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果- 第9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自然……”韩远等人的话,也顺势收敛,既然有机会能入的那圣贤堂,窥破奥秘,他们又怎么能不心中欣喜,就算还存着打击邱言的威信、名声的念头,也是要分先后顺序的,等入了那圣贤堂,得到了些许奥秘,再回过头去继续,也不算迟。

    “这邱言,一定是见我们人多势众,又影响各方学说,而且有心要让我等入这百宝堂,编著什么大典,所以这是要妥协了。”

    “他这是委曲求全,正是我等乘胜追击的好时候!”

    “这是一次机会,能深入的了解他的知行之道,一旦知道了虚实,也就容易对症下药了。”

    这些人的心思,在他们的心里运转,但万变不离其宗,纵然是大儒,一旦让邱言看出了目的和所求,一样能够洞悉内心。

    “他们以为这圣贤堂好进,却不知道,一旦走进去,便就彻底走入了这个漩涡,因果与起气运的牵扯之下,莫说是他们自己,便是身后的书院,一样难以逃脱,必须要提前做出应对了。”

    正所谓劫难如漩涡,一旦走进去,就难以拔身而出,邱言的圣贤堂,就是这么一个漩涡,所涉及的,远远不止一个学说,还牵扯了文网、神道、天外来者。

    只不过,这并不算是挖坑陷人,因为就算今日邱言不摆出这般阵势,再过不久,这些人一样在劫难逃,因为那些天外来者所求的,本就是一个部洲,不光是部洲的资源、物质,还有部洲上生灵的性命、心灵,那种时候,最容不下的,便是人道大儒。

    因而,邱言现在要做的,不过是在众人还能自主的时候,将他们的力量都释放出来、集中起来、凝聚起来,以此来达到最大程度的抵御。

    但正当韩远等人要动身过去的时候,还有最后一个步骤没有做到,那就是请示三老,请他们三位当先而行。

    只是这三位老者在听了韩远的请示后,反而摇了摇头,然后那姬默对邱言道:“定国侯的心思,老朽等人大概明白,家中小辈也有走那鬼神之道的,探得灾厄在即,这人道大典的编著,刻不容缓,我等这次过来,并不是要兴师问罪,而是想要搭一把手。”

    这话一说,邱言固然是感到诧异,而那韩远更是神色微变,他对于这三位老者的来意,本就有着猜测,因为一路上对于邱言的诸多评价,三人几乎并未置评,只是说要来看一看定国侯,但韩远本以为凭着群情激奋,便是三老也不好违逆,没想到在这种关键时刻,却发生了这么一种情况。

    这一句话一说出来,等于是给这些兴致勃勃的众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让他们不得不将设想中的种种中断,重新回到当下的现实中。

    “要搭一把手?难道三老此来,不是为了声讨邱言,而是要助他一臂之力?”顿时,种种猜测此起彼伏,扰人心乱。

    但邱言心念一转,却是心头明亮,便拱手道:“三位先生恐怕不会轻易相助吧?毕竟此事不小,一旦表态,牵扯不小,若是邱某才不堪用,那可是遗祸不小。”

    “定国侯之才,这是不容质疑的。”孟展微微一笑,用苍老的声音说话,“你的基本手记,所做之事,我等都是看过、听过,今日一见,就知道所言不虚,只不过我等三个老家伙服气,却也不能强迫其他人都随从,定国侯你还是要拿出一点东西出来,方能让儒家之人也都无话可是才是。”

    “晚辈明白了。”邱言一听,便知深意,转身对郑云吩咐道,“去往府中书房,将那房中书架上,第二排的盒子取来。”

    “第二排的盒子?”郑云听了,先是一愣,随后便就领命而去。

    孙庵这时也开口笑道:“好,既然定国侯你早有准备,那我等也就放心了,这一趟总归不能白来,至于那本人道大典,听说已经有了雏形,可否一观?”

