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洋枭雄- 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钱,连饭都得自带的那种。

    其他军阀不说了,奉军在后方负责数十万大军后勤补给任务的数十万民夫们,那可都是强行征召来的,赵东云不会为此支付哪怕半毛钱的薪资。

    当然了,假如日后奉军统一了国内,史书上估计会这么记载:民众踊跃支援前线,不怕累不怕死自发为大军运输补给。

    那些怕被抓了壮丁,更怕死的民众们,尤其是那些消息灵通的上层社会人们,早在奉军进入湖南的时候就已经拖家带口的离开了湘潭,长沙等大城市,他们有些人躲到了乡下,有些人干脆前往上海、金陵等战争已经停止了的省份。

    不过提前得到消息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人在奉军兵临湘潭城下的时候才是发现死亡已经近在迟尺了,所以开始慌慌张张的想要逃出城去,但是负责湘潭防务的南方联邦将领也是个狠人,直接派兵封锁了通道,然后开始用士兵手中的枪支开始拉壮丁,身体素质好的直接补充进入部队充当炮灰,而一般般的则是直接拉到了城市外围开始挖掘战壕等防御工事。

    就当湘潭城内的南方联军挖掘工事进行布防的时候,顾蓝玉也是命令部队朝湘潭发起了进攻。

    当顾蓝玉对湘潭发起进攻的时候,第四军的另外一支主力部队第九师也是北上,他们的目标乃是长沙。

    长沙和湘潭在战略上是相互依靠,如果只进攻其中一个地方,那么另外一方就会迅速派出援兵,所以要进攻上述两地,第四军也得对这两个城市同时展开进攻。

    第四军朝着长沙、湘潭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时候,湖北方向的卢永祥第一军以及张国泰的第五军也没有闲着。

    张国泰的第五军西进岳阳,卢永祥的第一军则是一部分在湖北的南部进行休整外,另外一部分的部队则是回援皖南方向。

    卢永祥的部队调动相当谨慎,其兵力部署明眼人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就是为了防备王士珍的。

    赵东云让卢永祥防备王士珍的同时,王士珍自己也是苦思着自己的出路。

    已经在鄂北困守了两年的王士珍已经算是看明白了,湖北这个鬼地方处于四方包围之中,根本就没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而且随着皖军的覆灭,南方联邦退出湖北,眼看着湖南也守不住了,如果王士珍继续留在湖北,那么等待他的就是奉军的进攻。

    将心比心,王士珍认为如果自己是赵东云,那么等拿下湖南后,下一步不是进军云贵或者四川,是先把湖北拿下来。

    这种情况下,他要想扩充实力、或者说给自己找一条后路,那么最后就是西进四川。

    首先四川那边的南方联邦实力不强,南方联邦在过去的两年里,为了汇集兵力抵抗奉军和皖军,一方面是在湖南、湖北等省招募兵力,同时也是在四川等地招募兵力,而这些四川、云贵省份的兵力却是不会留在本省的,而是会被抽调到湖北、湖南前线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四川正处于一种兵力极度空虚的状态,王士珍自诩虽然自己兵力不如奉军和昔日的皖军那么多,但是现在也是拥有七万多人,不用多,只要派遣三四万部队进入四川,就足以掌控这个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

    只要控制了四川,那么未来他还能对国内局势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而不是现在这样,天天都得担心赵东云会不会打他。

    其实王士珍的想法和吴凤岭的想法很想象,吴凤岭也是想要攻占陕西后,再南下抢占四川这个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省份的,可惜吴凤岭打了一年多,都没能拿下陕西,说起来憋屈的很。

    王士珍进军四川,赵东云自然是有所关注的,但是他却是没有表达明确的反对,因为王士珍手底下的七万人说多不多,但是也绝对不能算少,赵东云要是想要收拾王士珍的话,至少也得汇集十万以上的兵力。

