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明-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元华迟疑了一下道:“大人,靖海的夹带粮原先是这里一个姓黄的缙绅在买,他在卫城开有两家粮店,这人的堂兄在山东布政司当官,就怕……”
    刘民有想起陈新说的先不招惹缙绅,但现在涉及到具体的利益,哪还管那许多,有点不耐烦的道:“不管他,那漕船又不是他家的,他还能管到别人卖给谁不成。”
    刘民有说完让其他几人离开,只留下徐元华,然后对他道:“老营商铺的事情,以后不能再犯,下月我就要在这期识字班中找巡视员,每月在各处屯堡和工坊探访民情,你亲眷若是要经商,就不能占用官铺,以后屯堡内都有私铺,你可以出钱帮他们租用,但是不能搞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
    徐元华有些羞愧的道:“属下记住了,以后不会再犯。”
    “还有屯户分田的事情,我已经听到有人说你分配不公,有阳谷来的人只入了屯堡三个月,便先分了熟田。”
    “这……是,属下回去就查,属下的手下也有几个是阳谷来的,小人一定彻查。”
    刘民有叹口气,他的民政系统也应该改组一下了,分田的事情在他去江南时进行了一部分,回来后还是听沈李氏说起其中的问题,徐元华是最早跟随他的民政副手,眼下工坊的职能已经按工厂划分,就是这屯堡民政系统还没有细分,徐元华基本成了二把手,现在小妾都有三个,陈新也多少听到些风声,上次旁敲侧击了一下,但刘民有知道徐元华一向做事都算认真,也很能吃苦,所以没有严厉处罚,只是告诫了一番,现在摊子一铺开,民政系统的改造也更显得急迫。
    他又对徐元华:“你也不必心里过不去,你一向做的事情我都看在眼里,以后照样好好做事便是。”
    徐元华连连答应,知道商铺的事算是揭过去了,刘民有带着他继续往前走,一行人继续往前走,到了仓库的工地,仓库要求防潮、防鼠、防盗等等,要求比厂房能高,刚到了工地,就看到那里的人都没干活,而是围在一处地方,里面传出打闹的声音。
    傻和尚上去大喊着,几下分开外围的人群,让刘民有等人到了里面,刘民有匆匆进去一看,只见地上倒着一个人,一个衣衫华贵的中年人站在那人面前,带着几个家仆模样的人,正在对地上的人殴打,地上的那人被打得缩成一团,护着脸和腹部,周围的流民都慑于他们的凶焰,害怕的看着他们行凶。
    刘民有现在与原先不同,胆量已经大了许多,上去一把推开一个打人的家仆,那家仆被推得一个趔趄,回头一看是个比较高大的男子,估摸着不是对手,但心中又恼怒,抓起地上一根扁担就打过来。
    嚓一声响,那家仆眼前一花,扁担只剩下半截,他呆呆转头一看,一个膀大腰圆的壮汉拿着把雪亮的腰刀正愣愣的看着自己。
    “妈呀,杀人了。”那家仆大喊一声,躲到了另外几人背后。
    那个衣着华贵的人大声怒喝道:“干什么,你们这些军户还敢杀人咋地。”
    傻和尚看看刘民有问道:“大人,杀不杀。”
    刘民有对他摇摇手道:“杀什么杀。”一边去吧地上那个农户扶了起来,那农户口鼻流血,恐惧的看着那几个人。
    徐元华在刘民有耳边道:“这个人就是买夹带粮的那个姓黄的缙绅,叫黄功成,是个秀才,他家就在靖海卫城,我见过一次。”
    刘民有也见过些官员了,也没太把这所谓缙绅当回事,对那缙绅拱手问道:“这位黄兄,在下威海卫指挥签事刘民有,不知这位兄弟何事得罪了黄兄,让贵属下这么重的手。”
    那黄功成也不回礼,嘿嘿冷笑了一声道:“黄兄是你叫的,你也不用跟我套近乎,这个人是我家的家奴,签有卖身契的,没想到被你们拐来了这里,我今日就要个说法。”
    “家奴?”刘民有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来要家奴,转头看看徐元华,徐元华凑过来低声道:“大人,家奴就是卖给人家的,连儿女都是主人家的,咱们山东算少的了,小人听那些漕船的人讲,江南缙绅大夫家中最多有上千的。”
