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战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限战役-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阀,和李自成交战屡屡失败,怯于对敌,勇于扰民、掠民。南明小朝廷成立的时候,左良玉虚报他有官兵八十万,吃了大量的空饷,而实际上不过十几、二十万乌合之众。后来左良玉还以“清君侧”为名进军南京,名为讨伐奸臣马士英,实际上只是为了夺权,最后死在征途上。实际上马士英也不是什么奸臣,只不过和东林党敌对而已,完全是政治斗争。不过,南明小朝廷在国家将亡的情况下还在互相倾轧,真是自取灭亡了。去年,刘云要在武汉设立基地,却发现左良玉这个大军阀盘踞于此,刘云怎能不怒?于是他调集一万人,用军舰送到武汉,直接剿灭了左良玉的部队,活捉左良玉。基地建立后就把左良玉关在这里,而十几万俘虏就送去劳改去了,让这十几万人做苦力,修路。当然,这些无良士兵也是中国人,没必要像对待胡人奴隶那样,动不动就鞭挞致死,现在只要这些劳改犯干活就行了。

  南边,葡萄牙人占据着澳门,荷兰人占据着台湾,刘云之前没空管这些家伙,但海军舰队肯定会经过台湾,看见荷兰人的小破船,当然毫不犹豫地轰掉,现在荷兰人正战战兢兢地躲在他们在台湾修建的城堡里,每天都在算着那些开着钢铁堡垒的明军士兵什么时候会攻上来把他们统统消灭。至于澳门,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处理,完全是因为官吏问题没有解决,打下来还要设立官府什么的,颇为麻烦,当时忙于和玩家交战,没有管这些葡萄牙人,现在终于腾出空来处理了。

  福建附近有两伙海盗,一伙是郑芝龙统领,另一伙是顾三麻子,同样,他们的船也不敢出海,现在改为做陆上的盗贼了。说起不敢出海的原因,郑芝龙想起来都有些后怕。去年,郑芝龙带着几十只海船准备要捞一票,忽然迎面驶来好几艘百丈长的超级怪物,这些怪物浑身都是钢铁做成的,船上还有一些长长的棍子(火炮),不时地在转动。这些钢铁怪物逼近郑芝龙的小破船的时候,郑芝龙的心脏都要吓得跳出来了。大船开近之后,郑芝龙才看清,原来上面也是有人的,顿时松了一口气。不过,上面的人好像都是官军,他们向郑芝龙警告了一番,然后郑芝龙吓得屁滚尿流地逃走了,逃回老巢之后郑芝龙果真老实了几个月,后来又忍不住了,但有不敢出海,于是就从海盗变成山贼。

  当时刘云没有让部队杀了郑芝龙,是因为郑芝龙有个儿子叫做郑森,也就是后来的郑成功。因为郑成功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而且后来郑芝龙降清的时候郑成功宁死不降,很有节气,所以刘云也比较敬重郑成功。当然郑成功的后代割据台湾,这就很难评说了,因为割据台湾是分裂中国,但当时中国被满清统治,郑氏坚持抗清,是非功过很难说得清楚。而今,郑芝龙若知道他得以活命完全是因为二十一岁的儿子,那就不知是什么滋味了。

  现在,刘云要处理国内的事情,首先就要解决中国境内的贼寇外匪问题。贼寇指的是山贼海盗马匪等破坏社会安定的因素,外匪就是指盘踞在台湾和澳门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了。但这个也是简单,台湾和澳门,只需派一军过去,那些十七世纪的拥有火绳枪的外国人根本就没法抵抗,然后再在台湾放置一个基地即可。至于国内的治安,刘云开始考虑是不是该建立一支警察部队了。

