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快意纵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快意纵横-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不归有一点黄杰是明白的,别看现在搞个万元户什么的挺了不起的,但是再过几年,别说万元户,就是几十万、几百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这些人当中,真正靠种地发家致富的没有几个,真正想发财还得靠经商。
    黄杰并不懂该如何经商,但是低买高卖的基本原则还是知道的。根据目前仪阳地区的情况,再联系将父亲调到仪阳市的动作,谁都能分析出,仪阳地区已经有全面推广反季节蔬菜种植的打算,这么一来,等今年仪阳市反季节蔬菜上市的时候,仪阳市场上反季节蔬菜的价格肯定就会直线下滑。但是这只是仪阳地区而言,相对北方地区广大的市场,仪阳地区就算全部都种上反季节蔬菜,相对于广大的消费群体来说也是不够的,那么这中间的差价就是物流部门的利润了。
    黄杰也不是很清楚物流是怎么回事,但是有一点他记得的很清楚。当年他有一个同学,家里非常有钱,在杨平县都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因为那个同学平时为人比较豪爽,跟黄杰的关系不错,所以黄杰对他家的事多少知道一些。
    那个同学的爸爸在“文革”期间是杨平县一个造反派的小头头,文革结束以后,被判了几年的刑。刑满释放后因为一直找不到工作,成天只有东干点零活西找个差事什么的,但是挣的那点钱连糊口都困难,为了生活,只好干起了二道贩子,谁知道一声打击投机倒把、再加上他本来就坐过牢,不抓他抓谁?结果又进去呆了几年。后来政策变了,那个同学的父亲卖了家里的房子,搞了些本钱到了南方,专门干往北方批发水果的生意,几年后生意越做越大,但是苦于运输困难,于是自己就买了辆货车,南北的水果来回调,最后成立了一家大型物流公司。
    黄杰有把握,现在这年头,只要有车,就算没有南湾的反季节蔬菜也能撑得下去,毕竟不是什么地方都通铁路的,再说铁路运输不但慢,关键是想要搞车皮太困难了,没有点路子,想都不要想。
    ……
    毕竟是在后勤部门,吴梦磊的面子还不错,几个人商量好了以后,吴梦磊回到部队就想办法帮解决了两辆部队淘汰的解放牌大卡车。黄宝顺和吴梦琳都是国家干部,当然不好出面经营这个事情,所以全都交给了黄建华,由黄建华出面经营管理。不过事情大家都很清楚,怎么说都是三个人的生意,于是明里暗里的,无论是黄宝顺还是吴梦琳都有意无意的扩大着黄建华在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大棚附近反季节蔬菜的收购点的影响力。
    可以说这两辆车来的时间正好合适,第一批经过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培训的出来的农民没有谁不是抱着发家致富的念头来的,技术学到手了,当然是抢时间赶速度,趁着新鲜蔬菜还得几个月才能出来,赶着种下了第一批大棚菜。于是,井喷一般,南湾镇的反季节蔬菜大量上市,黄建华的两台卡车派上了用场。别的商贩最多是用三轮车一车两车的收购,黄建华用的可是大货车,再说因为不在本地销售的原因,黄建华敢出比别人更高的价格大量收购农民种出的反季节蔬菜,一下子在打开了省内的市场。
    生意人的眼光是独到的,随着杨平县周边乡镇农民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黄建华发现,目前的两台车已经很难满足需求了。于是趁着跟黄宝顺和吴梦琳算账的机会,黄建华提出,趁着现在打下的基础,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但要把杨平县的反季节蔬菜卖到省内,甚至还可以卖出省去。即使到了夏季各种蔬菜上市的时候,他还可以理用手上的运力优势,将南方的水果运到北方来,尽可能占领各地的蔬菜水果市场。
