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政东一笑,林冬荷显然是不知道党政部门那是等级森严,他一副乡长连党委委员都不是,就是想要坐上乡长的位置,都还排在党委委员们之后,想要一步登天坐上乡党委书记的位置几乎不可能。

于是笑着道:

“这话你可不能乱说,外人听了还以为我骄傲自大……”

“我也就是和你说说,反正你就是能干,你还去过特区呢,我们厂长都没去过……特区是个什么样子,真的是三天就修一层楼?”

林冬荷显得兴致勃勃的样子,陆政东一笑。

“确实是三天就修一层楼,特区确实比我们发展得快,现在比我们内地繁华多了。”

媒体曾经长篇累牍的报道特区三天修一层楼,三十七个月建成亚洲排得上号的高楼,成为特区速度的代名词,而被国人广为熟知。

这样的报道对于很多没去过特区的人都有着不可抑制的吸引力,加上到特区要单位开证明,需要办边防证,还要经过边防检查,这更让特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纱,此时的内地很多地方能到特区去出趟差,比后来出国都还稀奇,林冬荷如此好奇也就不足为奇了。

“哦,对了,上回去特区的时候给你带了点东西,你过来拿……”

林冬荷这么一问倒是提醒了陆政东,他从特区回来给林冬荷也带了一份礼物,回来之后一直没碰到林冬荷,还没来得及送给她。

陆政东开了门,从房间里拿出一个精美的盒子递给林冬荷:“你试试合适不合适……”

林冬荷好奇的接过盒子打开,里面的东西比盒子更加精致,看着里面的东西,林冬荷的眼神亮晶晶的:“这手表真漂亮……”

林冬荷爱不释手的看着,然后抬起头问道。

陆政东笑而不语,让林冬荷戴上试试,雪白的肌肤和银白色的表壳,交相辉映,很配林冬荷,看到林冬荷自己也挺喜欢的样子,陆政东觉得这礼物是送对头了。

林冬荷虽然喜欢,但是脸上还是有些踌躇,恋恋不舍的看了表几眼然后还了过来:“这表起码要几十块吧?太贵了,我可享受不起。”

林冬荷显然是把这些当成国产的稍微好一点的手表了,实际上这表是瑞士的天梭女表,几十块钱买表带都不够。

陆政东笑道:

“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好,我可是费了好大的功夫才从友谊商场买来送给你的,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这倒是陆政东的心里话,不说这些年林冬荷对他母亲的照顾,就是在山和乡的时候,林冬荷冒着全乡人的白眼陪他去董阳生家那份心意,就是再贵的东西送给林冬荷也值得。

“友谊商场买的?那肯定贵得吓死人,我可买不起……”

林冬荷没想到林冬荷一听是在友谊商场买的就拿着的表就像烫手一般,就想还给他。

陆政东想了一下也终于明白林冬荷为什么会如此了。——林冬荷的婆家也是干部家庭,林冬荷可能也听说过友谊商场这类涉外商店。

眼下的友谊商场就如同后世的燕莎太平洋百货一般,是高端产品的代名词,但是进燕莎太平洋只需要兜里有钱就可以随便买,而当时像友谊商场这类的涉外商店就是怀里揣着大把的人民币,没有一样东西,进去也是望洋兴叹——那就是外汇券。

改革开放初期,往来国内的境外人士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境外人士,友谊商场等专门涉外的商店应运而生,里面主要销售进口和出口的特供商品。由于当时国内是禁止外币流通的,为了便于他们在这些场所购买物品和支付费用,又区别于国内居民,于是就发行了一种不能流通的外汇替代劵。

由于不能流通,外汇券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资格持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和渠道,很难搞到手,加上在这些涉外商店能够买到市场上平时买不到的进口或出口的紧俏商品,外汇券就显得更为紧俏,倒卖外汇券的黄牛党自然也就牛逼哄哄的。