  无论如何,朝廷首先是得成立的,刘云虽然身在北京,但身边也没有什么人可用,现在开始召集一些重臣,于是江南的一些官员就赶来了。首先就是马士英,然后就是高弘图,王铎,历史上,这三人就是南明弘光政权的内阁三成员,三人之后,又来了个史可法,这史可法倒是让刘云侧目,因为历史上他就是民族英雄,除此之外,还来了一批其他官员。令刘云意外的是,这些官员中除了南京的官员,竟然还有个地方官,湖广总督何腾蛟!嗯,历史上这何腾蛟也是抗清英雄,是个好官。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官员之中有不少人是东林党人,以前东林党是反抗魏忠贤的先锋势力,在民间民声很不错,但后来阉党垮台之后,东林党就渐渐变成一个谋求政治利益的集团,历史上南明政权内部的政治斗争中,东林党与马士英等反东林党人士的斗争,就是主要的内耗。另外,文人士大夫还组成了另一个政治组织,就是复社。东林党的成员大多是在职官员,是朝中的政治势力,而复社跟东林党有所区别,复社的成员多是没有官职或官职较低的中青年,实际上就是一些喜好评论时政的愤青组织。复社的成员有许多都是东林党人的弟子,所以东林党和复社的联系也很紧密。历史上,在南明政权中,复社成员也参与了政治,不过却很难说这些复社成员对国家有什么功绩,因为他们大多把精力放在内部斗争中去了。

  刘云对东林党和复社有所警惕,因为他们都是政治组织,而且,他前段时间招的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也都是复社成员,只是刘云没有给他们任何权力罢了,现在他们还只是一群小孩子的老师。说实话,刘云对明朝出现的什么党并没有好感,例如阉党,它本身就是明末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而与之抗争的东林党,起初和阉党斗争的时候是代表正义的一方,但历史上北京陷落后,东林党人在南明小朝廷还在和阉党残余斗争,都国破家亡了,还不能捐弃前嫌一致对外,这些“党人”的行为在实际上已经对国家有害。

  现在,刘云要把朝廷重建起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让这些官员把地方官吏,地方民政管理起来,重新建立税收系统,再把那些被破坏的地方的生产恢复起来。不过现在军权在刘云手里,而钱财刘云也不缺,所以没有什么需要完全依赖这些官僚的,刘云可谓大权在握,想怎么拿捏这些官员都可以。因此,刘云准备建立一个全新的朝廷,并且禁止结党,禁止党争,他可不想让大明朝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灭亡于党争。

  于是,刘云就这样开始了第一次早朝,时间嘛,不用太早,就定在辰时三刻,也就是早上八点四十五分,这个时间让皇帝和大臣都不会太辛苦。以前的崇祯天还没亮就开始早朝,大臣在下面打呵欠,这样商议朝政,能有什么效率?一阵“万岁”之后,刘云让诸位大臣平身,现在,他们还都没有什么“正确”的官职,因为流贼之乱,北京城的大臣已经去得七七八八,现在来的大多是南京城的大臣,官职上和一些北京大臣有所冲突,是时候调整一下了。

  于是,平身之后,马士英便站出来道:“皇上,如今朝政混乱,朝中六部根本就无人,是不是应该重新任命官吏,以稳定朝政。”

  此时,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站出来道:“皇上,如今朝廷缺少银两,若要重开六部,首先户部就要有银钱才行,若官员无钱无俸,朝廷恐怕难以运作。”

  此话一出,朝廷上顿时嗡嗡作响,这什么人啊,要钱要得这么直接,虽然这话说得有点直,但也是实话。刘云听得又好气又好笑,心道:“好嘛,我刚刚把这些人叫来,他们什么事都还没办成,就开始要钱了,这都什么人嘛!”刘云悄悄问了一下旁边的近侍,才知道原来刚才发话那人却是钱谦益,官职还不小,历史上在南明小朝廷里,钱谦益任礼部尚书。不过,钱谦益之所以出名,更是因为他娶了一个身为“秦淮八艳”的妾室——柳如是。不过,钱谦益的节气并不怎么样,南明危急时,柳如是劝钱谦益投湖尽节,而入水后钱谦益却推托“水太冷”,最后没死成。最后,钱谦益还是降清了,这人既想反清,又想保存自己,想法很复杂。

  于是,刘云便道:“众爱卿放心,钱不是问题,我可以先出五百万两银子救急,不过,组建六部之后,就得把税收上来,去年一年我都忙于和外敌交战,根本就没有收税,你们谁也别想推托。”

  此时,众臣听说刘云要出五百万两,便齐声道:“皇上圣明。”屁,皇上不圣明,是他出的钱圣明,刘云暗暗腹诽道。不过,这些大臣都感到奇(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怪,流贼攻入京城,皇帝出京,而不久后就率领军队攻了回来,而且后来皇帝的“私人军队”越来越多,竟然有几百万之多,先后和满清、外国入侵者打了几场仗。不管皇帝的军队是从哪来的,总之皇帝能养得起这么多军队,定然有无数钱财,所以这些大臣第一次上朝就让刘云出钱。