    黄宝顺和吴梦琳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要实现黄建华的这个想法,像目前这样小打小闹肯定是不行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投入,增加运力,但是这就意味着需要增加投资。
    虽然黄宝顺和吴梦琳在这个事情都有投资,但是都不伤筋动骨,基本上都是抱着好玩的态度干这个事的。谁知道这才刚卖了两辆车,黄建华就提出要再增加投入,而且投入的成本又那么大,两个人难免有些犯嘀咕。谁都知道,合伙做生意最困难的是彼此间的监督和信任,现在所有运营的渠道都在黄建华手上。如果谁按照目前的运营成本,即便是亏了也没什么,但是增加投资以后,要是再增加投资,万一黄建华搞什么名堂,事情就麻烦了。
    因为这件事情基本上都是黄宝顺出谋划策搞起来的,再说黄宝顺一家现在住到了仪阳市,黄建华过来很方便。吴梦琳怎么说都是下面乡镇的干部,算起来,仪阳市农业局可是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上级单位,就为了跟领导搞好关系,吴梦琳也不可能大老远的让黄宝顺和黄建华到南湾镇谈这些事情。所以正常情况下,这些事情都是在仪阳市农业局黄宝顺的家里谈的。
    别人不清楚,黄宝顺是知道,要是没有黄杰的建议,这些事情也搞不起来,所以谈论这些事情的时候从来都不瞒着黄杰,这会,黄杰正坐在小桌边上听着黄宝顺他们几个说事。
    当看到黄宝顺和吴梦琳都对黄建华这个计划不出声的时候,黄杰笑了。
    “爸,要我说黄建华叔叔说得有道理,既然能挣钱,为什么不干?不过现在这么干肯定不行了,万一黄建华叔叔把挣来的钱都拿跑了,到时候谁都说不清楚。所以,现在这个做法肯定是不行的。”
    “去,别瞎说!”虽然黄杰说出了黄宝顺的心里话,但是站在黄宝顺的角度,黄杰这么说肯定是不行的。
    “黄大哥,黄杰说得有道理,怎么是瞎说呢?”黄建华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毕竟接触的时间长,黄建华还是比较了解黄杰的,就拿花店的事情来说,要不是黄杰提出开花店,自己怎么会知道卖花竟然也能这么挣钱。
    “黄站长,您这孩子不得了啊!年纪不大,心眼挺好使的。”吴梦琳顾忌不上她说这话会不会让黄建华不舒服,毕竟她对黄杰还不了解,咋一听黄杰的这番话,当然吃惊不小。
    “我们家黄杰是有点小聪明,别看他年纪不大,但是现在自学已经开始学中学的东西了,当初卖车的事就是他提出来的。”黄宝顺很是得意的说,不管怎么说,黄杰都是他的儿子,再说了在黄宝顺的心里,要不是他早早的就开始辅导黄杰的功课,黄杰怎么能有现在这么好的成绩?也许是司空见惯的原因,黄宝顺并不觉得黄杰现在能说出这番话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的天!自学都能学到中学的东西?黄站长,你们家黄杰将来的成绩肯定比你强!”吴梦琳大惊小怪的说。
    “这小子是聪明,我们家的花店还有他的一半呢!”黄建华有点不甘心的说,其实妒忌的成分居多。相比黄杰,他们家的那么孩子还真的差远了。
    “黄叔叔,你们能不能不说我呀?要不我不给你们出主意了!”黄杰一听自己的小金库就要暴露了,连忙打断了黄建华的话,说出了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
    “行、行、行,你说,现在这事应该怎么办?”黄建华一听黄杰的话,连忙闭上了嘴,毕竟相比起花店来说,杨平县的反季节蔬菜才是大头。
    本来吴梦琳还想说什么的,但是看见黄宝顺正用期待的眼神盯着黄杰,也就没说什么,她也想看一看,这个黄杰能有什么新鲜花样。
    “这事其实简单,你们可以注册一个物资流通公司,大家把股份写清楚,为了保险起见,到时候再请一个人当经理,专门负责物资的流向和收购,另外再请一个会计掌管资金的使用,这样搞业务的不跟钱打交道,财务方面也只对你们三个人负责,这样一来,出问题的可能性就小了,大家合作也就轻松了。”黄杰没有讲得很细致,一来他也不是很清楚,再说他相信有了他的这番话,黄宝顺、黄建华和吴梦琳当然会商量出一个更稳妥的办法来。
    “这个办法好!”
    “黄杰还真聪明!”
    “我看就这么办!”
