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征战实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四军征战实录-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边对谭震林说道:“看来我们太轻敌了,对敌情判断有失误。”
    谭震林看着这位猛将,沉重的心情有了一点小小的安慰。夏光原为叶飞的老6团作战参
谋,1939年下半年,他跟随叶飞到常熟一带开辟新战场。夏光负了伤,便率34名伤病员留
在阳澄湖一带的芦苇荡里养伤(现代京剧《沙家浜》就是以此为背景,剧中的指导员郭建光
即以夏光为原型)。在养伤后期,夏光在阳澄湖重新建立了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组织,成立了
“江抗东路司令部”。后来,谭震林根据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将“江抗东路司令部”改为江
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谭震林任司令兼政委,任天石为副司令,夏光为参谋长。此
后,“江抗”接连打胜仗,威名远扬。一次,夏光率一支150人的大刀队闯入敌阵,杀出了
威风,被谭震林誉为“大刀猛将”。
    此刻,在夏光52团奋力掩护下,谭震林及师部撤出了战场,向无锡一带退去。按预定
方案留下的7个连兵力和一部分地方工作人员共1500多人被敌人各个击破,伤亡很大。
    南京。
    汪精卫在举杯庆贺。他决定,在前期取胜的基础上,立即进行第二期清乡。第二期清乡
以澄锡虞地区为重点。9月初,日伪军集中4000余人向新四军6师主力第18旅扑来。
    新四军第18旅接受了苏常太地区反“清剿”的经验教训,采取以隐蔽斗争为主的方
针,主力部队适时转至外线澄西地区,以少数兵力和地方武装,依靠群众掩护坚持了原地斗
争。
    至12月中旬,第18旅全部奉命转移至苏中江(都)高(应)地区。
    在新四军6师第18旅进行反“清乡”斗争的过程中,第16旅在苏南茅山地区对敌发动
攻势,连续攻克延陵镇和九里铺等据点30余处,恢复和扩大了抗日游击根据地。11月,日
军第15师团和伪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向16旅猛扑过来。第16旅旅部在马塘地区陷入重
围。28日上午,日军发现马塘新四军兵力较少,便集中火力猛攻。硝烟中,一颗子弹击中
旅长罗忠毅头部。他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就停止了呼吸。政委廖海涛也腹部中弹壮烈牺牲。留
下坚持作战的400余人大部壮烈殉国。
    马塘战斗后,16旅进行了整顿。
    新四军第6师认真总结了反“清乡”作战的经验教训,谭震林认为:作战失利的原因有
三点,第一,开始对清乡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清乡和扫荡是一回事,鬼子扰乱一下就走
了。因此采用了主力转移,留少数兵力分散作战的方针,结果中了敌人的计,我们一分散正
好便于敌人各个击破;第二,已发现敌众我寡不能坚持,没作彻底转移,留少数人硬着头皮
打,结果吃了亏;第三,在执行统一战线政策上过‘左’,如苏常地区的锄奸工作扩大化,
被错误地打过的人及其家属,这次都成了敌人的利用力量。
    寒风阵阵,雪花飘飘。
    刘少奇望着银白的世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1941年转眼过去了,这一年是新四军
的多事之秋,发生了皖南事变,4师、6师反顽失利。应当坐下来认真总结一下了。”
    “是呵,”陈毅附合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决定了我们的抗日战争是长期
的。中央已经来了指示,敌后抗战的总方针仍然是: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准备将来反攻。
1942年将是更为艰苦的一年,我看召开一次大的会议吧。趁你离开华中之前,我们把工作
总结一下。”
    1月13日,中共中央曾来电通知:
    ……中央决定少奇同志回延安参加七次大会。
    少奇同志来时,由饶漱石同志代理中原局书记并代理新四军政委,望少奇同志即将工作
交待,携带电
    台,动身回延。何日可起程,望告。
    这项通知已经是第二次了。刘少奇望着陈毅恋恋不舍的神情说道:“我看先给中央发个
电报,如果七大不能马上召开,我就晚一些时间走。”
    “这样最好,华中局其他同志也是这个意见。”陈毅说道。
