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嫡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原配嫡女-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宥娘做的衣服,他定然是会穿的。
温宥娘不曾想孟世子还这般不讲究,少不得也打哈哈道:“行呀,做好了就给你穿。”
孟世子高兴了些,吃了饭,却还是没跟温宥娘多说什么,只琢磨着自己心里的事儿。
温宥娘无聊,少不得继续缝衬衣,孟世子就在一边看着。
直到休息之时,温宥娘少不得再提点了他一句:“你知道怎么不用缰绳让马朝着往自己想的方向走?”
这种事儿孟世子干得多了,就道:“前面吊个萝卜甚的,不就成了?”年少狂妄之时,连骑着人前面吊个玩意儿的事儿都做过。
温宥娘去捏孟世子的脸,“这不就成了,兴国侯世子跟那马儿有什么差别?不就是有些马要犟了些?不喜欢吃萝卜,喜欢吃草罢?不喜欢吃草,馒头、果子总要吃不是?马要活下去,总得吃东西,也不拘哪一样,给它吃就行。明白没?”
孟世子哪不明白用人以利的道理,跟温宥娘道:“我知道,就是那厮太酸腐!”
很明显是收买的筹码不够,温宥娘想了想,也不问孟世子用什么利来诱惑所以失败的,只笑着道:“那就慢慢来,只要你有的,他能用的,总得一样得他心意才成。”
孟世子似乎也不想多说这事儿,只跟温宥娘说里衣的事情,“你都没被我量过身,怎的知道我穿多大?”
温宥娘心想我就闹着玩儿的,还真以为给你做的呀,不过嘴里却道:“你天天在我眼前晃,我要这么点量都估不出来那不得是瞎子?”
孟世子得了这一句,心满意足的睡去了。
第二日温宥娘就把阿毛叫了进来,“这几日世子寻兴国侯世子是怎的说的,你都与我说一遍。”
阿毛是孟世子的贴身小厮,这几日孟世子出门也自然带了阿毛一起。温宥娘问,阿毛不会不说。毕竟是女主子,且明显女主子比男主子有用。
因此阿毛就将这几日的事情说了,然后道:“世子听得难受,也不愿意吭声,所以这两日才心情不怎的好。”
读书人的嘴和读书人的笔,在哪个时候刻薄起来都能要了人的命。
兴国侯世子读书读得多,孟世子的确不是他的对手。不论拿着哪种态度去与他说,都免不得受一番挖苦。
庶族与氏族之间的矛盾,正人君子与纨绔们之间的矛盾,有势者与无势者之间的矛盾,许多都不过是因站的角度不对等。
阿毛见温宥娘脸色微变,忙道:“兴国侯世子话虽说得难听,可小的听了也知道是那些话是有道理。世子要早些年有人跟他说那些,又哪不会出息呢。”
温宥娘只笑着道:“兴国侯世子天性仁厚,对世子所言自然是金科玉律,无一不为了人好。”
只可惜兴国侯世子一出生就是嫡长子,上面父母尚在,到了时机就被父亲请立为了世子,就兴国侯偏爱的黄二郎也与他相亲相爱,抢不过他的风头。又哪能理解孟世子所处的情势。
无父无母,舅家无视,二房虎视眈眈,就算孟世子自幼被精心教养,也难免弹压不住二房的取代之心,反倒可能因两边势均力敌的争斗而让孟氏这一支招祸。
这也是世家与庶族之间的不同。
庶族里兴国侯世子只要自己立身正,就是黄二郎在名声才智上压过兴国侯世子了,他也难取代品行毫无瑕疵,出身又正大光明嫡长的兴国侯世子的地位。庶族出身的勋贵能争的,也不过是那个爵位及几分家业,且庶族的宗族对族中权势者的影响并不大,而宗族对站道高位上的权势者也渐无大用,两者之间的牵制并不强。
而爵位,于世家嫡出而言,却是没那般重要。世家分支,没哪一支不是嫡出出身,各自祖上不论朝代,能人辈出,只拿他们生平出来都厚得能砸死人。
他们争的从来不是爵位这种东西,而是一族的领导权。权利越大,斗争越激烈,也都不过是族中内部秘而不宣。
如黄世子骂孟世子的话,说他自幼不争气,若是自幼好学,焉能有此日却是错了。孟世子身边半点助力也无,要心比天高,后面接着的必然是命比纸薄。
要坐稳宗主位,得先与族中各支角力,然后还得与府中与二房角力……就算孟世子天生聪慧机智过人,一口气去投了军建立个如卫青霍去病一般的丰功伟业出来,又有嫡出血脉,压得族人二房心服口服,那也得皇帝会给他崛起的机会。
孟世子可遇不到一个汉武帝,更何谈现在娶了一个庶族出身的她来。孟世子的弱,至少给了他姐姐跟他自己一条生路,至少二房愿意效忠太子妃,也愿意护着他一辈子。
“世子今日没出去罢?”温宥娘问道。
阿毛道:“世子今日在跟温郎君读书。”
温宥娘点了点头,让冬梅与阿毛拿了赏,让人出去了方又开始缝缝补补起来。

☆、第146章 海阔天空去

温宥娘去寻孟世子之时,孟世子正在苦读诗书,一张好看的脸都愁得有些难看了。
把饭盒子里的点心与装果汁的酒壶轻轻端了出来搁在一边,温宥娘才道:“世子这是准备头悬梁锥刺股?苦读诗书好科举?”
