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知青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知青人生- 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常委们也只有点头,真要搞市场经济,他们也真的不懂。都习惯了搞计划经济,在坐的这些人,打白纸条的频率比看报纸还勤,怎么也适应不了。

    革委会主任也说话了“我们县的包产到户已经完成,农改办也算是完成任务,可不可以让杨楚生从抓农改变成抓市场经济?”

    不用革委主任说,在坐的人第一印象就是杨楚生,这家伙谁都看在眼里,抓经济没问题。

    政协主席却也说“让他抓,他会不会将农副产品也开放?粮食这一项,国家可没有放开市场。还有投机倒把行为,现在还是在大力打击,他要一起来,会不会放任投机倒把?”

    杨楚生当不当这个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还让常委们又热烈讨论了两天。这些人开会的功力一个比一个棒,再讨论个两三天,他们也不感觉屁股疼,不过最后还是确定了。

    这个经济发展办公室比农改更加重要,农改是按照政策改变,这市场经济虽然也是上面提出来的,可要是弄不好,就是触犯了国家的政策底牌。所以吧,就让柳书记挂个主任,杨楚生任副主任。

    杨楚生真红,常委会确定了,柳书记还又将他叫到办公室谈谈。虽然这季节,柳书记身上已经改成了薄羊毛衫,不过看着走进来的杨楚生之时,两人的目光一碰,她的目光还有些游移。

    她来到平县,跟这家伙不经意间搞了几次的巧合。这种巧合一两次没关系,多了,也让她的心里,对这小家伙增加些好感还是有吧。现在不管什么新鲜事,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

    杨楚生真乖,坐在沙发里,双手往两腿中间夹,这家伙正爽,滨海市在宣传什么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这哥们正打算跑滨海市,找孟跃进。准备用两人的资金,在那边办一个贸易公司,如果办得成,也是整个滨海地区第一家私人公司。

    “柳书记,你找我……”杨楚生坐了有半分钟,见这美妇只看着他笑,以他的想象,这目光太过温柔,有五分脉脉含情的成份。搞得他还不好意思,男人老往一个不是什么关系的女人瞧,会被认为不是傻就是不正经,反过来,女人看男人也一样。所以,他也感觉柳书记不大正经。

    柳书记要是知道他的想法,可能会很正经地朝这家伙嗔一眼。即便是她心里有着这家伙很那啥的想法,表面也不会流露得这样明显,女人心里一高兴,目光温柔点也是正常。这美妇听他说了,也笑着将让他任经发办副主任的事说了。

    杨楚生听了也在眨眼睛,本来他以为,他即将又要回红山公社了呗,却不想还不能回。不过搞市场经济嘛,他倒比搞农改还愿意。笑着说“那我就服从领导的安排吧。”

    嘿嘿,明明是自己乐意,却还说成是服从领导的安排。柳书记又笑着点头,双眼皮下面的目光还比刚才更加温柔。反正她有感觉,刚到平县的时候,听说这家伙是很拽,不过在她看来,开始他是很拽,可好像也越来越乖了。她还有某种想法,柔能克刚。

    “很好,关于你的干部问题,县委正准备将你正式从红山公社调上来。”柳书记不但目光温柔,说话的语气也特别温柔。她也有感觉,这时代要继续下去,杨楚生会红起来,她也很愿意他红,因为他有红的头脑。

    杨楚生就笑呗,要是调上来,那他应该是成了正科级了吧?差不多要二十三岁了,这级别会不会太高了点。

    太搞笑了,县委还举行一个简单仪式,柳书记还来个现场说话,表扬了农改办所取得的成绩,然后农改办总共五个人,就全部改成为经济发展办公室,简称就是经发办。这也是个临时机构,反正这种临时机构,地区批一下就行。

    有人欢喜也有人愁,杨楚生是副主任,正主任是柳书记,虽然听职称是降了,但其实还不是照样履行正职。而且吧,这经发办的权力,可比农改办大多了,其中就包括以前跟他打过和吵过的打资办和市管委,所以喜字全都被这哥们捞在身上。

    愁的人可就多了去,最愁的就是农改办那三个副主任。这办公室一改,他们全部都变成一般工作人员,真的冤枉,这三个同志当时为了达到曲线提升的机会,可是花了不少钱的。

    还有愁的,就是县打资办主任和市管委主任,这俩个部门可是杨楚生的仇家,现在好,打资办和市管委两个主任,也参加了今天的仪式。因为市场经济,跟这两个部门是最直接的关系。

