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传奇-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弹劾郑勋睿的刘宗周等人,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刘宗周再次回到了南京,出任南京礼部尚书,甘学阔身为礼部右侍郎,本来是很有机会进入内阁的,可惜因为弹劾的事宜,入内阁的事情泡汤了,王铎依旧是留在南京,做右副都御使。

相反看看郑勋睿,二十二岁的年纪,成为了户部尚书、右都御史、漕运总督,可谓是走在金光大道上面,大家都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勋睿与东林党人之间的博弈,会越来越激烈,而最终落败的,也可能是东林党人。

这一切的情况,虽然没有谁说,但很多人都有此等的看法。

反过来看郑勋睿在淮安的大动作,里面的含义就耐人寻味了。

京城一处酒楼。

张溥、张采、吴伟业、杨彝、吴昌时、龚鼎孳等人正在举杯饮酒。

可惜酒宴的气氛不是很好,众人都有些沉默,好像都怀揣很大的心思。

张溥等人在京城的名气也是不小的,虽说他们的品阶都不是很高,但因为身份和地位不一般,倒也引发了众人的注意,加之张溥等人直接掌控复社和应社,集聚了大量的读书人在身边,所以他们爆发出来的力量,也让人不敢小觑。

张溥等人与郑勋睿有着直接的冲突和恩怨,可惜这些年过去,他们与郑勋睿之间的较量,没有一次能够获得胜利,反而因为数次的较量,凸显了郑勋睿的大气和睿智。

郑勋睿在淮安的动作,早就引发张溥等人的注意了,不仅仅是他们,身在苏州的钱谦益,以及内阁的钱士升和侯询等人,也都注意到了,可惜他们找不到弹劾的突破口,也不敢随便站出来弹劾,毕竟郑勋睿整治的是官吏的贪墨,以及依附漕运盘剥百姓的漕帮,这是光明正大的事宜,要是有人站出来弹劾,怕是会影响到自身的,轻者遭遇训斥,重者遭受惩戒,被归结为盘剥百姓的幕后之人,身败名裂。

郑勋睿端掉了十大漕帮,以及清理了诸多府州县衙门官吏之后,信函就如同雪片般的飞向了京城,张溥等人也收到了不少的信函,大都是南方的士大夫和商贾的信函,有些是抱怨的,有些是求救的,有些是要求朝廷想办法惩戒郑勋睿的。

个中含义,张溥等人当然清楚。

酒过三巡之后,张溥首先开口。

“郑勋睿在淮安动手,表面上看是整治漕运,实则是对准南方士大夫和商贾的,相信诸位也明白其中含义,我等是不能够坐视不理的,否则南直隶就会出现重大变化,到时候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张溥开头之后,张采和杨彝等人表示同意,都认为必须想办法制止郑勋睿,虽说不能够公开弹劾郑勋睿,但总是要想办法找到郑勋睿的弱点,全力进攻,让郑勋睿不能够腾出手来对付南方的士大夫和商贾,不能够动摇东林党的根本。

龚鼎孳的态度是激烈的,甚至提议弹劾郑勋睿,他认为郑勋睿出任漕运总督的时间不长,如此短时间之内就大动干戈,不是为了朝廷,也不是为了百姓,明显是发泄私怨,挟私报复。

唯有吴伟业一直都没有表态。

张溥等人最终都看向了吴伟业,近一年多时间过去,他们都感觉到了,吴伟业和他们有些渐行渐远的意思了,每次的相聚,话语都很少,也不会提出什么意见建议。

张溥是吴伟业的老师,对吴伟业是非常了解的,吴伟业的性格有些倔强,表面上看起来是与人为善,实则内心有着自身的认识,一般人都难以动摇的,吴伟业的学识不凡,且做事情有自身的见识,不为他人的看法而动摇,到京城参加会试的时候,都带着青楼女子,没有什么顾忌,就是最好的说明。

“竣公,淮安的事情,你是什么看法。”

一直沉默不语的吴伟业没有想到,张溥直接征询他的意见了。

这么多年过去,吴伟业渐渐感觉到了,张溥等人的初衷已经改变,当初成立应社和复社,本意是想着聚集天下的读书人,抨击朝政中的**和僵化,同时集合读书人的力量,改变死气沉沉的局面,振兴大明王朝,可是复社和应社的发展趋势,明显不是这样了,特别是与东林书院联合之后,复社和应社变成了排挤读书人的工具,凡是不赞同东林党人理论的,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毫不留情的排挤。