就她知道的,就是一动不动的看了两个时辰的书了,现代学生学业苦也得三刻钟休息十分不是。
孟世子这受刺激得,也太刻苦了些。刻苦得把一张好脸都给破坏了,倒让温宥娘心疼了。
人没用,脸好歹管用呀。
孟世子听得温宥娘说话,只抬眼看了桌子上的点心跟酒壶一眼,又垂着头看起书来了。
温宥娘起身站在孟世子面前朝下瞧了瞧,瞧见书名是甚,不由得大吃一惊,问:“世子看得明白?”
这话顿时又把孟世子给刺激了一下,只见他咬着牙,目露凶光,将书卷起,抬头瞪着温宥娘,“我还不识字?”
温宥娘觉得这样的孟世子十分好玩,就笑道假装叹气道:“我瞧着也认识它们,可惜它们不识我呢。”
孟世子听这话,心里觉得果真天下有同好,脸上却不好露出来,只恨声道:“日读诗书三百篇,不会文章也会谈。我就苦学几日,不信还骂不过他!”
敢情是被兴国侯世子骂得狠了,觉得吃了亏决定骂回去?白瞎了她亲自下厨房,做了点心跟那壶果汁那份心!
温宥娘嘴角抽了抽,虽心里觉得兴国侯世子那番话有些打人打脸,专往孟世子痛脚踩,但觉得就孟世子这德行,兴国侯世子看得惯才怪了。
不过孟世子这会儿也不看书了,可能觉得温宥娘都说她也看不懂,自己也不用装了,只起身上前装模作样道:“一闻就知道是夫人亲自下的厨,色香味俱全了。哟,还有酒?”
伸手一倒,发现是果汁,立马改口道:“果汁比酒好,喝着就凉快。”
此时已到四月天快进五月,四处都是姹紫嫣红,天气难免从暖转热,孟世子这话说得也就还将就。
温宥娘与孟世子分别往桌子两边坐下,才问道:“余卿呢?”
孟世子道:“恩,听说四房的一个晚辈要来,所以让人收拾屋子去了。”
温余卿与温长倬感情一向好,听闻温长倬以后要跟他一起读书,自当是愿意的,因此亲自去看着下面的人收拾屋子,倒也不奇怪。
奇怪的是,孟世子一直很想问:“按道理,余卿当初也算是四房嫡长孙,为何没有排字辈?这似乎有些不合规矩?”
温宥娘抬眼看孟世子,孟世子也没觉得自己问得有什么错,道:“其实许多人都奇怪,当初你阿弟中小三元时,就有很多人说过一回了。还有人说,其实你阿弟是庶出,所以才这般。”
要说温余卿是庶出的,孟世子也觉得有些道理。虽温宥娘对温余卿极好,好得不像嫡出对待庶出的态度,但一想她对庶出的温长倬也十分好,还亲自启蒙教养,就证明她是不分嫡庶的人。
“你今日怎的想起问这个了?”温宥娘问。
孟世子其实就是没事儿找事儿,不是温宥娘正好问到温余卿,他又正好说到温长倬么,就道:“就随便问问。”
温宥娘倒也没隐瞒,“余卿这两个字,是我当年替他取的。”
孟世子不曾想竟是温宥娘取的名字,有些讶然,“可入族谱之时,怎会答应的?”