    这又是部门重复,杨楚生是有跟柳书记提过,就是这三个部门应该合而为一,然后撤消各公社治安组。可这柳美妇当然不会同意,各地都还是这样,她也没有跟杨楚生一样,有我行我素的拽样。

    杨楚生太让人抽风了,抓市场经济,还不是得从县城抓起。县委也很重视,柳书记和分管财政的革委会副主任,也到县城的市场来了。

    县打资办主任和市管委主任也得到,还有县城的市管主任也来,没办法,要说级别,打资办主任还是正式的,可杨楚生无疑于就如钦差大臣一样。仇家相见不眼红,有的只是不自然的笑。

    县城的市管所长更搞笑,这老哥们跟杨楚生握手,还恭敬地伸出一双。几年前这家伙还是个小知青,被抓进市管还骗了五十块钱,要知道现在他能这样,当时就应该给他两百。

    杨楚生也因为几年前的那次大闹市管所事件,当时就在市场里做生意的那些公家摊档职员们,还有那些投机倒把分子那个不认识他。现在好,看这哥们站在一位显然是官的中年美妇身边,朝着市场指指点点的,也让这些人大为吃惊。

    “柳书记,市场经济就是脱离计划,所以市场得先繁荣起来。”杨楚生看着人是热闹,但东西却不丰富的市场说。

    柳书记也在点头,也说“但也不能超过政策底线,特别是投机倒把,还是要禁止的。”

    投机倒把,在这种小县城里,还是指那些二道贩子和农副产品。杨楚生小声又说“应该适当放宽农副产品的限制,可以定一个额度。还有这些贩子,他们对市场的繁荣,其实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个还是要研究吧。”柳书记又说。

    太逗了,整半天的时间,就是杨楚生在跟柳书记说话,他们的话,这打资办主任听了还挺不爽,要照杨楚生说的,那以前权力比市管还大的打资办,几乎可以撤消了。

    杨楚生不做就不做,要做就不拖,上午跟柳书记看了一下市场,下午就开会。这哥们当着打资办和市管委两位主任的面,就是要逐步开放市场,允许农民将一部分农副产品自己进市场交易。还有,市管也不应该动不动就抓什么贩子。

    这两位主任听了是会傻眼,打资办主任还说“这样子,投机倒把就是合法的了?”

    “有额度的嘛,不超过额度就不应该抓。”怎样?现在世道倒了个,杨楚生说了算。这哥们差点对打资办主任说出,不同意就自己找柳书记说的话。

    “呼……”下班了的杨楚生,人货车还没开进制衣厂里,正好赶上工厂下班,这一班工人几乎都堵在他的前面。他成了经发办副主任的事,工人们也都知道了。

    桂香嫂站在办公室门前,也在朝着他笑,这俏村嫂也是因为人太多,不好意思走到他车边。

    “砰!”杨楚生关上车门,先朝着走过来的一群知青笑。现在已经没有新知青了,这两百多名知青,也有二三十对也在这边结婚。

    桂香嫂也走过来了,还伸长脖子还驾驶室里瞧,他一下班,就会买些好的东西。

    “哇,你这什么鱼呀?”桂香嫂看着驾驶室里,一条足有两斤,用咸草穿过嘴巴,身上有斑点还是活的鱼就问。然后抿着嘴巴笑,反正这条鱼他自己也吃不完,她就帮他吃。

    

第422章 秋夜里

    第422章秋夜里

    杨楚生买的是一条红石斑,两斤多一点的石斑鱼,价钱比去年贵了有一倍,不过也便宜,两斤出头还不到十块钱。想吃就吃吧,这种鱼再过两年,那价钱可是不得了。

    “这鱼你自己能吃完吗?”桂香嫂等着那些知青们都往村里跑,帮社员们收稻谷,又看着杨楚生提着那条还在甩尾巴的鱼问。

    “我吃不完,就没有人想吃呀?”杨楚生还笑着说。

    桂香嫂瞪一眼,她当然想吃了,笑着也说“我帮你杀。”

    “行了,你就只会切块,不是煮酱油就是油煎,我自己来吧。”杨楚生笑着往厂门外就走。

    桂香嫂就笑,这鱼她看都没看过,那知道怎么做。跟他走到村口,看一大群知青正在帮着秋月嫂他们收稻谷,她也往晒谷场走。

    “桂香,你跟杨书记在说什么呀?”秋月嫂拿着一大块农用薄膜,回头笑着问。

    “没有呀,在说工厂的事呀?”桂香嫂笑着,拉住薄膜的一角,边往谷堆走边回答。

    贵喜的老婆拿着扫把,将地上的稻谷往谷堆上扫也说“杨书记现在管市场了,我们多出来的稻谷,能不能自己拿到市场上卖呀?”

