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明-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你说你一心向佛,要当个女居士。”
    “女居士也是要嫁人的。”
    “这,那你就说年纪还小。。。”
    “不小了,我实岁都十七了。”
    陈新暗暗瞟一眼她的胸部,咕哝道:“谁说不小。。。算了,那你就说你喜欢女人。”
    赵小姐眼睛睁得老大:“我可没有那种手帕交,你别胡说。”
    “那你喜欢男人?”
    赵小姐脸一红,正好旁边又有一人过,才忍住没打陈新。只听陈新又道:“我主意就这么多了。”
    “不行,你要是想不好,我现在就叫张婆进来,说你调戏我。”
    陈新走投无路,只好道:“反正我只有最后一个主意,这个主意再不行,你就是把牛头马面叫进来,也没有了。”
    赵小姐认真看看陈新半响,终于点点头:“那你快说。”
    “最后一个办法,既然你娘曾经打算找上门女婿,说明她一定有什么理由,只不过不好找,才改为找婆家,所以,你就跟你娘说你有心上人了,可以当上门女婿。”
    赵小姐听完道:“就这么个主意?要是那么好找,那还不早就找好了。这个不算。”
    陈新只得道:“我给小姐说个人选,不过你听了不许发火。”
    “好,你快说”
    “真不发火?”
    “真的。”
    “这可是你逼我的。”
    “快说。”
    “蔡申举!”
    “我才不要,他还没我大。”
    “小姐你看,蔡掌柜跟着东家这么多年,知根知底,蔡申举虽是小点,颇有乃父沉稳之风,再说小蔡就在你爹手下讨活,哪敢欺负你。”
    赵小姐想一想,又摇头道:“不行,娘肯定不会同意的,老蔡的家境哪能和我家比,蔡申举更是连字都不识,我也不愿意,除非他是读书人。”
    说到这里,赵小姐突然盯着陈新看起来,眼神怪异,陈新心叫要糟,果然听她道:“听说你中过秀才的?”
    陈新赶快否认:“那是多年前的事,我现在除了算账,其他字都不认得了。”
    “哼!”
    赵小姐仔细看他两眼,陈新人模狗样的还是很帅,看起来很是赏心悦目,不然也不会被董事的女儿选中。她因父母都是走过海的,家庭作风比一般家庭不同,但毕竟还是不好意思说要拿陈新当人选,心中却有了计议,转头背对陈新,思考了一会,这人虽说油嘴滑舌,但长得确实好看,又读过书,听说人品也还可靠,倒是一个人选。
    赵小姐低头想着,脸慢慢红起来,不敢再和陈新说话,正好张婆在外面叫,赶快走了出去,留下陈新一个人。
    陈新看她走了,心中忐忑,当不当这上门女婿他也还没想好,好处肯定是有的,可以在这个时代取得一个很好的起步点,估计这东家走海的收入肯定不少,听说还有个大公子,在古代一般都是长子继承家产,没听说女婿占大头的,但是既然有长子,为什么那夫人又要招上门女婿?这些问题没搞清楚前,他也不敢贸然下决定。
    最后没个定论,摇摇头叹道:“难不成我真是个上门女婿的命?”


第二十二章 福船
    五月十一日起,明末着名的宁锦战役正式展开,后金兵猛攻锦州,赵率教婴城固守。此次后金动员兵力在四到五万,而明军除锦州外,满桂驻守前屯,袁崇焕领兵三万余人驻守宁远,居中策应,山海关附近有近五万人防守,整个北方地区还有三万多明军正在向山海关集结,总兵力近十五万,其中就包括了周世发。
    他随天津副总兵钱中选已经出发,陈新记得当时说过的话,安排王带喜每隔两日去周世发家帮忙照看他母亲,也算是支前,为宁锦大战出了一份力,这似乎就是陈新等人与宁锦大战唯一的关联。
    天启七年五月十五日,在家中吃过午饭后,陈新与卢驴子背上包袱,来到院中,刘民有带着四个跟班准备送他俩一程,因为没告诉海狗子等人他们要出海,所以四个跟班以为两人只是要出趟稍远点的门。
    陈新在门口站了,回头对刘民有道:“不用送了,这段时间多教他们认点字。训练也别松,这次你可别心软。”
    海狗子道:“陈大哥你放心,我们不偷懒,练好刀枪杀鞑子。”
    张大会两兄弟也附和,陈新高兴的拍拍他们肩,又到刘民有面前,按原来的礼节用力握了握手,两人多年好友,毕业后又在一起工作,交情已不用多说什么。卢传宗也与众人道别后,两人出门往俵物店而去,刘民有带着四个跟班站在门口看着,直到两人的背影消失在二道街的尽头。
    --------------------------------------------------------------
    两人到了铺中,除卢友外,还有个中年女子,坐在老蔡原来位置上。陈新见过两次老板娘,都是她来铺中收银的时候,此时恭敬地上去见了礼,又把卢传宗引见,说是自己表弟。老板娘似乎心情不错,眼睛在两人身上扫过,轻轻一笑道:“原来是陈账房的表弟,今次跟着陈账房好好做事,日后老爷定然有赏赐。”
    卢驴子连忙应是。
    老板娘又接着道:“老爷方才吩咐过,你们到了后直接去二进。”
    陈新答应后,带着卢驴子准备去到二进,老板娘突然在后面问道:“听说陈账房还中过秀才?”
