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女 奇女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历代名女 奇女卷-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考一考秦少游,报一箭之仇。秦少游少年时期是在扬州等地歌妓场中混过的,
在风月场中脸皮早已修炼得比牛皮还厚,想通了那一“诗谜”,提笔就回了
一首: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诗中每句句首的字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全诗也隐含着道歉的口气,
苏小妹看了芳心窃喜,一喜丈夫才恩敏捷,二喜他终于向我认错。

当即又传出一首诗谜,并声明全诗打四位历史人物,必须一一注明谜
底。诗谜是: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

丝缕缝线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秦少游学富五车,想都未想就猜出:第一句强爷胜祖是孙权,第二句
凿壁偷光的是孔明,第三句由丝缕缝线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
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自然就是“子思”,第四句老翁整天倚依门闾,自
然是望,那就是大公望。秦少游顺利过关,这一场考试,对秦少游来讲就好
象是行军打仗,每解一题就前进一步,这时已走到苏小妹的闺阁外面,苏家
父子和众多的宾客都凝神静气等着那最后一道难题。

闺房的窗户慢慢打开一道缝,露出苏小妹的纤纤素手,递出一张纸来,
仆人马上接过递到秦少游手上,只见上面写道:

“双手推开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苏轼在旁看了,暗暗发笑,伸出一个指头,指着“雨”字,秦少游心
领神会,立马答出:

“一石击破水中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

“今夜断然不雨”表面是接月明星稀而来,但实际隐含了“云雨交欢的
意思,还有“雨”与“语”谐音,也就有今夜不和你说话的意思。秦少游以
“明朝一定成霜”作答,“霜”与“双”谐音,既然成双就一定云雨。

纸条一递进去,房门打开,苏小妹含笑和羞站在门边,秦少游欣然入
内,自然是巫山梦里,云雨交欢。

据传新婚之后不久,苏小妹再到庙里进香还愿,寺僧与苏家兄妹原就


极熟,寺僧这时故意问苏小妹:“新婚滋味如何?”苏小妹笑而不答,但索
纸笔挥洒数字,然后将纸条亲自粘贴在大钟里面,对寺僧说,欲知究竟,一
看便晓。那和尚只好把光头伸进钟内,只见纸上写着:“如此这般。”乐得陪
同来的秦少游哈哈大笑。

秦少游曾在歌妓堆中“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自有各种调动女人积极
性的手段。

秦少游会作词,他的词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宛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
情绪,词如其人,秦少游的这种气质也深受苏小妹的喜爱,可惜天妒其缘,
婚后只有几年,苏小妹就撒手尘寰。当时秦少游在外做官,政治上失意,被
贬在外,听到这一消息,悲痛地写下一首《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廓春寒退,花影乱,鸳声碎。飘零疏酒盔,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鸥鸳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
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后来秦少游又以一个叫徐文英的女子为妻,这是后语。

一代词人李清照

一对描金彩绘龙凤喜烛,插在修长的美人型烛奴上,它的光焰欢快地
跳跃着。两盏垂着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悬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
映成了一片绯红。新人静静地坐在妆台前,绣红的大红盖头把她和周围的一
切隔开了,眼前只是一片红色的神秘的朦胧。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时
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就要为人之妇了,她不由想到,十八年恬静的闺
阁生活,一晃眼就过去了。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百首古诗就已能
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
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至诚淳朴的书卷气。她
以王献之的字帖学书,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她对前朝李思训、
王维的金碧、水墨两大画派都十分酷爱,也常常研朱挥毫,作几幅翎毛花卉。
她通音律,早在儿时就已学会抚琴;她父亲常对她母亲感叹:“我的清儿若
是个须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现在她就要成为吏
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媳,青年大学生赵明诚的妻子,她不由感慨系之。正是冬
天,一个丫环特地送来一枝梅花,拜过天地,喝过交杯酒,她和赵明诚入了
洞房。

赵明诚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
意搜求。晃眼婚后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
帮助丈夫考证、鉴别。

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朔、望才能请
假回来,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半月一次的
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
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
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


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
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
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
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游过了大相国寺,蜇进一
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
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
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
活。

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

不料,赵挺之与李格非都因得罪权臣蔡京而罢官,赵挺之在一波三折
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赵家父死家败,心寒已极,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开汴京,
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

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
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前几年
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
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
“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宿减衣食的支出,自己以
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见的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夫
妇二人便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李清照在史事上
的博闻强记,甚至超过赵明诚,令赵明诚赞叹不已,欢喜不已。

