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传奇- 第6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没有遭受多少的磨砺,难以知道民间的疾苦,这是我最为担心的事情,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你是清楚的,我也相信,有朝一日你登基之后。能够很好的署理朝政,但有一点,仅仅是很好的署理朝政还是不够的,你需要在很多关键的事情上面做出决断。”

“皇帝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民生、军事、商贸、农业等等,这世界上没有全才,可皇帝偏偏什么事情都要管,牵涉到重大的事情。都需要做出决断。”

“这段时间,你一直都在参加早朝。也看见我是怎么做出决断的,今后你也要这样做。”

郑勋睿说到这里的时候,郑瀚宇的脸上露出一丝畏惧的神情。

这个神情被郑勋睿看到了,他没有斥责郑瀚宇,因为他是穿越之人,两世为人清楚很多的事情。也能够从容不迫的做出判断,可郑瀚宇就不一样了,不到十四岁的年纪,想到需要在所有重大的事情上面做出决断,肯定是有些畏惧的。

“我打算让你到外面去游历一年到两年的时间。”

郑勋睿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不忍的神情,郑瀚宇毕竟不到十四岁,这样的年纪,放在几百年之后,还依偎在父母的身边,一切都是父母帮着做的,可郑瀚宇就需要出去游历了。

“科举考试,凡是考中秀才的读书人,都是需要出去游历的,可不要小看这种游历,可以让人开阔眼界,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人生下来不是万能的,你千万不要以为,出身在皇家,身为皇太子,就比其他的人聪慧,这都是别人瞎说的,你同样需要学习,需要在外面去了解民间的疾苦,将来你才知道应该如何治理天下。”

“我让你出去游历,主要是让你侧重三个方面,其一是了解大明江山,大明江山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如此大好的江山,若是不能够很好的治理,那就对不起列祖列宗,其二是让你了解民间的疾苦,老百姓生活不容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自小就是锦衣玉食,根本不知道老百姓的辛劳,此番出去游历,一定要真切的知道百姓的疾苦,其三就是体察省府州县如何的署理政务,这一点至关重要,你只有知道了巡抚、知府、知州和知县是如何署理地方事物的,你才能够知道如何管理江山,各级的官吏也就无法糊弄你。”

“你的年纪不大,尚不到十四岁,本应该是好好读书的时间,可我认为,你不要一味的死读书,书本上的知识,需要结合实际,历史上很多的圣贤,他们说出来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话语和道理,可这些道理并非是万古真理,时代在变化,很多的事情在变化,自然某些道理也要跟随变化,你只有出去游历了,知道实际情况了,才能够真正体味这其中的道理。”

“春节之后,你就出去游历,我会安排好一切的,你的身份特殊,我不多说你也是知道的,所以在游历的过程之中,需要多多照顾他人的感受,不要一切都以自身的感受出发。”

“我希望你此番的游历,能够真正的明白很多的事理,我更希望你在游历的过程之中,能够发现人才,能够为朝廷举荐栋梁之材。”

。。。

文曼珊在乾宁宫等候郑勋睿。

郑勋睿要求郑瀚宇出去游历的事情,文曼珊已经知道了,她于心不忍,毕竟郑瀚宇不过十三岁的年纪,尚未满十四岁,再说出去游历,面临的危险太多了。

郑勋睿来到乾宁宫的时候,文曼珊行礼之后,马上开口了。

“臣妾听闻皇上准备让太子出去游历。”

“确有此事,你是太子的母亲,这件事情我也准备和你说说的。”

“臣妾不反对太子出去游历,可太子的年纪尚小,等几年的时间出去,也是可以的。”

郑勋睿看了看文曼珊,微微叹了一口气。

自古以来,很多的皇帝都是出自于深宫之中,而这些皇帝,真正能够名垂青史的太少了,郑瀚宇年纪的确不大,等几年的时间出去游历,也未尝不可,可郑勋睿知道,如今正是最好的时机,大明各地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郑瀚宇这个时候出去游历,能够真真切切的看到这些变化,能够知道这变化背后的内涵。

