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6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现在豪格这假惺惺的表演,反显得自己是一个龌龊小人,仿佛大清朝弄成现在这种局面都是自己造成的一样。真真有些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堂堂摄政王,什么时候这般狼狈过,咱们建州人互斗,上手就是你死我活,没有道理可将。今日豪格这一席话,倒叫自己有点抬不起头来,真真是日怪了。

他只恨不得一记耳光抽到豪格脸上,可却强自按捺下来,铁青着脸一挥手,道:“肃亲王,有什么话你到宗人府去说吧,走!”

两个甲士走到豪格面前,一脸歉疚地拱手:“亲王,请!”却莫名其妙地不敢动粗。

豪格朝他们微微一颔首,客气地说:“劳烦了,我自己走。”

两个甲士同时摇了摇头,突然轻叹一声。

豪格都到多尔衮面前,突然停下来,温和地问:“摄政王,你将来有什么打算,这北撤可有章程……”

“能有什么章程,反正就是……”下意识地应了一句,多尔衮突然醒过神来,大怒:“干你何事,老实做你的阶下囚吧!”一张脸又是狰狞,又是可怖。

今日,多尔衮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彻底打倒了豪格这个最危险的政敌。可内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欢娱,好象失败的是自己。

事情怎么就弄成这样了?

豪格长叹一声,朝众人一拱手:“也是,国事如此,我辈只能尽人事,天天命。但某坚信一点,天不绝我大清,我建州还是有希望的,诸君努力!”

泪水流得更多。

几百甲士同时拱手回礼:“王爷,请!”

第1338章侯朝宗计划

侯方域乃是肃亲王府的常客,豪格对这个大名士也颇为尊重,他一到,自然有包衣飞快地引他进去和果园见面。

看到侯方域一脸气急败坏地赶来,果园给他递过去一个眼色,让他稍待片刻,等应承完这里才过去同他见面。

侯方域会意,独自一人去了果园的禅房,只坐了片刻,果园就安抚好亲王府一众惊慌失措的贵妇过来了。

等到果园顺手将禅堂门关上,侯方域就迫不及待地问:“如何,方才什么情形,豪格被多尔衮抓捕了吗?”

“是,刚被多尔衮捕去宗人府不过半个时辰。”

侯方域跌足:“我还是来迟了,没想到多尔衮动作这么快。这个奴酋在八旗主力尽丧扬州之后蛰伏了将近一年,今日突然发动,当真是不动则已,一动就是雷霆闪电。能够做伪清的摄政王,果然是个不简单的角色。”

果园:“谁说不是了,事先完全没有预兆。”

接下来,果园就将刚才的情形从头到尾同侯方域说了一一遍。

“豪格真是个蠢货,无药可救了!”侯方域气急败坏:“都成人家的阶下囚了,还说如许废话,欲搏世人的同情心。可他也不想想,建奴乃是野兽之邦,根本就不兴这一套。嘿嘿!”

他大声冷笑起来:“豪格演得真好,还当他自己是刘皇叔吗?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他就没有摆端正自己的位置。方才这一出戏,如果是一个普通大臣演来,固然让人感动。可别忘记了,他是有资格作皇帝的人。他现在要做的不是刘玄德,而是玄武门兵变的李二郎。连这都看不透,死了活该!”

说到激奋处,侯方域端起果园的茶杯,却发现里面已经喝干,就懊恼地扔在几上,发出“叮”一声。

果园莫名其妙地看着侯方域:“朝宗先生原何如此气恼?这不过是建奴狗咬狗而已。他们自家内讧,咱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就小僧的立场而言,并不倾向于任何一派。而且,此事我北京站也不用管。”

“我为什么会生气……是啊,我为什么会生气?”侯方域一呆,喃喃道:“或许是因为这个豪格熟读儒家经典,平日里也喜欢亲近读书人,倒有一代明君的架势。说句实在话,这人还真有点想黄太吉,忍不住叫人心生好感。又……或者是我书呆子气犯了,觉得豪格平日间待某不错,见他落到如今这种田地,于心不忍罢了。”

果园:“对啊,朝宗先生说得是,这个豪格虽然性格软弱,当断不断。可他确实是个有学问的人,在建奴中倒像是个异类。若真让他继位做鞑子的皇帝,说不定会是我汉家最危险的敌人。今日豪格被多尔衮抓捕下狱,咱们也了见其成。”

