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知青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知青人生-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楚生一个人往村后走,他跟这村子的山后面,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山后有一个尼姑庵,他是想帮那位晓莲师傅干些活。

    这晓莲师傅,也是他的师傅,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尼姑了。这年代,只能这些古老的庵呀寺的才能够留下,而且这静修庵也不在人流大的地方,也不显眼吧,所以也才能保存下来。

    杨楚生前生刚来的时候,看着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尼姑也有点可怜,尼姑也得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所以就经常帮帮她了。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杨楚生在一次无意中,却发现这位老尼姑在打拳,那手动起来特别柔软,也因为有这一发现,还真让他想学。

    也许是这位老尼姑觉得他可以教,或者是怕她的功夫失传了还是什么,这一学就是两年,每天都是找晚上的时间学的。

    “师傅,我来挑吧!”杨楚生才一走进大门,就看见晓莲师傅挑着一担水桶,想在庵前面的水井里打水,大声就说。

    这晓莲师傅也抬起头,感觉奇怪呢,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她可不认识。

    可能是营养的问题,也可能是劳累的关系,这位五十多岁的师傅,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多岁。杨楚生的鼻子酸酸的,因为前生他回城后再过几年,就听说她过世了。

    “你是谁呀?”晓莲师傅还问。

    杨楚生也只能笑一下“我是刚来的知青,师傅,我来挑吧。”

    “哦!”这师傅又笑一下,点点头说“那谢谢了,你心好!”

    一缸水也就三担水就满了,杨楚生擦了一下汗,双手往裤袋里插。来的时候,他妈给了他十斤南滨省通用粮票,他自己身上还有几两。这年代,有粮票就可以到米站买米,对于农民来说,粮票也是相当贵重的。

    “师傅,给!”杨楚生将一张五市斤粮票递给师傅。

    “哎哟,不行,你自己的口粮呢?”师傅虽然是这样说,但还是拿了。没办法,肚子饿。

    帮完师傅,杨楚生感觉到心里一阵轻松,还没走出山门,却两眼突然一亮,发现墙角放着一个蒙上一层灰尘的碗。

    重生前,有些朋友就是玩古董的,特别是那位孟跃进,这哥们知青回城后就干起走私的勾当,后来成了一个富得流油的古董商。他自己也有收集一些,现在一看这碗,这感觉应该是不错的东西。

    真的啊,这是一个葵口碗,有北宋官窑的那种大开片特色,杨楚生用手擦一下,立刻就看见“奉华”两个字,这真的是北宋官窑了。

    杨楚生爽得心脏都歪了,想不到重生回这年代,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古董多,而且还都是真品。这哥们可不敢拿了就走,回身又往庵里走,当然得跟师傅说一下。

    真爽,晓莲师傅听了还笑,要这东西干嘛,这东西是什么时候放在墙角的,她也不知道。

    杨楚生拿着碗,随便又看一下,好家伙,这庵里好东西还有好几件。

    这哥们边走边看着手里的瓷碗,兴致一起,居然哼起了超时代的那首歌《青花瓷》。

    “喂喂,杨同志,你看什么呀?”

    突然的喊声,让杨楚生吓一跳,抬头一看,两眼的目光相当怪异,不是红也不是绿,而是跟他手里的古董一样,泛出粉青。喊话的是谁呀?吴拥军的老婆,他差点跟她撞一起了。

    好家伙,杨楚生本没猥琐之心,但因为是吴拥军的老婆,也想猥琐。这女人在整个红光大队那是最漂亮的了,高个子,结婚有两年了,只是不知道是老公还是她不争气,肚皮就是隆不起来。

    这女人干完了生产队的活,又挑着肥水,往自家的自留地给养猪的菜浇肥,刚才在菜园前面的水坑里,连同衣服都浸在水里,现在浑身的衣服都贴着身体。这年代在距离县城五六公里的农村,就是村姑也没有带上跟知青一样的罩,何况是村里的少妇。

    “桂香嫂,你要回家了?”杨楚生笑一下,然后眼睛还是移开了,这少妇身上的薄衣服要是不湿,还显得胸前相当丰满,何况是湿身。紧贴着身体的短袖衫虽然是纯棉的,但什么形状都毕现了,就连最上面有别的颜色,也是隐约能见。

    这吴拥军的老婆也看了自己的身子一下,脸还是红了,不过她倒有点惊讶,怎么这知青同志,刚刚来就知道她的名字呢?

