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人的抗日Ⅱ- 第3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装人的话,可以装载二十多个;如果加载武器的话,一门航炮再加两挺机关枪也是绰绰有余。看来,可以生产两个型号,一种进行运输,一种作为火力支援。如果时间允许,或许还能赶上那场在朝鲜半岛进行的大战呢!

对了,还要改装舰船,直升机母舰可比航空母舰简单得太多,机库、升降机、起飞甲板,按照南洋联邦现在的能力,已经足以完成这样的改装。

边继续试验,增加安全性,改进技术;边投产建造,进行相关训练。黄历下了限期的命令,这还是他第一次用如此急迫的口气下达类似的命令。

“X作战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划,十名参谋部的精英按照资料已经将实战沙盘模拟完毕,正在反复进行推演。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只知道这是大总统和国防部长亲自下的命令,务必于五零年四月份之前制定出完整的可行的两栖登陆计划。

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四九年六月份就已经开至克鲁昂角,进行反复的各种环境下的模拟登陆演习。对他们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或者是浅滩,或者是淤泥,或者是潮汐时间极短,从国防部派来的监督员则将演习的结果不断报告给在坤甸的大总统。另一支处于紧张训练状态的是第一空降旅,机降,伞降,高度越来越低,要求越来越高,以至士兵们都戏称这不象是跳伞,而是在跳楼了。

到了四九年十月,以换防为名的调动开始了。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空降旅分批与驻日军队换防,进行气候适应。

时间在飞快的流逝,南洋联邦合众国在稳步发展,而黄历则在密切注视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关于朝鲜仁川的资料还在不断地增加,两栖登陆的计划越来越完整,越来越切合实际。就在这个最不适合登陆的地点,能否创造奇迹,黄历也不能预料,但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他必须为之去努力。

一九五零年二月十五日,晨曦之中的前苏联塞米巴拉金斯克大草原,在一个五十米高的塔架上,吊起一只形同圣诞树玻璃球的巨球,他就是被美国人称作“JOE…1号”(斯大林…1号)苏制原子弹。数秒之后,它化作了一朵巨大的彩色蘑菇云,试验威力为2。2万吨梯恩梯当量。苏联终于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半年,黄历的从中作梗只使苏联拥有核武器的进程拖后了半年。当然,没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黄历却知道一场战争有极大的可能要爆发了。因为朝鲜已经作好了常规作战,统一朝鲜半岛的准备,而不是在苏联有了原子弹之后才开始谋划战争的。

这是两党的政争。至于军事战略,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在一九四七年,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就一致认为:南朝鲜并不值得一战。四九年三月,国务卿艾奇逊在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我们对亚洲战略的防御部署,过去常常从美洲大陆的西海岸来考虑,把太平洋视为是敌人进攻美国的通道。但现在,太平洋成了盎格鲁—撒克逊的内湖,而我们的防线则是沿着亚洲海岸穿过一连串的岛屿。它从菲律宾开始,通过琉球群岛,其主要据点是冲绳岛,然后又弯回来穿过日本和阿留申群岛到阿拉斯加。”

在地图上看看这条曲线就知道,最低限度从战略上来说,美国政府觉得如果敌对力量控制了台湾或者朝鲜半岛,他们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现在形势已经不同,美国舆论由于中国大陆上空红星高照所造成的震惊以及苏联拥有原子弹的事实,会让美国人认为如果共产党的武力再有扩张,是绝对不能够容忍的事情。

错误地解读美国的政策,这很不象是艾奇逊的作为。事实上他也没有这样做。他在四九年三月排除了美国在亚洲大陆参与地面战争的可能性。但是,美国的趋向是会变的。斯大林将要犯这个严重的错误,北朝鲜的作战计划是这位苏联领导人一手决定的(那时根本没有告诉毛泽东),因为他相信艾奇逊说的是实话。

自从对日战争胜利以来,俄国人本来一宜希望,华盛顿会让他们放手摆布朝鲜。现在斯大林肯定认为南朝鲜象一九三信年的捷克斯洛伐克那样,是个熟透的苹果,该是摘下来的时候了。