说到这里,果园禁不住低笑:“多尔衮虽然凶残,可却是一个愚蠢人物,这样的敌人咱们并不害怕。说起来,他的睿亲王的睿字究竟是怎么得来的,叫人百撕不得其姐。其实,就我宁乡军而言,更愿意在战场上遇到多尔衮这种武夫,而是豪格这样的中国通。”

侯方域有气无力地说:“果园师父说得是,我也是书生气犯了。不过,建奴今天闹出这么大动静,或许是我北平交通站的一个大好机会。大凡一个国家权力交接时,都会发生不小的动荡。若我等什么也不做,日后见了君侯须不好交代。”

果园连忙点头:“是啊是啊,咱们在北京已经这么长日子了,可寸功未立,日后还不被军镇里的熟人指着鼻子骂废物。小僧一个出家人,被人骂娘也无所谓。但朝宗先生乃是天下闻名的大名士,面子上须不好看。”说到这里,他一脸的苦恼:“朝宗先生,你说咱们怎么干?”

“怎么干?好办,想办法救出豪格,搬倒多尔衮。”侯方域冷笑:“果园,难道你连这都看不明白。”

果园摇头:“不对,不对,先生这话说得不对,小僧不敢苟同。还请教。”

侯方域:“你问。”

果园:“方才小僧也说了,豪格此人在建奴上层中也算是个人物。他若掌权,对我宁乡军来说可是最坏的选择。依我看,还不如挑动建奴内乱,至少比偏帮豪格一人为妥。小僧对朝宗先生的德行、智谋佩服得五体投地。可这事,似有不妥。梁老总曾经对小僧说过,咱们做情报工作的交通员,不能有自己的立场,做好上司交代下了的差事就好。朝宗先生,你不要为个人情感所左右啊!”

“你懂什么。”侯方域哼了一声,似是不欲同他多说废话:“果园,我且问你,君侯这次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别同我说杀建奴,凡战,都有个目的,曹国公做事,一向目的明确,这一点却是叫某极为佩服的。”

果园:“很简单啊,攻克北京,恢复失地。”

侯方域:“然后呢?”

果园:“然后嘛,就是大军出关,收复辽东。”

“那么说来,仗还要继续打下去。今年我军也只能收复北京,最多出兵宁远。要想征讨辽东,还得等上一年。而且,辽东那边乃是建奴的大本营,又是苦寒之地,大军一应所需皆要从南方运输。说不好,征讨辽东之役要打得旷日持久了。”

果园:“有这个可能,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侯方域看着果园,道:“如果……我说如果我们能够想办法将所有的建奴都留在北京,让君侯大军聚而歼之,不就一劳永逸了吗?”

果园身子一震:“这个法子好……可是……难道朝宗先生欲救豪格就是为了这一目的。”

侯方域:“某正是这么想的。”

果园想了想,又摇头:“没有的,没有用的。”

侯方域:“怎么说,果园你把话说明白点。”

果园:“朝宗先生,方才多尔衮和豪格在大门口的话我也复述过一边。他们是怎么说的呢,豪格被捕的时候还假惺惺地问多尔衮对与满清伪朝廷北撤可有章程。可见,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豪格,都知道守北京是守不住的。无论他们谁当权,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正蓝旗的主力,护着城中的王公贵族经蒙古逃回辽东。既然如此,咱们就算救出豪格,那奴酋不也要逃?与其如此,咱们就不费这个精神了。”

“你懂得什么?”侯朝宗大声冷笑起来:“豪格想逃,咱们就想个法子让他不能逃,不敢逃好了。”

果园抓了抓光头:“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他可是满清的亲王,就算逃出来,欠咱们的情。可军国大事却不是开玩笑的,他又怎么肯?”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果园师父,你没法子,不代表某就会束手无策。”

“如果这样就好了。”果园满面欢喜:“阿弥陀佛,如果这样,咱们可就拿到北伐第一功了。朝宗先生,你快说。”