    杨楚生还心里有点发慌,这少妇朝着他笑的样子,还有那双眼睛,要让吴拥军看到了,可能还得挽起袖子,跟他来一场决斗。

    “嘿嘿,我只顾看这个。”杨楚生笑着说,扬起手里的碗,最后又往这女人看一下。

    这女人走过去了,还抿着嘴巴在偷笑,这个小知青也怪,拿着一个脏得不行的碗还着迷。然后又往自己的胸前看一下,急忙抬手拉一下衣服,脸又红了点。

    “杨同志,吃饭了!”一声孩童的声音,让杨楚生又回头瞧。

    是他的三同户的大小孩大旺,杨楚生想了一下,这个时候,这小孩应该是八岁。八岁的小孩子,背上还背着两岁的妹妹,这小女孩手里拿着连皮也没有削的番薯在啃,连两行鼻涕,都一起吃进肚子里了。

    两个小孩的衣服那叫破,大旺的土灰色裤子,不知道是到那个亲戚家拿人家穿过的,特别长也宽,裤脚卷了有三圈,两边屁股都是破的,连补都没。

    “你是大旺是不是?”杨楚生问着,还伸手朝着小家伙的头摸一下。

    大旺清澈的目光还露出高兴,这杨同志怎么也会知道他的名字呢,就连他读一年级,老师要记得他的名字,还得好几天呢。爽得这小家伙抬手擦一下鼻涕,然后“嘿嘿”地笑。

    杨楚生又看着还在啃生番薯的小女孩,这孩子可能饿了。手又往口袋里摸,掏出两个两分的硬币说“拿着,一人两分。”

    这大旺立刻伸手就接,露出有些发黄的牙齿又笑。两分钱就能买两颗糖果,如果不是春节的压岁钱,他的口袋里从没放过两分钱。

    “杨同志,来了,坐吧。”这个没有丈夫,拉扯着四个孩子的秋月嫂,看见杨楚生进来,就笑着招呼。

    “秋月嫂,猪喂好了没?要没我帮你喂。”杨楚生看着猪圈里,两只瘦得皮包骨的小猪就说。

    “喂好了,别客气,坐呀。”相当高兴的村妇边说边拿起碗,盛了一碗番薯粥。就是米不够,用番薯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渗上两把米煮成的饭。

    有这东西吃还是好的,要是到了农历五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是连番薯都没了,也是农民们生活最艰苦的时候。

    杨楚生接过番薯粥,饭桌上还摆着一瓶子五分钱就能倒半瓶的鱼露,还有一盘咸菜,也就这样了。

    不容易啊!杨楚生看着四个孩子坐一起,就如楼梯一样从大到小,最大的八岁。

    这年代啥都缺,就是人不缺,反正以他知道的,这红光大队最好的生育记录,就是吴拥军的妈,男男女女一共就生了十三个,好像觉得生孩子挺好玩似的。

    “妈,我不吃番薯,我要吃米粥。”那个四岁的小男孩,愁着眉说。

    秋月嫂先朝着杨楚生笑一下,然后朝着小男孩翻一下白眼,拿起筷子,将她碗里大概有十多颗米粥吧,扒进小男孩的碗里。

    杨楚生心里是在抽搐,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想带头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最少能让农民能吃个八成饱也成

    “吃吧,明天我到公社拿口粮,就有更多的大米了。”杨楚生也将几颗米粥往那个六岁的女孩碗里扒,笑着说。

    听到有米,三个听得懂的孩子,都睁大眼睛,露出向往的表情。

    杨楚生手又往口袋里伸,拿着五斤粮票说“秋月嫂,这是粮票,拿着。”说着将那张粮票放在桌子上。

    “哎呀,你带着的口粮,我都不好意思了,你还拿这个。”秋月嫂急忙说。

    杨楚生拿起鱼露瓶子,往番薯粥里面滴了几滴,笑着又说“没事,我们是大人。”

    秋月嫂拿着粮票,看着这位杨知青,当然会想起她的男人了,眼眶有点红,不过她还是能忍。

    突然,面对着门外的秋月嫂,脸上露出机械的笑,站了起来。

    吴拥军带着几个民兵,走进大门,大声就问“在吃饭呢?”