这点钱对陆政东来说,确实算不上什么,为了搞到这些外汇券,陆政东倒是跑了不少路,确实是他的一片心意。

陆政东见林冬荷那样子,陆政东不由分说的把表塞到林冬荷手里,林冬荷的手暖暖的,很是柔和,沐浴后淡淡的香味飘了过来,沁人心脾,让陆政东心里也不禁泛起了涟漪,内心隐隐有一种冲动,陆政东不由暗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荷尔蒙激素似乎也急剧上升。好在陆政东多少还是有些自制力,虽然心里有那么一种冲动,还是很快就放开了林冬荷的手,道:“你以为友谊商店就没有便宜的东西了?也就比国产表贵那么一点点。你就收下吧,你要是真觉得过意不去,赶紧去做饭,犒劳犒劳我……”

林冬荷神情之间还是觉得不应该收他的东西,不过见他如此坚决,最后还是收下了……

第30章报之以李

晚上的时候,云江彤也问起了王立本的事情,陆政东并没有多说,特别是他又被调查的事情更是只字未提,省得母亲担心,至于王立本翻船,实际上是他一手所为,陆政东更是打算彻底满足母亲,毕竟这件事有暗箱操作的成分,让母亲知道他工作上阴暗的东西,这也会母亲心里不安……

第二天一早,陆政东就跟着吴忠河早早的到了县委。

汇报主要围绕着文书记提出几点意见,如何具体落实,确保稳定进行的,具体的就是要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化解干群之间的矛盾,纠正王立本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廖书记对这次汇报看来也是非常重视,对汇报的细节也询问得比较详细。

吴忠河和陆政东准备得也非常充分,都一一进行了解释说明,看得出来,整个汇报让廖书记很是满意。

“看来你们对文书记关于你们乡里工作的几点意见看来你是领会透切了的。你们提出的以发展促进乡里各项工作的这个思路很好,完全领会了文书记的这个指示。

你们提出的修路扩厂作为整个发展的突破口,以此来带动全乡经济的发展,促进老百姓增收致富,缓解干群矛盾,消除王立本在山和乡的恶劣影响,赢得老百姓的拥护认可,这个切入点选得很好,大方向是正确的,计划也想得很周到,看来你们确实是动了脑筋的。不过修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老百姓现在是支持拥护的,但真要修,这里面就涉及到不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会存在不少扯皮的事,思想工作一定要做细,准备一定要充分。要办就要办好,办得让老百姓满意。”

吴忠河点点头:

“我们一定按照文书记、廖书记的指示把工作做得扎实细致,不辜负文书记廖书记以及县委的期望。”

廖书记点点头,又侧过头对陆政东说道:

“不管修路还是扩厂,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乡里的发展,政东同志,你要协助忠河一道,将全乡经济方面的工作抓起来,文书记讲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发展,只有真正发展了,很多眼前看来很棘手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刚刚我听政东同志也谈了这方面的思路还是很不错的,像陆政东这样的年轻同志有文化眼界宽,有朝气有拼劲,但人年轻,不少人还是抱着究论资排辈的保守观念,忠河同志你要充分发挥这样的年轻干部的优点长处,该放手让他去干的,要大胆的放手,同时在工作生活上要多多关心,要给这样的年轻干部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吴忠河忙道:

“廖书记您说得太对了,廖书记,政东同志有能力有水平,在工作上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山和乡想要发展经济,正需要陆政东同志这样的人挑大梁,您看……是不是可以考虑让政东同志进乡党委?”

吴忠河迟疑了一下还是提出了陆政东进党委的事情,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因为王立本的关系,他和几个党委的成员还是有一点心结的,虽然他也表明了既往不咎的态度,但乡里几个党委成员对他还是抱着一定的戒心,在工作上配合得并不是很积极,在乡里陆政东和他最为贴心,对他的工作支持最大,这次汇报能够让廖书记很满意,陆政东可是给他提了不少好建议,党委成员中多了陆政东,对他真正打开局面也是大有裨益。

但是他只是临时主持工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党委书记,要对乡党委的班子,名不正言不顺,但真要在工作上打开局面,他急需陆政东的支持,虽然这样的事情在廖书记面前提出来,有些冒昧,心里也有些忐忑,但是山和乡出纰漏出得太多了,再也容不得有任何闪失,若是出一点差错,那他连一点机会就没有,而且他也看得出来,廖书记对陆政东印象挺不错的,也就趁着这个机会提了出来,希望能够得到廖书记的支持。

