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流伐清- 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初冬的瑟瑟寒风中,数十万大军,连绵数十里的壕沟木栅营帐,在河间防线上对峙攻守。

    大仗小仗打了不少,双方互有伤亡。明军正从各处调兵。又从后方和战船上运来各式火炮,准备一举破敌。清军面对明军的密集布阵,也难以发挥骑兵穿插机动的优势,便继续掘壕立栅,与明军相持。

    对于掘壕固守,清军也并不陌生。只不过吹嘘的是骑射无敌的进攻手段,而被人们所忽视或淡化。在松锦大战时,清军便是掘壕数十里,切断了明军的退路,以致明军惨败,九边精锐为之一空。

    而早在那个时候,八旗便对明军以车营为主,步步稳进的战术支拙无计,抵挡困难。现在。明军的火炮更加犀利,数量更加巨大,兵力更加雄厚,战意更为坚决,后勤补给也更加充足。

    “万岁圣明。”魏王马宝向南拱手,然后沉思半晌,开口说道:“圣上不催战,乃是体恤将士。亦是要稳中取胜。嗯,就各方的情报来看。鞑虏求战不胜,已经在做撤回关外的准备。”

    “如果我军能提早发动攻击,鞑虏可能来不及做好准备。”晋世子李嗣兴试探着说道:“我军稳胜当无问题,只是若时间久了,百姓恐遭荼毒。”

    “只是我军骑兵不多,象穿插、迂回之类的战术无法实施。”吴三省觉得要替老长官说话。便从明军的实际困难出发,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当初圣上也曾有侧后登陆,将鞑虏尽歼于北地的设想。只是经总参谋部研究商议,认为困难很大。且风险不小。而就目前敌我两军的实力来看,我军强攻固然有可胜之机,但若是等到援军齐至,火炮更多的时候,则胜券在握。”

    “如果鞑虏的主力被我军牵制在河间一线的话,侧后登陆成功的可能性是不是会大增呢?”魏君重谨慎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年轻的高级将领,他没有显赫的家世,不象李嗣兴那样,所以说话行事一向持重小心,“而且在辽东,我军也行动顺利,想必是牵制了不少敌人。依照我军登陆胶东的经验,如果敌军沿海兵力虚弱的话,还是大有把握的。”

    马宝没有直接作答,而是转向夏国相问道:“夏指挥,你比较熟悉辽东,说说实施敌后登陆的想法吧!”

    夏国相认为稳进既然是圣上和总参谋部的策略,自然是有他岳父吴三桂的进言,他不想唱反调,便沉吟着说道:“如果实施侧后登陆的话,至少要有一个军的兵力,才有可能堵住北逃南进的敌人。而且,如果我军不能尽快形成两面夹击的话,登陆阻击的部队可能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清军呢,骑兵多,得知后路被断的话,必然全力北上,我军恐怕追之不及啊!”

    显然,夏国相分析得很有道理,也让众将清醒冷静了许多。为什么采取稳进的战略,不就是因为骑兵不如清军吗?你想断其退路,两面夹击,可正面的部队能跑过急速撤退的清军吗?如果不能,那切断清军退路的部队岂不是要独力支撑,面对南北两个方向敌人的夹击?

    况且,明军的优势在火力,特别是在火炮方面,海军用的长炮、加农炮,步兵用的野战炮、佛朗机,比满清多出数倍不止,且性能也大大超越。但限于当时的运输工具,以及火炮的重量,大型火炮的运送很是费时费力。现在火炮正源源不断地向正面战场集中,再分兵,再运输,恐怕时间太久了。

    “圣上也是料到了种种困难,方才放弃了一举全歼鞑虏的计划。”魏王马宝见基本上无人反对了,也是无奈地叹了口气,开口说道:“但稳进非不进,等到火炮集结完备,我军便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击破敌人,直取京师。”

    停顿了一下,马宝继续说道:“另外,我军将集中各部骑兵,以作追击逃敌、抢回被掳百姓之用。在辽东,于七所部也要继续展开攻势,打下更大、更稳固的根基,以利将来征战。”

    即便是正面稳步作战以求胜,朱永兴和总参谋部也制定了粗略的计划。所谓粗略,便是只说重点,给前线指挥官留出发挥的余地。

    至于重点,那便是火力取胜,更准确地说是火炮致胜。拿破仑曾用集中使用火炮的“大炮群战术”创造过辉煌战绩,朱永兴也决定仿效。其实,这种“大炮群战术”也是针对当时火炮的准确性低所采用的战术,反正直接命中困难,干脆狂轰烂炸某一要点,用火力的密度来替代准确性。