    但现在赵东云麾下的奉军兵力虽然规模远远超过了王士珍,但是需要部署的方向太多,导致兵力有些分散。

    第四军在湖南,第二军在广西和广东,针对湖北方向的只有卢永祥的第一军,而河南的第三军到时候虽然也有抽调一个师南下,但是至少也得保持两个师在河南,要不然到时候吴凤岭也反水了派军东进,那样京汉线可就保不住了。

    现在兵力过于分散的奉军要想防备住王士珍容易,但是要想主动汇集超过十万以上的主力部队和王士珍开战,难度非常大。

    所以他对王士珍进军四川的举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至于说口头上的不允许那没有任何意义。

    随着皖军的覆灭和南方联邦的节节败退,不管是王士珍还是吴凤岭他们都是危机感非常浓厚,而且这种情况下,他们唇亡齿寒的感觉会更浓郁,一旦赵东云对其中一人动手,那么另外一人肯定也会和赵东云翻脸的,因为不共进退的话,等待另外一人的下场就是覆灭。

    所以要想对王士珍动手,就必须同时对吴凤岭也动手,这样一来,就不是区区几万兵力就足够的了,必须奉军汇集大部分主力部队才能办到。

    因此在赵东云的战略中,对于吴凤岭和王士珍,还是以防备为主,要收拾他们还不到时候,先把广西和湖南拿下来再说。

    至于说王士珍会不会因为拿下四川就实力大增,这一点赵东云并不怎么担心。

    现在的苏系已经掌控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掌控的地区都是中国的人口、经济精华省份,如果掌控了这么多省份的苏系还干不过区区一个四川,那么赵东云都可以直接上吊自杀了,还玩个毛的争霸啊。

    如今这个国内局势,如果不发生大的战略性转变,基本上从军事角度而言,赵东云统一中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

    这也是赵东云自从段祺瑞投降后,并没有把太多精力放在军事上面的缘故!

    如今,他已经是把中心开始转移到恢复农业生产、扶持工商业上面来。

    1909年三月份,赵东云特批成立上海工业区、广州工业区,试图整合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个经济重地的工业。

    上海和广州乃是当代中国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城市,原本就有不少的工业,现在又了中央的各种政策扶植,赵东云相信很快就能够在这两个经济重地里发展出两个成规模的工业区来。

    加上上海、广州的这两个新成立的工业区,赵东云已经是自己的统治区内发展了总数五个工业区,分别是葫芦岛工业区、营口工业区、唐山工业区、上海工业区、广州工业区。

    上述五个工业区可谓是分工明确,都有着属于自身的主打行业,葫芦岛工业区乃是一个主要发展棉花纺织业、其次是大豆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区。营口工业区主打大豆加工业之余,还有一个政治性的任务,那就是和旅顺争夺投资,压制旅顺这个公共自由港口的发展。唐山工业区乃是一个典型重工业区,以唐山工业公司为核心,汇集了一批重工机械制造产业。

    而新成立的上海工业区,根据工商部的方案,是期望打造一个远东最顶级的多元化工业区,前期主打生丝产业,再有就是棉花产业,这两项都算得上是纺织产业,而后续上海工业区还会根据自己的交通、经济优势,引进其他轻工产业甚至重工产业。

    简单来说,工商部对上海工业区的定位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业区,不管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是要大力发展的。

    广州工业区,则是打算建立成为一个典型的轻工业区,主打的还是这年头最赚钱的纺织产业,其他则是各种日常小商品。

    上述五个工业区里头,目前规模最大的乃是唐山工业区,最具潜力的乃是上海工业区,再其次是广州工业区,而葫芦岛和营口这两个工业区已经发展成熟,同时收到地理交通限制因素比较明显,再者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随着奉军的逐步南下,大量北方资本南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葫芦岛和营口这两个工业区的后续投资力度有些小。

    当然了,对中国的后续工业布局,不仅仅局限在五大工业区里,在国内的其他地区,也存在着部分小规模的工业地区。

    主要是矿区周边的矿厂、钢铁厂等,比如说抚顺那边的煤矿这两年就是发展迅速,此外还有鞍山那边随着唐山工业公司投入巨资在这里建立钢铁厂,随着抚顺和鞍山以及其他地区的煤铁矿开始进行大规模开采期间,也是以沈阳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配套产业群,这些中小规模的企业主要是服务于钢铁行业以及开采行业,其中福元公司就是在沈阳投资建设了一个新的洋灰厂。

