佑悲伤过度,身体一直都不好。着几年,兵是没办法带了,只能转入民政,管辖地方。靠着他一自己之力,硬是将孙元的扬州镇地方民政系统的架子给搭了起来。

实际上,因为扬州镇管辖的地方不大,黄佑也不是太忙,养了这么长时间,身体已经大好。今日他看起来容光焕发,估计也是因为宁乡军接连在大胜关、扬州和徐州取得三场空前大捷,几乎将整个建州八旗的主力全歼所致。这次孙元上奏朝廷请移镇徐州之后,黄佑知道孙元开始着手准备收复北京,精神更是大振,第一时间就赶到徐州来,准备将地方政事一肩担了。

打仗打的是后勤,打得是钱粮,这事马虎不得。

“对,是准备北伐了。”孙元呵呵笑到:“黄兄来得真快,你和俞亮是怎么碰到一起的。”

俞亮忙回答说:“君侯,末军在盱眙养病,黄先生来盱眙放粮赈济百姓,末将听说之后就去拜见,正好同先生一起过来为君侯效力。”

孙元又对黄佑道:“黄兄管理着某手头的所有家当,自然知道这三场大仗,我扬州镇几乎将库房里最后一粒粮食,最后一块布,最后一两火药都耗尽了。这个时候部队也已疲乏,根本就不能再战。我觉得,今年是不能北伐的了。且提前做做准备,等到明年秋粮一收上来,工厂的器械制好,部队装备完毕,各地赋税征收入库,才提兵北上。”

黄佑:“太初执重之言,此事确实不能急,也急不来。若是匆忙北征,未必不会功败垂成,宋真宗北上收复燕云就是因为太急,以至遭到一场大败,最后无奈只下只能同辽国签定檀渊之盟。此战之后,宋朝丢失北方马场,再无力北进,至此,终宋一朝,幽云十六州再不复宋土。当年宋真宗麾下的精兵如云,强将如雨,如寇准、潘美之辈更是一时俊彦,就因为一时不慎,竟成一场大悲剧。某读史时每每读到这里,都不禁扼腕叹息。”

“宋真宗手下的精锐无论怎么看,力量都要强过我扬州镇,所以,我等也不得不更加小心了。明日秋初北伐正好,我同意太初的想法。”

孙元只能连连点头:“受教了,大哉斯言。”

黄佑侃侃而谈,傅山却不以为然,道:“黄兄之言,在下不敢苟同。”

黄佑:“还请教青主高论。”

傅山:“宋真宗北伐,依我说不是急了,而是迟了。北宋的实行的是强干弱枝政策,主要的野战军团都被编入禁军,至于厢军和乡军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国家承平日久,加上生活富庶,禁军也渐渐不堪使用。到靖康年,禁军都烂成什么样,只怕同我大明朝的九边镇军相差仿佛。真宗皇帝大约也是看到这一点,准备趁开国精锐还在的时候,想一举收复北方。若是拖延下去,燕云问题更不好解决。”

“其实,赵光义就曾经北伐过一次,败得极惨。若是赵光义不惧失败,继续用兵,未必不能收复幽州、云中。可惜的是,光义得位不正,害怕失败之后国内政局不稳……”

黄佑摇头:“牵强附会。”

傅山:“还请教。”

于是,宁乡军两大谋主也不进屋,就站在庭院里辩论起来。

孙元和俞亮相互对视一眼,彼此都在对方的眼睛里看出了苦笑。

俞亮又想起一事:“君侯,黄先生说了,老夫人和夫人还有两位如夫人都已经启程来徐州了,两位小公子和女公子也有随行,最多一月就能到徐州。”

“太好了,某终于可以一家团聚了。”

(本卷终)

第1286章大德果师父(一)

春上柳梢头,仿佛一日之间,宫墙柳绿。整个北京城都被浓密的绿色笼罩了,一改冬日里那浑黄干枯模样,就如同逢春的妇女,变得滋润水灵。

一切都是如此的鲜亮,绿得叫人不愿意挪开眼睛。

世界如此之新,如此地翠。

不,这其中还夹带着几点白色轻悠悠地在空中飘着,那是因风而起的柳絮。

京城中什刹海以西自来都是北京城中王公贵族府邸所在,此刻,在海西岸边一座巍峨的府邸中。

一个浑身被绸缎包裹的壮实女子正焦躁地坐在荷塘边上的凉亭栏杆后,看着水中才露出尖尖角的荷叶,生气地说:“果园师傅怎么还不来,这个奴才好大狗胆,竟敢在本福晋跟前摆架子,等下他若是倒了,这人打三十板子也好让他长长记性。”

她大约二十岁模样,严格说来,眉宇倒也看得,只两眼间距有些宽,叫人了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青春年少,总归是有几分姿色的。不过,她的身坯实在厚实了些。小小年纪,肩膀已经有些熊起,也不知道将来步入中年,又会生成何等模样。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此女实在不会打扮。弄妆艳抹得厉害,反正只要是脂粉,不问是否合适,一概朝脸上擦就是了。

