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种种法令,不改不行了。首先不准海客去新罗高丽界,改成酌情相商。不让船靠高丽,如何请熟悉生女真的人做向导与通译?
  带的货物要经官司投状,登记后才能上船,海客本人要三名居民结罪保,也必须保留的,不然会乱。违禁物品及军器物sè不得上船,这一条又要改,违禁物品放宽,军械之物登记审议后允带。不带武器,在海上,到了对岸后如何自保?
  出海日期又有严格的限制,如广州到杭州六个月,这六月时间包括来回返航,出货进货,同样日期也要限制,但时间必须放宽,朝廷订的时间太紧。
  宋朝海船都是大船,大者上有数百人,小者还有近百人,以巨商为纲首,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这显然不可能的,此次不是以前,市舶司哪里有这么多朱记?船上的人员设保甲,遇到船上有人死者,籍其财。这一条最苦,天知道会不会死人?病死,水土不服,掉水溺死,遇海盗杀害致死,海上意外的事太多了。动辄籍其财,谁敢到市舶司登记?
  以及其他的规订,多做了修改,这就是当时郑朗提出的条件。不改没有办法大规模航海。
  再进谏设一监,暂由杭州管理,实际上是由他自己管理,其他人不懂!进入正轨之后,归朝廷掌管,也是必然,靠杭州管理这样重要的大监,权低责重,不大合适。
  又写了让sī人入股的原因,必须要写的,不然又有官员胡乱来。
  是从别的国家嘴中抢食,有的地方是一些小国,或者部落,不用惧,但象倭国的矿,动作越快越好,全部是朝廷,责任心不重,快不起来。往往贪其小利失其大益。
  此次才是之始,以后会有更多有契股加入,有可能多达几万户,这么多户在内,虽会有矛盾,但不可能一条心,会起监督作用,官吏不敢贪墨。还会贪的,可纵贪不敢贪多,天知道这么多张嘴巴,会不会有人捅出去。全部是官府所为,必然贪墨,比如茶政,近千万的收益,朝廷最后居然仅得二十几万贯。放其大户大户越富,为害益多,放其官府,贪墨亏空朝廷未得一成,出此下策,不得己耳。
  非是一矿,三年内将会推出十矿余,每矿都需要大量人手,朝廷独负吃力也。
  十余矿若没有意外,将会有十亿多贯的收益,损其半,数量也是巨大之极,将会有无数大户陆续进入,每户有可能所得一万两万贯,这笔收入谁家都不可小视之。再制订一些规矩,那么这几万大户会部捆绑于朝廷,有的矿藏可能会开采数百年之久,开采多少年,这些精英就会对朝廷忠心多久。并且因为这个契股,不敢为非作歹。
  西北之战将不久矣,契股所得,一为地,给予贫困百姓,分解朝廷危机,一为钱,一旦战事起,需要大量钱帛支持。比如杭州这次所得,近五百万贯钱帛,一万余顷良田。
  列了数条好处之后,开始讨要军队,这是必须的,还有火药,想要开矿快,必须要火药。又说到设蕃兵的事,没有多说,只淡淡提起,让朝廷以后看,看这支女真军队有多勇猛。
  最后说了一件事。
  待到此次诸事已定之时,会再派人查看另一座矿藏。
  是宿务岛的托来多铜矿。不过有些难度,宋朝也与吕宋有一些商贸来往,可从吕宋往里去,很落后,越往里深入百姓越不开化,失去了交易价值。因此不是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向南的多是顺着西沙南沙进入马六甲海峡,到天竺、大食、东非。
  可能连一个通译都找不到。
  天气炎热,有人会发生严重水土不服的症状,这倒好办,多吃些苹果,或者在船上置一磨,做一些豆腐,能缓解水土不服。但另一个问题很头痛,疟疾。最好的是金鸡纳霜,曾治好康熙的“圣药”,叶子与皮煎汤喝也可以,但这种树现在整个亚洲都没有。
  只能用生石膏;知母;玄参;麦冬;柴胡;常山;随症加减,致少比宋代治疟疾的药方管用一点。
  又在吕宋群岛里面,航道不熟悉,尽管那个草履虫形很好认,但并不容易找到这个岛屿。
  唯独的好处,周边没有庞大的势力,顶上岛上有一些原住民,力量单薄,不足以为大害。没有好处,不会有人上去冒险,但有了好处,上面那一点原住民也不算什么。
  布置这一切正是为了铜。
  这个铜矿曾是东南亚最大的铜矿,铜矿石储藏量接十七亿吨,精铜含量为万分之四十一。但以现在的技术,顶多得到四分之一与五分之一,也很可观的,就算再糟蹋,能得到十万吨精铜。
  但开采的时间会很长,有可能需要两三百年,甚至更久。
  也不错了,一贯铜钱需料不足五斤,用铜仅三斤多,抛去运输铸造等各项成本,得其一半,也会有近两亿贯的收益。
  而且它还是一个巨大的伴生矿,每吨矿石含金0。23克。但也别当真,取其百分之一,算是幸运的,那也能获得好几万两黄金。在此矿附近,还有一些小矿,含金量每吨达到九克多,并且还有一些铁矿。总之,开采出来,多少年不能确认,可所得实利会远远超出两亿贯。
  将这些情况一一写了出来。
  结尾说了一句,我做这件事,多少对社稷有所帮助,功臣不受之,但恳求陛下一件事,杀郭劝李渭!
