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王- 第5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ps:  推荐票对老书没啥意义,还是投给新书《宰辅》吧,很需要啊,谢谢了!

第七〇六章 瓦桥关

    耶律浚如今驻跸幽州,也就是辽国人所谓的南/京,亲自督战!

    此番他调动了二十万大军,快速南下,就是想要趁着宋朝内乱的时候,快速进攻,一举突破河北路的防线。然后好好的对付赵昭,蚕食宋朝。

    那个可恶的宋朝人,六年前在辽东,他竟然干出了那样卑鄙的事情。

    这些天,只要一闭上眼,耶律浚脑海中就会泛起这个可怕的念头,让他深受折磨。

    他没有责怪母亲萧观音,他不能不孝。但却不能无法面对,故而只好离开上京,索性不见面。

    所有的怨气与仇恨都被他撒到了宋朝人身上,指向赵昭。

    大军对宋朝边界发起进攻已经半个多月了,原以为突如其来,以辽国铁骑的精锐和凶悍,一定能够突破的。

    可惜,实战让他吃瘪了。

    耶律浚终于明白,宋朝人为什么能够以步卒抵抗辽国骑兵百年之久了。最重要的是他低估了人心,低估了宋朝官员抵抗的决心。

    尤其是宋朝河北路宣抚使吴充,耶律浚本意是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的。可惜失败了,尽管宋朝所有的注意力,焦点在国内,但是宋辽边界线从来没有松懈过。

    赵昭与赵颢之间打的热火朝天,他这样一直举足轻重的力量能然不动声色,始终坚守边界。没有因为内部的干扰和诱惑,放弃自己本来的责任,表现很出色。亲自率领河北军,一次次地抵抗了辽国大军的冲锋。

    半个月来。已经是第五次冲击了。依旧过不了拒马河。

    耶律浚这次出兵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宋朝勾结耶律乙辛,意图颠覆辽国社稷。其次就是向宋朝逃过关南三地,雄州和莫州和瀛州。

    这个理由,当年萧绰与耶律隆绪用了一次,数十年后耶律浚又旧事重提了,只是理由略微牵强。

    为了显得他理由恰当充分,因此契丹大军主攻的一个方向就是瓦桥关。可是很遗憾,他始终无法突破。

    这让自负的耶律浚有些受伤。更让契丹士兵受挫。

    此番耶律浚突然出兵南下,辽国国内实际上反对者居多,士兵们作战的热情不高。这种情况下,需要热血和胜利来刺激他们。

    很可惜,事与愿违,五次冲击失败之后,本就不高的士气更加低沉了。

    耶律浚开始有些着急了,尤其是听说赵昭已经解决掉赵颢一家,登上了大宋皇位。如此情况下,宋朝就可以腾出手来。一心一意以举国实力来对付辽国。

    没有内乱,没有西夏牵制的宋朝。将会非常可怕。

    听说赵昭御驾亲征,已经在路上了。耶律浚有些激动,可以与赵昭真刀真枪地来一场正面对决了。但心中的仇恨与愤怒也更加严重,战场形势也在发生变化。

    辽国微弱的优势,正在一点点消散,战争的天平也开始震荡。只是目前来说,究竟是倒向哪一方,还不好说。

    不行,必须尽快突破瓦桥关!

    耶律浚再也坐不住了,不能继续坐在幽州这样的“大后方”督战了,必须到前线去。和赵昭一样,御驾亲征。

    耶律浚前脚刚走,他的妹妹,辽越国长公主耶律特里赶到了幽州。

    ……

    ……

    赵昭渡过黄河,在大名府稍作停留之后,直接北上冀州。

    大名府在黄河边上,距离汴京的距离并不是很远,相反距离战场前线太远。这算什么御驾亲征?甚至就是督战,也显得太过遥远。

    在不能快速传递讯息,不能快速调动兵马的年代,距离对战争也是有影响的。

    尤其是主帅所在的位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及时掌控前线局势,军令能否及时下达,做到从容不迫,随机应变。

    大名府是肯定不行的,冀州是个相对合理的地点,但赵昭觉得也只能是暂时。后面必须推进到了边界地区,这一次的目标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进入幽州城。