    此外在直隶、山东、江苏等地还有比较零散的工厂存在,也有自行形成并没有规划化的工业群,其中最著名的自然就是南通的纺织产业了。

    南通汇集了江南地区最多的土布作坊、机制布工厂、棉纱厂等几乎所有和棉布相关的产业,后世人所熟知的大生纱厂,就是建在南通。

    以南通为代表的南方机制布也是以福元纱厂、葫芦岛纺织公司为代表的北方机制布企业的第二大竞争对手,北方棉布企业的最大竞争对手乃是东洋布,其次是其他的国产机制布。

    至于其他地方,也有诸多没有形成规模的零散工厂存在。

    总体而言,目前的国内工业规模还是极为弱小的,别说话和列强相比了。就连一海之隔的日‘本也是远远不如。

    现在赵东云要做的就是给国内的工业发展种下种子,然后浇水施肥,也许等上几十年后,就能够开到全国各地都布满了工厂。

    当然了也有可能会和后世的印度一样,几十上百年后连子弹都得进口。

第四百五十三章 吏治和公务员考试

    随着时间的过去,奉军依旧在大西南地区打着仗,然而在国内的其他地区已经陷入了平静,然后在奉军的枪口支持下,开始进行各种政治上以及经济上的改革,最为明显的就是税务体制的改革了。

    而除了税务体制的改革外,1909年秋,随着大局逐渐明朗,赵东云也能够腾出手来整顿吏治了。

    目前的苏系,甚至可以说整个北洋体系,它并不是说重头建立的,而是继承了大量前清的军事、政治资源。

    比如说现在苏系的官员群体,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前清的官员,很多前清的地方官员,比如知县、知府们都是得到了留任,北洋取代了北洋后,官员的变动主要集中在高层上,然而在中下层官员,也就是大量的地方官员基本上都是留用的前清官员。

    而前清的吏治有多坏就不说了,苏系全盘接手过来后,赵东云早两年为了维持统治区的稳定,一般而言都是不会对地方政府进行太大的变动。

    然而随着奉军已经掌控了全国的局势,彻底统一已经是指日可待,赵东云也是开始着手整顿吏治了。

    整顿吏治,也许人们会以为就是抓几个贪官之类的,然而这样只治标不治本,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官员贪腐、无能的局面。

    所以赵东云为此是准备了一整套的方案,而这一套方案里第一项就是开启‘公务员考试’。

    自从前清把科举停掉以后,无数的读书人都是失去了奔头,从而导致大量的年轻士子转向革命,可以说停掉科举乃是前清灭亡的一大重要原因。

    为了重新拉拢士子们支持自己,赵东云早就想要搞公务员考试了。

    公务员考试,其实也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方式的科举,只是考试的内容变了而已。

    随着居仁堂正式公布将在八月份进行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公务员考试后,其造成的轰动不下于年初段祺瑞北上京师任职。

    一大群人批判赵东云搞出来的这个公务员考试乃是重复科举的老路,这是一种倒退,然而更多的人则是举手称赞,尤其是那些想要进入仕途而无门路的学子们。

    自从前清停掉科举后,没有了正式进入官场的途径,只能是依靠举荐,而举荐这东西是不太靠谱的,和个人的机遇有极大的关系,而且也非常容易造成任人唯亲,一个人发达了,他的同乡、亲戚就全都跑过来投靠然后试图谋取一官半职了。

    这两年的苏系也是这样,尤其是中高层的职位基本都是靠举荐,招揽,没有一条正式的途径然士子们进入官场。

    现在公务员考试公布后,尽管公布的公务员考试章程里说不考文章经义,只考格物、经济等科目,但是这些考试内容对于清末民初时代的学子们而言已经不陌生。

    实际上早在前清时代科举正式停止之前,就已经不再考文章经义,而是转考格物经济外交等学科,也就是所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