  在他记忆中,朝廷对郭劝与李渭的处罚是知齐州与知汝州,这算啥?也叫处罚?
  杀!
  俺等于是用五亿六亿七亿贯钱买两人的项上人头!
  *JRM!。


 第二百九十四章 排阵(上)

  富弼也赶过来。
  这是一件大事,超级大事,郑朗不会说朝廷会得到多少,五亿六亿七亿,那是金属所得。
  不仅如此,富弼与郑朗交谈过,有的谈得很细,是富弼的大脑,试问天下间有多少人胜过这个大脑袋?
  富弼明白它的意义,货物进出带来的税务,再者一旦钱足够用,铜钱放宽,海禁放宽,反正这些金银铜来自外番,大不了再吐一点回去,海上贸易会更加发达。
  几年积累,这些契股会积累更多的财富,郑朗又做了许多限制,往哪里投?放高利贷还要防止人家破产的。这种良xìng的交易,有诸多会谋财的商人谋划,而朝廷会得一半利润。
  又是多少钱?
  至于一年会死多少人,富弼主动选择xìng失忆。咱记不起来,想不起来。
  正好看到郑朗写信,大惊失sè。
  不是开玩笑的,这种巨大的收益,朝堂里“小人”占了绝对的上风,郭劝凶多吉少,颤着声音说道:“郑知府,祖宗法制,不杀士大夫。”
  “哦,那我加上这一段。”说着,在信尾写到:太宗容杨继业报效北疆,垂于千古,曹孟德迎许攸,胜战官渡,项羽坑秦降卒,而失关中,裴炎杀伏念,武周受辱,己授首于天津桥上。一杀一收之间,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大事也,陛下不可不察。祖宗有制不杀士大夫,而事有轻重之分,法有度之约制,郭李二人此乃不杀,臣恐日后士大夫若有yīn谋,觊觎天下,亦不死也,陛下请三思。
  “郑大夫……”
  “富兄,你也是心怀天下的清亮大臣,所以你虽党,我一直将你与范仲淹看得很重,这是国家头等的大事,一旦开战,会有几十万将士身亡于西北。一念之间,可以活人十万有余。十万条xìng命啊,若愿意,我都愿意拿我这条生命去换。”
  富弼不好再劝了,比起郭劝的生命,郑朗这条命显然宝贵得多,若算一算钱,至少价值十亿到二十亿贯钱。
  郑朗也向他解释郭劝失误,所带来的弊端。
  不是郭劝以和为贵,是害怕担当责任,苟且偷安,总之,此次郭劝做得大错特错。
  无奈,只好待会儿回去也写信到京城,求章得象与大宋在皇帝面前保一保,保住xìng命,想要善了,大约不成。
  写好信,郑朗将王昭明喊过来,说道:“西北反象已明,一旦开战,国家急需大量钱帛,我也不招呼你了,正好宫中内shì孙全彬在等你的消息,你马上将这封信带回京城。再说这里也不能耽搁……”
  冲外面那些花枝招展的倭女努了一下嘴。
  站在宋朝的角度,郑朗不能带后世的感**彩,需要时是朋友,不需要时是敌人。但后世也能借鉴,倭人也是李元昊,好不起来的。不过刚才看了一眼,除了略略矮小,这些女子长相不弱,有的jiāo小玲珑,看上去很可爱,相貌与中原人也差不多,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王昭明懂的,重重点头,实际郑朗不催他,他也想早点回去,先请一功。要走,又突然回头问:“郑知府,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太神奇了。
