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流伐清-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确定的问题。

    思明州一战,清军损失三千多人马,在汝阳王马宝所率的两万余明军的追攻下,站不住脚,一直退到南宁,想倚坚城防守。

    马雄一面加强城防,一面向两广总督和平南王尚可喜求取援兵。但是不等援军来到,明军趁胜进击,已经兵临城下。两万对七千,一场攻防大战又拉开了帷幕。

    ………………

    海浪有节奏地拍击着船舷,变成一堆水花,重新归于大海。举着望远镜,詹姆森站在晃动的船上,瞭望着小岛。

    小岛并不是很大,却有高山,有森林,有白色细软的沙滩,还能看见法国人在指挥着劳工在修建具有欧洲特色的建筑。

    高卢公鸡,法国佬,詹姆森暗自骂了一句,放下望远镜,不再看这令他感到不舒服的景象,却暗自妒嫉法国人得到的好处,后悔英国没有早下手,与明帝国拉上关系。

    法国人并不是只得到了占婆岛中面积最大的其中一个岛,还与明军一起得到了观港湾的西侧。岘港由三个港组成,最大的山茶港还是属于南阮的,而观港湾的西侧和河口两岸则成为明军与法国人共用的停泊港口。

    詹姆斯还知道法国人在西贡、海防两个港口都有些特权,这也就意味着在北部湾和南海,法国人有了一条很稳妥的航线,有数个中继点可以停泊。

    不过是工匠,机器,燧发枪,火炮,以及与明军联手压制南阮罢了。凭英国的海上实力和工业能力,做得只能比法国人好,不会比法国人差,只不过晚了一些而已。詹姆斯心中忿忿地比较着,却也不好确定此行的结果到底如何,不知道要觐见的那位明帝国的摄政亲王是如何的禀性。

    对于南明政权,正在逐步蚕食印度的英国本不关心。鞑靼人占据了那个古老的国度本来也没什么,只要商贸畅通,那个大陆的主宰者是谁,又有什么关系。但清廷的沿海迁界却彻底中断了中国大陆对外的商贸往来,茶叶、丝绸、瓷器、生丝等等,这些畅销西方的商品一下子断了来源,使很多国家措手不及,都在挖空心思重新打开商路。

    历史上,荷兰人出动舰队帮助清军,击败了郑经,夺取了金、厦。一个原因是忿恨丢了台湾,要对郑家报复;另一个原因便是想借此恢复与中国的商贸往来。

    詹姆斯此行的目的自然很清楚,要与中国大陆唯一通往海外,唯一与外界保持商贸的南明政权拉好关系,保证英国商人获得所需的商品。

    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法国人因为与朱永兴所达成的各项协议,以及他们的出力相助,在其他国家的商贸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他们却得到了很大的照顾。这当然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与眼红,也包括英国人。

    法国殖民者在亚洲刚刚开始拓展,也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与英、荷等老牌殖民国家进行商业竞争。清廷实行的沿海迁界,倒是因为他们与南明政权的良好合作而有了快速发展的契机。这当然不是英国人所希望的,因为在印度,法国越来越成为英国利益的挑战者。

    船只摇晃,詹姆斯思绪翻腾,不停地思索着要拿出怎样的条件,才能打动那位摄政亲王,取得预期的效果。(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七章 难得的闲适

    清风拂面,花香怡人,娇妻在侧。朱永兴审阅完一份文件,签名盖章,接过梦珠递过来的茶水,喝了一口,惬意地长出了一口气,伸手轻抚着梦珠隆起的小腹。

    “殿下。”龙儿整理计算完数字,凑了过来,看着梦珠的小腹,掩饰不住的羡慕神情,“按照郑家报的数儿,今年您的分红要涨一倍多呢!”

