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流伐清-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封山的矛盾空前激化,终于酿成历史上有名的二次荆襄流民大起义。

    两次声势浩大、惊心动魄的起义被朝廷武力残酷镇压下去之后,荆襄流民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成化十二年(1476)。河南歉收,饥民又是潮水般地涌进荆襄地区,“入山就食,势不可止,流民复聚如故”。采取强硬的封禁政策与措施。明廷担心又会激发强烈地反抗,因而被迫寻求武力镇压以外的策略与措施来治理流民问题。

    于是,明廷决定将郧县从襄阳府之均州划出,升为府,定名“郧阳”。 郧阳府的设立,可以说是专为安置荆襄流民而为,也可以说是荆襄流民为争取生存权而进行长期生死斗争的成果。

    郧阳、谷城、襄阳都属于汉水流域,谷城位于襄阳的上游,而郧阳又是谷城的上游。讨朔军此次出兵到底会不会到达襄阳城下,还要根据出兵后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粮草收获足够支撑,便可以直逼襄阳城下。如果所得很有限的话,则郧阳、谷城大致就是此次明军的主要目标。

    以战养战,边战边招揽流民扩大生产,这对于以地贫民瘠的夔东地区为根据地的讨朔军来说,则是有些无奈的发展道路。

    驻扎在竹山、房县地区的郝摇旗所部曾多次骚扰过郧阳和谷城,但装备简陋的他们并没有把攻克城池作为目标,而主要是在在府城和周围收集一些物资和人力。虽然郧阳府的城墙并不是十分高大坚固,但也不是这些缺乏重炮、攻城武器的明军能够轻易撼动的。

    而讨朔军此次出动却是雄心勃勃,一部直逼郧阳,一部进迫谷城,这对于军中的很多将领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虽然进迫谷城有牵制的作用,分兵而进又能尽量多征得粮草,但分兵势弱,攻克城池的把握岂不是大大降低?

    但事实证明,长江水师带来的教官和专业兵种,以及南明政府的情报机关,都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助力,战役进程的顺遂完全出乎了众人的意料。

    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八月三十,讨朔军第一师一万五千余人进抵郧阳城下。而郧阳的文官、武将还是采取以往的应对策略,根本不打算与明军在野外交战,而是下令放弃所有外围据点、烽火台、驿站,把其中的物资和人员,以及近郊的居民以及居民家中的粮草也搬入城中。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样坚壁清野之后,便能使明军的收获较为有限。明军的收获越是有限,能够呆在郧阳城下的时间就越短,搜索范围也就越小。

    在得到明军逼近的消息后,郧阳守将便给上游的谷城、还有襄阳府发去了报急信件。就在他们发走信件后不久,郧阳这里也收到谷城的急报,说是有上万明军正逼近城池,要郧阳这里抽调一些部队去增援。

    “这次贼人的规模还真不小。”看到谷城的急报后,提督佟国瑶很快就把局面猜测个八、九不离十。“估计是两路贼兵齐发,一路去了谷城,一路来我们这里,让我们无法互相支援。”

    “人多吃得也多。”游击杜英颇为镇静,甚至有些讥诮,“这些蝗虫。见我军守卫森严,必不敢攻城,数日即退,只是要留下些牛屎马屁,黄白之物了。”

    “呵呵。”佟国瑶笑了起来,说道:“贼人如故,却不知咱们已作了调整。待其分散掳掠,便知道咱们的厉害了。”

    明军为了多收集物资肯定会分兵行动,而隐藏于城外的一部清军便可伺机攻击那些落单的明军小队。这种牵制行动会迫使明军更加谨慎地行动。收获也会更小,在郧阳城下停留的时间也会更短。

    佟国瑶的妙计似乎越来越有可能成功,望着城外安营扎寨的敌人,他的冷笑更盛。

    “丑时三刻,西门举火。”在讨朔军副指挥郝摇旗的营帐内,荆襄情报司的情报人员将在城外秘处取出的情报呈给了郝摇旗。

    作为高级将领,郝摇旗自然是提前知道攻克郧阳的关键。没错,有内应。而且这内应并不只郧阳一处。

    襄阳总兵官杨来嘉原为郑成功部下,官至都督。降清后被授予湖广襄阳(湖北襄樊市)总兵官。而郧阳副将洪福又是他的旧部属下。这一条情报线的源头远在襄阳,却能直接导致郧阳的轻取。