至于衣着首饰,只求最贵,不求最好,只要有,终须朝身上套,朝头上插,弄得想一颗挂满了经幡的大树。

在她身后,还有几个妇人,年纪从二十到三十余岁不等。也同样打扮得富丽堂皇,不用问,这几个女子必然是府中的女主人们,大清朝的命妇贵人。

这几人如同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刚才正出口抱怨的那个夫人,显然,这个二十来岁的女子身份比众贵夫要高上一些。

听到她发怒,一个贵妇笑着道:“福晋,若果园只是一个普通汉人奴才,直接打杀了喂狗也是无妨。不过,此人却是得道高僧,若是福晋要治他的罪,却是有损你的德行。”

“住口,什么有损我的德行,我打一个小和尚又怎么了,谁敢多说?”那个福晋怒气冲冲地喝问。

看到她发怒,刚才说话那个妇人显然有些畏惧,讷讷道:“姐姐,果园小师傅毕竟是王爷请进府来主持咱们王府家庙的。王爷使这人也使得顺了,若是见不着人,问起来,却是不好。”

“豪格若是问起来,自有我杜勒玛担着,又不会骂你等,你们担心什么?”没错,这个二十出头的女子正是大清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的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杜勒玛。

她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洪果尔贝勒之女,明安贝勒之孙女。孝端皇后的堂侄女,当今皇太后大玉儿,也就是历史上孝庄皇后的堂姐妹。崇德元年七月,嫁给豪格,崇德四年十一月册封肃亲王大福晋。虽然不过二十出头,却已经和豪格成亲多年,生第一子富绶。

有着皇太后这个姐姐,又是王府的福晋,她自然是非常霸道的。而且,她又是多尔衮福晋的嫡亲妹妹。有着两两个不得了的姐姐,就算是豪格平日里也要让她三分。

听到一个侧福晋抬出豪格来,杜勒玛心中更是不爽利,已经下定决心,今日就要将那叫果园的小和尚打死,也好杀鸡给这群母猴子看,也号叫她们知道谁才是这王府里真正的主人。

当下杜勒玛就虎了脸,对手下两个丫鬟道:“去,挑两根咱们草原上用来套马的绳索,用盐水蘸了。等下果园若到,叫人捆了,仔细抽上半个时辰。若佛祖真有灵,定能保佑他不死。若是死了,那就说明他的德行不高,活该要死。”

她恶狠狠地说出这一句话来,两条眉毛竖起,宽阔的眉间距突然缩短,看起来分外狰狞。

几个福晋见她动了杀意,心中都是一凛,再不劝,只同她说起闲话儿来。

反正那果园同自己一不粘亲二不带故,死了也是死了,同咱们可没有一文钱的关系。倒为他得罪福晋,不值当。

说起这个果园,最近在京城中倒是小有些名气,尤其是在公卿贵族那里。据说,此人乃是潭柘寺大德高僧止安师父的关门弟子,佛法精深。来京城不过半年,就开坛说法,将京城中的一众修为高强的和尚们辩得灰头土脸。

听人说,止安师父已经有意将衣钵道统传给果园和尚,一旦将来圆寂,这个果园就很有可能继承他的住持之职。

据说,止安禅师常对人说自己这个关门弟子大有佛性,可能是京城佛学界这一百年以来最接近于金刚不坏之人。

当然,这只不过是坊间传言,其中未免有夸大之辞。

不过,止安师非常看重果园却是事实。这半年以来,他无论去哪家王公贵族府邸做法事,总会带上这个爱徒,并不遗余力地向大家推荐。

很快,整个满蒙上层贵族都知道果园此人。

然后,整个满族上层一提起果园,都会说:“哦,果园师父啊,知道知道,这可是一个有修为的和尚。真要比拟,大概相当于草原上的小活佛吧!”

建州贵族都信阳佛教,当然,他们也不明白****、青教、红教、禅宗、净土宗、曹洞宗究竟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拜菩萨的,都一样。信仰这种东西,你只管信就是了,若心生疑窦,那就是堕入了魔道,不见菩提。

而且迷信这种东西,越是失败者,越是要将心灵寄托在这种冥冥之中看不见的真神身上。建州最近在江淮败得极惨,已经有点风雨飘扬的味道。

因此,京城各大寺院,连带着道观的香火比起往日更要盛上三分。

不少王公贵族都有请佛像回家供奉的的习惯,进北京之后,各人都占了一座大宅院,地方大了,就开辟出一间小院作为自己的家庙,用来供养和尚,为家人祈福保平安。

豪格也随大流在家里建了个小庙,请了一尊文殊菩萨的神像回来供奉。

文殊菩萨聪明智慧,豪格熟读汉人的经典,自认为在宗室中是第一智慧之人,自然要侍奉这个骑着狮子的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