    华中局回电中共中央:
    ……倘七大会期仍未最后确定或大会于短期内
    事实上仍不能举行则我们仍主张少奇同志不急返延安而留在华中领导工作。倘大会已确
定举行,则少
    奇同志须于华中局扩大会后于2月底或3月初始能动身。
    1942年1月20日至3月5日
    江苏省阜宁县单家港。
    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
    华中局书记刘少奇端坐在主席台上,作《目前形势、我党我军在华中三年工作的基本总
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
    ……1941年,新四军作战3200次。缴获步枪26000支,轻重机枪600挺,各种炮41
门,歼日伪军33000余人。新四军伤亡13900余人,根据地面积已发展到18万平方公里,
主力部队发展到86721人,地方部队发展到41000人。民兵为51.5万人。
    1941年工作的缺点和错误:
    第一,反顽斗争不彻底,苏北问题还留了尾巴,以韩德勤为中心的反共势力,与土匪、
伪军勾结对我军东进起着相当的牵制破坏作用;屯集在津浦路西的汤恩伯、李品仙,与韩德
勤遥相呼应,伺机向东进攻;顾祝同竭力与新四军在苏南争夺地盘,并伺机北渡援韩。华中
敌后仍然是三角斗争。
    第二,个别领导犯了严重的错误,根据地不巩固,4师在反顽斗争中丢掉了豫苏皖边根
据地。6师在反清乡中,判断失误,处置失当,丢掉了苏常太和澄锡虞根据地。
    第三,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在残酷斗争面前,经验不足,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跟不上形
势。尤其是华中局领导能力不能满足各方面的发展。
    刘少奇根据国际形势和中央的指示,提出了华中敌后的总任务是:
    “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完全巩固各根据地,加强与聚集力量,以便在适当的时机反
攻敌人争取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人民的彻底解放。”
    最后,为实现总任务,刘少奇提出了对军事斗争、统一战线、武装建设、政权建设、群
众工作、财经建设、文化教育、防奸工作、党的建设等九项措施。
    在报告结束时,刘少奇深情地说:“……中央有电报来,调我回延安,以后华中局书记
由饶漱石同志来代理,军分会书记由军长代理,我恐怕不久就要动身。跟同志们工作很久,
这次会议是总结了工作,同时也即是办交待。饶漱石同志、陈军长是党内很好的领导者,我
走了没有问题,在饶漱石同志、陈军长领导下,许多同志一定能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刘少奇就要走了,就要离开工作了3年的新四军,同志们不禁回想起他在华中这几年的
一幕幕:
    1939年初,他肩负发展华中的重任,离开延安到华中,第一站到河南竹沟,在那听取
了湖北省委、鄂西北地区党委有关鄂中、鄂西北情况汇报,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对
发展敌后抗战作了具体部署,组建了李先念的独立游击大队,向豫鄂边发展。这支部队,在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为拥有6个主力团的游击兵团。这支游击大队后改为新四军5
师,拥有15000千人,已在黄山、应山、京山、天门、荆门等广大农村立足生根,部队发展
数量多质量高。此时的淮南和淮北,已有4支队、5支队、6支队和黄克诚的第5纵队。由
于项英的错误影响,这四支部队步调不一致,各有各的主张,刘少奇在定远县召开中原局扩
大会议,提出了“东进,东进,再东进”的战斗口号,把发展苏北作为战略任务完成。今
天,苏北抗日根据地已初具规模。
    刘少奇提出反摩擦斗争的思想,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根据地。刘少奇曾提出,国民党顽固
派是新四军东进的障碍,要东进就要反摩擦。1940年5月,他领导江北指挥部在定远和半
塔,一举击败李品仙和韩德勤的夹攻,坚持了津浦路东、西两侧阵地,为建立苏北根据地奠
定了基础。
    刘少奇提出了正确处理皖南事变的斗争策略。1月9日,当收到叶挺来电称项、袁、周
逃跑的时候,刘少奇立即向中央建议:撤掉项英一切职务,政治上由饶漱石负责,军事上由
叶挺负责,以挽危局。中央接受了这项建议。中央为了挽救军部,提出要山东八路军包围沈
鸿烈、苏北新四军包围韩德勤,以交换的筹码逼迫蒋介石在皖南撤兵。刘少奇冷静地分析了
