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香-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小绸有墨,所以柯海也可怜!这三个可怜人,各和各都是咫尺天涯,都孤寂得慌。镇海媳妇想:要小绸理柯海万万不能了,那么小绸与闵女儿呢?小绸决意不理柯海,闵女儿或许就无碍了。镇海媳妇就此生出一个念头,让闵女儿替小绸绣一件活。

背了小绸,镇海媳妇就上了东楠木楼。闵女儿见是镇海媳妇来,不由慌了神,站起来带倒椅子,倒茶失手浇了客人的裙子,抹桌子又将茶盅扫到地上碎个八瓣。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二奶奶替大奶奶来向她问罪了。镇海媳妇按住她的手,让她领去看双胞娃娃,两人正睡着,脸通红,颈项里全是汗。镇海媳妇一看,六月的天,还捂着两床被,赶紧揭去一层,又推开半扇窗。闵女儿疑惑道:会不会受寒?镇海媳妇就教她:热也能伤风呢!看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就要当两个孩子的娘。看了双胞胎又去绷上看绣活,湖蓝色的绫面,绣的黄和白的雏菊,一问,原来是给小桃姨娘绣的裙子,镇海媳妇就说:怎么不替你姐姐绣一条?闵女儿霎时间红了脸,停一时,说:不敢。镇海媳妇说:有什么不敢的?绣成了,我代你交到她手上。闵女儿低头说了声“好”,再不出声。镇海媳妇说:大家子里人多嘴杂,千万不要听信人家撺掇!你姐姐生气,是在理上,当然你并没有错,可你年纪小,又是晚到,就要敬在前面。看闵女儿的头发,黑亮厚密里埋着半截银簪子,簪子顶上坠一颗小圆珠,不由叹了口气:大伯不是在外访山问水,就是忙于制墨,终究还是你们姐妹做伴!说罢起身告辞,厅堂里伫了脚步,将向门的那副对子念了两遍,觉着有些意思。回去念给镇海听,镇海沉吟一会,说,那上句“点点杨花入砚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写的就是大哥与大嫂,可惜下旬“双双燕子飞帘幕,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却不是他俩了。

二三个月的光景,闵女儿果真将一件绣活儿交到镇海媳妇手中,展开看,是丫头穿的棉袍,绣着各色鸟雀,黄的,翠的,金红的,雪青的,鸟雀和鸟雀间是绦萝,卷曲的须沿斜门襟攀到领口,正好左右分开,各顶一个小红果子,缀在领上,十分喜人。镇海媳妇说:单是描一遍也要这些天功夫,难道没睡觉吗?闵女儿说:睡是睡了,只是把桃姨娘的活儿耽搁了。镇海媳妇看出闵女儿向小绸求好的心,小绸会如何对闵女儿,心中却没有底。她说:我先代你姐姐谢过你,回去吧! 闵女儿转身走了,睡在帐子里的阿潜却看见绣袍,爬过来一把抓起,要往里钻。阿潜已过周岁,本来是爱好吃的,如今又从中生出另一件爱好,就是好看,凡穿着鲜丽,就一定凑上身去,亲热一番。镇海媳妇赶紧将绣袍挪开,他却紧缠着,不得已,往身上比了比,算是穿过了,这才罢休。然后,镇海媳妇便携了阿盼与阿潜,往小绸那里去了。

丫头正在写字,写的是欧阳询体的楷书,身子坐得直直的,目不旁视。听见有人来,并不回头,兀自运笔,分外娴雅。那两个小的,一边一个看姐姐写字,镇海媳妇便将绣袍展开在小绸面前。小绸眼睛一亮,刚要伸手来接,陡地又收回,眼睛移开了。镇海媳妇将绣袍跟着移过去,她伸手拦开,说:你别和稀泥! 镇海媳妇说:我和稀泥,你呢,非要弄个清浊两分,分得成吗?小绸负气说:分不成就分不成,又不是盘古,要开天地!镇海媳妇说:这不结了?小绸说:结什么结了?镇海媳妇说:结了一盘酱!镇海媳妇原本不是个胡搅蛮缠的人,可对小绸就不同了,就使得上性子,小绸也惟独奈何她不得,只好笑起来:什么呀,乱七八糟的!镇海媳妇胜这一个回合,缓下来:就糊涂里说吧,都是自家姐妹。小绸回敬道:那就让镇海也替你纳个姐妹来,加倍的人多势众!镇海媳妇略有些变脸,却还撑着:我倒愿意他纳一个!小绸就说:人家心里只有你一个,怎么肯?镇海媳妇沉了一沉,说:我只告诉你一个,可别往外传!小绸见她正色,就收起调笑:有话快说,什么时候瞎传过什么了?镇海媳妇瞥一眼案子上写字看字的孩子们,放低了声气。