    争取和策反也是要择人进行的,郑家降清的将领自然是理想人选。被清廷调离家乡,在内地安置,看似保险,却使这些降将心怀不满。只要外部环境变化,难免生出变故。

    “辛苦了。”郝摇旗很客气,却是心中暗凛,情报工作已经能在清廷腹地展开,并取得如此成就。多么令人心惊。这些人官职虽小,却能上通朝廷,直接听命于岷殿下,也由不得他不在表面上表示客气。

    “国公,末将愿担任主攻。”挂印总兵马进玉抢前一步,主动请缨。

    “末将亦愿。”挂印总兵罗茂同也挺身而出。

    既有内应打开城门,攻克郧阳便是轻松容易,作为讨朔军的第一战,功劳不算太大,但影响却是不小。战报上呈朝廷,即便不获封赏,名字亦将为人所知。日后呢,打的仗多了,恐怕便不如此次醒目。

    郝摇旗知道众将的心思,赶忙伸手止住了他人的跃跃欲试,笑道:“自家人不必争抢,建功立业的机会日后多的是,你们还怕岷殿下赏罚不公吗?”

    这话一说,众人都齐声“不敢”,虽退了下去,但眼神中热切不减。

    “嗯,主攻便交与马进玉和锁彦龙,其他诸将亦有安排,首战必胜,诸位当戮力同心,奋勇作战,打出我讨朔军的威风。”郝摇旗想了想,决定采取一下平衡,把首功分给自己旧部的总兵马进玉和刘体纯的部下锁彥龙。

    事实上,讨朔军虽然是一支名义上的朝廷军队,但毕竟是由各家抽调兵将组成,有派系也是难以避免。要将兵将彻底打散,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办到的。

    ……………

    几乎与此同时,讨朔军总指挥刘体纯所率的一个师也进抵谷城。目标是攻占城池,但办法却有所改变。内应是没有了,却并未影响其攻城的信心。

    “这是穴攻?”刘体纯看着讨朔军的新兵种——工兵堆起了土丘,开始迅速挖掘地道,不禁疑惑地问道。

    “与穴攻类似,其名为坑道爆破,是为殿下所起。”工兵队头领田守一带着浓重的南方口音解释道。

    刘体纯肃然起敬,回身命令道:“再调一部兵马来,防止敌军出城攻打这里。万一被他们偷袭了,下面的儿郎就要被活埋了。”

    “多谢王爷关爱。嗯,属下带人连夜轮流施工,明日午时定可破城。”田守一感激地拱了拱手,跳下土丘,继续指挥工兵的掘进。

    十三家中不乏矿工、木匠出身的士兵,工兵队的组建便以这些士兵为主。在挖掘技术上只要稍加指点改进,其工作效率比西南明军的老牌工兵也相差不了太多。

    “明日午时吗?”刘体纯有些怀疑自己没听清楚,询问地望向身旁的将领。

    “没错,他说的是明日午时。”总兵王加玉也很惊讶,但还是如实答道。

    “或有奇技不为我等知晓。”刘体纯想了想,说道:“此乃岷殿下创造之法,克名城,破强敌,定是不同凡响。”

    明军开挖地道,城内的清军也觉察到了。但他们的判断却出现了错误,以为明军要进行穴攻之术。如果按照正常的进度,挖到城下,掏空墙基,清军守将认为至少需要好几天。面对数量占优的明军,清军守将没有派兵出城逆袭土丘,而是选择了在城墙后面挖沟的应对策略。

    “这是虚张声势,以诱我军出城浪战。”清军守将面对这样的骚扰已经不是第一次,所以颇有信心抵挡明军,“以敌之粮草物资,多则支撑五日,少则二三日便要撤退。穴攻之术,如何有时间奏效?”

    “大人所言极是。”旁边的部下笑着恭维道:“开挖沟渠正是万全之策,若敌真要穴攻,便灌水淹之,可使其藏于洞穴之兵尽成浮尸。”

    “浮是浮不起来了,只能臭在洞穴之中而已。”清军守将笑得畅快,却故作遗憾地摇了摇头,“这首级如何割取倒是困难,没奈何,只好舍弃此功喽!”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一章 荆襄剧变

    迫其自守,无暇互救。

    按照这样的思路,明军在长江以南燃起处处烽火,便是要清廷顾此失彼,难以集结各地兵马。

    战略的转向令人惊诧。原本打得比较顺利的东线突然平静下来,陆续集结于江浙的清军有心进攻,却对明军据守的险要分水关感到头痛,还要防御明军水师的袭扰,并不敢轻易展开行动。

