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果- 第5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什么意思?莫非世事境迁,当初法度不合今日,就该改变?”

    “难道邱修撰属意变法?”

    “莫非是在暗示我们?修撰乃变法之人?如此一来。他不就是当势一派?那我们与他相交,岂非有机会亲近王相国?”

    这般念头,虽说不好宣之于口,但却可透过眼神去彼此示意。

    当今天子,启用黑面相公变法,这是天下皆知的事,关中、剑南、中原,乃至江南,都受到不小影响。三晋与燕赵因地处边疆,又有天灾**,才少有波及,可这里面的争斗。在民间士林早有流传。

    这次科举,就是新党为主,考的也与变法有关,早就传遍天下。有志科举之人哪个不知?

    一听邱言之言,不少儒生有了种种思绪,连提问的心思都淡了许多。这些人多是诸多世家学子。

    他们消息灵通,如胡业等就都纷纷盘算起来:“传言中,邱先生和马相关系匪浅,但黑面相公也很看重他,坊间有说他是变法派的,也有说他倾向于固守现状的……”

    和寒门学子比起来,这些人心思复杂,既有心了解变法,以备科举,又清楚变法动摇世家、商贾的根基,与他们家族实属矛盾。

    说白了,朝堂上争吵的时候,要用各种经义来彼此攻讦,用各地现状来互相抨击,可说白了,还是利益之争,双方彼此心知肚明,也知新法践行之后的结果,这才会针锋相对。

    当然,也有单纯为了政见和主张的,这种人和追求利益的人不同,但毕竟也有目的,因而分属两派。

    就在众人心思纷乱之际,华舍终于鼓起勇气,走上前来,不过他在经过其他儒生身边时,总是低着头,不敢去看他们,这是觉得自己如今的仆从身份,太过卑微,心中自卑所致。

    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落在了邱言眼中,为后者所注意。

    其实,不只华舍,这在场的所有人,在昨天的时候,对邱言而言都是一样在意,是以才用言语讲学,播撒人文种子,改变众人的一点气运片段,等待其各自成长。

    在这其中,着实有几个人,在回去之后,回忆邱言所传,各有领悟。

    如那胡业、张顺,就依照经历不同,对知行之道各有深挖,但都局限于理论,是想要将邱言传出的话,整理起来,总结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便于学习和记忆。

    这种行为古已有之,当初至圣先师生前的言论,就曾被其子弟和再传弟子整理成册,流传千古。

    只不过,眼下邱言所需要的,却不是这些。

    可以说,张顺与胡业二人各有所长,只是一晚上的功夫就都略有所成,如果邱言用昨天所说的道理去提问,二人当可对答如流。

    不过,唯独只有华舍一人,没有选择总结道理,而是借知行之法,去思索身边事物,并试着运用起来,切实的解决问题。

    这一点,邱言心知肚明。

    “在场所有人,都受知行之道的熏陶,都是人文神道的种子,在他们回忆、整理和运用的时候,只要对这套学说心存敬意,就会有念头寄托其中,跟着便如心魔收拢人念一样,彼此联动,汇聚在我的意识里,以神灵香火心念承载,构成近似于祭祀、却又不同于祭祀的网络。”

    这套看似简单的网络,却参考了心魔、人道、神道,乃至还有士林、行伍那样精神世界的因素在里面,算是彻底成了体系,日后只需要不断完善即可。

    学说好像渔网,一名名学了学说的人,就是网上的扣结,当他们用此网去网罗天下事物时,就会有寄托之念产生,顺着网子汇聚到神灵身上,但神灵身并非将之据为己有,而是像一个水池一样,将在回忆、整理和运用学说时,各人碰上的事情、景象记录下来,慢慢积蓄。

    眼下人数有限,规模不大,还积蓄不到多少寄托之念,甚至不足以激发一道神通,所以具体有何效用,目前还不清楚,可隐约间,邱言已能感到神灵身的变化了。

    “透过血肉身作中转,将知行人文之能传递过去,这股力量,可以称之为‘人文神力’……”

    这样想着,华舍已走到跟前,期期艾艾的,他注意到其他提问的人,要么引经据典、要么就是从政|策律法着手,要么干脆直指弊政,有的甚至还说起北疆兵事,一个比一个显得见识广博、立意高远。

