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7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侯朝宗这才明白,想来外面的杀戮实在太甚,将高元爵给吓住了。

他心中只感觉一阵痛快,却将眼睛闭上了,只淡淡道:“不看了,君子远跑庖厨,半正事要紧。”

“是……朝宗先生……不能再杀下去了,不能这样……”

高元爵从小长在军营里,秦军杀性甚大。攻州掠地,以军就食,什么事情没做过,想必他从小也见多不怪。今日却被内城的惨状惊住,可见外面残酷成什么模样。

侯朝宗还是没有睁开眼睛,心中道:罢了,这是最后一天了,屠城到晚间就结束吧!

高杰的中军行辕设在济尔哈朗的王府里,地方颇大,同外面的腥风血雨不同,这里却是一片干净静谧。

进了中军,高元爵请侯朝宗在书房稍待,自己则跑去见父亲。

他对自己父亲心中甚是害怕,将那份《劝进表》掏出来之后,还没说话,高杰就一把接了过去:“什么东西……恩……有点意思啊!”

就仔细地端详起来,半天才沉声问:“元爵这东西是侯朝宗让你带给为父的,究竟是何人起草,还有什么人过目?”

高元爵颤声道:“不知道,儿子什么也不知道。”

“你什么都不知道,为父让你在世子那里是吃干饭的?”高杰眉毛一扬。

高元爵汗水都下来了,口吃道:“儿子……儿子……儿子……”

“你怕什么,像你这种柔弱的性子,以后还如何在世间立足?”高杰大怒:“若非你是孙元的女婿,而孙兰又是孙元最宠爱的女儿,咱们秦军还真要败在你手上了。”

说完,怒气冲冲地走到案前,提起笔签上自己的名字:“拿去,交给侯朝宗。就对他说,某愿意拥戴君侯为主。”

“爹爹!”高元爵惊喜地叫出声来:“你这是答应了。”

“混帐东西,咱们高家的身家性命如今可都是依托到孙太初的身上来,他也值得我翻山鹞子效命。看你这小畜生高兴成这样子,也不知道孙家给你灌了什么*药。”高杰依旧板着脸。想来想,道:“算了,我自去见侯朝宗。刘春那边也不用担心,某随他一道过去逼那个畜生签字。他若敢有二心。嘿嘿!”高杰一脸的杀气:“他若敢不同咱们做一路,不等宁乡军进城,某先剿了山东军!”

第1556章发动

“这么说来,侯朝宗得了世子的命令,亲自去内城监督各军恢复秩序了。”傅山坐在北路军中军行辕的签押房里,一边品茗,一边悠然地看着外面纷纷扬扬落下的鹅毛大雪。

夜已经很深了,行辕中灯火辉煌,各色人等从早到夜进进出出,络绎不绝。有各军将领、行辕官员、地方缙绅、投降的官员,甚至还有负责外城得处治安的里保。

秦军、山东军、岛津联队、朝鲜营在内城大屠杀一事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却没有人说破这一点。毕竟,内城中建州人的财富可是当初君侯许给他们的。一来是为了激励四军士卒的士气,二来他们也需要这些财富增强实力。

高杰一部已在经略河南,将来还要进陕西、湖广,说不好又是一场空前大战。打仗打的是后勤,打的是钱粮。这次北伐,扬州镇这一年的收入已经填进去了,再没有余力供给。只能依靠这种手段,让秦军恢复力量,毕竟这次北京攻城战,高杰的损失也不小。

至于刘春,则要回山东,然后南下扬州,和那边的费洪一道,对南京采取进攻态势,他也需要用钱。当然,这一路将来若有动作,君侯肯定会派一员大将领两营兵马统领。

山西那边也需要收入,那地方也没有什么敌人,只需派出一路偏师,传檄可定。

君侯念念不忘的是辽东、朝鲜和日本。

未来说不好会派一营主力收入辽东,岛津联队和朝鲜营也要过去。

一旦拿下辽东,大军可沿朝鲜半岛南下,李亲王复国有望,岛津津一夫也能越过海峡回日本了。这个方面的战略所花钱财很是海了去,岛津联队和朝鲜营实力弱小,必须加强。

这些都需要钱,君侯可掏不出来。

唯一的法子,只能抢劫建州人。

战争就是这么残酷,此涉及到君侯,涉及到新朝未来的霸权,可容不得丝毫的脉脉温情。

老狐狸傅山也觉得抢劫内城建州是最优解,他可不像俞亮有任何的怜悯之心。为了君侯的霸业,为了整个民族未来的生存,所手段都是可以使出来的,所谓无所不用其极。

行辕中其他人或是经过多年的教育,对建奴恨之入骨,或是隐约觉察到各军粮饷不继,都对四军的暴行保持了沉默,装着看不到。

签押房中,一个随从地声道:“回青主先生的话,是的,朝宗先生下午进的内城,在高杰中军同兴平侯密谈了许久。然后,两人一道去见了东平侯刘春。”

