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果-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ps:  感谢“一步又一步”的打赏!

    感谢“xmcf”投出的月票!

    明天应该还是晚上更新。

    另外,说件事,最近更新变成晚上,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其中之一,是因为小区电路有问题,经常突然性断电,就是那种闪一下,然后恢复。

    我在家里都是用pc码字,来回几次,写的稿子丢了不少,这都是其次要的,关键是电源出了问题。

    所以这两天用本子码字,不过小键盘用不惯,而且本子年代久远,电池不顶用了,有时候这边断电,它也要跟着闪。

    所以更新时间不够稳定,希望诸位看官能理解。







第三百一十六章 魂游心路

    “春秋笔、文宗镇纸、北冥玉盆,这三件事物内蕴神通,珍贵异常,那韩薇儿将这些东西留在我的身边,本就显得奇怪,现在看来,明显还有其他布置,三物之上的漩涡,与士林之门相同……”

    透过微小神像,邱言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房间里的变化,不过却只能在心里思考一番,暂时没有办法干涉。

    此刻,邱言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神魂上。

    血肉身的神魂入了漩涡之后,邱言便感到周围朦朦胧胧,一切都变得不再真实,光影变幻,连自身存在都稀薄起来,就像是一滴水落到和河中,难分彼此。

    这种感觉,他来说并不陌生。

    “嗯?这种感觉,与心魔身进入漆黑空间的时候格外相似,这两者之间莫非有什么联系?”

    邱言正在想着,突然心有所感,感到神魂中多了一道模模糊糊的意识,这道意识纯白的有如赤子,心底对自己有股孺慕之情。

    “这是……”

    他刚刚弄清楚这股意识的来历,就被前方传来的一道意念打断了思路——

    “邱兄,你来了……”

    随着意念而来的,还有团变幻不定、仿佛被拉长了的面团一样的光影,光影缓缓靠近,邱言从中捕捉到了陈井的气息波动,立刻反应过来,知道是陈井的生魂正在靠近。

    “这陈井的生魂怎么成了这幅模样?”

    疑惑中,他转念一想,意识到自己的神魂,恐怕也是这么一副模样。

    “陈兄,这是什么情况?”

    说话的时候,邱言放开感知,向深处探查,察觉到的是一条五光十色的隧道。沿途书声阵阵,遍布琐碎念头,细细探查,能从里面发现经义、志向、理想,不过都是破碎不堪的残渣,一旦捕捉,有可能沾染上意念碎片,影响自身思维。

    另一边,陈井的意念有了回应:“邱兄,此处乃是士林通道。又名心路,并非士林,只是外围,还需往深处前进,才能最终到达。”

    对此,邱言多少已经猜到了,而他想要问的并非这些。

    陈井似是猜到了邱言的疑惑,又适时传过来一道意念:“这心路通往何处,并不固定。前人所留典籍上早有记载,每次前往,抵达的士林地点都有所不同,但详细情况并为写清。所以陈某才没有提及。”

    “贫道对此倒是有些了解。”这时候,又有一道变幻不定的光影靠近过来,路道人的意念从里面传了出来,“这条心路。所通之处变幻不定,但大抵范围还是有的,我等四人此时同路。所达之地也在一处。”

    “范围具体在哪?”突然,一个略显慌乱的意念从旁传来,其他人立刻分辨出来,发出意念的是那陶英。

    陶英一介凡人,现在魂儿飘渺,落入心路通道,自然惊慌,好在没有彻底失了分寸。

    “士林之地与外界不同,就算知道范围,说出来也没有意义。”路道人的意念及时回答,说出来的话语,让邱言暗自点头。

    陈井又传出意念道:“这是实话,对我等来说,整个士林都是陌生之地,又有什么分别?不过,我听说,如果曾有文章供奉圣贤的话,身上会沾染部分气运,在士林中留下痕迹,一旦进入,就不是无头苍蝇,而会被那点痕迹牵引过去……”