    刘民有才想起有这事,因为北方一般雇佣较多,家奴并不多,江南等地更流行蓄奴,平日听得少,所以他一时没反应过来,据说家奴是大明律也承认的,连判刑都比自由民更重,是种完全的二等公民。
    周围人一听是家奴,也都嗡嗡的议论起来,刘民有赶紧叫过这个甲的甲长,那个甲长是个青州人,有些胆小的道:“大人,他们已经抓了一个走了,这个跑得快,他们追了一阵才抓到。”
    刘民有有些恼怒的瞪了这个甲长两眼,手下被抓走了,他就只知道在一边看热闹,不过此时他没功夫处理这个甲长,刘民有转头看看那个家奴,那人也正看着他,一脸的哀求之色。
    刘民有拍拍那人肩膀,转头对那个黄功成道:“你说他是你家奴,有何凭证。”
    黄功成一愣,今日是他管家在这边看到了这人,跑来通知他抓人,他出来得急,忘了带卖契出来,咳嗽一声道:“卖契岂能呆在身边,但这是实情,今日我定然要带他走。”
    刘民有摇摇头道:“无凭无据,那我便不能让你带他走。”
    黄功成冷笑道:“别以为你文登营杀了几个鞑子,就敢横行乡里,这家奴当年是自行投靠于我,有百户为证,我养他这许多年,岂能让他说走就走。”
    那个被打的家奴见刘民有为他做主,也有了胆量,他怒骂道:“你养着俺这许多年?我们每日干不完的活,饭都吃不饱,俺媳妇也被你家霸占去,女儿也被你卖了,你还待怎地。”
    周围的人听了,嗡嗡声更大,他们大多都是被逼得背井离乡的人,对于苦难有种共同的认知,开始有人出言指责那个缙绅,慢慢的变成叫骂声,群情汹涌。
    黄功成狠狠的看了一圈,口中兀自大骂道:“一群泥腿子还要造反不成,我有卖契在手,走到哪里都有理,今日你要不交,我定然要到文登县告状,就算文登县怕你文登营,上面还有宁海州,还有登莱道,还有山东按察司,光天化日之下,岂容你等武夫嚣张。”
    他这一番官衙名字说出来,倒把那些流民镇住一些,这些人对官府服从久了,大人们高高在上,那种权威感毕竟存在。
    刘民有最近正是烦心事一大堆,听了毫不客气道:“且不说你没有卖契,就是有卖契,我也不能让你带他走,亏你还是读过圣贤书的人,夺人妻子,卖人儿女,书都读到狗肚子里面去了。”
    黄功成气得七窍生烟,手一指刘民有,赶上几步就要来动手。还没走到跟前,傻和尚就挡在前面,黄功成迅速计算出了武力值,停下喘着气道:“你们给我等着。”
    说完他掉头就走,周围的流民发出一阵起哄声,有人大声叫着滚。
    刘民有见他们走了,转头对徐元华道:“不用怕他,这人的目的怕是跟夹带粮食有关,把这家奴调回文登营去,还有那个甲长撤了,以后的甲长都要选有胆子的。”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后金红夷炮
    沈阳城北,这里有一大片的窝棚区,虽然是冬季,却感觉不到冷清,里面传出密集的敲打声,窝棚区上空漂浮着烟雾,在外围都能感觉到腾腾热气。这里是后金的铁匠聚集区,他们的职责就是给后金军队提供精良的兵甲,而后金回馈给他们的,是刚好能保命的粮食。
    后金汗的织金龙旗在窝棚区外面的官道上行进,沿途的满汉蒙各族人等都跪在路边,头低低的爬下。皇太极没有过多的仪仗,他高踞马上,淡淡的看着周围的情形。今年对他来说是个好年头,入口之战因为他的坚持,得以顺利进行,各旗收入丰厚,,除了大量的金银和布帛之外,他还从关内掳掠了数万百姓,这些人坚持走到辽东的,都是壮男壮女,极大弥补了后金的人力缺口。
    这次胜利使得他的权威大大增加,阿敏则因为四城之战的拙劣表现,被皇太极以议政大会的名义革去爵号,而且圈禁起来,已经完全失势,镶蓝旗由听话的济尔哈朗接任。而代善和莽古尔泰在喀喇沁时候临时反对入口,本意是想削弱皇太极的威望,现在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两人的影响力减弱了很多,原来那种跋扈甚至挑衅的行为已经收敛。