    呵呵,朱永兴轻笑了一声,对自己能赚多少钱并不是十分在意。不过,对于商人的敏感和精明,他也是相当佩服。之前只是猜测地说到清廷会沿海迁界,郑家却记在了心里,并将其当成了发财的好机会。江西的瓷器,江南的丝绸、茶叶、生丝,都成了商团囤积的货物。如今内陆的货源断绝,还真是狠赚了一笔。

    当然,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与吴三桂达成秘密停战协议,其中的附加条款便是商贸往来。贵州作为中转站,吴三桂将派人按名录为滇省从内陆各地采购所需商品,两家从中都能获取收益。

    被清廷控制粮饷的吴三桂需要钱,与清朝进行战争的南明政府也需要钱,这种双赢模式双方都感满意。只不过吴三桂赚的是小头,南明政府把商品出口,赚的却是很丰厚。

    梦珠咯咯一笑,捂住了朱永兴的手,欣喜地询问道:“感觉到了吗?真不老实,踢了我一下。”

    “嗯,挺有劲儿,欢实得很呢!”朱永兴其实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但却笑得欢畅,孕妇嘛,得让人家保持好心情。

    “是吗。让我摸摸,让我听听。”龙儿跳过去,轻轻抚摸,又把耳朵贴上去细听,眼中闪着好奇又艳羡的光芒。

    梦珠笑得幸福又满足,将头倚在朱永兴的肩膀上。还亲腻地蹭了蹭。

    朱永兴搂住娇妻,微闭上眼睛。片刻后,另一侧又偎过来温软的身体,贴得紧紧的,手臂上摩擦着挺耸的两团。

    日子越来越好啊!朱永兴左拥右抱,思绪又翻飞起来。

    湄公省的开发初见成效,开始向南部的河仙地区进行蚕食经营,所需钱粮几乎不再用财政调拔。一年三、四熟的好地方,能在后世成为最大的大米集散地。不是没有道理和自身的优势的。总督宗守义自信满满地向政府保证,今年下半年的粮食收获后,便会有赢余用以支援西南。

    海贸继续呈良好的上升势头,海防不用说,西贡也初具规模,在出口商品倾斜的照顾下,经济也将越来越繁荣。比历史上莫玖的港口国“招来四方的商旅,吸引海外诸国。帆樯连络而来,其近华、唐、獠、蛮。流民丛集,户口稠密”的景象,显然要提前了几十年。

    在大型铁桌上浇铸熔融的玻璃,用铸造法制造大型平板玻璃已经研制试验成功,造出的镜子突破了四英尺,最高超过了威尼斯人的纪录。第一批只制造出了六块。最高达到了六英尺,卖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天价。无论大小,亚洲玻璃镜子的生产销售基本上被垄断,给南明财政带来了滚滚的利润。

    在占领区大力推广番薯和土豆的种植,缓解了重建和复苏阶段对粮食的压力。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粮食的进口,但情况已经好转了许多,节省的资金转向军工,不断提升着明军的装备和战力。

    由于朱永兴推行官员最简化,官僚机构虽然人少,却很精干。不断上升的地方赋税已经能够保证官员的傣禄和官府的运转,这又节省下不少财政资金。

    军工的发展也很令人欣慰,一些工作,比如军服生产、枪枝简单零件、刺刀打造、定装弹的纸壳卷制……已经大部转向对民间外包。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不仅能使百姓得到额外的收入,改善生活;假以时日,还能培养出很多熟练工人,为以后军工厂的扩大经营创造条件。而且,这种方式很好地规避了当时的社会传统,使越来越多的妇女也参加进来,提高了人员的利用率。

    妇女能顶半边天,朱永兴虽然没有提出这个超前的口号,但他脑海里却清晰记得战争纪录片中,妇女们在车间工作的场面。

    战争正在向朱永兴预期的方向发展。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一场与全民利益有关的战争,一场新的经营思想、经营方法对陈旧、传统的战争,一场比拼工业生产能力、经济实力、政治动员的全方位战争。

    尽管还谈不上用钢铁打赢战争,但火力和装备将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这样将使战争变得更可控,偶然性更少,倒是符合朱永兴现代人的心理和思路。当然,谋略兵法也不是不需要,只是朱永兴更希望以万斤之力压向敌人,当之者无不粉身碎骨。敌人就是知道了明军打仗的章程,也是无力可挡。

    堂堂正正地而前,遇敌则战,逢城则攻,把后勤保障住了,以超强的火力,精良的装备训练,猛狮搏兔的气势,天下又有谁能是对手。

    “殿下。”龙儿抱着朱永兴的胳膊,向他耳旁吹着气,撒娇般地说道:“姐姐房中缺面大镜子呢,本是沉鱼落雁般天仙之容,没了大镜子照着整理,殿下不觉得可惜吗?”

    梦珠看了龙儿一眼,抿嘴笑着不语。朱永兴自然知道这是龙儿眼馋,借着梦珠来向自己讨要。

    “下一批的数量可能会多些。”朱永兴微微一笑,手上在龙儿的翘臀上捏了一把,说道:“如果喜欢,那便留一面在府里吧!”