东林党人完全与权势挂钩了,成为了朝廷之中党争的罪魁祸首了。

这是吴伟业深感痛心的事情。

吴伟业对郑勋睿的关注,超过了其他任何人,他时时刻刻收集有关郑勋睿的事宜,包括郑勋睿在延绥、陕西等地的业绩,以及剿灭流寇的战斗、抗击后金鞑子的厮杀等等,渐渐的,他发现郑勋睿才是真正的闷头做实事的人,特别是郑勋睿多次面临东林党人攻击的时候,没有采取以牙还牙的姿态,而是巧妙的避开,不愿意为了个人的恩怨影响到朝局。

要是郑勋睿没有实力对付东林党人,那是不可能的,人家能够打败后金鞑子,能够让陕西彻底平稳下来,能够打的流寇魂飞胆丧,岂会畏惧东林党人。

吴伟业相信,郑勋睿不可能总是沉默,肯定会有回击东林党人的时候。

淮安的事宜,让吴伟业胆战心惊,他总算是明白了,郑勋睿要么不动手,要么就是动摇东林党人的根基,试想一下,东林党人若是失去了江南士大夫和商贾的支持,还能够怎么发展。

不过吴伟业觉得郑勋睿的做法是正确的。

面对张溥的提问,吴伟业必须要表明态度了,也许这次表明态度,会引发轩然大波。

“我觉得,郑大人在淮安所做的事宜,没有值得挑剔的地方,若是硬想鸡蛋里面挑骨头,恐怕是得不偿失的事情,皇上没有什么态度,内阁也没有风声,这说明郑大人早就考虑清楚一切了。。。”

吴伟业还没有说完,其他人的脸色就变化了,龚鼎孳忍不住站起身来,开始斥责吴伟业了,面对这样的局面,吴伟业没有反驳,同样站起身来,抱拳告辞。

第三百二十八章抓重点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淮安剿灭漕帮的行动,被很多人形容为一场不见厮杀的激烈战斗,郑家军将士的行动是非常迅速和精准的。通过这次的行动,郑勋睿这个漕运总督,在淮北的威望迅速提升起来,畏惧他的不仅仅是漕帮和帮丁,还有各级官府的官吏,谁知道这位总督大人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样的雷霆手段。

郑勋睿可没有心思关心那么多的议论和外界的反映,他将注意力集中到被擒获的山阴帮帮主的身上,若说其他被擒获的漕帮帮主,大都是五大三粗的江湖人物,山阴帮的帮主就不一样了,看上去很是文静,第一感觉就是读书人。

山阴帮的四个副帮主,除开被郑锦宏下令直接斩杀的毒龙,其余的厉虎、花豹和蝰蛇,看上去就是非常冷血的江湖人物,想要统领这些人做事情,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看上去文静的读书人模样的帮主,是如何驾驭麾下凶神恶煞的副帮主的,这让郑勋睿很是好奇。

这样的人,用比较准确的话语形容,要么是枭雄,要么就是背后有不一般的关系。

已经过去好些天的时间,除开山阴帮的帮主,其余漕帮的帮主悉数都审讯了,郑锦宏和徐望华等人掌握的材料,已经堆砌老高了,那里面有无数的秘密,基本都是牵涉到江南的士大夫、商贾和诸多的官吏,甚至牵涉到京城的某些大人,这些材料,被精心挑选,其中可以公开的部分,放到了总督府刑房保管起来,同时刑房根据这些材料和文书。拟出如何处理的奏折,上奏朝廷,得到朝廷敕书之后,就可以采取相关措施了,不能够公开的部分,则是详细摘录要点之后。全部运送到郑家军的军营之内保管,任何人都不准开启。

为了力求掌握的材料精准,郑锦宏等人甚至反复进行了审讯和询问,某些不能够公开的文书,若是和需要上奏的文书有混合的地方,甚至采取了再一次审讯和画押的方式。

这些摘录的要点,全部都在郑勋睿的手里。

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巨大的财富,通过这些文书,基本掌控了江南最大的商贾。以及部分很有名望的士大夫家族。

唯独山阴帮的帮主,尚未审讯,因为郑勋睿准备亲自来审讯。

郑锦宏等人有些不理解,尽管说山阴帮是漕帮之中最大的帮派,从其银库之中缴获的黄金白银,接近千万两,可不管怎么说,山阴帮不过是一个漕运的帮派。其帮主也厉害不到哪里去,郑勋睿大可不必亲自出面审讯。