    数年前黄河治理见成效之后,河北路相关的运河受到的影响逐渐变小,在地方衙门和百姓联合努力之下,如今大都已经恢复通航。

    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宋军北上所需要的粮草辎重,全都可以依靠运河运送北上。大大节省了时间和运送成本,有足够的物资储备与辽国大战一场,士兵们心里也更有底气了。

    八月十五,赵昭到达冀州。

    这个中秋团圆日,注定要过的不同寻常了。

    士兵们没有像往常一样思念家乡和亲人,更不曾影响军心稳定和前线态势。因为皇帝就在这里,陪着所有的将士们一起过中秋节。

    这是一个团圆日,是君臣之间的团圆,是兵将之间的团圆。

    河北路宣抚使吴充也在这一天赶回了冀州,面见皇帝陛下。

    “吴相公请起!”吴充是第一次见到新皇帝,因此直接行跪拜大礼,以表示臣服和尊敬。

    一个态度,便换来一个宰相的头衔。

    听到“相公”的称呼,吴充显然有些愕然了,官家的举动有些太过突然了。

    赵昭笑道:“抵御契丹进攻,保证北部防线稳定,这就是功劳。加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是应该的,你本就有宰相之才,富相公已经年迈了,你只要好好干,还是很有机会的。”

    吴充有一段时间确实是大宋首席宰相,来了河北路之后,他以为这些荣誉和前程全都不在了,并且永远远离自己。却不想到,当今的官家竟然如此爽快,对自己一如既往的信任和栽培。

    知遇之恩,没齿难忘!

    吴充很快就心悦诚服,彻底归顺了!

    内部团结安定,才能聚集力量进攻敌人,打胜仗。这就是赵昭首先要做的事情,目前看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吴相公,耶律浚目前的位置在哪里?”赵昭随即关心起这位对手的情况。

    “回陛下,契丹大军目前正在猛攻瓦桥关。”

    “那边情况如何?”

    吴充道:“官家放心,臣已经布置妥当,已经阻挡了契丹大军半个月了。”

    “不……错!”

    赞许的话音尚未落地,便有急报送来:“瓦桥关失陷了!”

    吴充错愕无语,满脸羞愧,直接跪倒在地。

    赵昭却不由笑道:“看来,耶律浚给朕送了一份大礼啊!”(未完待续。。)

第七〇七章 礼尚往来

    宋帝赵昭到达冀州的第一天,瓦桥关失守。

    辽军如此举动,无疑是个下马威,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

    宋朝皇帝御驾亲征,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结果第一天到前线,尚未收复尺寸之地,反倒又丢了一个重要的关隘。

    无论是大宋王朝,还是赵昭本人,都颜面大失。

    河北路宣抚使吴充听闻消息,直接在赵昭面前跪下,羞愧不已,苍凉道:“官家,臣有罪!”

    前脚刚在皇帝面前说边防线有多么牢固,后脚瓦桥关就失守了,反差是那样的滑稽和讽刺。吴充战战兢兢,心里格外不是滋味。

    “吴相公何罪之有?”

    吴充叩首道:“臣不该自吹自擂,边防线不够牢固,或许……也不该擅离职守,以至瓦桥关战败。”

    “边防线要是不够牢固,能坚持半个多月让辽军止步不前吗?”赵昭道:“至于擅离职守又从何说起?是因为朕到了,你才来冀州减见驾的,如果这也算错的话,那也应该是朕的过错。”

    “官家,臣惶恐!”吴充大感意外,官家比想象中更为随和,更为宽容大度啊。

    赵昭道:“没什么好大度的,胜败乃兵家常事,耶律浚是想要先声夺人,给朕送个大礼。既然人家这么客气,我们又如何能客气呢?不过呢,凡事要讲究个礼尚往来,回头我们再送份回礼不就是了。”

    “是,臣尽快准备!”

    “吴卿何必着急,礼尚往来固然重要。但大局才是最为重要的。”赵昭道:“不过是丢了一个瓦桥关。并不要紧。”

    “是。臣受教了!”吴充欣喜万分,这才是君王气度。宽容大度,明白事理不说。看事情也都是从大局着眼,不在乎暂时的小得失。难怪官家还是秦王时,在西北打仗百战百胜,西夏被灭国,看来是有原因的。吴充之前也许是诚心归附,但现在绝对是心悦臣服。

    赵昭点点头。问道:“嗯,那吴卿以为接下来该当如何?”