    杨楚生也站起来了,以为是什么事呢。

    “秋月嫂,你们家五口人,养了两只猪就不能养鸭了,几只鸭都要没收。”吴拥军一说完,朝着几位民兵说“抓到笼里吧。”

    “不行,我的鸭子。”大旺大声喊,然后就大声哭起来了,这几只鸭子也才半斤重的样子。

    “喂,怎么能这样?”杨楚生不爽地问。

    吴拥军的三角眼看着这小知青,也大声说“这是资本主义尾巴。”

    “什么尾巴?这是自食其力!”杨楚生一说,怒视着吴拥军。

    吵起来了,这时间也是一天中,家里人最多的时候,这一吵,马上就有社员走过来了。

    “对呀,我们养几只鸡几只鸭,也不应该这样的嘛?”说话的是生产队长水笋叔的老婆芹菜婶,她家的几只鸡,就在民兵手里的笼子里。

    “杨楚生,你这个知青是来接受再教育的,不该说的话你最好别说!”吴拥军伸出手就指着杨楚生的鼻尖。

    杨楚生两道卧蚕眉一展,抬手一抹,将伸在他鼻尖的手抹开,也大声说“不合理的,我就能说!”

    围观的社员们,虽然都在暗中支持杨楚生,但却少有人敢吱一声。上面的什么政策他们不懂,这吴拥军也没有人敢得罪,他家里有七兄弟,就跟七只虎一样,谁敢惹他。

    “干什么?”随着声音,大队书记水鸡叔走了进来。

    “水鸡伯啊,我们家就多养了几只鸭,还要没收,这叫我们怎么活了?”秋月嫂本来就想哭,这一说,真的哭了。她一哭,四个孩子跟着也哭。

    “吴拥军,你还是不是人了?”杨楚生又是大声质问,那种毫不畏惧的目光,也让一些社员在替他担心。他一个知青,被他们家随便两兄弟揍一顿也是白揍。

    水鸡叔将吴拥军拉到一边,小声说“我不是跟你说的嘛,搞个形式就行,其他的大队不也一样,谁认真过了。”

    吴拥军咽一口气,现在他的火气都移到这小知青身上了,冲着几位民兵说“水鸡叔说了,我们走。”然后狠狠地瞪着杨楚生,暗自在想,明天就有你们好看的。

第3章 倒霉的吴拥军

    杨楚生刚刚来,就跟吴拥军吵架了,好家伙,四位知青一知道,都吓得够呛。白雪看着这个刚刚认识的家伙,胆子够大。

    刘雪贞因为跟杨楚生是同学,反正她就站在他一边。

    “千万别连累到我们。”王升小声说。

    孟跃进却睁起大眼睛,大声就说“你这什么话?我们都走到一起了,不管怎样,我支持!”

    晚上的祠堂里还是特别热闹,这个自然村,几个生产队的社员们都要来记工分。劳作了一天的社员们,虽然生活苦,但还是满祠堂里都是笑声。

    这年代农民的分配形式,就是大锅饭。不管你干多干少,都是一样的工分。而且男人最占便宜,一般的工分,都比女人多一倍,干的活,其实也不比女人多。然后就等着夏秋两造收成了,除了上交公粮,还要上交一定的余粮,支援国家的建设。剩下的稻谷,才能以工分的总和,定下每人的口粮。

    杨楚生跟吴拥军吵架的事,晚上来的社员们还在说,相当多的人,都在小声骂吴拥军,不过也才说几句,就没有人吱声,吴拥军的老婆也走了进来呗。

    这个桂香嫂,走进来的时候,还是看了杨楚生一下。她也没说什么,跟这个小知青碰了一下目光,还笑一下。

    她才走进来,吴拥军也进来了。这家伙神气啊,嘴里叼着香烟,脖子还是歪的。

    “你们五位知青,明天到县城收肥。”吴拥军说完了,一回头就走。

    “收肥是什么呀?”白雪还不懂,小声问秋月嫂。

    秋月嫂也知道吴拥军在报复了,不过她能有什么办法,小声说“收肥就是收人家马桶里面的东西,一个马桶一分钱。”

    “我呸!”刘雪贞泼辣的劲一上来,也敢大声。

    杨楚生却是笑,这活他的前生也干过几次,他还觉得有意思呢。

    桂香嫂记完工分也想走了,临走的时候,又看一下杨楚生。他的目光本来是在看白雪,跟她在说话,感觉她的目光在往他瞧,也将目光往她脸上移,两人的目光又碰上了。这少妇赶紧低下头,走出祠堂。

    这记完工的人一走,知青们也就想睡了,确实感觉有些累。

    “喔喔喔……”

    村子里的公鸡叫了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