    不论是长管炮、加农炮、佛朗机等直射炮,还是天威炮、轰天炮等曲射炮,明军的优势都是清军所远远不及的。而且,火炮是技术性较强的战争武器,朱永兴通过聘请英法教官,以及讲武堂专门设置的炮科培训,在炮兵方面也要比满清更加厉害。

    同时,朱永兴还给马宝写了书信。下旨固然会让人遵守,且更威严,但朱永兴还是喜欢在书信中表示对臣下的亲近和信任。在信中,朱永兴提醒马宝,如果清军仓惶撤退,他要督促大军衔尾追击,争取一鼓作气将鞑虏赶出关外。而不要为了进入京师的虚荣,耽误时间。

    这个提醒并不是杞人忧天,因为,进入京师的荣誉是每个将领所渴望的,特别是当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城池毫无防御地呈现在面前的时候。

    调兵遣将,囤积弹药物资,运送火炮,打造器械,明军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总攻击的一切,时间初步定在十一月二十三。

    ……………。(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局部??大局

    相对于正面战场的短期对峙,辽东战场则是攻势不断。明军继续从山东输送新兵和物资,济州岛骑兵则轮番出战,继光复旅顺、大连地区后,又依托壕沟工事击败了急忙赶来增援的清军,再向北继续扩展。

    依托旅顺在辽南进行军事行动,有力地牵制了辽东的清军,盛京将军昂邦章京达都苦于兵力不足,在东、南两个方向上左右支拙,只得向清廷屡屡急奏,请求增兵助战。同时,明军在辽南的攻势也使在东面朝鲜境内的基地得以稳固,使清军无法抽调足够兵力。等到天寒江封,清军再想攻打,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而且,朝鲜方面斩杀清廷派来的使者,正式宣布“助明伐清”,废除“江都和约”,不仅为明军提供粮草物资,还陈兵上万于鸭绿江边,叫嚣着要集兵十万“北伐雪耻”。

    朝鲜的位置重要,朱永兴以其为反攻辽东之基,却不指望朝鲜的兵将。先不说朝鲜的十万大军是否凑得齐,即使有了十万大军,凭朝鲜那“四万守军被三百清军大败”的历史前科,也无非是乌合之众罢了。

    所以,朱永兴对朝鲜的使者很客气,对显宗国书中“大义既明,则覆亡何愧”、“若提兵渡辽,直捣巢穴,王师攻其南,我兵击其西,则可以扫清腥秽”等语大加赞叹,直称大义凛然,并恩赐很多礼物。但在军事部署上,朱永兴却没有让朝鲜出兵,而是在物资上提出了要求,并派出工匠,运送机器,前往朝鲜设立兵工厂。

    而东北第一战区的设立。则标志着对东北作战的独立,也是朱永兴设想中的军区制的第一步。

    “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山呼万岁后,已经晋为黔阳王的皮熊起身恭恭敬敬地接过圣旨,安排好钦使。方才和众将落座叙谈。

    “老夫苦争方才使圣上允准,出任这战区总指挥。”皮熊笑着指了指厅中的大箱子,感激地说道:“圣上仁厚,怕我这把老骨头耐不住风寒,又恩赏貂裘毛毯。老夫只能以死相报,方不负圣上天恩浩荡啊!”

    恩赏的可不只是皮熊一人,多少不同罢了。挂总兵衔的最少是皮围脖、皮手套、高腰皮靴,当时官职泛滥,可以说赏的人可不少。基本包括了现在第一战区的中高级将领。

    所以,皮熊这样一说,众将也赶紧起立,向南拱手道:“万岁圣明,天恩浩荡。”

    皮熊表演完毕,坐定身子,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东北第一战区独立出来。圣上是希望咱们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啊!旅顺的港口设施日益完善。堡垒日加坚固,以后的后勤物资将直抵旅顺或朝鲜。也就是说,咱们的基地将要从登莱直接转到辽地,可谓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现下鞑虏主力被牵制在直隶河间一带,辽东空虚,正是咱们大展拳脚之时啊!”