    而讨朔军在荆襄之地猛然发力,震动湖广,一下子又吸引了清廷的注意。

    郧阳副将洪福夜半开城,引领明军急插城内,围攻郧阳提督佟国瑶的衙门。佟国瑶同游击杜英以三百余名标下亲兵负隅顽抗,最终被全部斩杀。

    谷城城墙在一声震天霹雳中被炸塌,明军蜂拥而入,守将战死,余者皆降。

    留下数千兵马进行镇守城池、扫荡周边、迁民运物等善后工作,讨朔军两路兵马在谷城集结,沿汉水而下,直逼襄阳。

    此时湖广的清军主力都布置在夷陵一带,以防明军杀出三峡,沿江而下。汉水中下游的兵力不多,且战斗力不强。讨朔军以三万之众兵临襄阳城下,湖广清军措手不及,难以迅速增援。

    在此之前,清廷辅政大臣苏克萨哈曾提醒兵部:郧阳“地介三省(陕西、河南、湖北),中多旷土,山谷拒塞,奸民易于啸聚,与夔东贼寇呼应”, 杨氏才能平庸,所部官兵大都“藐玩”,恐有变故。

    但清廷兵部对此并不如何重视,只是提升佟国瑶为提督,驻于郧阳城内“弹压”。郧阳城破,佟国瑶被击毙,清廷的预防措施便全部落空。

    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九月十四。襄阳总兵官杨来嘉率部起义,夺西门迎明军而入。

    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讨朔军三战三胜,光复郧阳、谷城、襄阳,兵势大振。

    “趁汉水下游清军空虚,我们应继续南下。攻打宜城,然后进入承天府,一直杀到钟祥,然后进军荆州。如果清军调来的援军兵力雄厚,我们就退回襄阳。”接连的胜利使郝摇旗信心爆棚,口出狂言。

    郧阳府所属县镇本来半数就在明军手中,襄阳亦曾为明军所攻破。但承天府不同,长久以来始终为湖广清军所控制,如果能够攻破府城钟祥。一定能够引起湖广人心的极大震动。

    三城光复后确实缴获了相当多的粮草物资,但承天府,钟祥城,应该有更丰厚的物资。而且,明军进展迅速,已经解决了出兵时粮草、物资紧张的状况。仅缴获的盔甲,便换装了数千士兵,战力提升不小。

    郝摇旗的话引起了众将的一番讨论。不少将领表示支持。有人指出承天府已经多年没有遭遇战火,洪承畴曾在那里开辟了不少军屯。钟祥城里有大量的商户和工匠,若是能够攻破应该能缴获丰富。

    退一步讲,就算打不到钟祥,哪怕再稍微多走一段路,把近在眼前的宜城攻下来也好啊!

    刘体纯在心里也是赞同的,在谷城的坑道爆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攻破曾一筹莫展的城池,他也有了很大的信心。但参谋团的成立,使他不得不尊重这些由朝廷所派军官的意见。

    “我们这次迅速突破郧阳防线一定出乎敌人意料,现在汉水空虚,我们不如乘胜多打几座城下来。更大地缓解物资方面的匮乏?”刘体纯的目光望向扬武伯王有功,用的是询问的口气。

    王有功是原咸阳侯祁三升所部总兵,在腾冲便投效朱永兴,可以算是老资格了。但他为人低调,虽有战功,却一直不显山露水。在讲武堂轮训时,为朱永兴所注意,收至参谋部工作。今番随长江水师行动,算是外派的官员,朱永兴特意晋升其为伯爵,以便在十三家中加重分量。

    另外,朱永兴也是看中了他的低调谦和,不易与人冲突,且在参谋部工作很久,对自己的思路和整个的大战略比较了解。

    “王爷洞悉形势,末将钦服遵令。”王有功仿佛听不出刘体纯询问的口吻,拱手听命。

    这便是他懂得作人之处,刘体纯身为郡王,又是一军主将,在人前哪能由他作主。同时,这也给他提了个醒,参谋团只与刘体纯、郝摇旗商议沟通是不够的,还要使将领们也通晓作战意图。当然,如果是真正的商议,且刘体纯的决定不正确,他还是会直言不讳,既不辜负岷殿下的期望,又尽到参谋长的责任。而且,因为兵力齐集后比较雄厚,襄阳城是围而破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