“高杰亲自去见刘春,这可有些奇怪了。”傅山摸了摸上嘴唇的短须,面上浮现出玩味的笑容,他继续问:“那么,秦军和山东军封刀了吗?”

随从苦笑:“没有。”

“没有?”傅山眉毛一耸。

随从:“是,没有,继属下看来,好象还杀得更厉害了些。”

傅山沉吟:“这就有些奇怪了……对了,两军还有什么异动?”

“能有什么异动,他们杀人抢劫还来不及呢,都想趁这个机会多捞些钱财。”随从的苦笑之色更浓。不过,他突然道:“回青主先生的话,好象还是有些不对劲。高杰和刘春见面之后,两人各自回军召集军中中高级军官说话。听说,军议的时候都戒备森严,寻常人不得靠近。”

说到这里,他有些紧张起来:“先生,两军会不会有不稳的趋势?”

“不稳,不会。”傅山淡淡道:“他们没有这个胆子,再说,山东、秦军两支部队和君侯关系特殊,都是一家人了。对了,侯朝宗去内城之前又见过什么人?”

随从:“去见过张缙彦、谢升,说了半天话,好象还写了什么东西。问题是,他们所写的东西一直没有呈到世子那里,这就不得不叫人觉得奇怪了。”

“写了东西,有意思,有意思啊!”傅山已经完全明白了:“这个侯朝宗啊,对于功名二字当真是热心得很。有的人,就想搞出大动静来。”

那个亲信随从依稀觉察到什么,呼吸急促起来:“先生,会不会是那事……”

傅山:“你去将尤怡叫来。”

尤怡是傅山的徒弟,最最亲信之人。那随从知道傅青主必然有机密之事让他去做,也不敢再说话:“是。”就退了出去。

不片刻,一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就走了进来,拜在傅山面前:“学生尤怡见过先生,不知道先生深夜叫学生过来,有何吩咐?”

这是个相貌普通之人,有些瘦小,但一双眼睛里却精光四射,显然正在修习内家拳,也已经登堂入室了。

此人从小就追随傅山学习医术,乃是傅青主最最喜爱的徒弟。他这人在医术上有极高的天分,因此,傅山就悉心教授,也不让他出仕,说他之才在歧黄,若是去做官,却是耽误了人才。

尤怡本来对仕途就没多大兴趣,后来在傅山门下学习十年,成为一代名医,执掌太医院四十余载。

傅山虚扶了一把,示意自己的得意门生起来,道:“在泾,你我师生之间无需多礼,做着说话。”

“学生不敢。”尤怡依旧侍立在傅山身边:“这么夜了先生招学生过来,不知有何要事?”

傅山:“是有这么一件事情,你明日一大早走一趟君侯行辕,也不用带其他人,就你一个人。还有,去的时候不要惊动其他人,休要走漏了风声。”

尤怡也不说话,就静静地听着。

傅山:“去了君侯老营,你就去见蒋武将军和韶伟将军还有温健全将军三人,就说,北京这边已经准备妥当了,君侯可以进城了。”

尤怡大为奇怪:“先生,今日上午,世子不是已经去信请君侯入城了吗,我又何必再跑这一趟?而且,还只去见蒋、温、韶三位将军?/”

傅山淡淡道:“我这么做自然有用意,你无需多用,但去就是了,这是关防。”

尤怡:“是。”用双手接过关防,依旧是一头雾水,怎么也搞不明白。

……

学生退下自去准备行装之后,傅山依旧悠悠地看着外面的落雪,心中如这外面黑色长夜波澜不生。

高杰、刘春他们要拥戴曹国公登基称帝一事,傅山不用去查已经猜个*不离十。

不过,这事要想成功,光靠这两人是不成的。

在傅山看来,孙太初什么从来不将朝廷放在眼里,在自己的辖地也搞自己的那一套,可内心中却从来没有自立的念头。

孙太初或许仅仅只满足做一个魏武王,至于以后的事情,就交给下一代吧!