    陈新心中一惊,老板娘的表情看起来好像别有意思,是不是赵小姐昨日回去说过什么。万一她找个老夫子来考校自己,可就现出原形了。
    他不敢再胡吹乱说,谦虚道:“那还是晚辈在辽东时,多年来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已是忘得差不多了。”
    老板娘不置可否,含笑不语,只是大有深意的瞟他一眼,挥挥手让他去了。
    陈新走过一进时,看到原来放生丝的厢房房门打开,里面空空如也。这次还是老汪开的门,老汪换了一身黑色短装,比平日多了一丝彪悍,看样子也是要一起出海,二进中还有两人正站在一起说话,一人黑得如炭块,另一人脸上一个大疤,似乎是一整块肉被拿掉一般,听得门响进来,目光漠然的看过来,似乎看的不是人,只是两个没有生命的物件。
    陈新出身社会多年,**白道也都见识过,但直觉上告诉他,这些人定然是老海寇,气质与一般的流氓团伙完全不同。但老汪既未介绍,他也不便跟他们交谈。卢驴子原来也是天不怕地不怕,但见到这些海寇,仍觉得有股寒气冒起。
    老汪对那两人也爱理不理,陈新心中微微奇怪,这老汪还真是,除了东家,谁也不在他眼里。老汪带两人又到了书房,里面隐约听到有两人说话,老汪在门口道:“东家,陈账房和他表弟到了。”
    里面传出赵东家声音:“让他们进来。”
    两人进去后,陈新扫一眼屋中,赵东家和另外一名男子都站着,那名男子穿一身玄色直身,竟然就是那倾银店的掌柜,正拿着把倭刀,抽出一半在手中翻看。见了陈新,微微一笑拱了拱手,也不解释。
    陈新故作愕然状,呆了一呆才回了个礼。
    赵东家看了卢驴子两眼,问道:“你这表弟是何处人士?”
    陈新跟卢驴子点点头,让他自己回答,来之前两人已经对过几次口风,应当没问题。卢驴子便回道:“在下是山东阳谷人,与陈新是表兄弟,前几年家里过不下去,也去了蓟县,与表哥一向交好,表哥前些日子带信回来,说在天津做事,我便跟了过来。”
    因为口音无法掩饰,两人商议后编了这么一段话,赵东家听了没细问,可能觉得无此必要,即便是编的谎话,也不怕这两人闹出什么。
    他对两人道:“到了海上,海贼众多,你们二人可带了防身的兵器?”
    “回东家,我们未曾带。”
    赵东家突然道:“你们可敢杀人?”
