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口一万人以下的不算民族,使得那些小部族之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并入了较大的少数民族,令多个民族提前摘下了“少数民族”的帽子,不过人口增加最多的还是汉族,选**族为“汉”的那些小部族人口比加入其他民族的总和还多一倍以上。。。。。。。
注2:新疆虽然也差,但因为人口少的缘故,达标相对容易得多。而且因为当初盛世才的治理(和民国时期的大部分军阀相比,盛世才对工业建设还是很重视的。)和后来解放区政府的努力,现在新疆的基建水平已经位居全国前列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五章 率先工业化(下)

严格来说,现在的中国其实并不是没有比新疆更适合快速工业化的地区,那就是平均识字率不逊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台湾省,但问题是台湾是海岛,而中国的海军实力又还相对较弱,因此暂时中央只能将台湾的工业建设规划封存起来,等到二战结束或者中国海军强大起来之后再集中力量将这座宝岛发展起来。。。。。。
虽然太祖极端重视公平,但在二战如火如荼的局势下,空前的危机感还是令他接受了胡卫东提出的率先工业化策略,只是他也提出了两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一是在新疆大搞工业建设的话,万一苏联真的发疯趁虚而入发起进攻,损失会不会太大?二是在新疆大搞工业建设的话,必须严格保密并且需要进行核试验的911工程该怎么办?
胡卫东对此早已胸有成竹,当即向领袖解释道,由于**特的地形,苏联即使想要入侵,也只能先进攻北疆,而由于北疆工业本来就有相当的基础,加之国防安全方面的考虑,他的工业化路线图是以南疆为重点的。这样既可以让苏联安心,又不至于要冒太大的风险。
当然,暂时失去克拉玛依油田会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但由于这个油田年产量超过100万吨之后中央就出于对苏联的顾忌而不再对其追加投资,因此至今产能也才增加到150万吨左右,在国内成品油储备量已经达到200万吨、并且胜利油田的年产量飞速增加、同时日本占领的印尼油田也开始对中国供油的情况下。150万吨原油年产量的损失应该还是能够承受的。。。。。。
至于911工程,南疆再搞工业化,塔克拉玛干沙漠里还是不会有人居住的,因此将来进行核试验不愁找不到合适的试验场。至于保密工作,911工程的研究机构基本都在青海(虽然青海海拔很高,但低于2500米的地区还是不少的,普通人居住不会有明显的不适,保密性却无疑要比内地强多了。),并不在新疆境内,所以同样无需太过担心。
伟人这才完全放下心来。而苏联政府当时也确实被胡卫东的这个策略给迷惑了。在苏联人看来,如果中国人心存敌意,他们是断然不敢将新的核心工业区建在两国边境附近的,因此即使是斯大林。一时间也不禁松了口气。
而当初胡卫东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中央也曾有人以此提出质疑。但当时胡卫东却胸有成竹地答道,“如果是为了防御考虑,边疆的工业与经济越发达。就越是危险,但如果进攻,工业发达的边疆却可以就近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支援。。。。。。”
胡卫东说出这话的时候曾经被人讥嘲是过于狂妄,的确,那时的中国和苏联相比实在差得太远,如果只是防御的话,还能够依靠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打个两败俱伤,但要是主动向苏联发起进攻,就凭中国仅有3000多架作战飞机和2000多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的野战军,怎么可能打得过装备了几近2万架飞机、同样多的坦克、而且即使兵力也不比中国少的苏联红军?何况即使不考虑双方技术兵器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中国还不发达的工业与仍需改善的交通状况又能支持多少部队出境作战?