你难道看不出来?他如今凡事都淡泊得很。小绸说:镇海从来与他哥哥不同,不喜欢热闹,一心只在读书。镇海媳妇说:可是,你到底有没有见他人秋闱?小绸扳指头算了算:甲子年老太太殁了,自然没有心思;丁卯年你生阿潜,闹出偌大的动静,叫人家怎么去应考?镇海媳妇说:那你等庚午年吧,看他去不去!小绸说:考不考也算不上什么,他哥哥倒是少年举人,如何呢?再说咱们公公,都中了状元,在京师做官,回来后再也不想去!镇海又更比他们脱俗——镇海媳妇截住她话头:我要说的就是这个!什么呢?小绸还是纳闷。镇海媳妇再压低点声:他如今极爱往一个去处。什么去处?小绸问。莲庵!镇海媳妇说出这两个字来。莲庵?小绸更纳闷。她想起老太太生病那年修的庵,住了一个疯和尚。只进去过一回,是做老太太的水陆道场,还以为早就废了呢!镇海媳妇告诉小绸,那镇海也不知何时何事何机缘,与疯和尚结识了,起先还只是偶尔去一趟,这一二年里,越来越走得勤,近日,竟开始吃花斋,就是隔三岔五地吃素,要知道——镇海媳妇说,咱们家并不是认真信佛,那庵子也不过是老太太得病,一时兴起修的,和尚呢,其实是半个乞讨,所以留他差不多就是行善——小绸只是点头,镇海媳妇接着说:念经拜菩萨,大多是愚痴,有口无心的,倘若正经读过书的人,或者不信,一旦信上了就不是小事,移性也未可知!小绸不禁也发起愁来:这才叫信邪呢!镇海媳妇赶紧掩住小绸的嘴:不能说,一语成谶!小绸往自己嘴上掌了两下,恨声道:这兄弟两个打散了匀一下才好,一个太俗,一个太清。镇海媳妇惘然道:还是俗些好啊,看得见,摸得着,即便结仇,也是身边人!小绸也感到一阵戚楚。两人不说话,低头看了那百鸟朝风的小绣袍,满眼的热闹,几乎听得见声声啁啾。

10 疏浚

震川先生寓居沪上的时候,读书授学之余,常爱观察地理与民生,筹划方策,然后上书。在这水网密布的江南城域,淤塞和淹涝是常事。历年来,开凿无数新河,又贯通无数旧渠,事实上都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将地貌改得面目全非,还不如原先,尚可听其自然,却也改不回去了。震川先生早就窥出症结,症结就在一条中江,即吴淞江。在他的《与县令书》中这样写道:“吴淞江为太湖出水大道,水之径流也。江之南北岸二百五十里间,支流数百,引以灌溉”……系数与分辨水道的经纬脉络,得出结论:“非开吴淞江不可”!不知他的《与县令书》有无向上提交,一个老童生的建言献策,能得多少注意呢?震川先生离开足五年之后,应天巡抚海瑞下令疏浚吴淞江,与震川先生治水的理势不谋而合,证明先生格物致知,不可小视。

上年夏季,海瑞任命南直隶巡抚,驻扎苏州。海瑞的刚直廉正坊间多有传闻,最著名的是背一口棺材上朝,然后奏疏,指称皇上种种罪名,骂得个狗头喷血。皇上还算自持,到底没有当庭发作,翻过年头就让锦衣卫将他拘到东厂大狱,刑部判了绞刑。海瑞自忖没有活路,只是等死,一等等了十个月,等到有一日,狱卒为他设酒菜,便知到了上路的时刻。不料,狱卒拱手道喜说:换了新皇上,称他为“忠臣”,海瑞这才知道年号已为“隆庆”。丁卯年出狱,己巳年便是正四品官,三年内历任尚宝书丞、大理寺右寺丞、左寺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直至应天巡抚。天下颂扬的清名,一旦到了眼面前,却是令人着慌的。如此的耿介,多少有些不通人情,甚而至于乖僻。据传替母亲做大寿,只买两斤猪头肉。话说到此处,已不像褒奖,倒近似诋毁了。也因此,苏松一带的富户颇为不安。不知由谁起头,纷纷将朱门漆黑,笙歌夜宴全偃息了。果然,海大人到任后,先就拿华亭徐家作伐。论起来,华亭徐对海瑞有恩,当年刑部判他绞刑,迟迟不执行斩首,全凭徐大人压着,换过代来,才有他今天。其时却全不论这些,逼着徐家退田。这一着是杀鸡给猴看,凡有产有业人家无一不胆寒。就在这一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方廉告老还乡,从南京回新城,途经上海。嘉靖三十二年,方大人曾在松江做知府,率众筑上海城,抵御倭寇侵扰,保卫海上安宁,就是他!知道方大人将从沪上回家乡,几家大户便商议作迎送。前面说过,沪上著名的园子,一是彭家的愉园;二是申家天香园。论资排辈,当是彭家,彭老太爷从刑部尚书任上退身,长子彭应瑞因主持漕粮储运有功,升任四川右布政史;但论园子的意境,天香园却要胜一筹。愉园于老太爷还乡时修葺,距今已七八年过去,那几具奇石虽有古拙名声,可是苏松风气却是日新月异,彭老太爷难免就守旧了,而天香园则旖旎得多。于是,众人议定,请彭老太爷出面,申家天香园设宴。此时,时未开春,园子里还肃杀着,申明世遣人遍城收集冬兰。冬兰花期在秋兰之后,革兰之前,但芬香漫长,自秋兰之前,至革兰之后,均绵绵不绝,可应“天香”二字。冬兰产于两湖,本地极少见,倘有的话,价格也极昂贵。到这时就不计较银子了,能有就属不易。与此同时,阖家上下不论主仆,女眷们一并动手,用各色绫罗扎花朵,缀在枝头。正忙得热火朝天,却有新消息,方大人不经上海过了,从大运河直接下新城。想必听说了这边在大张旗鼓,生怕惹出事端,于是趁早避开。这一头扑了个空,也算是得一个警示,从此收敛许多。

