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四爷,二饼福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条四爷,二饼福晋-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些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但爷不能当作真过去了。”胤禛悠悠道。
  郭琇脚底生寒,“四,四爷你要为朱方旦翻案?不行,此事万万不行!”
  “瞧你这点出息,当年弹劾靳辅的魄力呢?”胤禛一顿,“姓朱的那人就一神经病,爷犯得着为他翻案?爷又不是吃饱了撑的。”
  郭琇松一口气,突然一顿,不敢置信道,“您您,要翻‘明史案’一案?不行啊!”说着扑通跪在地上。
  
  ☆、第205章 摊丁入亩
  
  郭琇见胤禛没反驳,吓得瘫坐在地,脸色煞白,嘴角哆嗦,“四爷,‘明史案’碰不得啊。就算,就算皇上——”
  “就算汗阿玛纵容我,也不会同意我重审‘明史案’。”胤禛接下去。
  郭琇道,“四爷您既然都知道,干么非要跟皇上对着干。”关键捎带上他,这叫什么事哟。郭琇活了大半辈子,今天可算知道什么叫枪打出头鸟。
  “重审不代表翻案。朝廷对明史一案的纵容,直接把社会风气搞乱了,才有后来的‘黄培诗案’和‘朱方旦案’。如果心怀不轨之人自制所谓逆书,想敲诈勒索谁就朝着谁下手,要律法何用,还要刑部何用?谁家有逆书直接让兵部带人屠杀就行了!”胤禛道,“郭琇,爷没工夫跟你废话,明天看不到奏折,接下来看到都察院的支持,小心爷带人去你们家搜逆书。”最后两个字咬的格外重。
  郭琇真给跪了,没这么威胁人的。
  回到都察院,众人看到郭琇像死了爹娘一样,错了,他爹娘早死了。像死了儿子,“出什么事了?四爷找你何事?”顾不得幸灾乐祸,三三两两围上去。
  郭琇还记得胤禛最后那句‘都察院的支持’,不是他一人不要命的奋斗,郭御史受伤的心脏舒坦一点。命人关门谢客,职位低的官员在门外守着,防止任何人靠近。一圈御史和满汉都御史被郭琇请到房间里,把四爷的要求讲一遍,众人吓呆了。
  明史案牵涉甚广,而且搞出事的庄家人纯属没事作死,死有余辜,又听郭琇说不是翻案是重审,“四爷有没有说怎么审?”
  “四爷打算从十年前的‘朱方旦案’入手,在那件事上王鸿绪的确得到好处,现在步步高升。难免有心人效仿他,四爷这样的目的很好理解,杜绝类似的事再发生。”郭琇说着突然轻松了,“我们是御史,天天干得罪人的活儿,今天四爷威胁咱们,明天别人一样也可以。
  “不过,四爷逮着谁威胁谁,他连皇上都不放过,我们也知道四爷就嘴上说说。那别人呢,万一怀恨在心的人拿几个似是而非的字生事,咱们搞不好又是一个黄培啊。”
  “郭大人说的在理。”满左都御史安布禄道。
  汉左都御史也点头,“我同意四爷的做法,此风不可长,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既然四爷出头,皇上生气也不会怪罪我等。以四爷以前做的那些事,皇上说不定能猜到我们是被胁迫站队的。”
  “大人说的对,我也是这样想的。”郭琇趁机道,“这是四爷给下官的卷宗,您看看。”
  “有这个就好办多了。”安布禄道,“郭大人,你去死者家中取证,李大人,明天的折子麻烦你写好由郭大人抄录一份呈给皇上。“汉左都御史姓李,都察院数他文笔最好,李大人点头,“这等小事,安布禄大人尽管放心。”满汉官员间的关系虽然不亲密,如今涉及到身家性命,即便跟他们无关,谁也不能保证子孙后代不会被那股歪风波及,在这种情况下都察院上下空前团结,竭力协助四爷剔除那股歪风邪气。
  胤禛此生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加上前世受过高等教育,查案经验丰富,今生又被回炉重造一番,上午半天,胤禛面前堆积如山,“卞永誉!”
  吴涵跑进来,“四爷何事?”
  “把这些拿回去。”胤禛道。
  吴涵没听清,“四爷说啥?这些都好了?”少说有二三十件,“都看过了?”
  “不明之处我都标注了,你们看看,地方的就派人送回去,发生在京城的案子,回头你们就升堂重新审理。”胤禛站起来伸个懒腰,“下午我就不过来了。”说完走出去。
  卞永誉望着胤禛的背影,“吴大人,四爷回家么?”没人应,卞永誉回过头,“吴大人?傻了啊?”
