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卢大人就组建军队,同后金打,同农民军打,战争经验丰富,期间还两受重伤。真真是上马将,下马相,当世第一流的人物。

他这次督师五省军务之后,朝廷对农民军用兵一扫以前的颓势,只大半年时间,就在河南将几十万农民军打得东躲西藏,也间接地支援了远在陕西的洪承畴。

到如今,卢督师的威名已经震动天下,同洪承畴一样,成为明朝围剿农民军的两大台柱。

看到这里,孙元除了对卢象升大为敬佩的同时,又感慨,这农民军真他妈跑得快啊,一年时间之内,从安徽到湖北、到河南,再去陕西,然后又回河南,当真是来去如风。

碰到这种脚下抹油,实行流寇主义的敌人,就算你是孙吴再世,也是莫可奈何

“表面上看来,闯营受损巨大,河南战局已经明晰。如果那样,也没我孙元什么事了。”孙元看着炉火,喃喃说:“也许再等上几日,南京就会有人来锁拿我孙元了。”

在年初,淮、扬、南直隶的地方军对都调去了那边。如今,河南战争形势一片大好,估计南京那边也会大出一口粗气,整个地放松下来,开始处理以前积压的公务。

说不定孙元这桩案子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了。

“将军说什么?”正在南边忙碌着的管老板问。

“没事没事,不会变的,这历史不会变的。”孙元的目光又落到卢象升的那份折子上面。

卢象升虽然极大地打击了闯军,但他还是非常担忧:“期于五六股贼众,见剿兵渐集,纷纷与闯王合营,势力更大。现在闯王诸部,合奔东南一带,处、黄、凤、泗、淮、扬,十分危机。因此,我正星驰而南。”

“会来的,闯军还会来南直隶的,到那时,就是我孙元脱困的机会。”孙元精神一振,问:“管老板,现在几月几号了?”

管陶:“回将军的话,十一月二十九,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

“还有一个月……”孙元面上露出了笑容。

管陶:“将军的意思是?”

孙元:“或许,再过一个月,咱们可以出去打一仗了。”

管老板茫然不解:“贼军远在河南,怎么可能打到南直隶,不可能,不可能。”

孙元也不解释。

第152章锦衣卫上门

这事其实孙元已经计划许久了。

当初办雷泰的时候,其实孙元并没有想过要杀他全家,甚至没想过取他的性命。不可否认,当穿越到明朝时,孙元恨雷泰入骨,恨不得能食其肉而寝其皮。

不过,从凤阳回来之后,又拿到了千户军官一职以后,小小一个雷泰已经没有资格做他孙元的仇人。

孙元的计划是让管陶冒充粮商骗光雷泰手中的公款,然后将他家的所有财物抢劫一空。

雷泰有了这么巨大的亏空,又无力弥补,等待他的必将是国法的严惩。在刑场上走一遭那是肯定的,就连家眷也免不了要被充入奴籍。如此,才算是消了孙元心头之狠。

只可惜韶伟实在太莽撞,竟和众人一道屠了雷家。

如此,却给孙元摆了个大摊子没可收拾。

灭门的案子实在重大,官府不可能不管。

也是孙元运气,农民军实在太猖狂,南京官府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战争上面,也没功夫理睬小小一个孙元。

这就给了孙元半年的时间,他的想法是在这半年之内练出一支敢战能战之军。

据真实历史记载,卢象升督师之后,农民军遭受到沉重打击。在一般人看来,贼军实力受损严重,必然会再才逃窜回陕西老家,实在不行,也流窜去富庶而朝廷防卫相对空虚的湖广以兵就食。

可谁知道,闯军在与其他农民军合营之后,于崇祯九年正月突然南下进攻明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南京,并取得了巨大战果。

一时间,南京大震。

卢象升忙带兵来南京,同农民军在滁州决战,取得了一场空前大胜。

这一仗,几乎将闯军给打残了,逃入湖北、四川和陕西交界的山区蛰伏起来。而闯王高迎祥也在次年七月被对前途失望的部下出卖,落入朝廷手中。

这一仗,之后的两年中,河南、陕西基本上没有什么大战役,得了一段难得的和平。要等到崇祯十三年,积蓄够力量的李自成才钻出山区重新发展,自至灭亡了整个明朝。

这一仗之后,大量农民军被卢象升打破了胆,纷纷投降受招安。罗汝才、过天星、混十万、整十万、十反王、托天王、小秦王、一字王,凡是在农民军中排得上座次的,都投降了。就连当时势力最大的张献忠也在湖北谷城受了朝廷的招抚。