    两人都没想到他如此问,一时未答出来,那倾银店掌柜也转过头来,看着二人。陈新很快回味过来,赵东家不再掩饰他自己也是海寇,是要试探看两人是否愿和他一条心。当下不再犹豫:“回东家,在下在辽东杀过鞑子,若是碰到海寇,自然也不怕。”
    卢驴子听了也道:“在下烂命一条,不过有人若要杀我,也得拿命来换。”
    两人体格都不错,陈新是一直营养良好,经常健身,卢驴子长期劳动,又跟代正刚简单练过点武,从小好勇斗狠,自有一股彪悍,赵东家点点头,终于放下心,这两人看起来不是迂腐的人,陈新人既本分,又有胆量,说不定是比老蔡更合适的人选,当下反而觉得老蔡食品中毒也不是坏事。
    “那你二人上船后选把刀,万一有用时,也不致空手对敌。”
    赵东家说了几句,就让他们退了出去,两人就在院中找了个条石坐下,院中陆续又来几人,与开始那两人在一起大声交谈,旁若无人,还有三人拿出烟袋抽起来,明代的烟草传入较晚,但普及很快,本来就有依赖性,加上一些医家又说抽烟极有好处(注:包括写《景岳全书》的老兄在内),相当于烟盒上写着“吸烟有益健康”,造成各地抽烟人数众多,男女都有,特别是北方一些地方,连几岁的小孩也抽。陈新在二道街见邓柯山、周世发等人抽过几次,他原本也抽烟,但明代这烟并非烤烟,而是晾晒烟,口味相差太大,所以他试过一次之后没有再抽。
    老汪也不给陈新等人介绍其他人,两人便一直干坐,直等到快未时末(3点),赵东家和倾银店掌柜从书房走出来,二进中七八人纷纷围拢过来,口中喊着“大哥”。
    黑炭走过来,对赵东家道:“大哥,啥时候走,我银子早用光了,在这岸上憋得快死。”
    赵东家哈哈笑道:“马上就走,憋不着你。”
    他跟着就对那个疤脸和黑炭道:“疤子、黑炮,你们走东门,分开走,老汪你带陈财副两兄弟走北门。”
    黑炭大大咧咧道:“大哥你啥时走,别晚了今天就走不了。”
    赵东家一脚踢过去,那黑炭哎哟一声跌到一边,只听赵东家骂道:“老子自然有事,你他娘再催我,就自己剁根指头下来。”
    说罢冷冷扫视一圈,一帮海贼立马安静下来,那黑炭也不敢再说,大疤奉上一脸丑笑,点头哈腰道:“既然大哥有事,晚一会不妨的,大不了明天走。”
    赵东家手一挥,一群人走侧门鱼贯而出,出门后两群人就分开走,陈新二人跟着老汪,往北过户部分司,经带河门(注:天津北门)出城,门口军士明显比平日多,却只是对入城查得严,对出城的并无关注,几人一直向北到了卫河河边。
    卫河三河交汇,河面宽阔,岸上也是排满各类店铺,靠南的河边连绵停着许多漕船和海船,大多是双桅样式,岸上许多挑夫背着沉沉的粮袋正往船上运送,周围的士兵也很多,陈新见状,问卢驴子:“这些漕粮是不是要直运山海关的?”
    卢传宗点头:“应该是,听说山海关大军云集,粮食定是需要不少,走蓟运河再入沽水的话,最多到遵化附近,还是要走陆路,而且那段水路是逆流,都要靠纤夫。海运只需要扬帆借风,顺海岸北上,代大哥说顺利的时候一两日就可到老龙头。”
    他多次走北运河水路拉纤,因此对这些还算比较清楚,老汪破天荒对两人说道:“近日辽海中水师船只多,你们上船后最好呆在仓中,过了登州就没事了。”
    陈新对老汪拱手道:“多谢汪兄指点。”
    老汪点点头,不再说话。带着两人沿河岸一路走,河边的船没有方才多了,终于在一艘海船前停下来,老汪一指道:“就是这艘了。”
    陈新抬眼望去,一个简易的码头边,一艘宏伟的三桅福船出现在眼前,船长约十丈(31米),尾部的舵楼高高耸起,楼下向后伸出两根长长的船舵,三根高大的桅杆矗立,桅顶各有一个可容两人的望斗,他所见一侧挂了一艘小小的脚船(柴水船),还有一块披水板悬在船身上,并未放下,甲板两侧排了茅竹编列的护板。
    周围没看到挑夫的身影,货物应当是早已装好了,此时正好黑炭和疤脸也带人到了,看到三人,黑炭大声道:“你们到了还还不上,等人送行是不。”
    老汪不去理他,带头走上跳板,那跳板颇长,人走上去微微晃动,老汪毫不在意,如履平地般走过去,卢驴子长期在运河做工,也是习惯了的,三两下也过去了,陈新就不行,只得把两手平举,摇摇晃晃走过狭窄的跳板,中间差点没站稳,眼见要落水,连忙使劲一冲,险险成功跳过,背后传来黑炭几人笑声,陈新也不生气,回头对几人拱拱手道“见笑、见笑”。
    等他回过头,仔细打量起船甲板,板面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