温氏里面的那些事儿温宥娘没打算跟孟世子说,只笑着道:“父亲从那时候就看中我了,所以听我的呀。”庶族跟氏族不一样,规矩这种东西,有时候其实有也当没有。
“可怎的就没加个字辈上去。”就孟世子虽纨绔,但觉得连字辈都不要,也太没规矩了点,不然怎么分嫡庶,遇着同姓的怎么排辈分。
温宥娘却道:“我就觉得那两个字挺好。何况庶族其实也没世家那么多讲究。”她才不说余字那是上辈子她家男丁的字辈。反正那时她说了,管着族谱的六老太爷都同意了的。
有些庶族,名字中也不一定带字辈,大多看算命的怎么算。盖庶族因生存条件比世家的差,所以更加信命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按照算命的来说,有些人的命格,只能带一个单字,那些封建迷信的还不是就用单字了。跟改个名字就能荣华富贵比起来,字辈也算不的甚重要的东西。
孟世子问不出来,也没兴趣继续往深里问,本就是闲来无事才问的。因看了两个时辰的书,于他而言简直就是受苦受难,因此也不管温余卿回不回来,只抓着点心跟果汁就自己吃了起来。
等吃完点心,少不得要在庄子上转一转,然后去田地间走一走。
以往孟世子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此回到庄子上住对月,少不得被温宥娘教导他一些民生来,让他知晓这天下还有许多人维生不易。
不过孟世子显然没领会到温宥娘的传达精神,只问着每日都有些说头的温宥娘,“夫人是怎的知道这些的?”
怎的知晓的?上辈子我前男友就学这个的,还真是不好意思了,这个也不能告诉你。
温宥娘随口掐了借口道:“自然是农书上看的。你每日吃的穿的用的,总归得知晓它们从哪来,不然岂不是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来。”
“何不食肉糜是甚笑话?”孟世子好奇道。
温宥娘又想扇自己的嘴,就道:“一本故事书里说的,天下水灾,臣子说百姓过得苦吃不起粥,皇帝就问何不食肉糜。话就从里面来的。”
孟世子一下子就懂了,“傻子才这么说罢?”
……那皇帝好像的确是个傻子?温宥娘无言以对。
两人闲逛了一圈,这才回到屋子里,本就闲来无事,温宥娘就道:“你可知信息流传,怎样最快?”
“自是用快马相送。”孟世子道。
如军情紧急,边关到帝都;或者是帝都风云变幻太快,京城到各大世家。就少不得八百里加急,用的基本上是有快马称的良驹。
“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要想要无迹可寻当如何?”温宥娘又问。
用快马的大多走官驿,从一站到另一站,自然是最短路线,因此速度便快。但也容易暴露,遇着心思叵测的,消息一个拦截,后面就得倒霉。
孟世子就道:“不易查的,自然是行商携带。不过行商行止不定,速度太慢,容易误事。所以许多世家都有自己养的小商队,打着商队的幌子收集传递信息。也有暗探,乔装打扮,四处依附而行。要事先无法锁定,半途跟踪不到,最难查询。”
虽然孟世子手中探子只有孟迅那一支最忠诚,不过要说对世家之间的信息流转还是相对了解的。
行商之间的信息流传倒是好查,只要得知对方从哪来到过哪往哪去,就能差出一些来。只会乔装打扮的暗探,因大多时候只独身一人,又有隐藏身份的户籍,向来不走寻常路,最难以察觉。
孟氏尚好,探子已经形成一个规模,有了固定形势,一结一线一结,算得上是形成了一张网。
温宥娘要再建立起一支独立的来,并不容易。
正是知晓这一点,所以她与孟世子道:“我们需得建立一支商队,走南往北,也作信息流转之用。只单独设立暗探,成本太高。”
给路资,给经费,给办各种假户籍,前面两点还好,后面那一点是最难办的,要的是人脉。
“南面须得通云州,北面须得到相州。”温宥娘点着桌子道。
云州有薛戚,相州将会去兴国侯世子与六郎,因此两处的消息必须得快,一支商队且也得分做两小队,一南一北各自来回。
至于来回的点,温宥娘就打算设在江南,“江南人多地广,人口繁杂,商业繁华,物产也多,也好周转。”
孟世子却是有自己的想法,“直隶更佳。”
两人就那个点争论了一番,就听得冬梅敲门道:“姑娘,姑爷,外面有人来访。”
温宥娘与孟世子只得停下争论,道:“进来罢。”
冬梅推开了门,进来道:“听闻有三十多人,都身披兵甲。”
温宥娘看了孟世子一眼,随后就想到了六郎,就与孟世子道:“许是六郎到了,你出去接待一番。”
虽然六郎是个官奴,不过鉴于老公爷对子嗣那宁可兜住不可放过的德行,孟府里的几房说要真把五郎六房当半点不怜惜的下人看也不容易,至少也得当个老公爷身边的得用奴仆,虽不至于说有什么敬重但也不会不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