  郑朗没有办法,不仅王昭明问,恐怕京城中许多大佬为此事想破了脑袋,摆手示意他先坐下,说道:“我少年时,与陛下说过,国家财政困难,有二途可以解决。一是节流,冗兵、冗官与冗政,只要削去三分之一,国家一年最少能节约两千多万贯的开支。国库会不会紧张?纵然西北有战事,国库都不会吃紧。这是主流,是重心。二是从外部解决,开源,不动朝廷的钱,不动国家的钱,想出新办法,寻找财源。因此在太平州,开出圩田,种植草棉子,制蔗糖,都是在开源,钱是变出来的,非是从任何人手中夺来。终是少,又想到其他的学问。夫子说格物致知,记好了,这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所以一些古代大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比起他们,我差得太远,天文几乎一窍不通,地理学了学,稍懂一些。”
  郑朗也怕,传得邪,终是不美,所以死活说它是学问,普通的学问,没有什么了不起。
  富弼精得很,摇头苦笑。
  但心里不得不服,若论学问,郑家子学问当为举朝第一。不仅是儒学,你儒学好,会不会问鬼,你会问鬼,会不会制蔗糖,你会制蔗糖,会不会知道海外的矿藏。
  所以说他当为第一。
  正是这个聪明的大脑,故少年时就成了书法大家,独创无数种可观的字体,绘画技巧,新琴曲。
  忽然又想到刘娥,老太太临死前居然将少年郑朗喊进宫中,隐然有托孤大臣味道,当时自己认为是过了,如今看来,老太太眼光长远哪。
  王昭明也苦笑,郑大先生,你别谦虚了,再谦虚,别的学子连站都没有资格。
  郑朗继续说道:“我钻研一下,比如地质结构,唉,时间紧哪,仁义还没有写,否则那一天,我将这些地学、格物学,以及算数一起写出来。以后吧。”
  “写仁义?”富弼道。
  “是啊,不是我在京城讲的仁义,那只讲述了仁义相对相生,但何为真正的仁,仁,爱人也。什么叫爱人,不是溺爱,如同自己教育子女,做错了,罚一罚,也是一种爱。宽严得当,才是真正的爱护,它本身就包含着对立面义之罚。可义虽为仁之节,为什么到百姓嘴中成了道义,因为是以仁为本,是正义之罚,即便是罚也是对的,包含了仁。这又是一种相对相生的生动表现。所以我写一写,什么叫真正的仁,真正的义。是大仁,非乃fù人之仁。是大义,非是法家之义。”
  富弼不能作声。
  “扯远了,还说这个矿的事,生起这个念头之后,钻研了地理之学,又悄悄打听一下。其实不难,什么样的地形,就会储藏着什么样的矿藏,真正论金银铜,我朝比倭国多。”反正这世上没有一个人对这方面学问懂的,瞎扯没有关系。并且郑朗也不喜,开源只是辅政,重心还是节流。不做一些改革,自己使出十般武艺,国家的财政都好不起来。
  “那为何……”
  “听我说,我朝虽多,可矿多不富,提炼困难,又有许多矿深,开采困难。不但我朝,吐蕃与契丹也有大量金银铜铁。要不要我告诉他们?”
  “不可,”富弼急切地说。
  不是倭国,从契丹人嘴中,什么也抢不回来。一旦他们得到大量的金银铜铁,国家变得富裕,再加上强大的军队,宋朝大麻烦就来了。
  “玩笑,玩笑。而且技术也落后,比如我下面找的那个铜矿,若技术跟上来,会得几百万两,甚至上千万两的黄金,可现在呢,能得到几万两伴生矿金就很不错啦。开采是一种浪费,又不象庄稼桑麻,种了又种,开采出来就没有了。留给后人吧。因此我在海外认真的选择几处地点,其实有很多,以我之能,只要得到它的详细资料,能猜准十分之一矿藏所在,不过考虑到种种困难,选择的皆是大矿藏。记好了,金银铜铁除了制作器皿首饰外,它不能吃不能穿,足够国家流通就行,不能多,多就会泛滥成灾。为什么一定要在本国?”
  “会有多少金银铜铁?”
  “很多,这个大地下面,藏着无数珍宝。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