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时空神仙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六朝时空神仙传- 第3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地方位置不错,靠近汉王宫。刘穆之性喜热闹。爱好交友。

    更是有意为刘胜之接纳才俊,因此常在此地宴请。

    便是那各地有意前来拜见汉王刘胜之的。也通常会在此处,先来见见刘穆之。

    这刻,李封自家在这酒馆之中慢慢喝酒。就听到一片喧哗热闹之声,就见着一群人走了进来,还穿着黑衣吏袍。

    簇拥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走了进来,李封心道,这人就应该是那传说之中的汉王宫下尚书台的尚书令刘穆之了。

    那刘穆之一眼也看见了坐在角落之中喝酒的李封,呵呵一笑,大步走了过来。当先势力,笑道:“在下汉王麾下小臣刘穆之,不知道先生是何方人士,在此喝酒?”

    能够在此地喝酒的,现在可没有普通的酒客了。几乎都是打算要自荐于汉王的。

    当然了,以庶族,或者贫寒士子为主。那些大族子弟,拿出信物,昂然直入汉王宫就成。就不必如此手脚。

    李封站起来还礼。风度翩翩。这就能够看出一个人气度涵养,甚至家族出身。

    让刘穆之眼前一亮,便知道此人风采不凡。却不是他最初所想的那般小族子弟。

    “久闻尚书令博学多才,在下李封。却有一事不明。还要请教。诗云:夙兴夜寐。以言为治者不易。

    太祖入关之前,所好者唯醇酒妇人。而入关之后,尽数不用。示之以简。

    而古来欲成大事者,未曾不以简朴而兴。以奢而亡。

    如今汉王所治不过汉中一地而已,而闻尚书令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未尝独餐。如此可乎?”

    刘穆之听了,脸上笑容微微一僵。再拜顿首,道:“多谢先生提点,在下感激不尽。

    此事在下也知之,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但是在下幼时家贫,受尽冻饿。如今便是想改,却也改之不了。

    好在在下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之外,再无一豪有负汉王者!

    此事汉王也曾劝之……”

    “哦,不知道汉王如何说?”

    “槟榔恶物,多食至疾。酒亦要节制,为我爱惜身体,天下不定,还要赖汝之力也!”刘穆之微微带着自豪说道。

    却还有半句没说,酂侯之位以待君也!

    酂侯说的就是萧何,却是期待刘穆之看做是功臣之首了。

    想到这里,刘穆之心中刚刚生出的不快顿时消去。汉王功业,就是自家事业。

    此人有才,对于大业有利,就要用。不能因为忤逆,言语而些不尊敬,就发作此人。如此,是把天下人才往外推了!

    因此,刘穆之笑道:“来来,喝酒。”

    那李封也笑了起来:“是在下莽撞了……”

    却是试探出这位尚书令的度量如何,能不能做上司,做同事。

    “天下自汉家崩亡已经二百余年,再无能够如汉家那般一统天下,长治久安者。却不知道汉王欲要再兴汉室,可曾想过这个问题?”

    李封落座,酒过三巡,方才缓缓发问。

    这一问之下,忽然在刘穆之身边,有着一个一直不怎么起眼,也未曾说话的年轻人眼睛亮了。

    轻轻抬手虚按,整个闹哄哄的酒宴,就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

    李封吃了一惊,莫非此人便是汉王不成。

    却见那年轻人当真年轻的过分,不过弱冠之年而已。

    但是却自然有着一种沉稳的气度,微微笑道:“在下顾欣,尚书台左仆射。”

    原来不是汉王,这李封不知道为何轻轻松了口气。

    但是见着顾欣一说话,所有人都自觉安静了下来。便是刘穆之却也一样,看起来这个顾欣很不一般了!

    “我和汉王曾经数次商讨过这个问题,汉王有言。若要天下长治久安者,一在于道,而在于法。”

    “道,法?”诸人听了,都细细咀嚼这些话。

    “所谓道者,董仲舒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也。天下人心纷扰,各种思潮迭起,虽然为思想之幸事,却为天下苍生之大劫。

    西汉末儒术不行,禅位之思一出,方才有王莽之篡位。

    东汉末经学不行,而有玄学兴起。误国殃民,人浮于事,方才有着衣冠南渡,五胡乱华。

    因此,天下若要长治久安者,首先在于道!”