“皇后,朕也知道,太子这个时候出去游历,年纪小了一些,可皇后要知道,太子不是一般的小孩子,将来是要治理天下的,若是不知道民间之疾苦,不知道省府州县各级官府是如何做事情的,不知道商贸之中的奥妙,不知道军队之强悍,将来如何的做出决断。”

文曼珊的脸色依旧没有缓和,显然对于郑勋睿的大话不是很满意。

郑勋睿有些无奈,只好实话实说了。

“如今正是大明各地巨变的时刻,太子这个时候下去游历,可以看见诸多的变化,更是可以感受到百姓对稳定生活的渴望,太子能够看见百姓是如何贫苦的,也能够看见百姓生活好起来之后,是如何的高兴,若是等几年的时间,百姓的生活都稳定下来了,太子看见的全部都是祥和富庶的情形,那样的游历能够有多大的作用。”

郑勋睿说到这里的时候,文曼珊撅着嘴开口了。

“皇上的担忧,臣妾是知道的,可皇上将天下治理好了,太子只要守成就很好了。”

郑勋睿忍不住苦笑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皇后,朕是不相信什么皇上可以活上万万年的,朕也不敢企盼将天下都治理的异常的富庶,大明天下幅员辽阔,各地的情形都是不一样的,朕觉得,能够让大明百姓吃饱饭穿暖一点就很不错了,何况朕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北边的大清国和草原,朕以为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有可能彻底稳定下来,还有海外的贸易,朝廷不可能局限在陆地,维持海外的商贸,就需要出去,这些事情都是需要耗费时间的。”

“就按照皇后所言,守成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若是对什么事情都不了解,如何的守成,太子既然出身在皇家了,那就必须要承受一般人所不能够承受的苦痛。”

文曼珊的眼睛有些湿润了,也知道郑勋睿是下定决心了。

“皇上,臣妾担心太子的安全。。。”

“这一点朕会安排好的,太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再说朕也计划了,太子游历首先从南方开始,接下来才是北方,南方的局势稳定很多,太子的身边,朕会安排好所有的人员,再说朕设立了七大军区,到时候每一个军区都会接到朕的密旨,护卫太子的安全,是他们最为主要的职责,朕在太子的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太子的安危,关乎我大明江山之未来,皇后认为朕敢小视吗。”

郑勋睿如此说,文曼珊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些年一直都在洪门钱庄做事情,现如今更是负责大明皇家银行,让她的眼界开阔了很多,皇上安排专人保护太子的安全,她这个皇后,同样要做出相应的安排,保护太子的安全。

第九百三十五章规矩是人定的

太子郑瀚宇准备在春节之后出去游历的事情,在内阁引发了很大的震荡,反对的意见居多,这倒是郑勋睿没有想到的。

反对最为厉害的是文震亨。

皇家的事情,文武大臣不应该多干涉,包括内阁都是不能够随便干涉的,不过郑瀚宇已经被册立为太子,其身份不同了,所以内阁在这件事情上面提出来不同的意见,倒也是可以理解的,郑勋睿也不能够强制压下内阁的反对意见。

内阁的反对意见也非常明确,自古以来都没有太子出去游历的事情,若是说太子参与朝政,早些熟悉朝中诸多事宜,这倒是完全应该的,而且郑瀚宇的年纪不大,还需要读书,长时间的游历有可能荒废学业。

内阁提出来的反对意见,被郑勋睿轻易的就推翻了,他说的非常明确,规矩都是人定下来的,时代在进步,很多的规矩就是需要改变,太子出去游历,是非常有利的,可以掌握民间的疾苦,可以体察各级官府是如何做事情的,这也是为熟悉朝政打好基础,至于说学习的事情,同样不会耽误,教授的先生可以一同跟随,且教授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于太子来说是有着很大好处的。

郑勋睿甚至指出来了,现如今有不少的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到科举考试成功了,进入朝中做官了,却什么事情都不懂,根本不能够参与朝政处理,这样的两榜进士,若是到府州县去做官了,更是难以做好任何的事情。