到这时,崇祯朝的内乱已经基本结束。

这一切,都是从滁州大捷开始的。

孙元所需要做的就是,搭上这道顺风车,在这场大捷中获取功劳和名望。

有惊世功劳在手,区区一个灭门案子又算得了什么?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可不是白给的。朝廷大军出征,祸害百姓,抢劫地方富户,甚至杀良冒功本是常事,朝廷军队的所作所为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而且,据孙元所知道的,当今崇祯皇帝虽然有的时候比较二,却是一个好大喜功彻底的功利主义者。只要你能打胜仗,就算犯再大错,也是无妨。

“还有一个月,看来,这次必须弄出大动静来,必须要让崇祯皇帝知道我孙元的名字。”到时候,一个能征善战的猛将,和一个小小的雷泰,孰轻孰重,崇祯自然分得清楚。

接下来一段时间,孙元将全副心思放在了训练士卒上面,又参加了两次野外行军。

在于官署中,管陶和郭道理也开始储备粮秣物资,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要去打仗的消息,也就孙元、费洪、管陶等区区数人知道。

很快,就到了十二月下旬,还有几日就要过年。为了这次出征,孙元特意向大河卫讨来兵符,说是要带兵长途整训。

这个时候,明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还很强,尤其是在江南统治核心区域。一支上百人的军队若是无故移营两百里,视为叛乱,可就地剿灭。因此,这次出兵,程序上还是要走一走的。

宁乡千户所归大河卫管辖,又是大河卫中势力最弱的。听说孙元要带兵去南京整训,又得了银子,很爽快地开了兵符。

其实,明朝军没有长途训练的习惯。还有,你小小一个宁乡所,穷得一逼,有二三十个亲兵就算不错的了,整训个屁啊?

估计就是想打着军队的牌子,贩运些私货发财。

这事,大河卫其他千户也干过。马上就要过年,年关难过,这些日子,要求带兵出卫所训练的军官也特别多。只要上供的银子够多,大家心照就是了。

拿到兵符令箭之后,孙元一颗心落地。

这个时候,已经临近春节,宁乡城中依稀有鞭炮声响起,一派过年的气氛。

按规矩,又到了本月发军饷的日子。除了三钱银子,每人还有三日休假。

不过,孙元下令,取消休假。

他算了算,如果历史不出大的意外,闯军此刻应该在河南固始、光山,他们应该是在过年期间乘明军过年一举男下杀入南直隶境内,攻击庐江城的。

以农民军的行军速度,最多十天就能进入战场。

也就是说,宁乡军应该马上出发。

孙元想妥这一切,立即将所有总旗以上军官招集在一起,正要宣布此事,然后让军队第二日开拨去南京。

还没说上几句话,就见郭道理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禀千户将军,有有有……有好多人……”

他一脸都是煞白,显是吓得厉害。

孙元:“什么好多人,别急,慢慢说。”

看到孙元镇定的申请,郭道理的嘴皮子总算利落起来:“外面来了五人,为首的那人说是南京锦衣亲军都指挥司的副千户老爷,身边还跟着四个力士。”

“锦衣卫!”众人都是一凛,小声惊叫出声。

雷泰灭门一案,在座的二十多个总旗中有一大半的人参与。却不想后来走漏了风声,以至于叫如皋知县周象春追了过来。最后,大家也是没有法子,将周知县驱除了事。

这半年以来,宁乡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大家都光顾着练兵,也忘记了这事。或者说,根本就不敢想。

却不想,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朝廷的办案的官员还是找上门来,还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

费洪的脸刹那间失去了血色,喃喃道:“事发也,事发也!”

