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果-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师兄说的有理。”飞豹嘴上应着,但一双眼睛却是冒着精芒,死死盯在铜炉。

    飞虎道长见状,知道自己师弟见宝起意,也不说破,只是道:“此炉不能放入藏宝塔,会侵染其他法宝,你寻个地方,暂时安置。”

    “行!行!包在我身上了!”飞豹连连点头,重新举起铜炉,驾鞭朝山中洞深处飞去。

    飞虎却只是摇头。

    “这铜炉可不是那么好炼化的,我神识入内,分明感到其内残缺,明显缺了一部分,若不补齐,终究难以炼化,不过这样也好,省的被他炼化了,因果纠缠,惹来无穷麻烦。”

    念头落下,他突然抬手一抓,就听“啪”的一声,一层微薄的黑烟被他破灭。

    “与师弟交手的神灵,不知是和来历,竟能驱策心魔,不过,这心魔显然呆在阳间太久,就快被拉回天外天了。”

    ………………

    邱言并不知道飞虎道长的念叨,随着神念和心魔烟雾破灭,他再难感知山中洞的景象,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了收获。

    “封灵道的山门,竟是位于高山之内!其他道门,是否也是如此?那洞壁上楼阁相连,显然不是个小门派,不知有多少修行高手,还有飞豹道长的师兄,一看就不是个简单人物,修为几何?除此之外,洞下深处,似乎还隐藏着什么。”

    想着想着,神灵本尊目光一转,视线落到短剑和手镯上。

    “没想到,这法宝还有等阶之分,二等法宝,自行吸纳灵气、令损伤愈合……不知,这划分标准是什么,还有,飞豹提到了灵性,法宝的灵性么……”

    他眯起眼睛,神目放光,将长剑和手镯笼罩,香火念头奔涌而出。渗透其内。

    就在神灵本尊试着解析面前两件事物的时候,忽然心头一动,神池底下的黑洞中,传来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这股气息,即便只是一丝,依旧给邱言带来一种沉重之感,有种重于泰山的错觉!

    雍容、高贵、古老、腐朽……

    随后,这一丝气息里面,竟传出种种不同的意境。

    稍微感知之后,神灵本尊不由面色一变。

    “这股气息。是从书生分身那边传来的,但分身本身的感知却没有半点察觉,若非透过魂中洞渗透过来一丝,被神灵捕捉到了,根本就察觉不到!只是,这一缕渗过来的气息着实古怪……”

    邱言心里想着,神灵本尊分出一道香火心念,要将那道气息笼罩,进而解析。却没想到那气息被香火沾染,倏地一窜,竟扭动着化为一条纤细神龙!

    气如神龙!

    龙气!

    ………………

    关中。

    兴京,千年古都。虎踞龙盘,大瑞朝的中心之地。

    皇城,坐落于兴京中央,被护城河围着。占地广大。

    红墙金水九龙壁,白桥玉砖万重门。

    就算是站在皇城城墙上,那连绵起伏的宫殿。也一眼望不到头。

    富丽堂皇,恢宏大气。

    皇城内外,兵甲不绝,御林军号称是天下第一军,军中高手如云,随便拿出一人,都是勇冠三军,气血冲霄,但在这城中,也只是普通的巡防卫士。

    此乃盘龙之地。

    龙,就是皇帝,无关血脉,而在万民之念,天下之运。

    瑞帝李坤即位已经两年了,当初他年轻气盛,初登大宝,就遇上北牧侵占大瑞土地,从此便有了革鼎立新的雄心壮志。

    如今,两年过去了,皇帝身上的锐意已然隐去一些,行事越发稳健,喜怒也不再形诸于色。

    此刻,他正坐在御书房中,看着一篇兵策,手边还放着几本奏折、军报,边上有名头发花白的、白面无须的老者候着。

    说是书房,但也是间宫殿,宽大明亮,四周分散站着几名小黄门。

    殿外立着四名带刀卫士,个个气态沉凝,双眸如电。

    看了一会儿,年轻的皇帝放下兵策,边上的老者立刻上前,抬手轻揉皇帝的太阳穴。

    “河西的兵事还未平息,西南又闹腾起来了。”过了一会,李坤方才开口。

    老者便道:“那些兵将不会办事,不能给陛下分忧。”