    唯一让他不如意的,便是固安城下和四城之战的失败,后金军及仆从军战损人数达到两千三百多,加上路途上疾病等死去的,损失两千六百余人,其中的真满洲战兵一千二百多人,其他都是蒙古左右翼和外藩蒙古,根据败兵反馈的消息,四城之战中打得最起劲的明军就是那支文登营,表明这支明军的固安之胜并非一时幸运,让他对这支部队留上了心,并迅速命令李永芳向文登营增加细作打探。
    相对于损失,他更不满意的是,部分外藩蒙古在四城之战中损失惨重,这些牧民被打破了胆,回到部落后大肆宣扬明军的火炮之威,直把红夷炮吹成雷神之威,这直接影响了他建立稳固宗主权的战略目标。加上两次进攻辽西的失败,使得他对红夷炮有一种极为渴求的心态,急于获得这种利器,以制衡明军。
    他思考之间,队列已经走入窝棚区中的一道高墙,连进了两道大门后,在一个空旷的坝子中停了下来,那里已经跪满了人,旁边赫然便是一门红夷炮。
    一旁的岳托要上来帮他拉马,皇太极不待他过来,自己娴熟的下来。
    “奴才叩见大汗!”跪着的工匠齐声喊道。
    皇太极微微点头,济尔哈朗大声道:“丁启明起来说话。”
    跪在前排的一个男子忙磕个头,然后站了起来,低眉顺眼带着媚笑,眼睛的看着地上。他便是丁启明,原来是兵部侍郎刘之纶的标兵副将,在去年的入口之战中,他跟随刘之纶出兵,受命攻打罗文裕,兵败被俘,因为不是主动来投,皇太极给他降了一级,五月封他为游击。
    刘之纶与金声等人是至交,金声虽然不信西洋教,但与京师的西洋传教士交往很多,对天主教“明物察伦”的思想很感兴趣,当时的西洋传教士多用西洋武器作为交接朝廷的敲门砖,在日本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所以金声交流之后,于红夷炮有所了解,刘之纶的木炮便曾得到他的指点,丁启明作为标将,一直跟在刘之纶身边,所以对红夷炮有些了解。
    虽然他可能连半灌水都没有,但对于极度缺乏人才的皇太极而言,他就是个专家,所以让他主理铸造红夷炮一事。
    皇太极淡淡对丁启明道:“丁游击,制炮之事进行如何。”
    丁启明小心翼翼的回道:“回大汗,小人根据所见京营火炮,为这门镇国龙尾大将军(注1)加上了炮架,已经试验过,可以用牛拖着行进,以后的炮架皆可按此制作。”
    济尔哈朗皱眉道:“让你说制炮之事,炮架有何要紧。”
    皇太极微微一笑,对济尔哈朗摇摇手,“且听丁游击说完。”
    虽然是冰雪连天,丁启明额头却冒出汗珠,他跟随后金兵回到辽东,被掳掠的汉民尸骨盈路,一路上后金军的残暴让他极为心悸,即便他现在是个游击,一个普通的满洲兵也敢对他呼呼喝喝。
    他搽搽额头的汗水,对皇太极道:“大汗,外面天冷,进屋内……”
    “就在此处说。”皇太极打断他,又对地上的汉人工匠道:“各位都起来,天寒地冻,不要冻伤了我臣民。”
    虽然他发了话,但地上的汉人工匠却无一人敢动,都互相惊疑的张望着其他人,皇太极见状又说了一遍,语气仍然很和蔼,那些工匠这才期期艾艾的站起来,这一起来更不自在,根本不敢站直了,恨不得把身子缩成一团。
    皇太极看他们都噤若寒蝉,干脆自己发问,他走到那门火炮前,指着炮问道:“这门炮便是镇国龙尾将军炮?”
    丁启明赶紧回道:“大汗,正是这门炮,我们所制红夷炮形制,便按此炮而来,听闻此炮乃是海中打捞而起,此乃上天体谅大汗心意,特降下样炮于我大金。”
    皇太极微微带笑,却没有接话,后金军在奴尔哈赤时期便缴获了许多明军大炮,特别在辽沈之战和广宁战役,这几座辽东大城中武备丰富,其中就包括明军早期仿制的红夷炮,分别是吕宋大铜炮和几门四号红夷小炮,但后金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才和方法进行摸索,无法用这些次品参考制作重型火炮,眼前这门红夷大炮确实是海中捞起,正好又是他最希望得到红夷炮的时候,连他自己也认为这是天意。
    丁启明马屁得售,心情也放松一些,接着道:“六月时,奴才按大汗旨意,在各处贴榜招募制炮工匠,有两人揭榜而来,各旗也没有留难,小人与两人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