开春季节,疏浚吴淞江的政令张布了。先是募资,沪上的大户全都十分踊跃。一是饱受水道淤塞之苦,其实历年零打碎敲治理所募的银子集起来已相当可观,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倒不如爽性动个大干戈;二也是为消除新巡抚的成见,结好的用心。所以,募资这一项很快完成。再接着募工,凡大户人家都应承了劳役,这就划去一半,另一半由各家各户分摊,可说是全城出动,人心所向。开工第一日,海大人亲自上阵,挖了第一锹土。人山人海中,不晓得哪一个才是应天巡抚,有人说是长条身子,有人说是矮瘦个子,有说是白脸,有说是黑脸,争执中,已悄然退场,到底不知是怎么样的。

工程着实浩大,显见得下了大决心。沿江数十里全是挖泥抬泥的人,把个吴淞江兜底地通了一遍,清出的泥沙足够堆垒两岸堤坝。就这么一边通一边垒,直到人黄浦的江口,就地造一座闸桥,退潮时开闸放水,涨潮江水倒灌时闭闸拦沙。闸桥南岸又造一座金龙四大王庙。金龙四大王俗身是南宋钱塘金龙山人,排行第四,蒙古人进江南,金龙老四率兵抗击,终不抵事,宋室灭亡时投水殉节。一百年后,朱元璋起兵,黄河边被围,忽然天降一员大将,河水立刻倒流,元兵溃散四逃,天将自报家门为钱塘金龙老四,于是,朱元璋便追封为水神。自此,从吴淞江进上海的船只必要等退潮开闸才可通行,万舸云集,金龙四大王庙周边形成集市,人们称大王集,十分的繁荣壮观,成沪上胜景。相映之下,各家的园子都偃了声色,岑寂下来。

这一日的夜里,月亮大好,申明世兴起,想去园子里走走。没怎么惊动,只着一人掌灯,出门过桥,来到天香园。园子里静谧着,却又像什么都在出声说话。池子明晃晃的,连荷叶的影都透亮,犹如蝉翼;柳条里藏着晶片,一闪一闪;水榭、画舫、[87book小说网·www。87book。com]亭台、楼阁,凸起在天幕前,一拱一檐都镀了银。那积翠岗竟是墨绿的,树和草不像长在岗上,倒像是涌出地皮,再淌下来。四面都有香气扑来,是桃子熟透的沁甜,荷花的清新,各种草的无名的气味,还有一丝绰约的苦涩,就像药草,但不是药草那样一味的苦,而是有回甘——原来是数月前觅来的冬兰,早已经花谢叶残,却余香未消。

这园子活生生的,无论草木砖石都动静起伏,气息踊动。眼下虽是沉寂着,但不过是暂时收敛起来,不定什么时候,再会喷薄而出。申明世回想造园子的时候,十二年过去,他已临中年。这期间,母亲殁了,却添了儿女,就像这园子,一季花草接一季花草。那吴淞江疏浚后,淹和淤即可遏制,好比上古时候,大禹治水,水陆分野,天地清明,称得上尧舜之德。只是那海大人的秉性偏颇了些,仇富心忒重,倘没有富户,疏浚的资财从哪里出,年年的税赋从哪里出?据说,如今南直隶衙门内,公文纸不仅正反面都用,还必须顶格书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