    “肯定不行,你没看见,公社治安组和打资办,每天不还在路边检查的嘛。”正拿着竹筛在扬稻谷的水笋叔也说。

    应该说吧,跟贵喜的老婆有同一个想法的,几乎是全部农民的想法。农村改革也改出问题,就是农民增收了,粮食还得给国家收购,而收购价虽然现在政府是叫所谓的“议价收购”。议价按字面理解,是双方可以商议,但却不能,价格还是收购方说了算,只是比以前上浮一点而已。

    杨楚生任了这职务,他这几天竹寮边总是热闹。不少大队干部往他这边跑,别大队的社员也跑,都是打听让不让农民买稻谷的事,搞得他日头都下山了,他那条鱼还没杀。

    桂香嫂收完稻谷,也不想在厂里跟知青们一起吃饭,走到竹寮边,才看他在杀鱼。

    “怎就这么晚呀?”桂香嫂走近了问。

    “这几天我每天都晚。”杨楚生已经杀好了鱼,正用刀将鱼身的肉左右划开,然后两边撒点盐,再撒上姜丝。

    桂香嫂却蹲在已经烧起来的土灶边,揭开大点的铁锅,看着只是水,笑着问“这锅要干嘛?”

    “蒸鱼的,这鱼清蒸最好吃。”杨楚生说着,将一个竹子做的三角架放进锅里,再将放着鱼的盘子往架子上放,盖上锅盖,立马就加大火。笑着对桂香嫂说“你再起一个灶。”

    桂香嫂“扑”地就笑,好得他这里土灶多,这俏村嫂还是先淘米吧。

    这做饭也确实太原始了,黄昏的竹寮边,两人各自蹲在土灶前,桂香嫂烧一把火,抬起脸,抿着嘴巴朝这家伙笑。

    “笑什么?”杨楚生边问,边将已经蒸好的铁锅拿开,再拿一个铁锅往火灶上放。这哥们手脚很麻利,往锅里倒点花生油,然后扔下切好的青葱,立马就响起“嚓”地声响。

    一股油爆青葱的香气,让桂香嫂也深吸一口气,笑着又说“真香!”

    “饭好了没?”杨楚生用勺子一边搅着青葱一边问。

    桂香嫂笑着摇摇头,又低头烧火。

    杨楚生抓起一把土,往火灶里一撒,将火熄了,也不管了,将鱼从铁锅里端出来,再将那个小锅里发出青葱香气的热油往鱼身浇。

    

    又是“吱”地声音响,那条还在冒出热烟的石斑鱼身上,一股鲜美的鱼味,渗合着姜丝和青葱的香味,让桂香嫂又抬起头笑,真想立马就吃上一口。

    杨楚生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鱼肉没吃先欣赏。这石斑鱼的肉特别白,往嘴里一送,那种鲜美的味道,真的没有亲自尝一口,难想其中味。清蒸的,保持的是这种鱼的鲜美原味,这种鱼的肉质特别嫩,鲜得带甜还不带刺,咽下鱼肉,舒服得直点头。

    桂香嫂抿着小嘴巴,嗔着这家伙,意思嘛,就是他只顾自己。

    “嗯!要不要先尝尝?”杨楚生又夹着一块鱼肉,故意问的了。

    桂香嫂好像习惯似的,回头往田间的路瞧,黑朦朦中不见一个人影。回过头,笑一下才轻轻张开小嘴巴。

    “嘻嘻,别这样。”桂香嫂看杨楚生筷子夹着鱼肉,还一只手放在下面预防着鱼肉会掉,忍不住转过脸就笑。

    “快点,要掉了。”杨楚生还着急地说。

    桂香嫂又张开口,连同筷子端都含进嘴里。

    杨楚生的筷子才拿出来,她就轻轻一咬,点头说“嗯!好吃!”

    吃饭就是一种享受,吃着鲜美的石斑鱼,再喝上两杯美酒,这种享受可能神仙也享受不到。

    “哎呀,可能吃不完。”桂香嫂将杯里的一小口酒干了,看着还有四分之一的鱼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