    听了黄杰的话,三个人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当即表示赞同。
    这天晚上,黄宝顺家的灯很晚还没有熄灭。
    第二天一大早,黄建华就直奔仪阳市工商局询问办理物资流通公司的事项。至于黄宝顺和吴梦琳则开始筹划着准备钱什么的。毕竟这次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大家都得全力以赴。
    ……
    一个月以后,仪阳市第一家民营运输公司“路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尽管只有六台货车,但是他们几乎垄断了杨平县的反季节蔬菜收购市场。至于杨平县和仪阳市,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扩大反季节蔬菜的种植面积,至于销售渠道政府部门是不想管的,这跟他们的关系不大。
    诸多原因综合起来,注定黄宝顺、黄建华和吴梦琳该着要发财。不过这几个人都很聪明,谁也不会瞎说。黄宝顺和吴梦琳当然担心影响不好,至于黄建华是怕有人跟他敢一样的事,到时候给直接找来了竞争对手。
    当时的社会条件就是这样,一般有钱的人都在城里,因为很少跟农民打交道的原因,再说他们也看不上倒腾点菜挣的钱,所以没有人来跟“路通”公司抢饭碗,至于一般的农民,就算他们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一时半会的,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参与竞争。这也只有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

  (。。)

    正文 第十三章 峰回路转
     更新时间:2009…12…17 :17:17 本章字数:6040

    仪阳市农业局对黄宝顺的工作安排还是非常上心的,尽管他的级别不高,但是对于仪阳市农业局来说,黄宝顺怎么着都得算是炙手可热了。当初为了安排黄宝顺,仪阳市农业局内部可是没少费心思。
    按说黄宝顺原来不过是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站长,行政级别上,顶多算是个股级干部,套到市级单位,也就是个科员。这样的级别,在仪阳市农业局可以说是最低的。但是黄宝顺在造纸厂的时候还有一个技术员的职称,虽说是国家承认的,但是放到农业局却没有什么用,毕竟不同专业。问题是仪阳市农业局需要黄宝顺做事,不给安排一个相应的级别,还真不好处理。
    仪阳市农业局领导想了半天,再说黄宝顺的事市里面领导也非常重视,于是在安排黄宝顺的时候直接给套了一个主任科员,又让黄宝顺炫…书…网整理了一下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按特殊贡献给套了一个农艺师,总算是安排好了黄宝顺工作的问题。
    要说起来,仪阳市农业局综合处是整个局里管事情最多,也相应繁琐的一个处,基本上除了农机和秘书处,剩下的事都搭得上边。黄宝顺到了综合处以后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在整个仪阳地区大力推广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说白了就是开班。
    大棚种植技术说难不难,但是也不容易。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科员说是一个示范点,在技术和资金上当然是往宽了用,比方说浇水、施肥等措施,但是要是直接将这些全都移植到普通老百姓身上,那可不是一般老百姓承受得起的,一个大棚干下来没有一两万都不行,所以,在大面积推广方面,只能是因地制宜,尽量使用最省钱的办法,得让农民能够接受。
    不能不说人的创造性是非常强的。滴灌的成本太高,可以用人工浇灌。大棚内温度比较难控制,老百姓就想出了盘炕的办法。当然了,这个炕可不是盘在地面上的,不然就没有办法种东西了。毕竟温室大棚需要垒一面土墙,直接把这面墙改造成火墙,顿时解决了大棚保温的问题。
    有了领导上的重视,黄宝顺在仪阳市农业局可以说得上顺风顺水,谁都不敢轻视他。不过人都是有野心的,黄宝顺当然也不例外。
    农民是经验主义者,长期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经验告诉他们,一般情况下,技术是需要积累的。仪阳市农业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有计划的在仪阳市所属各县开办反季节蔬菜种植培训班的时候,黄宝顺不止一次碰上让他非常尴尬的情况,农民们不喜欢他来给他们上课。因为他太年轻了,而且相比那些挂着高级农艺师、教授等级别的老专家来说,他的职称也是最低的。
    仪阳市农业局是典型的拿来主义者,黄宝顺他们在南湾镇使用收费开班推广反季节蔬菜的办法被仪阳市直接移植了过来,不过相比南湾镇,仪阳市的胃口可就好得多了,他们开班的学费是每个人300块钱。南湾镇种植反季节蔬菜获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个刺激了其它地区的农民,一个传一个,大家都知道种植反季节蔬菜能发财的事。在农民看来,他们交了那么多钱来学东西,自然就得把东西给扎扎实实的给学回去。相比之下,那些挂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