郑勋睿说出来的这个理由。让内阁无话可说,他们都很清楚,正德年间以来,的确有不少的两榜进士,除开考试的八股文,什么都不清楚。的确是耽误了很多的事情。

内阁的反对自然是不会有多大作用的。

其实郑勋睿做出来的大胆之举早就有了,最为典型的就是皇后文曼珊出任大明皇家银行行长的事宜,按照儒家思想的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惜郑勋睿是摒弃这个说法的,不仅仅是嘴上对此等的说法不认可,实际上做事情也是如此,文曼珊、冬梅、杨爱珍、徐佛家和卞玉京等人在外面做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

郑勋睿在这方面也有自身的认识。他认为女子必须有一定的才能,不说在外面做事情,就说对儿孙的教育方面,也是很有好处的,特别是士大夫的家族,男人大都出去做官了,难以教育子女,家中的女眷多半承担了这个任务。虽说子弟可以进入到学堂读书,但个人品行的形成。与母亲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过郑勋睿还是不能够要求女人都出来做事情,毕竟这个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认识深入人心,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改变,身为皇上,郑勋睿一样要顾及士大夫和读书人的想法。这些人是大明王朝的精英,郑勋睿必须依靠这些人来治理国家。

瑞元三年的春节眼看就要到来了。

这是郑勋睿登基之后的第二个春节,不过这个春节,与瑞元元年的春节是完全不一样的。

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休养生息,老百姓基本缓过来气来。家家户户对这个春节是非常看重的,他们感谢皇上和朝廷给与了他们平静稳定的生活。

大明南北各地,基本都稳定下来,一些地方战争的创伤尚未彻底消除,北方一些地方还能够看见被烧过的房屋,以及部分的断壁残垣,人口的恢复更是缓慢,满八旗几次深入北直隶劫掠,抢夺最多的就是人口,这人口的恢复可不是短时间的事情。

朝廷大军占领辽河以西所有地方的时候,皇上最为关注的就是人口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征伐和厮杀,辽东极为荒凉,很多地方几乎看不见什么人烟,人口主要都是集中在城池之中,大军收复了辽河以西所有地方,一部分的汉人趁机渡过辽河,不过这样的情况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或许是皇太极感觉到了情况不对,迅速部署兵力,守住了辽河,让汉人无法顺利返回,这方面皇上和朝廷也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廷试着从南方迁移一部分的人口到北方,但这样做的动作不能够太大,毕竟迁移人口不是小事情,而且朝廷在此之前,已经朝着台湾迁移了部分的人口。

倒是朝鲜方面进入到山东有不少人,部分的人愿意迁移到北方,这也是皇上和朝廷没有想到的。

老百姓是怀着感恩的心来迎接这个春节的。

各级官府悉数都设立了义仓,义仓储存的粮食,是专门接济那些遭受灾害的百姓的,朝廷的要求非常明确,不管什么地方,都不准饿死人和冻死人,这是一条不能够违背的规矩,各级的都察院专门盯着这件事情,已经有好几个知县在这方面遭遇到惩处,直接被免去知县的官职,有的因为欺上瞒下,甚至被直接投入到大牢,等候大理寺的审理,且都察院惩处的官员,朝廷都以邸报的方式通告了各级官府,这就让各级官府开始紧张起来,认真核查本地的百姓,是不是有遭受灾害的,是不是有无法活下去的,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展开救济。

可不要小看这件事情,对于稳定大明各地的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官府关心百姓,百姓不担心饿死,这样的事情传扬开来,人心迅速稳定了。

北方各地在剿灭土匪方面,也是耗费了很大心思的,北方的第一军区和第二军区,很大一部分的精力都用来剿灭各地的土匪,其实很多的百姓做土匪,是因为生活难以为继,一旦家乡稳定下来,大部分的人是不会做土匪的,地方官府竭力稳定地方的局面,让老百姓有饭吃,不至于冻死,这就瓦解了土匪存在的基础。

皇上和朝廷对于剿灭土匪也有着明确的指示,对于那些土匪头子,是绝对不能够放过的,至于说寻常的土匪,只要愿意回家种地,老老实实的生活,可以宽大。

从战斗力方面来说,土匪绝不是朝廷大军的对手,而且朝廷大军进入到地方上剿灭土匪,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在一些土匪被剿灭之后,更多的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