这些尖锐的质问句句在理,但却被伟人以“唯武器论”的帽子给压了下去,而胡卫东的建议也终于艰难地得到了通过。太祖应该是猜到了胡卫东的想法,但即使是他也没有想到,苏德战争开打还没多久,貌似强大的苏军就已经一溃千里,仅仅3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超过了在抗战期间死亡、失踪总人数多达500万左右的中国,成为了二战中人员损失最大的国家。当然,严格来说,300多万苏军战俘暂时还没死,但是谁都知道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很难活着离开纳粹的集中营。而除了苏军的500万永久性减员,这三个月里死于战乱的苏联平民也有好几十万人。。。。。。
但令很多人意外的是,虽然当初看似荒谬的预测神奇地应验了,但胡卫东此时却提出要继续对苏联示好。在胡卫东的建议下,中国政府作为中间人促成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这样一来苏联就可以全力抵御德国人的进攻,而日军也可以将主要力量继续投入太平洋与美国海军争锋。当然,小胡子与美英领导人都给气了个半死。。。。。。
但罗斯福与丘吉尔有何反应,三个当事国政府才不管呢。中国现在是一心坐山观虎斗,日本则是根本不可能挤出本就有限的人力进攻酷寒的西伯利亚,至于苏联政府,在美国国会以“避免援助落入德国人之手”为由否决了美国政府的援苏、也即是履行当初答应了的许诺后,斯大林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这些帝国主义者的信任。。。。。。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即使没有中国政府从中牵线搭桥,苏日两国也都不愿与对方为敌,但如果不是中国帮忙促成了这个协议的签署,苏联政府肯定还得留下至少几十万人以防万一。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是斯大林也不禁有些感动了,可是因为担心中国人收回外蒙后会对当初也属于外蒙古但如今已被苏联占据的“唐努图瓦共和国”(即唐努乌梁海)提出领土要求,他终究还是没松这个口。同时,由于苏联大片精华地带沦陷后,经济遭到了重创,却又必须将大量人力和资源投入到军事方面,而美国人当初许诺的援助又无限期地推迟了,这就使得苏联政府的财政空前困难,因此苏联政府无奈之下又向中国提出了提前偿还当初援华贷款的要求。。。。。。
这下就连胡卫东也有些忍无可忍了,当即指出合同里既然写明一旦违约就无需偿还,那么中国根本就没必要理睬苏联政府的无礼要求。但太祖却是面带冷色地一锤定音道,“这样也好,还掉这个人情债,之后就不好说我们忘恩负义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六章 无债一身轻

最终中国政府同意提前偿还当初苏联贷给中国的12亿美元本金,并且就连这几年里的利息(合计约为1。5亿美元)也一并给了苏联,让其拿去从美国购买更多的军需物资,话说虽然美国政府承诺的援助暂时给不了,但是花钱买东西还是没问题的,而且因为北冰洋航线的开辟,纵然在美国失去了太平洋上大部分海域的制海权与制空权的当下,美国商品想要运到苏联也并不困难,当然,在这种非常规的航线上,危险还是有一点的,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寒冬季节。。。。。。
中国政府如此“好人做到底”,显然出乎苏联人的意料,而且中方只是要求苏联政府在接收这笔巨款之前先发表一个公开的声明进行答谢,苏联政府以为这只是中国人好面子的传统,便答应了下来,倒是对中国文化更加了解的日本人里面有一些看出中国政府用意的,只是对日本来说,中苏翻脸正是求之不得,自然不会点破,只是坐视苏联政府的喉舌“塔斯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社论感谢中国在今年遭到大灾的情况下依然伸出了援助之手,令苏联国内外不自觉地都生出了“中国已经不再欠苏联什么、反而是苏联欠中国恩情”的看法。。。。。。
历史上新中国曾经为了“争一口气”提前还债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这个时空的情况相对来说却好了许多,因为日本战败后的赔款(虽然硬通货比例不大。但也是有一些的。)和一些拳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畅销,加之接受日本等**火订货而收到的预付款和国内飞速增长的贵金属产量,现在的中国政府并不缺乏外汇和贵金属等硬通货,即使是13。5亿美元的巨款,也勉强能够凑得出来,而不必像历史上那样拿救命的粮食去充抵。
