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6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象。

而杨永清到底是任省长助理还是副省长,实际上这并不算一个大不了的事情,杨永清升任副省长那也是迟早的事情,早一一点晚一点似乎问题也不大。

这么做,让他们根本没机会不说,也让高层觉得他识大体,顾全大局……

陆政东和杨永清徜徉在省城北面山中的一条幽静的小径上,从这里可以俯瞰大半个省城,从这里看去,淡淡薄雾之下的省城影影绰绰,似乎就在眼前,而又显得有些虚幻。

杨永清之前虽然到过贝湖省城,但次数很少,而且还多是走马观花,因此对于省城他的印象并不算太深。

省城作为中部屈指可数的副省级城市,曾经在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初名噪一时,在总体经济实力上一度位列同类城市的前四强,但是伴随着九十年代中后期全国上下发展都是一片风起云涌的时候,这个中部名城的发展却渐渐迟缓甚至是停滞下来,经济增迅从高于全省率均水准下降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其衰退之势甚至是不可逆转,一降再降,降到了一种相当危险的境地。

有一名省城的著名老报人为此专门写了一篇在省城乃至全省都产生极大震撼,在全国也引起一定反响的文章,系统的回顾了贝湖两大城市省城和安新历史悠久,向来发达的城市辉煌的过去,以及近十年的迷惘、沉沦,还有前路的茫茫。

而今安新终于走出迷惘,走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而省城依然沉沦着,经济增长期保持低位绯徊,大量国有企业陷入困境,财政收入锐减,省城每一届主要领导们都在寻找着如何让省城重振雄风的路子,可一个医生一副药,依然没有让省城这个病人有多大的起色。

“永清,对这座城市的感觉怎么样?”

陆政东微微侧过头,看了一眼杨永清,然后又放眼看着远处,秋日的落日显得特别的红,映衬成远山一副绝美的画卷,鳞型的云片似乎静止不动,但在霞光的照耀下却呈现出一片波光粼粼的金色。

“感觉不错,虽然比不上京城那样磅礴大气,但是自有一番浑厚的气魄,作为中部最具历史底蕴的名城,我觉得省城完全可以和安新一样成为中部的核心枢纽城市之一……”

“你这番话可能他们市里的人听了会相当满意,他们一直在追求实现这一目标,或许到现在才初步找到了一个方向。”

陆政东的心情不错,一边享受着习习凉风,一边欣赏着山中的景色,欣赏风景其实不在于其他,而是在于一个心境,如果能够有一个投缘的人一起共赏,无疑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事情。

“省城作为一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其实条件远比安新要好,她所需要的找好自己的定位,再来根据定位确定自己应该在今后这个经济体系中挥什么样的作用,这很重要,我感觉他们市里似乎很在意您的看法,一直在认真倾听的意见。”

杨永清想了一下说道。

杨永清很清楚陆政东想要在贝湖有所作为,省城如何发展,也是很关键的一环。

下午陆政东带着他出席了市里边一个农业方面的项目启动仪式,仪式结束之后,陆政东和市里两位主要领导谈了不少时间,杨永清感觉到省城两位主要领导对于陆政东的意见相当重视,甚至过了一般的书记市长对省长的态度,要知道省城是副省级城市,其市委书记在常委中的分量也比一般的常委要重,而两位市里的主要领导那种态度也不像是纯粹出于礼节那么简单……

“永清,对于这样的安排,你没什么意见吧?”

在杨永清想着的时候,陆政东才终于切入了正题。

“省长,对于这样的安排我是早有思想准备的,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贝湖方方面面的认可。”

陆政东点点头,杨永清肯定也是希望这一次能够直接往上走一步,也肯定没少在京城方面使力,对于这样的结果要说心里没有一点不甘,那也是说不过去的。

不过,杨永清能够很快从中走出来,表现得不卑不亢但又能明确表现出求上进心的这种火候分寸。

“永清,改革开放之后这么几十年,农业部、农委、乃至国家分管农业的领导,作为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身份,应该是最多的,毕竟那极具象征意义,国家有关农村方面的改革试点多会放在那里,相关的干部配备也往往会那里调配,这一点无可厚非,可是除了这个省份,其他也有不少省份或在这些省份工作的干部出任过不少重要的领导职务,可是作为全国排在前列的农业大省贝湖,从改革开放至今,不管是农业工作方面或者是农村工作居然没有一人在国家层面出任部级或以上的重要职务。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贝湖这方面的工作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或者换句话说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很难出成绩。”

杨永清点点头:

“出成绩才能出干部,就算不能一时改变所有,至少得有一些创造性的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不然就只能屈居人下。”

陆政东沉吟了一下说道:

“贝湖今天这样严峻的现实,有其客观原因,当然也有其主观上的一些东西所导致,想要改变,必须就要有突破,要能创造性的展开工作,贝湖这方面的现状就摆在这里,越拖想要解决起来难度就越大,所以我希望你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越快越好,当然,也不能超之过急,在大刀阔斧的同时,还是需要多沟通协调,求得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更容易打开局面。”

“省长,请你放心,虽然我人事才刚到贝湖,不过在得知你将调任贝湖的时候,我也还是对贝湖做了很多功课,对于省里的各种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我一定会谋定而后动。”

杨永清从他在京城所做的功课,和到贝湖的感觉,他就已经感觉到了贝湖这潭水比想象中的还要深沉复杂,难怪来之前有人就提醒自己,贝湖向来都是复杂之地,不然上面也不会为贝湖的事情特别进行干部调整,更何况现在更是藏龙卧虎之地,这一龙一虎没谁是善茬儿,龙虎相斗不管是主动或者被动,最后那种相互作用的巨大力量形成的漩涡都会把本不想进去的人给卷进去,会让很多人遭无妄之灾。