朝鲜战争会打起来的,黄历综合各种情报加以分析,得出了这个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能否将它遏制在摇篮之中,他不知道,但他已经做出了努力。陈嘉庚老先生已经退出了民族自由党,以民间组织南洋华侨总商业协会会长的身份前往中国大陆。政经分开,保持与大陆的经济交往和民间联系,这是南洋联邦走出的第一步。

除了经济交往和民间联系之外,黄历还有一件任务要陈嘉庚老先生去办,那就是试探的提醒。陈嘉庚老先生德高望重,曾是国共两党都敬慕,或者说是表面上都敬慕的人物。黄历很希望他能够带回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第133章 政经分离

中国北京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的紫云轩内,毛泽东慢慢抽着烟,听完周恩来总理的汇报后,陷入了沉思。半晌,才缓缓说道:“陈老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是他的母国,南洋联邦是他的居住国,但这并不妨碍他的爱国热情。”

“是的,陈老先生有着博大无私的胸怀,此次前来也充满了热情。”周恩来总理说道:“至于他的提议,虽然也掺杂着南洋联邦的意愿,但总的来说,对我们并无损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援助。但从长远来看,南洋联邦的那个总统所谋极深哪!”

毛泽东点了点头,重申道:“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不可改变,如果不违反原则,与海外炎黄子孙保持一个联络的通道,也是可行的。何况,如果真的能开采出石油,对于新中国的建设将起到多么大的作用?那位总统先生送的这份大礼还真是不轻呀!我们共产党人也是通情答理的,不能让人笑话我们连开扇小窗的勇气都没有。”

周恩来总理笑了,说道:“那就以广州作为双方物资交换的港口,另外在香港建立一个空头公司,总抓与南洋联邦民间经济交往的工作。”

毛泽东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脸色变得郑重起来,询问道:“朝鲜可能要发动军事行动,武力统一,这个情报要加紧证实。金日成同志在这个时候展开行动,对我们解放台湾很不利。”

“好,我马上去办。”周恩来也知道解放台湾已经开始准备,军队也正在向南调动,如果朝鲜半岛出现意外,国际形势很可能随之改变,影响到计划中的统一大业。

……

一套重力探矿和地震计探矿的先进设备,一个编造出来的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在二十年代华北的勘探报告,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目光集中在了华北平原,更准确的目标是定在了山东东营村一带。

中国贫油论在黄历的金手指下变得不值一提,胜利油田的影子已经开始闪现。开发出石油,对于新中国意味着什么,那将是不亚于“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

至于大庆油田,现在还不是时候,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提新中国刚刚起步的勘探技术,单说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现在就不是开发的时候。

南洋联邦以民间交往为幌子,开始与新中国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钨矿、煤炭、猪棕等物资越过南海,直抵古晋或泗务港。粮食、日用品则源源不断地进入了大陆市场,一个双赢的模式终于建立起来了。

两边都透露了消息,也不知道能不能阻止朝鲜战争的发生。黄历翻看着各种反馈回来的情报,对此毫无信心。

说来奇怪的是,五角大楼有意削弱李承晚的六万五千人的大韩民国部队。南朝鲜与北朝鲜都曾一再宣称,他们不借流血牺牲,要发动进攻,统一这个半岛。尽管北朝鲜人民军经常派出巡逻队越过三八线——有些巡逻队达一千五百人——但华盛顿主要担心的还是那位七十五岁的李承晚。

为了防止他蠢动,美国只让韩国部队有一些古老的日本步枪、近射程的M—3型105毫米榴弹炮、过时的2。39英寸火箭筒。迫击炮口径都是81毫米以下。没有无后坐力炮,没有坦克,没有进攻性的炮兵部队,也没有战斗机群。显然,美国对南朝鲜的防御,只寄希望于美国军事顾问团上。