  现在刘云四人在次元舱里储存了黄金两万一千吨之巨,而白银则有三十万吨之巨,之所以会有这么多黄金,完全是因为搜刮了两个时空的黄金,尤其是上一个时空,由于有了现代化的机械,再加上刘云的心神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现金矿,所以非洲、美洲、澳洲等地的金银矿以及稀有金属被刘云开采了许多,因此累积了这么多的金银。一万吨的白银就是二亿两白银,历史上甲午海战失败之后中国就赔了日本二亿两白银,如此巨量的一笔财富!现在刘云要拿出五百万两,也就是250吨。对于这一点,刘云相当肉痛,不过没办法,钱还是得花出去的,最多以后打败那些玩家之后就在外国多挖一点金银补偿回来就行了。

  此时,朝政讨论到税收的具体问题,大臣们打算按照大明旧制来征收赋税,听到这句话,刘云大喊一声:“停!——你们说什么?你们要按旧制来征税?这样的话,今年我们能收上来多少税?”

  “这……”刘云这一问,就把官员们几乎问倒了,不过不是他们说不上来,而是不敢说。犹豫了一下,马士英站出来道:“禀皇上,按照往常的税收,大概能收上来两百万两到三百万两的税,皇上出的那笔钱,可能要好多年才能还回去……”

  刘云一听,顿时笑了起来:“好啊,很好啊,好个繁华的大明朝,整个国家一亿多人口,一年竟然只能收两三百万两的税,平均每人缴税20钱,莫非我大明百姓人人都那么穷?我怎么听说江南大商人的交易,常常以百万两计算呢?”刘云扫了一眼殿下众臣,忽道,“我听说,前几年的商税不过几十万两每年,而江南商人每年的交易总量,却以亿两计算!我大明明明如此繁华,为什么只收这么一丁点税!”刘云说这话时,几乎都咬牙切齿,咆哮朝堂了!确实,明朝中期以后,整个中国的经济总量应该是不亚于南宋的,但这么大一个明朝,收上来的税却不足南宋的十分之一,何也?还是因为明朝的税务制度,明朝的税制,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失败的税制之一。农税就不说什么了,一般农民的负担不重,但也是缴税的,没必要在农民身上继续摊派税费,但是,明朝的商税就很成问题了,早期明朝的商税也是三十税一,到后来许多地方的商税干脆就不收了。明朝工商业发达是没错,但再发达也不能不交税啊,如此一来,跟无政府主义有何区别?

  明朝之时大量白银涌入,通货略有膨胀,宋朝时一贯钱应该是很多的,而在明朝,一两银子只能买到一石到两石的粮食(这还是太平的时候,战乱之时粮价可就不止一两了)。一石大概是五十到六十公斤,百多斤米粮就要一两银子,后世有人估计明朝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200元人民币,估计起来倒是不差,只是这银子也太便宜了。而整个明政府每年只能收两三百万两白银,这才是最穷的政府。明朝若要养一支全职的精锐军队,四五万人的规模,那么每年是需要一两百万两银子的,按照明政府的税收,全部收入也就能养个几万人,怪不得到后来都没有可用之兵了,让满清几万、十几万的部队就能在中国大地上横行无忌。历史上,正因为辽东战事吃紧,崇祯才让下面征收“辽饷”,目的是收上来七八百万两白银。这么点钱如果摊派到全国各地,那么总体上压力不会太大,当然陕西等饥荒之地除外。但是,江南等地每年应该上缴数千万两商税的大商人分文不出,zhan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也不出钱,最后这钱只能摊到没钱的百姓身上,给人民造成一定的压力。而当时的满清,多尔衮正是以“辽饷”作为入关的一个缘由,说明政府压迫百姓过重,他满清入关是为了拯救百姓来了。扯淡!胡说八道!明政府根本就没怎么压迫百姓,更加没有横征暴敛,如果横征暴敛了,那么明政府应该每年能收上亿两白银才对,养个百万大军绰绰有余,哪能让满清入关?

  总的来说,是那些大商人、大地主把大明的财富都占了,别说百姓分不到一丁点,就连政府都没有份,最后就害死了大明,让满清入关,然后再把他们手中的钱抢了去,白白便宜了满清鞑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