    他们三人接连开口,一句一句叠加下来,直接就将局面扭转,屋中其他人的那股子汹涌情绪,登时消停、平息。

    又有大小陈、周东义、太虚先生等人互相看了几眼,暗暗点头,他们对邱言的接触比较多,比之其他书院大儒更为了解,自是知道此人走一观十,但凡有所动作,皆在算计之中,端的厉害,便就料定这一次便是三老起来,也未必能有什么办法,却没有想到,这三位居然一开始就不打算寻衅,而是过来给邱言撑腰的。

    “如此一来,这邱言想要做的事,估计事难有波折了。”

    这样想着,他们几人虽不出声,却还是端坐不动,与那些作势欲往圣贤堂之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是要表态了。

    见到这一幕,邱言心里越发明堂起来。

    “原来如此,毕竟是关系到一个部洲的存亡,诸多预兆接连显现,终究还是有人要站出来的,甚至于那些过来声讨我的大儒里面,应该也有这样敢为天下先之人,只是因立场不同,或者是想要争夺主导权,所以才做出如今的态势。”

    这样想着,邱言却也知道,不能将未来构建在他人的一念上,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一念至此,他便又道:“还有些时间,既然诸位此来,以百家圣贤堂为念,那便还是过去一观吧。”

    姬默也点头道:“总归要去看一看的,既然还有时间,那就去看看,劳烦定国侯带路了。”说到这里,他与其他两人才颤颤巍巍的起身。

    孟展则一边起身一边看着屋中众人,说道:“我等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本不该操心这些,但我等归去,你们还要在世间,所以这一次,不是为了定国侯走来这一趟,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你们。”(未完待续。。)

    ps:  感谢“戎璺”、“走在当下的日子里”的打赏!

    感谢“乱乱看书”投出的月票!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言传人心假作真

    三老接连话语,让屋中之人心中之念一连几变,激起了诸多情绪波动,但很快便就收敛,这和刚才不同,刚才是需要蓄势,以压邱言,如今局面变化,便不需要情绪助涨,在场之人又有几人会保持不住心境,自然是收放自如。

    随后,在三老的领头下,邱言便领着这一众人离开了百宝堂,朝着那圣贤堂而去。

    圣贤内的景致,说白了并无什么特殊之处,便是孟三移等人的肉身,也不会让人意外,因为在其他圣贤堂中,也是这般。

    说到底,这座圣贤堂中的诸多画像,也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是邱言为了今后自己不再的时候,一样能够安排他人步入士林所准备的,而真正的关键,其实还在文网。

    一见堂中景,就算是那些还存着其他心思的大儒们,也不好继续开口了,之前酝酿情绪,然后未必邱言,最后顺势而为,还有可能以此来斥责,可现在都是心神清醒,又怎么能做糊涂事?

    进入堂中,他们便清楚的感受到了,一股宏大的精神。

    这精神说来也不完善,驳杂而多变,好似狂风中的柳絮,被气流卷动着汇聚在一起,在此堂中之人,其实能够以百家省下的画像为引,寄托出自己的意念,但若是不够坚定, 或者没有护持,就宛如进入狂风的树叶,一下子便会被撕碎!

    这其实就是凶险!

    而想要摆脱凶险,要么是坚定自身,要么就是寻得钥匙,得到护佑,这个护佑的钥匙,自然就是知行之道的精髓。

    从这一点来看,这本没有什么不劳而获之言,还是要有所付出。方能得到,只是更为巧妙,省去了中间的一些环节。

    但这些环节,又是用文网代替,文网建立之艰难,那可是远远超出圣贤泥塑和圣贤纸的,若是连这一点妙用都没有,也就有名无实了。

    这样的道理,在场众人,不可能不明白。

    再者说来。他们背后的书院,尽管也是劝人向学,用文章开路,以精神为引,但归根结底,也是要用自己的书院之法为钥匙,算是异曲同工。

    邱言事实说道:“诸位,这圣贤堂的虚实,皆在文网精神里面。汇聚百家之念,也是方便未来学子入林,至于那不劳而获,也是没有的。诸位若是有心,其实也可以循之,以文网为凭,能方便许多。”

    他的提议。没有人回应,不说文网背景入会,若是太多书院以文网为途径。进入士林,无疑是将传承明白交给他人,这样的事情当然不会做,另外,那背后的历史包袱,也不允许他们这般行事,是以这圣贤堂一看,便就离开。

