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在学校,不关心外面的事?”

“吃晚饭的时候看看新闻,晚上有时间就上网浏览一下国际大事。”

“这也算关心?”

牧浩洋笑了笑,他也觉得这几年的大学生活过得有点颓废。

“周渝生上次来找你是什么时候?”

“大半年前吧,他过来处理潜艇维修的事情,在大连呆了一天,晚上一起吃了饭,第二天就去葫芦岛了。”

“后来没有跟他联系过了?”

“没有,没事给他打电话干嘛?”

陆雯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猜也是,要是你给他打了电话,就应该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发生了什么事情?”

“上个月,日本宣布在西表岛部署一个战斗机联队,并且在与那国岛建设一座供海上警备厅巡逻舰使用的码头。”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你应该知道,早在十多年前,日本就决定加强冲绳地区的军事存在,计划在西表岛修建空军基地与海军基地,只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日本一直没有采取行动。”陆雯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军事情报局获得可靠情报,日本对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产生了动摇,决定增强独立防卫能力。因为需要日本来增强西太平洋的战略防线,而美国在短期内又得集中力量稳定其他战线,所以只能赋予日本更高的地位,默认了日本独立发展军事能力的行动。”

“这等于放虎归山。”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美国还有别的选择吗?”陆雯叹了口气,说道,“在美国眼里,我们才是最大的、而且是最为迫切的威胁。即便日本走上歧途,那也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一个强大的日本,首先威胁到的是我们,而不是美国。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出发,日本要想挑战美国,首先得战胜我们,控制西太平洋地区,才能获得足以跟美国抗衡的战略资源。”

“陆工,你说得太远了。”

“可是,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面对的问题。”

牧浩洋愣了一下,说道:“日本准备步美国后尘?”

“中校,你就这么有信心?”

“信心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你说得没错,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我们与日本爆发战争,决胜战场不是陆地,而是海洋与天空。我们能在朝鲜击败美军,靠的是陆军。”陆雯看了牧浩洋一眼,笑着说道,“只有打到日本本土,或者日本打过来,陆军才能派上用场。显然,只要我们能在海洋与天空打败日本,地面战争就打不起来,至少目前打不起来。”

“陆工,听你的话,问题非常严重。”

“算不上非常严重,但是有备总比无备好。”

“什么意思?”

“就在我过里找你之前大约四个小时,日本海上警备厅的一艘巡逻舰在钓鱼岛附近,撞沉了我们的一艘渔船。”

“渔船?”

“不是普通渔船,是二部的一艘情报船。”

“主动招惹日本人 ?'…'”

“算不上主动招惹,如果日本不在西表岛跟与那国岛做文章,二部也不会派情报船过去布设水下听音器。”

“这事闹大了?”

“还没闹起来,不过也快了。黄峙博刚刚宣布让东海舰队进入战备状态,南海舰队与北海舰队也派了战舰过去,三天后就有三十多艘大型战舰到达舟山群岛。不过,我们的潜艇已经出港了,说不定已经有潜艇到了钓鱼岛附近。”

“准备跟日本开战?”

“中校,你才是战争狂人。”

牧浩洋一愣,随即笑了起来。

“打不打,不是我们说了算,连黄峙博说了都不算。虽然我们打了一场胜仗,但是在海洋战场上,我们没有多少优势。”陆雯叹了口气,说道,“与日本相比,我们的唯一优势就是有一支航母战斗群,可是在东海作战,而且在电磁战的环境下,航母战斗群的价值恐怕很难体现出来。说到底,真要打的话,我们很有可能占不到便宜。不管是谁,都会考虑打输了这场战争的后果。”

“这么说,是能不打就不打了。”

“这是当然,只是就算不打,也不是我们做出让步,而是要让日本知道,他们也打不赢这场战争。”

“陆工,你的话有点矛盾。”

“这也正是我来找你的原因。”

牧浩洋没有吭声,知道就要说到关键话题了。

“在朝鲜战场上,我军能够连战连捷,主要就是我们率先使用电磁武器,而且在战场上大范围使用,瘫痪了联军的通信指挥系统,让联军强大的空中力量无法派上用场。只是在电磁战领域,我们的探索与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不比其他国家领先多少。”陆雯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随着技术进步,现有电磁武器的作战效能必然大幅度降低。在某些领域,我们已经找到了对抗电磁战的技术手段。比如在控制系统中,我们已经能够用全屏蔽的方式保护电子设备,而在外界端口上,可以采用机械与光控制系统,从而确保外界的电磁波无法对内部的电子设备产生破坏性影响。在通信领域,我们也正在开发定向激光通信技术,而且很快就能取得突破。总而言之,仅仅依靠现在的技术手段,电磁战的效能将大幅度降低,无法保证我们打赢下一场战争。”

“说到底,还是技术问题。”

“对,确实是技术问题,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陆雯笑了笑,说道,“只是这个技术问题很难及时得到解决。拿通信技术来说,虽然定向激光通信技术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应对电磁战的恶劣环境,但是局限性非常大,比如只能点对点,而且运动中的通信可靠性非常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比如二十年之内,短波电台仍然是最广泛的通信设备,因此我们仍然有能力让电磁战发挥作用。”

“怎么发挥作用?”