全局,感到此事重大,处理不当,全局被动。当时的形势是皖南新四军军部已经遭损失,我
军总体上反击力量不够,根据地不巩固,有限的军事动作不一定能够挽救皖南危局。同时,
国民党也未正式投降,仍在抗战,国共关系未全破裂。如果我军大举反攻,一是军事上不
利,二是政治上被动。刘少奇建议中央:撤销包围韩、沈计划,军事上处守势,政治上取攻
势。党中央接受了刘少奇的建议,稳妥地处理了皖南事变,即从政治上打击了蒋介石,又在
军事上发展了新四军、八路军的力量。
    刘少奇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了华中党组织。刘少奇担任华中党校校长,倾注全部心血于党
的教育事业上。他写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为什么犯错误》、《人的阶级性》、
《论党内斗争》等著作,并在党校演讲,用马列主义提高了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
    1942年3月19日,刘少奇在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送下离开了华中。
新四军征战实录
2
    2
    1942年5月,华中局和新四军军分会决定,由饶漱石带工作组到淮南去检查2师的工作。
    在5月10日饶漱石动身之前,陈毅、饶漱石致电各师及各区党委:
    饶灰日赴2师及路东地区巡视工作,预计3个月后方能返部,华中局书记兼政委职务由
陈代理。
    陈毅坐在办公桌前,桌上堆满大量文件。自从饶漱石走后,华中的党、政、军领导工作
全部集于陈毅一身。
    区党委工作,军区工作,党校、抗大的工作,后勤卫生工作等,他都亲自安排。高级领
导干部的调配他尤为重视。在他的提议下,通过华中局决定,派肖望东去2师工作,吴芝圃
为4师主任,将6师划归1师领导,任命谭震林为1师政委……
    陈毅揉揉疲倦的眼睛,目光又落在刚收到刘少奇寄来的一些讲话稿上。这些讲话稿是刘
少奇在华中工作时所写。刘少奇希望能将其汇集成册,先在华中出版。
    陈毅翻阅着这些讲话稿,回想起与刘少奇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想起了刘少奇为华中的
工作所付出的心血。他决定将这些讲话稿出版。并提笔给刘少奇写了回信:
    ……大文《论党内斗争》业已收读,即在《真
    理》第8期发表,另印单行本。我们拟定将你历年所作关系党内的文章印一合集,题为
《刘少奇论
    党》,作为干部精读的文件,这个命名对不对?请告,或由你另想一个名字,在7月初
即付印……
    机要秘书送来了新的情报,陈毅的眉头不禁紧锁起来:
    5月,日军为加强对中国的海上封锁,确保浙江沿海地区,切断浙赣铁路,消灭美国空
军利用浙江
    衢州等地机场对日本本土空袭的威胁,发起了浙赣战役。浙赣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纷纷
溃退……
    陈毅想起中央军委在《关于今后华中战略任务的指示》
    中,曾对浙东地区有关明确指示:
    关于浙东方面,即沪、杭、甬三角地区,我们
    的力量素来薄弱,总指挥部应增辟这一战略基地,经过上海党在该地区域创立游击根据
地(以松江等处
    原有少数武装作基础),中原局应注意指导上海党……
    于是,陈毅与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等研究决定,火速派干部南下浙东,抓住有利时
机,进一步发展浙东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发展壮大武装力量,建立
和巩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并要新四军组织部长曾山赶快物色一批去浙东的干部名单。
    几天以后,曾山将去浙东的干部何克希、张浪、罗白华、张季伦、戈阳等营、团级干部
带到了军部。
    陈毅与几位同志寒喧后,指出:中央军委多次指示我们,待时机成熟要向浙东发展,创
立游击根据地,单独成立一个战略单位。现在日军打到那里,我们就以打鬼子的名义发展浙
东。你们去浙东要记住四条:第一,要依靠群众开创新局面,对外可提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的口号,广泛开展统一战线,采用各种各样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以达到发展队伍的目的;
第二,你们组织起来的武装开始不要打着新四军的旗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