    顾欣缓缓的说出这一番话来,他和刘穆之不同。刘穆之最擅长的是做事,能够处理各种纷繁杂事,是政务人才。

    但是,他却擅长各种团队运作,组织建设。

 第三十章 礼贤下士 人才济济

    刘穆之目览词讼,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又言谈赏笑,弥日亘时,未尝倦苦。裁有闲暇,手自写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

    这般的做派,却又哪里有心思去考虑那些关于组织架构之类的事情……

    因此,顾欣方才是尚书台之中,负责这一块的人物。

    “所谓法者,法度是也。朝廷规章,礼仪典籍。符合如今之时事,就要留下。不符合者,就要改变。”

    汉家继承秦代,以军功封爵之制。此长治之法也,然而如今崩溃,却又要如何。诸君无事可以熟思之……”

    这番话说出来,诸人都露出了若有所思之色来。

    能够在尚书台为吏的,自然都是一方人杰。不会把这一些话给等闲视之!

    那李封更是眼睛一亮,心头欢喜起来,天命之主生矣!吾当助之。

    现在找到这个办法虽然重要,但是有着清晰的思虑,知道这王朝能够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这才是最为重要!

    相比于李封的纠结,就有人直入宫中,求见刘胜之。

    “来者说自己叫寇谦之?是从冯翊万年来的?”刘胜之问道。

    “是,由我们宫中的那位寇玄之先生引荐而来。说是同族……”

    话都没有说完,已经见刘胜之豁然而起。大步向外走去,居然去亲自迎接去了。

    “奇怪,汉王为什么听到此人名字,会如此激动?”那小吏心中想着。

    已经见到刘胜之大踏步的走出。亲自迎接客人去了。

    刘胜之自然心思有些激动,却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刚才自家还说又有大鱼从西而来。

    果然就有大鱼来了!

    当时星辰落入鼎器之中,虽然没有第一颗星辰落入。所带来的那般巨量的气运。

    但是,却也起码让鼎器之中再涨三分!

    如此,那汉王鼎器之中气运,就接近三成。这就更要产生吸聚效应,这蜀地自己却是拿定了,再无一丝阻碍。

    不过说起来,寇谦之带来的气运弱些,并不是比不上李封。

    而是李封后面有着庞大的力量支持,蜀郡李氏。却就不只是在蜀郡,便是整个蜀地益州,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其投靠刘胜之,能够影响到蜀中无数豪强家族的选择。

    这个时候的寇谦之不过三十来岁,留着长须,看起来仙风道骨,尤其是一双眸子,更是无比明亮,却又带着一片淡然和天真。

    整个人身上都充满着那种和凡俗尘世格格不入的味道。显然却也是刚刚从深山之中走出,隐居太久。

    按照时间段来说,在原本历史上,这位天师出山。应该是在十多年后的事情了。

    “哈哈哈,想不到玄之你居然又给我推荐人才来了。这位就是令兄寇谦之么?”

    两兄弟只是在那堂中等候,都自是沉默不喜欢说话的性子。十分安静。

    这刻却被刘胜之的笑声给惊动,纷纷就要行礼。却被刘胜之扶住,笑道:“自家人。不需多礼……”

    这般时代,最重门阀家族。所以区别下层的,自然就是要靠那繁复礼节,设置种种隐形障碍了。

    这种事情,古往今来,不论中外都是一样。便是到了现代时空,那些所谓的贵族,隔绝暴发户,也都还是这些手段。

    不过,却已经不是绝对的。开始说什么三代才会穿衣吃饭,三代富贵养成贵族云云……

    而这六朝时空,那些士人门阀同样也要讲究礼节云云。

    反倒是刘胜之这种礼贤下士的派头,如果要是在一些很重视这些东西的大家族子弟眼中,可就要失色许多,被人当成简慢不文,甚至是粗鲁了。

    就好像那曹操,不拘小节。早期都不知道被多少人暗地里给鄙视过。

    好在,寇家却也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家族,更是天师世家,因此对于此事,却并不如何重视。