    “这次西南的事情,和那潘向有关,”李坤微微皱眉,“王卿让他去剑南,是为了让他积蓄威望,推行新法,但依秘折所言,此人未免有些言过其实,还需琱琢几年。”

    李坤这一开口,说的是有关变法的事情,老者就不敢多说了。

    皇帝,执掌乾坤,看上去瘦弱,但随便一句话,就有可能改变天下气运,里面牵扯太大,老者一个宦官,不敢轻易插嘴,不然不等因果纠葛,但是外廷的大臣的奏折,就够他受的。

    随后,李坤又道:“好在国势昌隆,贤才应运,这剑南道却也有后起之秀,知兵善断,于乡试考场上指点西南。”

    听到这里,老者顺势说道:“莫非是那封烽火传信?”

    “不错!”李坤点点头,指着桌上的几本奏折,“刘静、李琦、张杜陵、宋渊的奏折都在这,都是走的烽火急信,其中三人提到了一个叫邱言的书生,还送来了他的考场兵策。”

    他拿起身前那本折子。

    “朕已与左军都督府递来的军报对照了,这兵策几可说是算无遗策!”

    年轻皇帝说到这里,脸上露出喜色。

    老者见了这一幕,立刻知道这叫做邱言的书生,已经简在帝心,得了圣眷。

    皇帝为龙,统领大瑞龙脉,他的眷顾,等同龙目所视,自会引起龙脉反应,分出一丝龙气,降临那人身上!(未完待续。。)

    ps:  感谢“小武他爸”、“浪迹山水”、“kai特”投出的月票!

    感谢“神马草根油酱”的打赏!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万里河山有烽烟

    李坤正在兴头上,突然门外来了个小黄门。

    这小宦官很是清楚皇帝的性子,进来之后并不多说,只是跪在地上。

    很快,李坤收敛喜意,将目光投了过去:“怎么?政事堂又有什么事?”

    “启禀圣上,”小黄门赶紧道,“几位相国因南方贼患吵成一团,王相公想要面见圣上,面呈章程。”

    “南方贼患?”李坤皱起眉头,“是最近几个月南方三道出现的那个邪教?听说以白莲为号,不过,后军都督府不是已经前去平叛了么?怎么还能闹到政事堂?”

    那小黄门顺势道:“几位相国虽是因这南方贼患争吵,随后又提起燕赵乱局,接着扯到了黑风山的天罡地煞贼,因而吵到了兵事,王相公有意变革军制,在军中推行新法,惹恼了其他几位相国。”

    “原来如此。”听到这里,李坤才算明白过来,“又是因为新法,如今这朝廷,吵来吵去,不管什么事情,最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新法!”

    他面露倦色,然后站起身来,转身向后走去,那在旁候着的老者紧随其后。

    李坤缓缓挪步,到了书房最里面,抬头朝墙上看去。

    墙上,绘着一副万里河山图,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山川江河,城郭军镇,尽在其上,栩栩如生,隐约有种种影像浮现各处。

    就见西北杀气连绵,烽火连天。

    西南,却也并不平静,有刀剑之光;

    岭南,则隐约能看到一朵白莲花,含苞待放;

    东南,惊涛骇浪,大海之中不时有鱼叉破水而出。直指沿海几府。

    江山东部,却有百多个将星,聚集在一起,闪烁放光,释放出凶悍气息,侵蚀大瑞龙气。

    再往北,则是一片乱局,仿佛能透过此图,听到灾民哀嚎,流民怒吼。

    至于北方国境之外。更有黑龙隐现,在草原沉浮不定,流露出狂暴、肆意、气吞山河的气势。

    “世人居于一隅,只能看到眼前,以为大瑞花团锦簇、歌舞升平,又有谁知道这万里江山上的隐患?新法施行,阻力颇大,天下官绅几乎群起而阻之,朕又何尝不知其中缘由。奈何国势维艰,若不革鼎一新,早晚要动摇龙脉,国祚不保!”