  “你才傻了!你们全家都傻了!我还没找你算账呢!”吴涵上去拽住他,“搁四爷跟前瞎咧咧啥,我是那种小人?你第一天认识我?!”
  “打个比方,四爷日理万机才不会记得我先前讲过什么。”卞永誉讨好的替他抱卷宗,“放哪儿去?”
  “四爷让咱们再核查一边,便重审的重审,该归档的归档。”吴涵咂咂嘴,“四爷果真名不虚传。”
  “今天才知道啊。四爷厉害着呢。”卞永誉望着怀里一堆案卷,诧异胤禛的速度,却不像吴涵那般震惊。四爷若是一般的人,皇上会放心十来岁的四爷当什么内务府总管?别扯了!皇上又不是昏君,朝廷又不是没人了。
  整治王鸿绪一事,胤禛没告诉兄弟们,此事不宜牵扯甚广,加上他也不能保证结果如何,还是让他自己承受汗阿玛的炮火吧。
  翌日一早,胤禛没去上早朝,他起来跑一圈马,打两套拳,洗漱一番又睡个回笼觉。
  睁开眼,小儿子正趴在他怀里流口水,“你额娘的?”
  “额凉?”弘昼晃晃脑袋,“饭饭。”
  “叫我起来吃饭?”胤禛笑着问。
  小弘昼只有一年零三个月,想好一会儿才点点头,重复一句,“饭饭,饿。”
  胤禛抱着儿子走下床,正喝着粥,胤禩跑进来,“啧,太阳都出啦,四哥怎么才吃饭。”拿出怀表一看,“九点了?不去刑部?”
  “我在家等消息呢。”胤禛道。
  胤禩没他那么大胆子,胤禛不去上早朝,八爷可不敢有样学样,“王鸿绪的事?”
  “对,他夫人太无法无天。”胤禛道,“不说他,昨晚给你东西看了么?”
  “我来找你就是为昨天的计划案。”胤禩拉着椅子坐下,白薇和白芨极有眼色,让丫鬟小子下去,喊来魏珠儿和安公公守在门口,她俩伺候三个阿哥。
  “你指的哪一个?”胤禛问。
  胤禩道,“废除人头税,按亩征收田赋。”
  尼楚赫轻呼一声,八爷挑眉,“四嫂有意见?”胤禛扭脸望着他,尼楚赫不自在地拿起手绢掩着嘴道,“听我阿玛讲皇玛法临终前希望汗阿玛永远不要加百姓的赋税,你们没变相加赋吧?”
  “四嫂有所不知,我们这是变现减少赋税。土地多半集中在土豪乡绅和官员士子手中,有的百姓一家五口人也就两亩地……四哥,功名在身的人名下至多拥有十亩免租地,行么?”胤禩问。
  胤禛没意见,“人头税废除后就需要户部官员下去丈量土地,你以后可有的忙了。”
  “大不了再聘几十名临时工。”这对胤禩来说是小事,“我打算下次大朝会时向汗阿玛提起,到时候你可别忘了去上朝。”
  “你上朝的时候喊我一声。”胤禛道,“王鸿绪夫人的案子汗阿玛是什么态度?”
  “听说《明史》快修好了。王鸿绪可能会提前把《明史》呈上去,汗阿玛一高兴,顶多准许你判王夫人软禁。”胤禩道。
  胤禛微微颔首,“我知道了,待会儿去刑部,就不留你了。”
  胤禩起身告辞。他来找胤禛助他一臂之力,得到答复也没别的事,更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夫人会扯出轩然大波。
  他想不到,尼楚赫能想到,见胤禛摸着下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四爷打算把事情闹大?”