而北朝鲜政府已经装备了九个装备精良的师,这十二万北朝鲜人民军由两万余名曾经在德俄大战中和国共内战中,饱受战火洗礼的朝鲜共产党员领导。

从军事上看,无论从那个标准来衡量,北朝鲜人民军都是一支精锐的部队。他们配备有122毫米榴弹炮,师属79毫米榴弹炮,79毫米白行火炮,120毫米迫击炮,各式各样的苏联高射炮。各种步兵兵器,从反坦克炮到冲锋枪,无不应有尽有。令人生畏的是,北朝鲜军队还有一百多辆苏联的T…34型坦克——这些钢铁巨兽曾在库尔斯克前沿摧毁过克虏伯虎型装甲车,此外他们还有雅克式和斯多尔摩维克式战斗机群。

力量对比之悬殊,再加上对美国政策的误读,难怪北朝鲜信心满满地发动了统一战争。从目前的数字来看,确实稳操胜券。

而美国方面显然对南洋联邦情报部门的提醒不以为意,反倒很关注南洋联邦的“政经分离”政策,并对此表示了不满。或许,更大的指责马上就要来了。因为,那个混蛋加恶棍,迈卡锡蹦出来了。

没错,就是恶棍加混蛋,即使从外貌来看也是如此。迈卡锡目无定睛,经常暗自窃笑。讲起话来尖声刺耳,喜欢奚落别人。在参议院里,由于胡子稠密,人们很快就可以认出他来。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所谓下等爱尔兰人的典型样板:体格魁梧、肩膀宽大、眉毛隆起,是在波士顿码头和在芝加哥市南部的贫民区常常看到的那种人物。

迈卡锡没有什么才干,同时对自己也没有多大信心。他的有利条件就是他是个撒谎能手,是个根本不要脸的超人,他利用了美国电讯广播事业的发展,再加上不择手段。如果他有什么信仰的话,那就是虚无主义,就是不相信任何东西。他最爱看到自己的名字见报。

黄历在分析了这个家伙的性格和履历后,非常地纳闷,他想不通这样一个家伙竟能将美国搅得鸡犬不留,甚至在某种方面显得比美国总统还要权高位重。

为什么呢?是对共产主义的极端恐惧,让美国民众盲目而幼稚地相信了这个谎言家的夸大其辞。只能这么说,对,现在还没有什么多元化世界的理论,即便有,也会被斥为大逆不道,无人问津。非左即右,没有什么中间路线可选择。

悲哀的世界,动荡的秩序,两个超级大国在叫劲,刮起的飓风让人身不由己。

第134章 爆发了,朝鲜战争

历史其实是极易被改写的,只要当事人撒谎,并用一代人的时光维持这个谎言。等到现实在岁月的流逝中变成了历史,后代人便不再有兴趣去追究过去了的事件的真相。

而所谓“真相”,到了下一个世纪,它因为被阉割而失去了社会爆炸性,充其量不过是历史学家们学术争论的课题而已。好在这代人还没死光,当事者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苏联体制轰隆一声解体,当年的秘密档案开始陆续解密。人们便有了机会了解那些正在丧失轰动效应的历史真相。

五零年三月十三日,斯大林通过外交途径给苏联驻北朝鲜大使什特科夫回了一封电报。这封电报是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改变以往犹豫不决的态度,明确表态统一并支持北朝鲜发动朝鲜战争的第一手证明。

此时,苏联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因而有了足以自信的军事实力;而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全国政权,并与苏联建立了中苏友好联盟,从而在亚洲形成了对抗民主势力的冷战第二阵线;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华盛顿的新闻中心发表演说,在申明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防御范围时,没有提及朝鲜和中国的台湾。

这被世界舆论认为,美国向全世界宣布它将不会卷入远东的内部事务。斯大林从而相信,一旦金日成进攻南韩,南韩的盟友美国将不会出兵干预,因而苏联不必与自己的对手美国在远东再次对抗。除了上述重大事件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以及那之后,苏联社会主义同盟国与西方关系的恶化,也是斯大林改变主意,转而支持金日成南侵计划的一个原因。

一系列的事件作为推手,又有对美国政策的误读,即便黄历使尽解数,朝鲜战争依然是箭在弦上。可恶的朝鲜战争,最大的赢家竟是日本。是这个黄历为之深恶痛绝,(W/U)恨不得灭之而后快的国家。

“美国中央情报局已经向政府提交了报告,认为朝鲜半岛很可能会发生武力对抗。在报告说:北朝鲜人民军正在沿边界大量集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