    兵力空虚是不错。但地广人稀也是真的,受制于机动兵力的不足,步兵抱成团出击固然不太怕清军,但所需的粮草物资也全部要靠自己。这样一来,便使得出击的时间缩短。行进的距离不会太深入。

    但第一战区的独立,其编制却不只是陆军,还有五百余艘大小舰船,两千陆战队。这样一来,依托海路的机动和运输,明军还是能够先展开对沿海地区的攻击和占领。

    “从情报上看,耀州人口还算多一些,劫掠亦可能有价值。”辽地荒芜凋弊,想找人口稠密,又比较富庶的很难,只能是相对而言。

    耀州相当于后世的营口地区,北部为海城县,南部为盖平县,满朝实行汉人、满人分别治理,盖平县主要便是汉人居住。在实行禁关政策的时期,清廷也偶尔有特殊的诏旨予以例外。在顺治八年,为使“龙兴之地,不致过于荒芜”,清廷曾从山东招远等地招募了一些民众移居到盖平。

    皮熊的行动设想是依靠水师,或是在敌人防守薄弱处登陆作战,或是能就近补充给养,而陆军主力则由辽南半岛或辽西展开攻势,或佯攻吸引清军,或直攻进取。所以,对这个有点偷鸡摸狗性质的行动不太感兴趣,他希望来点更大的,更有战果的,更能占据有利态势的军事行动。

    辽东,准确地说应该是辽河以东的地区,也就是现在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而之所以称为东北战区,便是因为朱永兴认为这个称谓不够全面,太过笼统,常常容易混淆。当然,这也与朱永兴的疆域标准有很大关系。

    为了东北第一战区的成立,朱永兴从荡朔军中调出了胡国柱等人,从其他军也调出了近百名中低级军官。借此,也顺理成章地打破了一些各军中可能出现的山头化迹象。

    作为比较熟悉辽东的将领,胡国柱认为这可能是自己能够继续晋升的机会。因为,只要是在荡朔军中,他最高的职位也高不过指挥,而要压倒或排挤夏国相,显然也不是他心中所愿。而荡朔军多是吴三桂的旧部,朱永兴再三抽调,一是有些人确实是熟悉辽东,二则是打乱原有的体系,安插讲武堂军官,培养新的忠诚链。

    身为副总指挥,上面只有一个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皮熊,胡国柱觉得前途很坦荡。当然,他还要建立功勋,以便在日后能够接过总指挥的权柄。

    在权衡了辽东明清两军的实力后,胡国柱提出了比较积极,而且相对稳妥的作战计划,“我军在旅顺、金州现有步兵一万三千名,骠骑五百,龙骑兵一千四百名,这还不算上水师和朝鲜的新兵。按照情报分析,辽东清军只有盛京将军所统领的不足八千兵将,还要驻防盛京、兴京、凤凰城、义州、牛庄、锦州、金州、辽阳、熊岳、复州、宁远、广宁、铁岭、开原等地。即便只留最少量的驻兵,除去已经被我军陆续消灭的两千余人,现在清军总共也不过五千余人。”

    停顿了一下,胡国柱看了一圈众将,并注意到了皮熊赞赏的目光,便开口继续说道:“不如诸位可看过讲武堂第四十三期的文章,说的是战略机动、战术机动和战场机动的。”

    “末将看过。”于七自成为高级将领后,深知自己资历浅,时间短,要迎头赶上便要努力学习,奋勇作战,所以对讲武堂的期刊特别关重,广为搜集,勤加阅读,“上面说:若论战术机动和战场机动,在陆地上我军缺少骑兵,肯定不如鞑虏;但在战略机动上,我军水师强大,如果不是深入内陆且缺乏河流的话,鞑虏是不能比的。”

    “于将军真是强记。”胡国柱赞了一句,手指在地图上划动,说道:“诸位请看,由旅顺出动水师,则辽西辽东广阔的海岸线何处皆可去得,且比清军骑兵要快。如果把袭扰耀州作为牵制,再令凤城、宽甸的部队佯攻,我本部面对的清军又会减少。则我大军出动,克复州,攻盖州,与岫岩、凤城、宽甸联成一线,则辽东态势便大有利也。”

    “既然在长距离机动,嗯,也就是战略机动上我军要强于清军,末将以为可以多实施几次登陆作战,让清军更加疲于奔命。”杨衍锋一直在思索,此时有些领悟,便开口说道:“比如辽西,象锦州地区,反正咱们叫东北战区,不必分什么辽东辽西吧?”

    “不错,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