    “这……臣愚钝,若是以前,定然想办法收复瓦桥关,不让辽军南下一步,但是现在臣不敢妄言,请官家示下。”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打胜仗,首先就是要了解敌人。包对方的兵力部署,将帅情况。武器装备,粮草运送,士气高低。以及战场上的天时地利信息,都要仔细观察,最好是如数家珍。吴卿,你对契丹的军情了解如何啊?”

    “这……”吴充不可能一无所知,此时却不敢多说什么,估计无论说什么,都显得班门弄斧。

    赵昭从手边取过一份札子,展开读道:“契丹兵共计二十万,兵力主攻方向为瓦桥关到拒马河一线。辽主耶律浚于昨日夜间抵达前线,想来这是瓦桥关突然失守的原因。”

    吴充庆幸自己没多说什么,还以为耶律浚在幽州,却不想已经来了前线,自己竟然毫无察觉。而官家却了解的如此清楚,当真是……

    “辽军虽然突破了瓦桥关,但其士气并不高,原因就是契丹贵族并不支持这场战争。此战乃是耶律浚一意孤行的结果,这里面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文章呢?还有耶律浚此人,你了解多少?”

    “官家,臣愚钝,对此知之甚少。”吴充有些汗颜。

    “没事,慢慢了解就是了!”赵昭道:“你把河北路治理的井井有条,边界防线也很妥善,这就很好了!”

    赵昭停顿片刻道;“朕本意是在冀州督战的,可现在看来,还得继续前进的。”

    “前线危险,官家万金之躯,还是不要涉险吧!”吴充小心劝谏,虽说是御驾亲征,但让皇帝亲自上前线还是很冒风险的。当年寇准那般挟持真宗御驾亲征的魄力,没几个人有。

    赵昭摆手道:“既然是御驾亲征,岂能躲在后方?朕必须上前线去,与将士们一道作战,才能鼓舞士气。尤其是瓦桥关失手,军心略有震荡的时候,尤其是要如此!有这么多禁军护卫,又有吴卿这样的忠臣良将,朕有什么可怕的?”

    “是!”吴充小心问道:“但不知官家欲前往何地?”

    “先去清州!”赵昭这样打算也是有考虑的,清州在运河边上,便利于大量物资运送过去。

    吴充点头道:“臣马上去安排!”

    看着吴充离去的背影,赵昭又盯着适才那一份札子,目光落在最下面的一行字上许久。

    “李承!”

    “官家有何吩咐?”刚刚升格为 御前侍卫统领(赵昭新设立)的李承随叫随到,第一时间出现在赵昭面前。

    “这是怎么回事?了解详情吗?”赵昭指着那行字,轻声询问。

    李承上前看了看,说道:“也是我们再上京的人根据蛛丝马迹,各处端倪推测分析而来。耶律浚与萧太后或许不和,据说耶律浚登基之后到出征南下,中间一次都没有探望萧太后。据说萧太后的行为还受到限制,可能已经被软禁。”

    “是这样?”赵昭有些不解,疑惑道:“从辽国咸雍之乱来看,萧观音与耶律浚配合的很好,不像是有嫌隙!”

    “是啊,好像是突然转变,事情发生的很突然!有迹象表明,耶律浚突然起兵南下,可能与此有关……”李承迟疑了许多,低声道:“官家,我们再辽国的几个探子失踪了,可能是被耶律浚抓走了,就在他出兵前几日……”

    “哦?”赵昭猛然一惊,似乎想到了什么,表情瞬间有些变化,似乎是恍然,似乎又有愕然,一时间表情有些复杂。

    李承看的分明,他心中也生出许多疑惑了。官家和辽国萧太后之间不会有什么关系吧?当初官家动用许多潜伏在辽国的探子。费尽周折做了一件事。当时他不明白是为什么,但从后来的结果上似乎是为了辽国皇后萧观音。

    官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萧观音值得他这样冒险吗?当时辽国发生内乱,对大宋而言似乎没有什么不好的。无论是何种结果,都不算太坏,可官家为什么还是要执着地参与呢?

    如果没有政治和军事目的,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可能,官家是为了某个人,想必正是萧观音。

    官家的前些年的轨迹中。曾经与萧观音有过交集,难不成他们之间……当年在绥州见识过官家和梁太后的事迹后,李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