吴忠河突然在廖书记面前提出让他进党委,陆政东也有些意外,不过心里也是一喜,他刚刚对吴忠河投之以桃,吴忠河马上就对他报之以李,虽然当上党委委员在级别并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那才真正算是进入了乡里的决策圈,对乡里的不说事务拥有真正的发言权,而且对于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好处,这看似仕途一小步,实际却是人生一大步。

这对自己是一个好机会,吴忠河在这个时候在廖书记面前提出来,得到首肯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廖雪峰沉吟了一下,说道:

“哦,把有能力能做事的同志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县里原则上是支持的,不过还是要征求你们乡党委其他班子成员的意见,以及广大的党员群众的意见,要讲求党内民主,如果大多数人都支持赞成,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廖雪峰顿了一下,他也知道吴忠河话里的未尽之意,知道吴忠河只是主持工作,身份比较微妙,想了一下才继续说道:“山和乡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不少,但眼下也是解决这些挑战和困难的一个机遇,忠河同志你要切实的履行好职责,不要束手束脚,党代会召开在即,稳定压倒一切,这是县委县政府交给你的任务,今天我是代表县委代表文书记和你正式谈话,县里对山和乡是高度重视,县委让你主持山和县的全面工作,对你是充分信任和支持的,这个态度是鲜明的。

你要放开手脚,做好领头羊,充分发挥班子集体的作用,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领山和乡的干部群众保持山和乡的稳定发展,不折不扣的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你的这个任务……”

陆政东一听廖书记这是总结陈词了,忙跟着吴忠河站了起来表了一番态,然后从廖书记的办公室退了出来……

第31章雪中送炭

秋日的阳光让这深秋的季节几分暖意,在县委拐弯过去一个巷子的小饭店里,陆政东和吴忠河坐在临窗的位子上,两个人要了几个菜,一边喝着酒一边说着话。

这一次汇报工作让廖书记很满意,吴忠河心里也踏实了不少,心情大好,陆政东的心情也不错,廖书记虽然没有直说,但话里的意思还是首肯了他成为党委委员。

两个人错过了中午一点回乡里的班车,下午反正也没有什么事情,吴忠河于是提议喝点小酒,一边说着工作上的事情。

两个人错过了饭点,眼下店里也没有其他人,也没有人打扰。

“政东回去之后,工作上的事情要抓紧,不过有些工作还得做做,要把握住机会。”

陆政东点点头,知道吴忠河讲的是乡党委委员的事情,吴忠河在廖书记面前提了一嘴,已经够意思了,既然廖书记讲,要水到渠成,那乡里那几个党委成员、副乡长的工作得首先做通。

陆政东也知道,乡里的那些个领导熬了大半辈子,也就当一个党委委员,其他两个副乡长连乡党委委员都还不是,他一个毛头小伙子居然抢在他们前面一步登天,心里肯定不服气。

特别是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安子明,如果吴忠河能够坐上乡党委书记的位置,那乡长的位置就空了出来,如果这个乡长就从山和产生,安子明本来希望最大,但是如果他成为乡党委委员,那安子明就得靠后了。

陆政东一边喝着酒一边琢磨着,乡里那几个党委成员之前都是跟在王立本屁股后面,给吴忠河上了不少眼药,虽然眼下表面看着对吴忠河还算恭顺,但吴忠河之间始终有隔阂。

这几个人的心思陆政东也能隐隐揣摩到一些,他们几个在县里都没啥关系,年纪也偏大,看样子也只有在山和干到底了,就怕吴忠河反攻倒算,刁难他们。

如果他能在其中缓和吴忠河和几人的关系,再想想其他办法,这几个人应该不会阻拦他的,这对急于要打开局面的吴忠河也是一件好事,也算是还了吴忠河一点人情。

只要这几个党委成员不反对,安子明就是心里不满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想到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