可是,下面的人等不及啊!

曹操当年之所以不称帝,并不是因为汉朝的大义尚在。而是当时他尚为统一全国,各军阀的力量处于微妙的平衡之中。若是建国,这个平衡就被打破了,还很有可能不可收拾。

而今的情形和汉末并不一样,宁乡军剪灭建奴,统一北方。如今,又收编了山东军和秦军,放眼天下已经没有可以和孙太初相抗衡的力量了。

这个时候,再不混同寰宇还等什么?

如此,对百姓又有什么好处?

高杰、刘春二人的拥戴或许打动不了孙太初,可若是宁乡军中的几个营官都有此念,曹国公就不能不考虑了。

孙太初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的是一个庞大的军政利益集团,行不得快意之事,也必须为集团的力量所左右。

“太初,你终于要走到这一步了!”傅山淡淡地笑了起来:“你也无须顾虑,无须畏惧,当仁不让。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说吧!”

“杀戮太多,有干天和,高、刘二人的屠戮也该停下来了。”看了看天色,傅山突然想起,天一亮就是进城的第三天了。

第1557章废两改圆(一)

蓟县距离北京有两百来里路,因为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而且,蓟县又是军事重镇,官道宽阔平整。

自拿下顺天府之后,孙元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复了当初崇祯朝废除的驿站。

他这段时间收编了大量的降军,总数达到惊人的三万之巨。随着战事的进一步平定,前来投靠的人还会越来越多。

这些降军成分复杂,有从辽东过来的汉军旗,有北方草原民族的蒙八旗,有李自成当年留在河北的流寇部队,也有投降了李自成又投降建奴的明朝边军和京营士兵。

这么多人不可能通通杀掉,也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否则,这么多人都要吃饭。若是到处流窜,也不知道要让京畿甚至河北、山西地区乱成什么样子。

没办法,只能通通收编,放在各地镇守。等到天下大定之后,再逐一甄别、安置。

除了镇守各地维持地方秩序之外,孙元还从中选拔出一批可用这人,将从前纵横密集的驿站都恢复起来,也好给他们找一条生路,相当于后世的事业编制吧!

当初李自成本就是一个驿站的驿卒,也算是体制内人士。可惜,崇祯皇帝因为国库空虚,又被东林党人忽悠,将所有的驿站都裁撤掉。没有了生路,李自成索性参加了农民军,从一个事业编制人员摇身一变,边成*武装的领袖,并直接埋葬了大明朝王朝。

试想,如果崇祯皇帝地下有灵,怕是会后悔自己这一决策吧!

中国的问题其实就是吃饭问题,百姓没有饭吃,国家必然处于动荡之中。

其实,一个国家的统治力都会直观地体现在便捷顺畅的通讯和交通系统上面。崇祯皇帝裁撤驿站系统,把自己变成聋子瞎子,不可谓不糊涂。

后人都说崇祯是个明军,现在看来,其实就是个单纯的愤青啊!

将这些人安置在驿站和地方军,也是孙元目前能够想到的仅有的办法,也就是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包袱自己都要背着。

另外安置流民、赈济百姓、恢复生产,都需要掏出大笔银子。而且,在短期内还看不到任何成效。

有的时候,孙元就在感慨自己把南京弘光政府的分内事都干完了。这么做,自己可没有得到半点好处不说,还得自己贴钱。南京那边的补贴,他孙某人就不指望了。

我这是在做什么呀,我不过是一个镇军总兵官啊!打下北京之后,就算是功德圆满。这个烂摊子大可朝弘光头上一扔,自己回老家享福不好吗?

坐在暖和的房间里,孙元禁不住摸这自己的额头,心中叹息。说句实在话,拿下北京,全歼建奴之后,他毕生最大的理想已经完成。

这个时候,志德意忙的同时,他却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做些什么?

这样感觉在刚穿越的时候,他也有过。后来,他才明白老天爷让自己到这里来,是要改变本民族未来三百多年屈辱的历史。

就目前看来,这一次穿越任务已经完成。

那么,接下来呢……

难道就此做一个普通的军镇总兵官,生儿育女,了此一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