    虽然不至于被刘胜之搞礼贤下士那一套弄的感恩戴德,但是起码也会生出好感来。

    然而,这刻刘胜之扶起寇谦之。两人手臂一碰,都是一惊,互相之间居然都震了开来。彼此相视,都露出骇然神情来。

    却是同样都没有想到,彼此的修行居然已经到了这个境界。

    “寇道友修行如此高明,着实让吾震惊。”刘胜之爽朗一笑,最先反应过来。

    那寇谦之眼中也闪过奇异神色来,道:“想不到汉王戎马倥偬,居然也能修行到如此境界。看来汉王当真是天降奇才……”

    刘胜之嘿嘿一笑:“恐怕你是想说,凡间帝王气运缠身,如何能够修行?”

    寇谦之默然,原本想说的就是如此。他的心中如同翻江倒海一样,却要比刘胜之震惊百倍。

    两人同样都没有想到对方居然会修炼到神室开辟的境界,不过刘胜之转念一想。

    这位可是改革北方天师道,称为一代天师的人物。壮年时代潜心修行,修炼到如此地步,却也应该没有太多奇怪。

    但是那寇谦之都不一样了,年少好道,自幼修行。甚至上嵩山隐居多年,终于修行小成,得成神室。

    这一路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辛酸痛苦,多少日夜枯坐的寂寞。方才有此有小成。

    而这位汉王,一边带兵打仗,发展势力,却更是一边修行到如此境界。

    这就值得敬畏了!

    而且,所谓道法不行于帝王。所以自古帝王,便是如秦皇汉武者,也都不得长生之门。

    而那太平道张角,更是因为自身修行和龙气冲突,早早陨落去世。不得建黄天大道。

    而这位汉王,看起来身上气运盎然,但是却又有一身强大的道法。这却又是什么原因?

    这些都让寇谦之心中震撼难言,接着就是一种兴奋。莫非吾道当真要大兴于世么?

    “来来来,大家请坐。”刘胜之笑吟吟的说着。

    第二天,那李封自报家门,求见汉王。刘胜之一见,便就已经知道,此人的根脚,正是另外的那一位大鱼,心中欢喜。

    他既然主动现身出来求见,很显然的是,却就已经做出了选择了。

 第三十一章 小辈胡闹而已!

    (感谢独坐观天地,书友150827175921328,俺是军阀书友的打赏……)

    一连网到了两位大鱼,刘胜之心中还在欢喜。

    这般的汉中气数定下,自家就可以脱身出来。回那现代时空去转转了。

    当下,又多呆了一段时日,笼络人心。将李封任命为尚书右仆射。

    这位置自然是位高权重,若非是那李封代表了身后庞大的蜀地诸多家族的话,单单凭借才能,却是怎么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授予这等高位的。

    如此,如今这尚书台之中,三架马车的格局就已经确定。以刘穆之为尚书令,以顾欣为尚书左仆射,以李封为尚书右仆射。

    这人和刘穆之那般擅长处理大小事务,繁杂政务不同。也和顾欣擅长的内政建设,组织运行也不相同。

    却是更接近了军师的人才,如果非要和汉初三杰相比的话,就类似于张良这般的谋士军师。

    而那刘胜之却就相当于萧何了……至于各种典章制度等等……汉初却只有那位大直若屈,道固委蛇的叔孙通了。

    不过在司马光之流的后世大儒看起来,却当真不怎么看得起叔孙通。认为叔孙通那一套的东西,简直浅薄无比……

    不过,这也没有办法。真正汉室礼仪制度完备,却还是汉武帝登基以后的事情了……

    又将寇谦之立为太师,却是主管天师道方面事物。这却正是起所长。这天师道确实是要重新改革,组织起来才是。

    如此这般的事情尽数安排好了。刘胜之方才有着时间,回到现代时空去。

    他这次一消失。就过去数月。让东海盟上下都急的跳脚。

    这次好不容易见到刘胜之,纷纷欢喜。却又大倒苦水。

    “盟主,自从你走了之后。仙门那些小子们,就开始不老实起来。三天两头的惹起事端。

    阴世之中,更是战事不断。有着数处鬼兵却都是那些仙门暗中主使,攻打我东海城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