只是杨永清也知道,他要是再呆在西部办,恐怕也只能继续熬下去,难有出头之日,最后再混几年,当当巡视员之类的非领导职务,渐渐进入退居二线。

到贝湖虽然有风险,但同样有机遇。

人生难得几回搏,既然有这样的机会,再不搏一搏,那恐怕永远也没有搏的机会了。

更何况原来在贝湖遭遇滑铁卢的都是其他人,而现在他是追随着陆政东的脚步到的贝湖,这就不一样,他一直对陆政东有很强的信心,对陆政东了解得越多,这样的信心就越发的强烈。

当然,作为同样来自西部办的,这样的关系别人自然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他肯定是被划入陆政东阵营中最铁杆的一员了,这一切也早就注定,你就是想要改变什么那也是徒劳,他也没有打算去改变什么,该怎么还得怎么……

第32章小脚女人?

两个人的谈话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虽然谈的内容很多,不过一个中心就是围绕贝湖如何发展如何在发展中提高广大民众的收入。

杨永清能够深刻的感受到陆政东的一种思路,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收入,加大在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方面的投入,解决大多数的后顾之忧。

从经济的角度讲,提高收入和解决后顾之忧是一种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但他能够感受到陆政东所要追求的目标并非这么简单。

在贝湖目前的这样现实面前,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点不但是在贝湖,在全国都是如此,毕竟没有一定的财力作为支撑,再好的设想都是水中花镜中月,这也是全国上下都一门心思谋求发展的时候,各级党委政府都在挖空心思甚至可以说全副身心扑在招商引资做大做强本地经济的原因所在。

有人讲其实这两个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孰先孰后的问题而已,但事实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这样做往往也会出现一种片面的追求,即过度的追求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却把真正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给忽视掉了。

这一点是由现行的考核机制所决定的,想要谋求仕途上更上一步,那就不得不全力在发展上大做文章,而当地党委政府的追求目标和普通老百姓希望的目标出现了分歧差异,甚至是南辕北辙的时候,在位的人往往是只会考虑前者,而不会顾及后者的,甚至是不惜牺牲很多老百姓的利益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而且往往干部们还会抱怨为此耗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努力,可是却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

就如同陆政东所讲的:党委政府的相关人员到底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发展很重要,这是基础,但是让民众受益才是根本目的,不能借口我们还需要发展,就忽略了作为政府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而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就越是容易忽视这个根本目的,在经济职能上所耗费精力太多,介入太深,管得太宽,把本该是引导和指导的职能变成了主导职能,甚至恨不能亲自赤膊上阵到厮杀一番,而这些人实际上对微观的经济运行却是一知半解,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管得过宽过细,自身累得不行不说,到头来只能适得其反。

政府的管理功能是什么?

是宏观。

政府真正要做的是服务和建立起能够公平竞争的制度、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也就是大社会,小政府。

通俗的来讲,就是在社会活动中弱化政府的职能,政府由管的“宽”过渡到管的“窄”,充分的发挥出市场、社会组织的自我调节能力,政府权力小了,相对社会的权力就大了,政府不干涉的事统统由“大社会”来解决,发挥企业、市民与社会组织自我管理。

这是杨永清第一次听到陆政东谈及这个问题,之前不管是在公开场合,私下场合,从来也没有涉及过。

杨永清也清楚陆政东为什么如此。

“大政府,小社会”不管是权力作为资源分配的最高标准还是金钱作为分配的最高标准,其结果都是两极分化和资源向少数人集中。

而作为金字塔根基的底层声音无法产生影响,其结果就是这些人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小政府,大社会,这是对政府与百姓二元对立的一个超越,其本质是民治,还主权给社会。

事实上一个无所不能的政府是低效的,是浪费的,而且是压抑社会的。过去的计划经济,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国家分配的,然而计划经济作为资源分配方式失败的必然是无法处理庞大的信息。

市场是变化不拘的,需求是变化无常的,要敏锐的察觉市场的变化并作出反应,只有一个脑袋是不行的。只有把市场还给市场,把脑袋还给市场主体,市场才能正常运行。

接下来需要的就是把社会还给社会,特别是很多服务性的工作可以交给社会作,把市场还给在市场中拼搏的人,这些人才可能在市场中成熟起来,成为具有市场意识的有竞争力的人。

但是推行大社会小政府的阻力也显而易见,很多东西都是根深蒂固的,对于脱胎于计划经济的政府部门而言,不管是干部还是普通的公务员,都习惯了高高在上的管理,要他们转而服务,这无疑是革自己的命,其阻力之大爷可以想见。

而且政府简政放权,往往都是放给相关的行业协会之类的社会组织,而这类组织往往被冠以“二政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与行政主管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借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

这样权力只是在政府与类政府组织间转移,权力的行政属性和垄断属性没有根本变化倘若让“二政府”去承接政府的部分职能和权力,势必与政府机关毫无二致,而这样“放权”不仅违背公众的期望,同时也偏离改革的方向。

也正因为如此,陆政东第一刀才会治理整顿乱收费,和清理收费的单位和部门,而之前有收费权的这些所谓行业协会,也几乎全部砍掉。

从这些可以看出,是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清除外围的东西,这样一步步朝着核心迈进。

而陆政东之所以给他讲这些,也是担心他着急出成绩,而过于激进……

陆政东对于杨永清能够很深入的体会到他的意图很满意,他是希望杨永清是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这样经济方面又周若山协助,农村方面有杨永清分担,他就能够腾出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和着手进行全省全局的工作……

※※※

杨永清的到来只是在贝湖这潭水中扔进了一个小小的石头,微微酿起一点点波澜,很快又归于平静,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