    并不需要象个苦行僧似的做出太严格的表率,朱永兴目前的言行就已经很好,让属下官员们非常钦服了。不蓄歌伎,不招宫人,不建豪宅,不贪钱财,不事铺张,按照朱永兴的身份,如果节俭得象个老百姓,那反倒会引起属下非议,有做作之嫌了。

    梦珠和龙儿不仅用娘家的钱贴补家用,平时也低调得很,还不都是为自己考虑,为自己着想。一面镜子而已,朱永兴倒希望多为她们做点什么,让她们高兴喜悦也让他觉得心安一些。(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八章 拉英

    “……于北胜州(地在云南北部与西藏接界之处)互市茶、马,即云南以茶易马,西藏以马易茶。具体互市办法,户部提出,开市所需茶叶,或由云南本省采买,或到别省采买,可否比照西宁例互市,请殿下斟酌考虑。”

    “马市虽从无在北胜州开市之例,然北胜州位于云南北部边缘,外接西藏,再外是蒙古,所产马匹与西宁边外相等。殿下威望宣扬内外,蒙古、西藏感推诚之恩,特以互市恳请,这是蛮夷归化的表现,应给予嘉许。”

    “北胜州不通江道,交通不便,本省产茶不多;到外省采买,肩挑背负,跋涉万山,为数很有限,难以比照西宁例……”

    “西藏###喇嘛与蒙古干都台吉秘派使者,名为祝贺殿下光复云南,要求在北胜州互市茶马,然不欲张扬,显是在皇明与清廷之间首鼠两端,未可信也!且藏人要求暂割金沙江外的金甸、中甸地区,使藏人、蒙古人屯牧,为交好之计,通商互市,此当慎重……”

    “……我军需马,然派人远赴甘肃、西宁购买却事不可为。如今,西藏愿意通市贸易,要问臣的意见,应允许开市为便。”

    从政治、经济、军事上考虑,朱永兴对于互市茶马当然是赞同的。但如何操作,却要与属下认真地讨论研究。

    正如臣下所言,在明清战争重新变得微妙的时候,西藏###喇嘛与蒙古干都台吉既不堪忍受清廷袭自明朝的“以茶奴番”的不等价交换,又想用民间交易掩盖官方意图,以免得罪清廷,确实有首鼠两端的意思。

    但朱永兴对此并不在意,现在这种形势下便要别人站队表明立场。不仅强人所难,而且会失去很多抗清的助力。单从军事上考虑,骑兵部队的短腿也是早晚要解决,日后与满洲八旗争雄沙场的关键便是战马的来源。

    滇马原产于云南省滇西和滇东的乌蒙山区,分布于大理、鹤庆、洱源、剑川、宾川等地,为矮脚马种。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矮小体健、耐劳善负重。能远行,非常适宜于在崎岖山道上长途驮运。但要驰骋战场,显然就非其所长了。所以,有了获取战马的来源,朱永兴和军方都极想促成“茶马互市”的成功。

    然而,很多文官还禀承着明朝“假市易以羁縻控驭,为制番上策”的思路和想法,对“茶马互市”的条件要求很多。

    当然,茶叶是中原文明独有的作物。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完全不合适茶叶的生长。而由于饮食结构的问题,北方少数民族对于茶叶的依赖性远远高于中原民族。所以,对茶叶具有完全的定价权,视茶叶为政治性商品和战略物资,将茶叶当作化解或控制北方游牧民族的武器,这种思想也无可厚非。

    但朱永兴对此并不完全赞同,他认为片面地控制茶叶的供给,就能控制住游牧民族。显然是过于理想化了。自身国力的强大,才是维护繁荣与安全的王道。过于相信自己对资源的垄断。其实倒容易轻率采取政策,使边境部落对把茶叶作为要挟的手段感到厌倦和怨恨,并且不再甘心把辛苦养大,视为生命的牛马换取少得可怜的茶树叶子。

    “孤觉得‘茶马互市’有些狭隘了。”朱永兴虽然还没有具体的办法,但却觉得可以将交易的范围扩大,加快商品的流通。增进与西藏的文化和商业交流,“西藏和蒙古不仅有马,还有皮革、羊毛、鹿茸、麝香和沙金等物,我们也不是只有茶叶这一种商品,瓷器、绸缎、棉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