不过郑勋睿做出的决定。郑锦宏等人都是毫无条件的执行的,那些关押在大牢之中的官吏,经过初步的甄别,一些属于从属地位的官吏,已经被集中到郑家军的军营,等待郑勋睿训话之后。这些人就能够回去继续做事情了。

当然,经过了这一场的风波,这些人的把柄被漕运总督府掌握,不管他们内心是不是特别的情愿,至少在今后做事情的时候。一定是绝对遵从总督大人的要求了。

这些人被集中到郑家军军营之后,待遇有所改变,每天有专人告诉他们日后应该做些什么,告诉他们以前错在什么地方等等,这样的话语,已经让这些官吏明白,他们恐怕没有什么事情了,马上就可以重见天日了。

到了十月中旬,集中到郑家军军营的官吏,已经接近五百人。

继续关押在大牢的官吏,没有翻身的机会了,有关如何处置他们的奏折,早就送到京城去了,仅仅是等候吏部和刑部备案,总督府就可以动手了,四品以上的官员需要押解到京城,除非是特殊的情况,否则总督府衙还是不能够随便处置的。

十月十二日,第三批五十万石漕粮,分别从杭州、苏州、淮安、淮阴等地启运,运往京城,这一次漕运一百万石粮食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这件最大的事情完成,预示郑勋睿这个漕运总督完成了第一件最大的事情,到了这个时候,他就可以真正腾出手来了,开始重点解决漕运黑幕事宜了。

来到郑家军军营之前,郑勋睿已经知道了大运河所经过地方官府的情况,几乎都是郑家军在暂时维持,吏部的敕书还没有下来,继任的知府、知州和知县暂时没有到位,除开尽力筹措漕粮,官府几乎无法做其他的事情。

这样的情形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郑家军有自身的任务。

郑勋睿就任漕运总督,并非是想着彻底解决**贪墨的问题,但他需要通过抓官吏贪墨树立起来一些新的规矩,让所有人都遵守规矩,所以他必须给绝大部分人下马威,让众人敬畏漕运总督府,执行漕运总督府的命令。

水至清则无鱼,牵涉到漕运的官吏人数太多了,不可能完全都惩处,那样官府倒是清廉了,可也没有人做事情了,俗话说得好,千里做官只为财,大明给与官吏的俸禄少得可怜,郑勋睿这个堂堂的二品大员,每月的俸禄不足三十两银子,七品的知县,每月能够拿到手的银子,零零碎碎的全部算起来,也就是五两银子,依靠这点银子维持生活,那绝大部分的官吏都要饿死。

火耗与淋尖踢斛是地方官员额外的收入,冰敬与炭敬是京官的额外收入,但这些收入,只有主官才能够得到,地方官府之中,也就是知府、知州和知县等少数官员能够得到,其他官吏是难以得到的,故而官吏没有其他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

这是大明一直存在的矛盾,开国皇帝朱元璋好像是痛恨官吏,确定下来的官吏的俸禄低得可怜,说的不客气一些,勉强能够让官吏维持温饱,甚至无法养活家人,如此情况之下,要求官吏清廉,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了,官吏自己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清廉,根本做不到。

郑勋睿知道这里面的矛盾,如今的粮食价格大幅度的上涨,官吏的俸禄原地不动,原来依靠那点俸禄,还可以勉强度日,如今怕是无法过日子了。

解决这方面的矛盾,首要一点就是大幅度提高官吏的俸禄,可惜这是朝廷掌握在手里的事情,郑勋睿暂时无法做到,除非他在淮北的根子硬了,才能够想办法解决。

另外一个方面,郑勋睿的打击面决不能够过大,过低的俸禄,让官吏无法生活,所以不贪墨的官吏是不存在的,若是真正动手去清理和查处,那只能够让官府成为空楼,所以他需要团结大多数,打击极少数。

郑家军军营,郑锦宏、徐望华、杨贺、刘泽清等人,早就在这里等候了。

郑勋睿没有啰嗦,径直来到了操场。

近五百的官吏,早就在操场等候,郑勋睿走过来的时候,硕大的操场上面,鸦雀无声。

郑勋睿的神情很是严肃,走到了点军台上面。

“总督府衙此次的行动,想必你们都知道了,也亲身体验到了,本官到淮安上任,就有了这么大的动作,若说你们内心没有想法,那是不现实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