    但他们并不知道,在自己踏入这圣贤堂的瞬间,便透过此堂,以及其中的诸多画卷,和文网,以及文网中的血狱百家产生了直接的因果联系,日后自家学派的弟子,都会从知行之道中得到好处、益处。

    但同样的,这些好处邱言会安排给予,以文网呈现,只是凡事有来有回,知行之道未来所面对的种种磨难,也少不了他们的一份气运,这其中最关键的,无疑就是未来天外之人的入侵了。

    一入此堂,接下来的事,他们是想要摆脱也摆脱不了了。

    当然了,如今的情况,有那三老主持,这在场的诸多大儒,本来就难以避开了,邱言不过是给这件事加一个保险。

    “好了,这圣贤堂也看了,并无什么要紧的,寻常人家也多有将圣贤画像悬于屋中着,知行书院不过是悬的多了一点。”那孙庵看过,呵呵一笑,做出了评价。

    但听到这话,便是那有心倾向于邱言的周东义等人,也免不了暗自嘀咕起来:“好家伙,这哪是稍微多了一点,也太多了吧,错略一看,史上有名有姓的圣贤之辈,几乎都在屋中,这要是真不辨别,予以澄清,传到了后世,那不明真相之人,怕是不要真的以为,这知行书院,是承百家传承而出啊!”

    这些并不是杞人忧天,因为过往之事不入天君,终究难以干涉,但并非无法影响,以今朝而改过去,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却可以在人心中达成。

    便是在座的诸多大儒,他们背后的书院传承,也未必真的都是圣贤传下,但只要得了圣贤精神,或者有文心之人开辟文道,建立学说气运,便可立一书院,然后诠释经史典籍,待得名声出来了,便可托于一家,将圣贤精神注入泥塑,将传承的历史向前“延伸”。

    天下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名声也是一样,便是本来不是这个传承,但若是说的人多了,讲的人多了,天下人都觉得你是那个传承而出,你自然也就在他人的人心中,成了那个传承。

    这其实是一种俗定约法,很多书院皆是如此,只是那创始的一代早已故去,现在在场的皆是后来的传人,而且所学也都是货真价实,那过去的来历似乎已经不再重要。

    但再不重要,其中的猫腻,他们也是心知肚明,眼见这知行书院的架子搭了起来,等时间长了,在民间传开了,人心确定了,那还得了?

    只是三老开口,其他人如何违逆?

    这种时候,便需要一人主动出马了,而也有人不负众望,待得众人从圣贤堂都出来了,韩远仿佛想到了什么一样,来到邱言跟前,问道:“在下在海外的时候,便听闻过武经总要之名,一直无缘得见全本,这知行书院中必然是有收藏了,否则借之一观?”

    这话看似客气,仿佛还在奉承邱言,但实际上却在点醒邱言,告诉其人,到现在他虽有名望,也曾著作典籍,但终究不是儒家正道,而是兵家之书。

    众人一听此言,都是心中大定,觉得摸到了邱言的痛脚、死门,反而都不怎么担忧了,只想让邱言先言,待得说得差不多了,再扔出这个杀手锏——

    兵家之人,开儒家书院,先就根子不正,抓住了这一点,几乎等于立于不败之地了,除非有什么意外出现。

    至于这个意外是什么,在场之人也都心知肚明。

    “除非此人还能写出一本儒家典籍!”

    “但典籍之事,本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哪里随意就能书就的?一本典籍成就,就要将心中感悟积累耗尽干净,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年的时间,才能重新积累出来。”

    “这邱言几年前才写了兵家典籍,而且一些就是几本,肯定将感悟积累都用光了,这百家之说本就想通,往往能触类旁通,儒家的积累只要有一个兵家核心,一样能透过光晕引动天地之理,蜕变成一方典籍,但既然消耗,事后想要再成就儒家典籍,却是难上加难了。”

    “只要掌握了这一点,便可推翻知行之道的正统地位,因为其立足的根本,应该是兵家。”

    “就看这邱言如何应对了。”

    ……

    众人的心思流转,但表面还是都不动声色,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