    与他们相比,他华舍想要问的事,就显得粗鄙许多,这嘴里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的。

    正在这时,邱言的目光貌似无意的扫过,那目光给了他一丝勇气,华舍想起肩头责任,以及这次难得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终于还是出声了。

    “先生……”

    话一出口,周围的人循声看过来,见了他的青衣装扮与脸上墨迹,不由皱起眉头来。

    过来听讲的人里面,也有些仆从、家丁,如那孟挺、孟威,一个家丁、一个管事,可没有人会因此小瞧二人,可换成其他仆役,就不是这个待遇了。

    不过,都是读书养心的人,又有邱言在旁,所以无人出声,只把那喜怒表现在了脸上。

    华舍顶着一道道目光,继续道:“学……在下听了先生所讲,回去想了一夜,偶有所得,觉得雕版刻印,其实藏有一点道理,或许能助人道前行。”

    听了刺眼,其他人神色各异,有的露出惊奇之色,有的则面露不屑,还有的干脆摇了摇头。

    却也有人窃窃私语,问了一句:“雕版何物?”

    “便是刊印之书的凭借,将圣人之语刻在木铁之上,着墨而印。”说这话的,乃见识广博之人,不光知晓雕版,更知其能。

    “荒谬!圣人之语,需秉笔而书,端正心神,灌注心念,方能通透学识,这般拓印,委实是污了圣言。”说出此话之人,明显未曾买过拓印之书,但每日却能沉心练字。

    “我听说,这刻印之时,要将那圣人之言语字纹逆转过来,反着写,你说这是不是心怀叵测?那些买了书的人,又能有什么好来?”这话,却是一神采飞扬的世家子弟所言,他说话的时候,还刻意瞅了瞅四周的寒门学子。

    至于寒门学子们,却未被此话激怒,他们平日都是去抄录图书的,很少能有资财买来一册刻印书籍,真正买这等书的,反是那些家有余财的。

    所以,一时间气氛越发怪异。

    只是,大部分的学子,都将这雕版之事看成俗事,不认为该在这种场合提出来,很快就有人要出言斥退华舍。

    但邱言不等其人开口,就当先问道:“看你的样子,应是在刻书馆中帮工的,如此说来,这事就是你亲自践行过的,那不妨就说来听一听吧。”

    此言一说,漫天因果登时混乱起来!

    此地,血肉身内心火升腾、金丹沉浮!

    遗蜕之地,心魔身升腾起来,内里五蕴流转、六贼纷飞!

    周饶部洲,神灵身通体一震,浑身神光暴涨,竟是掀起一道漩涡,将周遭残留的民愿彻底激发,尽数沸腾!(未完待续。。)

    ps:  感谢“我吃不饱”的生日红包哈!

    感谢“胡三少”投出的月票!







第七百六十三章 字成句,句成章,章叠为书

    超凡层次的变化且不多说,但这些变动,都是因言动因果而成,为蓄势待发,若之后不见下文,终究还是要平息的。

    邱言对华舍问了两句,后者被这一问,反而更加紧张,略显蜡黄的脸顿时涨的通红,只看得胡业、张顺等连连皱眉。

    胡业自是觉得这小厮耽误时间,而张顺却认为华舍在邱言面前失了仪。

    关键时刻,孟威上前两步,轻轻在华舍背后点了点,让后者从紧张中恢复,这才回道:“先生英明,在下正是在那刻书馆中帮工,于雕版一道略有所知,才会提及。”

    “雕版之术,邱某也略有所知,”邱言点了点头,“听闻很是便利,无须逐字逐句的抄录,能省不少时间,这些时间能用来读书为学。”他这番话,等于是先定调。

    如此一来,其他人就不好再以浅薄之法去反驳华舍了。

    华舍登时觉得腰杆挺直了许多,他也听到了四周之人的低语,心中慌乱,难免进退失措,患得患失间,哪里还敢多言?