侯朝宗指了指茶杯,果园会意,忙殷勤地给侯方域泡了杯龙井。

侯方域一边小口地吹着茶水表面的浮沫,一边淡淡道:“在说这事之前,咱们先分析一下北京城中建奴的心思。曹国公有一句话说得好,做事之前,得分析敌人内部的不同派系,摸清楚不同派别的敌人各自在想什么,看有没有什么可以为我所利用的。但凡是人,都因利而聚,因利而散。说穿了,一个团体就是一大群有着相同利益的人聚合而成。无论身份贵贱高低,他所站的立场实际上都是受到自己所获之利来源影响的,这叫着屁股决定态度。如今,北京城的建奴总得来说分为主守和撤退两派。主张撤退的是满清的上层,反正他们无论是在北京还是逃回辽东,都是主子爷,该有的荣华富贵一样都不会少。主守的则多是建州的中下层和普通士卒。他们这次入侵中国,人人都发了大财。如果撤退,分外的房屋和土地都将成为我宁乡军的战利品。虽然知道留在北京是一个糟糕的抉择,可他们还是想留下。土地、女子、房屋等即得利益就是主守的派的屁股……曹国公真真是将人心分析到极处啊。”

“大哉斯言,阿弥陀佛,可是,这事咱们该怎么做?”果园小心地问:“你的意思是以建州中下层向上层贵族施压,可这事同解救豪格没有关系啊!”

“这你就不知道了?”侯方域吹了半天茶水,终于凑到面前,小心地饮了一口:“果园,我且问你,如今北京城中的建州中下层主要是什么人?”

“普通建奴啊,怎么了?”突然,果园像是明白过来,眼睛一亮:“阿弥陀佛,小僧知道了,其实,主守主战的建奴中下层的代表是正蓝旗的兵丁。首先,他们舍不得丢掉在北京的财产,其次,被多尔衮吞并之后,一旦回辽东,免不了要遭受大清洗。建奴对自己人,比对敌人凶狠得多。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啊!”

果园站起身来,兴奋地搓着手:“如果正蓝旗的兵丁突然做乱,打着讨伐逃跑派多尔衮的旗号劫出豪格。为了安抚士卒,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豪格只能硬着头皮死守北京。到那个时候,君侯领着宁乡军一到,那不就是瓮中捉鳖了吗?只要歼灭建州所有主力,辽东还是个问题吗?高明,实在高明!”

是啊,任何一个团体,即便是建奴这种强盗集团都有着他们的所谓的政治正确。

对于建州来说,他们的政治正确就是:财富,抢劫财富,拥有财富,保住财富。

侯方域心中得意,微笑颔首。

第1339章第一千三百四十九我们都要做出牺牲

本章节为空章节!

第1340章勋贵领军

本章节为空章节!

第1341章我管你是谁

君臣父子,师生兄弟,长幼有序乃是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长兄当父。

也就是说父亲去世之后,兄长在家中的角色就相当于父亲,乃是一家之长,所有的兄弟都必须听命行事,否则就是悖逆,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严重的时候,还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所以,汤于文丝毫不觉得从弟弟手头拿到骑兵军的军权有什么难度,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即便汤问行已经自立门户。可他一日姓汤,就得接受自己这个大家长的约束。

皇上此举英明啊,汤于文由衷地敬佩弘光这一决策。

有明一朝,除了开国时的太祖成祖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以后则多是皇帝和官员集团共同管理这个国家。皇帝就算想独裁,也是有心无力,没办法,国家实在太大了。

近的且不说了,即便是在秦朝,始皇帝独揽大权,每天所需要看的竹简就有上百斤,工作量极其浩繁。估计有些竹简秦王赢政也就随便扫一眼,提笔批示,根本就没有精力再做思考。这也是从汉朝开始,宰相权力日益坐大的原因。

明朝的人口和经济体量不知道比起秦汉时要大上多少倍,成祖之后,皇帝也没办法独揽大权,只能将权力分给手下的官员们,这才有所谓的“士大夫和天子共治天下”的理论基础。

不过,依汤于文看来,那些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其实同大明朝也没有任何渊源。真说起这国家,乃是先祖和太祖高皇帝一起打下来了,咱们勋贵才有权力和天子共治天下。实际上,这江山,归根结底是天子和咱们勋贵的,只有自己的东西才懂得珍惜。

以勋贵领军才是未来的趋势,不信可以看看建奴,历次入寇时,统军大将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阿济格、准塔、岳托,谁不是贵族,可也没见建奴就起内乱了。就算朝堂之中有激烈的权力争斗吧,可人家却是越争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