    诸家书院都供奉有圣贤泥塑,除了杏坛论道外,平日里也要时常以文章供奉,引动其中的精神秩序,给弟子门人增加感悟,同时也可加固泥塑上的秩序精神。

    这些事情,邱言都从姬筝口中得知,所以知道,陈井话中的供奉,指的正是平日里用来引动精神、稳固秩序的文章。

    这话说到后来,陈井却是感慨起来:“只可惜,我在理宗书院,没有机会写文供奉,陶兄、道长难以接触到圣贤堂,而邱兄虽然才高,却没有加入书院,自然难以供奉文章,不然的话,有文章牵引,就不用担心落脚点了,听说这种牵引之处,一般都很稳定,而且和自身所学相合。”

    说话间,几魂所化光影,已经在这个五光十色的隧道中行进了许久,彼此间以意念交谈,各自的心神都缓缓安定下来,就连陶英心中的慌乱都渐渐平息。

    正在此时。

    呼!

    突然有一股莫名之力蔓延过来,其中流露出悲悯农人的气息,甫一过来,就充斥整个四处!

    而后,这股悲悯气息迅速和邱言的神魂联系在一起,拉扯、拖拽,生生将邱言的神魂、以及周围的五色隧道都给变向到另外一条路线上!

    扭曲!变动!

    “怎么回事?”

    几道魂儿惊讶起来,他们现在远离肉身,魂儿暴露在外,心中念想和情绪波动难以遮掩,又没了气血干扰,所以显得格外强烈,稍微一点变化,引起情绪起伏,就会波及全魂。

    所以在发现通道弯曲、变形之后,其他几魂立刻就有了反应,除了陶英惊慌失措外,路道人和陈井都在识图弄清缘由。

    很快,注意到那股莫名之力和邱言神魂的联系,路道人和陈井总算想清楚了里面的原因。

    “邱兄,看来你的亲笔文章,曾经被人供奉给圣贤泥塑,早就在士林中留有痕迹了……”陈井的意念还没说完,五光十色的隧道就轰然破碎!

    顿时,强光吞噬了四道魂儿!

    霎时间,感知中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

    当邱言的感知从强光中恢复过来之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能感受到肉身!

    念头一动,五指跳动,传来虚弱无力的感觉。

    这是个未曾练过武的肉身,感受到这一点,邱言神魂不动,意念一转,将整个身躯探查清楚,意识到魂与身合,宛如一体,不见半点排斥,只是,种种疑惑却泛上心头——

    “这肉身是怎么回事?莫非……”

    没等他将思路整理清晰,就有一个粗重的声音传了过来:“朝廷要诏安我们,有何凭证?”

    只用耳朵去听,邱言的神魂就能分辨出来,这声音中充满了怀疑和恶意。

    心念一动,邱言抬眼朝前看去,入目的是一群衣衫破旧的男子,每一个的脸上都刻意做出凶神恶煞的模样,但不少人面色苍白,身子很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让这股凶悍之气大打折扣。

    为首的那人,白白净净,穿着粗布衣裳,眉宇间存着阴气,这是疑惑、疑虑的表现。

    “这些人是谁?我不是入了士林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心中疑惑,邱言朝周围打量,发现身处一座木头搭建的寨子里,墙上墙下布满人影,一个个神色各异,衣衫简陋,有的干脆就是衣着褴褛,给人一种穷困、混乱的感觉。

    注意到这些人手中的农具、以及少量刀剑,邱言顿时明白过来:“这些人似是贫农组成的军队,这里应该是座军寨,只是和士林有什么联系?”

    正在邱言思考之时,身旁突然响起一个声音——

    “王胜,大司农亲自入寨,还说明不了朝廷的诚意?”说话的是名少年,看模样只有十二三岁,穿着官服,束着发,大声斥责,倒也有番威势。

    “大司农的名声,我等是知道的。”那为首之人朝邱言拱了拱手,却又皱眉说道,“不过,造反是杀头的罪过,若非是在活不下去,又怎么会揭竿而起?要是拿不出大王的诏谕,我等实在不敢轻信。”

    他指了指周围,沉声道:“咱们弟兄,哪个不想老老实实在家种地,过安稳日子?实在是那义理稻难以成活,大王只听了张秦一张嘴,就命全国改稻,如今水土不服,全都死了,大王自然不愁,可我等可是要饿死了!”