    现在,邱言说雕版有助节省时间,颇得其心,这点也与华舍认识相同。

    “先生果是见识广博,”华舍拱手为礼,“好叫先生得知,雕版之法除省时省力外,短短时间内,就能成书上百,还有诸多好处,印制时所用松烟墨一点如漆,可存千多年不朽,而雕版之模,若由书法大家所写,印于纸上遍行天下,则人人都可得此等佳作……”

    “胡说!”

    终究还是有人将之打断,正是先前提到的、每日都要端正练字的那人,就看他面色铁青,斥责道:“印字刊行,荒之大谬!书法大家的字藏有神韵。乃书写时沉心凝气、灌注心念而成,只此一份,别无分号,就算拓印下来,也失之精髓,你这小儿却敢口出狂言,言称遍行天下?”

    这一数落,又把华舍给吓了一跳,说出来的话登时中断,那虚空中的惊天骇浪。因此迟滞。

    邱言的眉头皱了起来,他此番传学,固然要表现出平易近人的模样,可也不能事事迁就,若无规矩,也须有所表态。

    不过,不等邱言发话,就有个声音从人群中响起——

    “郑老五,你这话说的重了点。华舍的意思,不是污书法大家的名头,你说印刷之书中没有神韵,这是自然。可有神韵的书作,是什么人能写出来的?又有几人能求得?不说旁的,你郑老五不是嗜字如命么?家中可有神韵书作?怕是没有吧,连你都没……”

    说话的人。赫然是孟府孟挺,此人虽是家丁,可为人豪爽。在代州城一带颇有名声,旁人知其喜字,在书法造诣上颇有建树,见他发话,都留起神来。

    被称为郑老五的书生,则被问的面皮涨红,受了激,立刻反驳道:“怎的没有?我家祖上,曾随右军观鹅,获赠一把写有其字的扇子,我每日练字时,都……”

    说到这里,他的话戛然而止,意识到失言了,可惜为时已晚。

    “好你个郑老五!竟藏有右军之字!真是瞒得我好苦!”

    “我说怎么每次你练字时,都鬼鬼祟祟的,还说什么闲人勿近,以免扰了心神,原来都是托词,是不想让咱们见到右军之字!”

    “就是,有这等墨宝,居然自己藏起来,太过小气了!”

    ……

    这一下,人群立刻炸开了锅,也顾不得华舍了,都去数落郑老五的不是,令此人臊的面皮越发红胀,呐呐争辩:“不是我小气,而是祖上有训,这等珍贵之物,后世子弟不可轻易示人……”

    “这就是了,郑家书香门第,几辈子传承下来,也才有这么一个扇子,普通人家哪里能够得见?”这时,孟威却是按住心中羡慕,继续道,“印刷之书拓印出来,就算只得其形也是好的,总好过佳作被人束之高阁,旁人难见。”

    这时候他再说此话,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周遭之人刚刚经历了一番,深有感触,再看华舍,心情就有些不一样了。

    谁人都想收藏书法大家的佳作,可僧多粥少,得了宝贝的还秘不示人,如果能得到印刷之书,多少算是种慰藉,哪怕没有神韵,也好过寻常书作。

    紧跟着,孟挺又补充了一句道:“我这话对不对,不妨问问先生,先生书画双绝,一样是笔下有神韵的。”

    此言一出,其他人才忽的回过神来,联想到邱言往日名声,眼神热切许多。

    右军已经作古,其字价值千金,可有钱也难买来,可邱言就在身前,哪怕书法造诣的名声不如几百年前的古人,可字有神韵,就是书法大家,能得一幅墨宝,也是了不得的,只是没人好开这个口。

    还是邱言接过话头道:“若人人都写一幅,邱某自问没有那个精力和时间,可两日与诸位讲学,终究结了情谊,自会有所表示。”这话一说,众皆开颜,没有人觉得邱言是在推辞。

    这写字的时候,要融入心力,耗费心神,人人都写,肯定是要劳累过度的,再者说了,这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可能给这个一幅,而不给那个,所以邱言的处置之法,确实颇为公道。

    跟着,又听他道:“至于印刷不得神韵的事,孟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实不相瞒,邱某当初练字时,也要时常拿前人字帖、揣摩笔触,即便没有神韵,只得其形也是好的。”

    有了这句话,华舍再无顾忌,旁人经历这些,也没心思再去挑错了,只等着邱言会留下什么字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