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一天,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
一滩鸥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仿佛不经意
为之,可是我苦苦寻思,却总也想不到,道不出。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
拙。”李清照说道:“我幼年弄笔之初,常听父亲说:‘文不可苟作,诚不著
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怜《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
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古人云:言为心声。乐府诗
词并著,讲究词随意发,情景交融。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动情随。若刻意
雕琢,工求纤丽,就味同嚼蜡了。”

接着两人又讨论起本朝的词家柳永、苏轼、王安石。李清照认为柳永
词的缺点是:多写风尘浪子,词语尘下。苏轼的词是:只可称为句读不茸之
诗,却不可称之为词,是念得唱不得的。王安石、曾巩的词则更是读也读不
得。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刘跋
的书信,约他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丰打点行囊,
备下菜食,为丈夫饯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赵明诚送别的一
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
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

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
变化和动荡之中。宋徽宗是一个有艺术才华的皇帝,除了笃信道教外,还擅


长书、画、乐、舞,喜欢醇酒、美人。精神上的奢靡,必须有物质上的奢靡
作后盾,于是蔡京专门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名花、奇石、佳树、珍玩运到京
都,供他观赏。运送这些花石树木的车船,便称为“花石纲”。“花石纲”所
经之处,民夫猬集,钱谷一空。徽宗又在都城内兴建祭祀用的“明堂”,安
放九鼎用的“九成宫”和供游赏的,“延福宫”,穷极奢丽,激起各地起义,
金军南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赵构成了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定国号“建
炎”。

已是建炎三年,赵明诚被朝廷罢去江宁太守的职务,夫妻两人乘船决
定到洪州暂住,一路行来,两人谈论的都是国家兴亡。李清照说道:“皇皇
华夏,自古不乏英雄豪杰。

就说我们大宋吧,这几年,出了多少忠肝义胆之士!李纲李枢相以文
臣而兼武事,受命于危难之际;宗泽宗留守以孤军扼守危城、弥留之际高呼
渡河;就拿那位年轻的太学生陈东来说,以书生而赴国难,几次伏阙上书,
终至被朝廷斩首。丹心碧血,浩气长存。”赵明诚续道:“古代蜀国望帝禅位
出奔,还日夜思念故国,化为啼血的子规。如今,二帝蒙尘,神州板荡,又
有谁思念我们这风雨飘摇的故国呢?”

船队已进入和州境内,李清照指着北岸向西的一道水流对赵明诚说:
“那就是霸王自刎的乌江啊!你刚才说得好,望帝怀念故国,化作子规,啼
血哀呜,就是那漫山遍野的杜鹃,也变作了他的满腔碧血!楚霸王逐鹿败北,
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一死以谢天下。这比起那弃天下百姓于不顾,苟且偷
生,偏安一隅的人,要有气节的多!”言罢,禁不住击打船上的桅杆,放声
吟道: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在同一年,再赴建康任职的赵明诚死在刚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李
清照赶到建康,为赵明诚营葬,终于支持不住,猝然病倒。赵明诚死了,李
清照的爱情与希望跟着死去,她多么渴望在九泉之下追到赵明诚,然而她还
必须活着。她把哀怨而失神的目光投射在床头一卷卷书册上,一个意念愈来
愈鲜明地在心头升起,为赵明诚整理他所写的有关为金石彝器考证文章,因
为这些金石彝器是夫妇两人二十九年来共同欢乐的源泉。

又是五年过去了,李清照带着他们夫妇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和赵
明诚的一些手稿,流徒东西各地,先后到了越州、台州、温州、衢州,最后
到了杭州。

又是两年过去了,再过一天就是上元佳节,隔壁邻家的院子里传来阵
阵的笛声,夹杂着江南水乡的莲歌渔唱,李清照掀帘走进屋内,只见条几上
的古瓶里,斜插着几枝梅花,地上的火盆里炭火正旺。这些使李清照豁然想
到三十几年前的新婚之夜,也是通红的炭火,也是清香的梅花。邻家的笛声
停了,传来几个少女的说笑,李清照来到窗前向那边望去,只见三四个十六
七岁的少女插着满头珠饰儿,戴着铺翠小冠儿,红妆艳裹,立在残雪的院子
里,准备去看上元的花灯。三十多年前,中州盛日,汴京街头,在她们这样
年龄,她也曾换了男装,和丈夫一道去观灯夜游的,李清照想得呆了。李清
照转过身来,默默地从书架上取了赵明诚的手稿,放在书案上,恋恋地抚摸
着那经自己补充誊录的赵明诚手稿,闭上眼睛,流下两行清泪。城中远处,
隐隐传来鞭炮的僻啪声和孩子的欢笑声,夜已深沉,李清照取出一幅素笺,


反复沉思吟咏,写出:《永遇乐·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
济楚。如今憔翠,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