而且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如今中国手中的硬通货本来就很难用出去从西方国家换到自己需要的先进机器设备,因为目前海上都被日本控制了,西藏乃堆拉山口的交通又十分不便,并且美英若是在那里购买中国商品。还是很难安全地运回国内。所以唯一的通路便只有借道苏联,但以毛子“雁过拔毛”的德性,这条商路并不那么可靠,因此中国政府拿出去的只是本来就没法用出去的钱。实际付出的代价远比看起来小很多。但却成功地卸下了当初背上的沉重人情债。长远来看还是得大于失的。
毕竟被德国重创了的苏联虽然不再那么可怕,但如果因为打了苏联而留下“恩将仇报”的恶名,并因此给美国人以干涉的借口。最后变成德国一样的世界公敌,那可就是新生的中国难以承受的了,所以宁可让苏联对不起中国,却不能让中国对不起苏联,而且藉此树立新中国政府守信的形象,对日后中国的发展乃至战争也都是很有帮助的。而令胡卫东略感意外的是,国内普通民众无不支持中央的这一做法,原来这个时期的中国人还大多保持着“无债一身轻”的淳朴想法,而不似后世那样,欠债的成了大爷,债主反而成了孙子。。。。。。
而且胡卫东很快又意识到,苏联人拿到这笔巨款购买了大量军需物资、并且因为放下心来而大量从远东和中亚抽调了部队驰援西线,未必就能扭转苏德战争的局势,甚至反而可能损失得更惨。因为战争初期苏联的惨痛失败并不是因为军队的实力不如敌人,而是因为战略战术有问题加之用人不当所致,只要这两个问题未能解决,就算投入再多的兵力和先进武器,也只是方便德军刷战绩和增加战利品而已,而苏德战争之后的走向也正印证了胡卫东的看法。。。。。。
虽然得自中国的13。5亿美元想要换成军需物资并送到前线需要时间,但它和从远东与中亚抽出的上百万兵力一样给苏军统帅部打了一剂强心针,令其一时起意决定在隆冬到来之前发起一次大的攻势收回部分失地。然而,这种一时兴起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向来都很难有好的结果,苏军统帅部虽然不可思议地从各大战区迅速挤出了七十多万军队,并且还有3000多架飞机和一千多辆坦克助战,但却并没有能够迅速击败顽强抵抗的德军收复基辅,这次史称“第二次基辅会战”的大战不可避免地拖进了寒冷的冬季,而双方投入的兵力也越来越多,到了1943年12月中旬的时候,轴心国一方兵力最多时超过了180万、其中德军大约110余万,而苏军更是三个方面军一起上阵,参战的总人数不下200万。。。。。。
虽然对进攻不利颇为不满,但是战役拖入冬季在苏联人看来并不是什么坏事,然而他们却忘记了一件事,德国北部的冬天也算不上温暖,虽然远远不如苏联的莫斯科与列宁格勒等北方城市,但与南方的乌克兰相比,差距并不是很大,再加上德军虽然敌国境内,后勤保障反倒比苏军有力,因此即使1942年的冬天分外寒冷,德军依然保持了相当强的战斗力。
而更要命的是,随着隆冬的到来,波兰境内的河流全都封冻了,这样一来即使部分桥梁仍未修好,德军援兵和补给车队也可以从冰冻的河面上直接开往东线战场,之前一直困扰侵苏德军的后勤难题一下子就解决了,不久新来的生力军便以迅速果敢的切入穿插迂回到了苏军主力的侧翼,形成了合围之势。。。。。。
或许是因为“吃一堑长一智”的关系,苏军统帅部及时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但是在德军百万德军迅猛的追击下,苏军依然遭到了巨大的伤亡,连同僵持阶段的损失在内,苏联阵亡和失踪的人数多达30余万、另外还有40多万人被俘,而乘胜追击的德军则席卷乌克兰大地,抢在1943年到来之前将这座苏联最大的粮仓全部占领。。。。。。(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七章 泾渭分明

ps:  感谢书友“望云山人”与“泉城人”的打赏,继续求推荐票^_^
值得一提的是,德军还占领了苏联三大造舰基地之一的尼古拉耶夫市,由于进军极快并冒险采用了大规模空降的战术,成功地阻止了造船厂员工在撤退前对其进行彻底的破坏,并较为完整地得到了船坞上舰体完成了一大半的两艘苏联级战列舰和一艘舰体已经几乎完成了的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塞瓦斯托波尔”号。。。。。。
历史上由于造船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已有超过一代人的时间没有建造过主力舰的缘故,苏联级战列舰和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建造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当德**队打到乌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