  胤禛冲他笑道,“怎么会呢。”
  
  ☆、第206章 大理寺介入
  
  四福晋呵呵一声,手动一下又压下去,暗暗告诫自己,忍住,忍住,碗里的粥烫热,糊四贝勒脸上,四爷一准被毁容。
  他可不想守着丑八怪过完下半辈子,太污。
  都察院上下同气连枝,第一天郭琇参王夫人,第二天御史在康熙御门听政时呈上证据,和证据放在一块的还有参王鸿绪治家不严的折子,王鸿绪想辩解都找不到借口。
  第三日,又换个眼生的御史再次参王夫人。
  王吴氏不是第一次弄死外聘的丫鬟,以前的死者家属惧怕王家权势,王夫人要是给点钱他们就接着,不给钱也没人敢闹。
  这次死的姑娘家中三位兄长,只有她一个女孩,本来父母不想让她出来做工,姑娘觉得王老爷是文人,家教应该挺好,而她家就在京郊离城也不远,便嚷嚷着赚点钱给自己攒点嫁妆。
  父母兄长被说服,怎料一命呜呼。王夫人还说姑娘勾引王大人死有余辜,死者家属怎愿意担上这个污命。
  越过顺天府,一纸状书告到刑部,怎料刑部已不再是图纳生前的刑部。
  对于刑部的判决,死者家属一万个不愿意,不是大案要案,大理寺又不接,可把死者一家愁死了。
  村里有在外城做小买卖的人经常听人家八卦过四爷的威名,便建议死者家属走四爷的门路。死者家属就准备去户部门口拦驾了,胤禛却突降刑部。
  御史的人到死者家里,不费吹灰之力便了解事情经过。
  王鸿绪乃官宦子弟,自诩红袖添香乃一雅事,家中不缺钱,娶妻之前就纳好几房小妾在他房里伺候。岳丈没退下来之前比王鸿绪官高三级,王夫人善妒,王鸿绪不敢逆着夫人来,便由着夫人发卖家中小妾。
  不能在家中玩女人,他可以去戏楼啊。但每晚对着王夫人那张脸,王鸿绪睡不着,长年累月添个调戏丫鬟的嗜好,不能带上床,偷偷吃点豆腐呗。
  王夫人也知道她男人什么德行,看不见就装作不知道,看见后就把气撒在丫鬟身上,好几个丫鬟就在这种情况下被她活活折磨死。
  而这位死者生前被王吴氏挖掉双眼,只因王鸿绪随口一句她的眼睛好看。即便对方双眼流血,王吴氏还嫌不解气,朝人家身上推一把,死者当时目不能视,砰一下撞在石柱上,愣是撞死的。
  好好一闺女送来没到半年连个全尸都没有,死者家属差点跟王吴氏拼命。
  御史虽然同为男人也有点色心,得到这个真相仍旧忍不住犯恶心。明知道自家夫人什么德行,还对丫鬟毛手毛脚,死一个不够又害死几个,就这还死性不改,难怪听人讲王鸿绪的人品有问题,根本是个畜生!
  第四天,又一个御史弹劾王鸿绪,参他嫖娼押妓。御史中有不少正直的人,碍于权势平时不敢轻易出头,现在有胤禛在上面担着,几个御史一合计,去戏楼里找王鸿绪的相好,请她们出面指证王鸿绪利用身份强迫她们。
  白天休息晚上登台唱戏的姑娘们傻眼了,指证朝廷命官?姑娘们连连摇头。御史把王吴氏的所作所为一说,姑娘们非常同情无辜惨死的女孩儿,几人相视一眼,觉得帮御史扳倒王鸿绪,他以后没法再祸害人,也算是为民除害。
  连着四天都察院专章参奏王鸿绪,康熙想不重视都难,下谕刑部严查。
  四爷双手一摊,刑部在这个案子上失察,再交给刑部不合适。康熙也想到此事牵扯到已经被他发落的傅腊塔,便令大理寺严查此案。
  王鸿绪还认为御史台跟他杠上,大理寺却看出其中巧合之处,下朝之后,回家换上常服蹭到刑部向胤禛请教。
  胤禛道,“汗阿玛让你们怎么做就怎么做,爷等你的好消息。”此言一出,大理寺卿明白,王鸿绪此次不死也得脱层皮。
  事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王鸿绪根本没想好应对御史的法子,人证物证面前,王吴氏被大理寺收监,这时才是事发的第五天。
  王鸿绪早年干出踩着别人的尸体上位,如今吴家的权势人脉又不如王家,见事情到无法回旋的地步,便哭着向康熙请罪,把所有事情都推到吴氏身上。
  王鸿绪如今五十有七,这几天愁得两鬓发白,跪在康熙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看着也怪可怜的。他确实有几分才能,《明史》也被他改的非常合康熙的心意,有嫖娼的证据在前,家中又有悍妇,男人能理解男人,但他的顶戴花翎还是保不住了,康熙不打算要他的性命,可他问过胤禛么?
  没有!
  所以四爷不同意,御史继续闹。大理寺卿审理王吴氏的过程中,故意暗示她已经被王鸿绪舍弃,几个儿子虽说已经成年,也遭到王鸿绪好一顿叱责,又暗示她如今锒铛入狱,全是因为王鸿绪。
  吴氏养尊处优大半辈子,何时见过大牢什么样,如果不是强撑着等着王鸿绪来救她,牢中生活已逼疯她。
  大理寺卿的刻意引导把吴氏的最后一丝理智摧垮了,事到如今,大理寺卿问她什么她说什么,姓王的不仁不义,就别怪她不顾夫妻情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