    “陛下……”旁边老者听到这里。心中一惊,赶紧上前,就要去宽慰,却被皇帝抬手阻止。

    “大伴不必安慰朕。”李坤深吸一口气,“社稷神器既然传到朕手,那朕自然责无旁贷。便是耗尽心神,折寿短命也无妨,只可惜满朝文武……”

    说到这里,他忽的一愣,想到了一事,随后回到桌前,拿起上面的几封奏折,翻动了几下,扫过几眼,然后道:“朕记得这刘静是反对变法的,而那李琦则是王卿爱将,至于宋渊,背后有着施家,又属军中,一直保持中立……”

    李坤一边翻着,一边思索着。

    “这三人虽都在剑南道任职,但之前的奏折几乎都是各说各的,即便偶尔呈报同一件事,也多是争锋相对,怎么这次在邱言的事情上,居然众口一词,都是赞誉?这邱言不简单呐……”

    他沉吟了一下,脸上露出笑容,收起笔落,在几本奏折上写下了批语——

    “国有贤才,幸也。”

    看着手上奏折的批复,刘静陷入了沉思。

    这批复走了三天才传到剑南,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剑南道风云变幻,随着武信军出兵,本来的戍卒又被观察使、御史联名调动,大势压迫之下,以那撒落部为首的沼人,竟是主动投诚,上表请罪。

    这番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逼得永平军也不得不出手,连被膘信打的丢盔卸甲的潘向,也抓住时机,借机反扑。

    危如累卵的局面既然就此扭转!

    如此一来,整个剑南道局势大变,那膘信所统的一军、借西道北上的番人,反而成了孤军深入之势,彻底平息,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

    直到此时,剑南道的百姓,才知道自己差点陷入兵灾,好在已经平息,后怕之际,亦不由感激起观察使和两位节度使。

    只不过,但凡知道点内情的人,都知道这次事情并不简单,平息危局的真正功臣,另有其人。

    “一篇兵策,运筹帷幄,这邱言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若非他还没有官身,恐怕已经被圣上召去,勉励一番了。后生可畏啊,‘贤才’和‘幸也’,这两个词,可是不得了的,比金银赏赐还要来的有用。”

    看着手上的批语,刘静沉思了一会儿,转头问身旁幕僚:“邱言还在城中吧?”

    沼人、番人进兵的消息传入剑南城时,大局已定,自然没有必要让邱言与镜泉子继续留在府衙了,所以这两人如今都已经离去。

    幕僚听到询问,回答道:“邱言最近几日都住在客栈,等着放榜。”他揣摩了一下刘静的心思,然后道,“要不要属下去替大人传个话,提点他一点?”

    “不必,让他安心候榜吧,”刘静摆摆手,“不过,我这次召他入府,毕竟急了点,可能还有风波,你要留意,不要让邱言受到委屈,另外,取笔墨过来,我要给鹏儿写封家书。”

    “是,属下明白了。”幕僚顿时明了了刘静的打算。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放榜之期。

    这天,天还没亮,整座剑南城就已经到处熙攘,士子、儒生穿街过巷,不时张望,这都是坐不住的,想看看报喜的队伍。

    前些日子的兵灾军情,也挡不住儒生对榜单的渴求,不少人茶饭不思,辗转难眠,心中除了等榜再无他年,甚至传闻说,有两个年龄老迈的秀才,心身透支,因而猝死,但也算常态,并不引人惊讶。

    天还未亮,贡院前面的照壁周围,已经是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寒窗几载、十几载,乃至几十载,孜孜以求,日夜期盼,全家老幼的念头都寄托在那一张榜单之上!

    “好一张榜!榜还未放,就汇聚了这么多的精粹念头,每个都富含人文气息,纯粹、狂热、亢奋,若能被一神吸纳,单是这贡院周围的香火念头,就足以支撑起一个七品神祇!”

    人群之中,邱言等人亦在其中,他放开了感知,感受周围的念头波动。

    人群虽挤,但邱言身有命修,炼化第四魄后,更是力大无穷,纵不展露出来,但只要稍微用点巧力,就能将旁人不着痕迹的挤开,同时让旁边的张振、周贯、罗家云有立足之地,不然凭着他们的身板,怕是难有立锥之地。

    “好家伙,本来以为来的够早了,没想到这贡院外面已经有了这么多人!”看着周围,周贯不由感叹。

    张振显然是早有经验,闻言便道:“一榜改命换格,多少人家的希望所在,如何不被重视?怕是昨天下午就已经有人等在这里了。”

    这两人看似闲聊,其实是借此来转移心神,排解紧张,说话的时候,目光却始终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