孙元也是心头一紧,忍不住捏紧了拳头:“晦气,早不来晚不来,怎么在这紧要关头到了?”一想到在历史上恶名昭著的锦衣卫就在外面,孙元禁不住一阵头皮发麻。

第153章朱千户

如果没猜错,这一队锦衣卫必然是为雷泰灭门一案而来。

道理很简单,首先,锦衣卫的职司很明白。一是天子的亲军仪仗队;二是办御案,负责监视百官、反腐畅廉、打探敌情,真要比拟,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国家安全局、廉政公署和联邦调查局,权力大得惊人。

一般人,还没不能让他们出动。你得是官员,而且是正四品以上,才有资格在他们面前走上一遭。孙元如今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正五品武官,入不了他们的眼睛。

其次,一个小小的千户所,既没什么油水可捞,又没有政治上的好处。

这群人突然跑自己这里来,肯定是为雷泰一案,而不会是其他。

突然要面对传说中的锦衣卫,孙元心中难免有些紧张。不过,转念一想,他却突然笑起来:锦衣卫这到宁乡,究竟是什么来意,我都还没弄清楚,就惊慌失措,这也未免太怂了吧?而且,若是在承平年月,我孙元或许还要顾忌一下这群阎王。不过,乱世已经来临,怕又何来,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想到这里,他吸了一口气,平静下来,问郭道理:“就五个人,什么时候来的,什么情形?”

郭道理是宁乡千户所的书办,孙元手下能读书写字的人实在匮乏,这人多少也算是半个文化人,所以,在这半年之内,此人已经成为孙元实际上的贴身秘书,内务大总管。

“回将军的话,只有五人,一个时辰前到的,就下榻在宁乡所的驿站里。这几人来宁乡之后,并没有直接来见将军,而是四处查看。”

孙元冷笑:“有备而来,来居心叵测啊!”

郭道理:“对了,为首那人好象还带了女眷,看模样,好象是他的女儿。他们一到驿站之后,驿站里的人就来报说是上头有大人来了。小人忙过去接待,正好看到那女眷喊为首那人爹爹。怪了,他们咱们这里来做什么,怎么还带着女眷?”

郭道理疑惑地抓了抓脑袋。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不管怎么说,事先做些准备都是需要的。”孙元心中一动,立即朝费洪一招手,在他耳边低低地说了几句话。

费洪微一迟疑,然后咬了咬牙,带着几个军官,从后院离开。

孙元这才吸了一口气,道:“开了,中门,走,随我去迎接锦衣卫的大人们。”

刚走出大门口,一开中门,就听到一阵铿锵的脚步声,有五人等不及大步走了过来。

这五人都是一般高矮,约一米七十左右,在满目都是矮个子的宁乡显得异常醒目。他们身上黄色的耀眼的飞鱼服被一身肌肉绷得紧紧的,显得很是精神。每人腰上都挂着一口绣春刀。

孙元的目光慢慢地移上去,看到锦衣卫束腰的蓝色腰带,上面挂着一块牌子,上面赫然刻着“凡遇直宿者悬带此牌出皇门四城不用”。

这五人骨架高耸,十指紧紧地捏成拳头,一张张脸如同铁铸一般,双眼如同鹰目冷冷地看过来,仿佛是看到了满意的猎物。

为首那人身上穿着从五品官服,年约四十,国字脸,短须修剪得整齐。若是再年轻几岁,倒是个美男子。

孙元手下众人以前都是太原镇军低级军官,一个个生得身材高大,就连他也是身高臂长。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长人,那副千户也是微微一愣,心道:这群军官的精神气,和扬州其他军户却大不一样,倒是少见。

“下官大河卫宁乡千户所千户军官孙元,拜见大人。”孙元微微一拱手:“敢问大人尊姓大名?”

“别介。”那副千户一开口就是漂亮的京片子,但声音却显得异常阴冷,其中还带着一丝讽刺:“你是正五品千户军官,我是副千户,见了你,按道理我得喊你一声官长的。下官朱玄水拜见千户大人。”

说的是拜见,可朱玄水却一脸倨傲地站在那里。

孙元一看这家伙这种恶劣的态度,就知道事情不好。他竭力调匀心气,一伸手做了个请的肢势:“朱千户,请厅堂里说话。”

“不是说话,是我问,你回话。”朱玄水冰冷的目光凝成一束,如锥子一样刺来。

**********************************************************

六把椅子靠窗而设,除了孙元和朱玄水,另外四把椅子上坐着那四个锦衣力士,有意无意地将孙元围在垓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