    说道后来,这王胜语气沉重,整个人流露出破釜沉舟的味道。

    听着这番话,邱言大概摸清了里面的脉络。

    “这里名为梁国,因为某种原因,国内农人改种了一种水稻,但最后稻子没有成活,逼得农人起义,我现在却成了此国的大司农,深入虎穴,前来劝降,但对方不敢轻信,索要凭证!还真是一出惊心动魄的戏码,只是,这士林何在?看这情形,莫非又穿越了?”

    大司农这个职位,邱言是知道的,位列三公九卿之中,本名“治粟内史”,执掌国家钱谷,是财政官职,后来几经演变,成了执掌仓禀、劝课农桑的户官。

    “眼前的情形太过诡异,陈井等人更不知去向,这军寨内的众人,看似瘦弱,但万众一心,其力不小,对我隐隐怀有敌意,不可不防,不过,那改种的稻谷,居然名为义理稻,这名字似乎有所寓意,嗯?”

    邱言正在思索,突然心中一震,眼前的种种景象突然虚幻起来,仿佛凭空浮起,行将消散,但只是一瞬,就恢复原样,又变成真实模样。

    这变故来得快,去的也快,宛如错觉,但邱言自然不会以为是错觉,他神魂尚在,心境通透,又岂会轻易生出错觉?

    “不一般呐,看来想要搞清楚蹊跷,必须先过了眼前这关……”

    这样想着,邱言有了决定。

    “王胜,”他突然开口道,“本官此来,并非只为诏安,你可将义理稻之事详细述说……”(未完待续。。)

    ps:  感谢“orisun”、“天下在谁手”投出的月票!

    感谢“观查”的评价票!







第三百一十七章 阴冷萦绕于身,义理迷惑在心

    “……这些就是义理稻,种下去没有多久便生异状,当时就有人说难以成活,可朝廷不会听庶民之言,几次反驳,引得官府强行弹压,连耕作时都有胥吏在旁监视,酿成今日苦果。”

    邱言走在地头,耳中听着前面引路人的话,陷入沉思。

    在他提出要求后,起义军的首领王胜,先是有些犹豫,但还是下了决心,派了几人领着邱言和两名侍从,前往寨后田地。

    这一路上,邱言和带路的人交谈,又不时与两名侍从说话,慢慢掌握了信息。

    原来,他这个大司农的职位来的很是突然,是原本的大司农,因突然爆发的起义,被梁国国主问责,下了大牢,不日斩首,不过官职不能空悬,这才落到邱言头上。

    至于那义理稻,他也已经从两名侍从的口中知道了大概,知道是邻国传来的稻种。

    这种稻子产量极大,而且收成后,得到的义理米颗粒浑圆,口感甚佳,作为主食,还能提升思绪,让人更加聪慧。

    梁国国主本来并不在意,但一年前,宫廷里来了个名叫张秦的士人,能言善辩,甚的国主喜爱,这人适时提出让梁国改种义理稻,被国主采纳,这才有了后面的事情。

    摸清了大致局势后,邱言随几人来到地头,看着田中绿油油的一片,皱起眉头。

    这些被称为“义理稻”的稻子,成片成片的倒在田中,散发出衰败、颓废的气息,隐隐有着死气。

    “倒伏的这般严重,可是要去了一大半的收成。”邱言叹息了一声,他对于农桑了解不多,却也知道倒伏影响收成。

    引路的人里有个五十多岁的老翁,脸上满是皱纹。听到了邱言的感慨,顿时愁眉苦脸的说道:“这还只是开始,再过些日子,就不只是倒伏了,那是要全部死绝的!”

    邱言闻言转头,开口说道:“老人家此话可有凭证?据我所知,倒伏虽影响产量,却也不至于颗粒无收。”

    “大人,你是不知道北边几国的事情啊,”老翁叹了口气。“如果不是出了这档子事,王胜他们何以揭竿而起?”

    “北边几国出了何事?”等老翁束发了感慨,邱言这才询问起来,从刚才侍从的话中,邱言大致判断出来,这梁国并非一个统一王朝,周围还有不少小国,如那传来了义理稻的宋国,就是其中之一。

    老翁一脸悲戚的道:“老头有个远亲。其人是个游士,曾北上诸国,所以知晓一些他国见闻,听说这移栽义理稻。并非只有梁国在做,那郑国、卫国、魏国等,前几年都栽种了此稻,可其中的大部分没能存活。先是倒伏,最后绝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