“如果能够让干扰电磁波持久存在,就能阻止敌方进行战术级别的通信,从而瘫痪敌方的通信指挥系统。”

牧浩洋锁紧了眉头,陆雯确实说到了关键问题。

电磁武器能够破坏敌人的通信设备、准确的说是一切没有得到屏蔽的电子设备,但是却无法制造持续不断的通信干扰,作用时间非常短暂。在军事通信技术严重依赖普通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突然的电磁打击能够瘫痪敌人的通信指挥系统,可是在敌人具有了对抗电磁战的能力之后,电磁武器就没有这么大的威力了。

要想瘫痪敌人的通信指挥网络,就得进行持续不断的电磁干扰。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难以攻克的技术问题。

要知道,为了制造持续时间不到千分之一秒的高强度电磁脉冲,需要使用将近五十千克的高能炸药,而且还得使用大量高技术设备。如果进行持续的电磁干扰,仅仅能源问题就难以解决。

“怎么样,这个有挑战性吧?”

“陆工,我只是略懂皮毛。”

“我知道,不过你是有过实战经验的军官,而且当过参谋,具有指挥部队作战的基础条件。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名技术专家,而且你也不是技术专家。我们要的,就是像你这种懂得电磁战重大意义的军人。”

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要我干些什么?”

“现在就想知道?”陆雯看了牧浩洋一眼,说道,“在此之前,你怎么也得问一下,我们的项目是什么吧。”

“现在问,来得及吗?”

“当然来得及。”陆雯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有一个人,你也许听说过。”

“谁?”

“钱仲泰。”

牧浩洋愣了一下,说道:“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

“对,他也是国内顶尖的天体物理学家。”

“听说,他与军队有一些关系,很多项目都是由军队支持的,可是……”

“这与天体物理学有什么关系?”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中校,在我们头顶上,就有一个天然的、而且是在方圆四光年范围之内无可匹敌的电磁干扰源。”

牧浩洋一惊,说道:“太阳?”

“太阳不仅是一个巨大的火球,还是一个巨大的无线电发射器,时刻不断的向宇宙中发出电磁波,而且是全频段电磁波。”

“那你得有一个足够巨大的接受器。”

“地球本身就是接受器,或者说保护着我们免受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就是接受器。”

牧浩洋愣了一下,觉得有点惊奇。

“我不是天体物理学家,在这个领域也只是略懂皮毛。你要是想知道,有机会去跟钱仲泰套近乎,他会给你说一大套理论,让你这辈子都学不完。当然,你也不用学,只需要知道该做什么。”

牧浩洋笑了笑,他确实不想多问。

四年多的学生生活,已经让他有点厌烦了。

第四章 科技竞赛

第四章 科技竞赛

飞行了将近六个小时,运输机才缓缓降低飞行高度。

因为在夜间,所以牧浩洋只能看到跑道上的两列降落指示灯与亮着灯光的塔台。从塔台的位置与大小、以及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市来看,应该是某座小型民用机场,在西北某地级市附近。

从机场到实验基地,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来到实验基地,牧浩洋首先见到的不是传说中的钱仲泰教授,而是一身戎装的杨禹方海军少将。

“老杨,你怎么在这里?”

“我怎么不能在这里?”杨禹方朝牧浩洋笑了笑,转而对陆雯说道,“陆工,钱教授正在找你。”

“行,我先过去,你们慢慢聊。”

等陆雯走开,杨禹方才叫上牧浩洋。“走吧,我带你四处转转,等下过去找他们。”

“你是这里的负责人 ?'…'”

“算不上,只是负责一些管理工作。”

说完这句话,杨禹方没再多说,牧浩洋也没有多问。

进入实验基地,牧浩洋才猛然想起,这就是去年才落成的“国家高能物理学实验室”。

仅从名字上看,这个实验室与军方没有半点关系。

自从相对论与量子理论问世以后,现代物理学再也没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归根结底就是实验物理学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所谓的“高能物理学”,指的就是“粒子物理学”或者“基本粒子物理学”。

在该领域,欧美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随后欧洲物理学中心又在瑞士建造更大的粒子加速器。二十多年来,人类在高能物理学领域取得的所有重大进展,几乎都是欧美科学家的成果。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二零一五年,三分之一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都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而且都是欧美科学家。

可以说,人类要想在科技上取得飞跃,就得在高能物理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本世纪初,中国正式加入了高能物理学研究领域,建成了第一座大型粒子加速器。只是跟欧美的比起来,规模小得多。

二零一一年底,欧洲物理学中心在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经过反复验证,欧洲的科学家发现,在某种情况下,中微子的速度超过了光速,在相对论的铁幕上撕开了一个角落。

这个发现,极大的刺激了其他国家的物理学家。

接下来的一年之内,先是美国宣布在内华达州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随后中国也宣布在西北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随后俄罗斯与日本也加入进来,均宣布要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

谁才是最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个大国都加入了进来。

一时之间,建造粒子加速器成为最时髦的事情。

只是,粒子加速器不是一件仪器,而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拿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来说,其环形隧道直径三米、总长二十七公里,深埋在地下五十到一百五十米处,初期建造成本高达六十亿欧元,系统硬件升级还要花费近百亿欧元,每年科研投入数亿欧元。

钱还是次要问题,如此庞大的工程,最需要的是时间。

仍然拿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来说,从动工到完工,施工周期长达十三年。

技术上的难题,同样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建造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过程中,遇到过层出不穷的问题,即便在投入使用后,也麻烦不断。比如在二零一二年就全面停止运作,进行系统维护检查,而在此之前仅仅运行了不到三年。

用科学家的话来说,高能物理学就是一个无底洞,砸再多的钱都不见得能收到成果。

建造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时候,法国不得不联合其他三十多个国家,上百所院校与科研机构,共同承担建造费用与技术开发,中国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院校就参与了四个主要实验项目。

作为前沿科学,而且很有可能是能让人类文明飞跃的前沿科学,砸再多的钱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