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田仁医傻包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肥田仁医傻包子-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昔时节。落英飞,梅花凋零爱无踪。

潺潺的笛音飘荡翻飞在凋零的梅花林中,梅花伴舞。笛音轻颤。高山溪流,随风远逝。如千里之外寒山寺夜半敲起的钟声,空灵悠远。又如茫茫雪山之巅,傲然盛开的雪莲,美则美矣。却透着动人心魄的寂寞和孤独——

形单影只,茕茕孑立。梅花林下,独我一人。

一阵嗡鸣之声,笛音乍止,张决明头也不回地说道:“笛音争鸣,一定是有人窃听。出来吧——”

李半夏正听得出了神,听到他的声音,上前几步。抱歉道:“打扰少爷的雅兴了,还望少爷见谅。”

张决明一身白色的锦衣,衣服上面画了几根竹子,还有一些泼墨的山水,有一种翩翩浊世佳公子之感。若是武林中知晓他来历的姑娘见了。定会夸他一句不负武林美男子之名。

就连李半夏,也觉得这位张少爷美极。倒不是说他的身姿如何的英俊,面目如何的好看。而是他身上与生俱来的素净,即使病痛当头,身心俱疲,他依然保持着这份素净的样子。

“小李大夫,你还没有回去?”张决明问。

“没有,我答应了张老爷和张夫人,从今日开始要为你治病,我又如何能在这时回去?”

李半夏的声音很坚定,她已做好了准备。不管他配合还是不配合,她都不会轻易的放弃。

“我劝小李大夫莫要在张某的身上白费苦心,我不会答应你的。”

“张少爷莫非忘了刚才答应了张老爷和张夫人什么?”他说过,从今之后不喝酒不动武,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为他们两老活下去的。

张决明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摇摇头。

“张少爷忍心让张老爷和夫人为你担心?你知道你这个样子,他们会有多难受。一个人活着,不能只想着自个儿,多多为他们想想,他们已经失去你这么多年,现在好不容易等到你回到他们身边,你忍心让他们见到自己的儿子病骨支离,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离他们远去?”

这一次走,他们即使等得再久,他也不可能再回来了。

李半夏说的这些,他又何尝不清楚。这些日子,他想过很多,也想过他走后爹娘会怎么办。但他相信,他们的痛苦只是暂时的,毕竟他之前已经离开了他们数年,再离开一次,他们或许一时无法接受。但在大哥大嫂还有那可爱的小侄子影响下,他们迟早会从失去他的痛苦中走出来。

这个世上,没有谁离开了谁谁就会真的活不成。他曾以为,在她投河后,自己一定会走不下去,终会和她一起走。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活着。尽管病魔缠身,他怎么都还是活着的。

“他们会好的,总有一天会好的。就当他们没有生过我这个儿子,反正我也没对他们尽过一天做儿子的责任——”

李半夏忽然冷静了下来,这个人不仅执拗得可怕,就连想法都是一样的可怕。

在李半夏看来,正因为他没有尽过一天做儿子的责任,他才更应该好好的活着,不让他们担心。这既是一种弥补,也是一种觉醒。但凡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都该这么做。

而他却以这个借口,光明正大地拒绝她的医治,李半夏真的不知说什么好了。

李半夏会这么想一点也不奇怪,那是因为她不清楚张决明经历过什么事。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爱他的爹娘,却也在心里不自禁地恨着他们。

理智和教养让他不允许恨自己的爹娘,强迫自己不让他们担心。然而在心里,他始终无法忘怀王姑娘的死。

毕竟,若不是当年张老爷和张夫人落井下石,嫌贫爱富,王姑娘不会投河而死。他也不会远走天涯,烙下这一身的病,也让他孤独痛苦了这么些年。

他是他们的儿子,他的命是他们给的,他伤害再深也不会怨他们。

然而她,想起河边飞扬的手帕,手上握着的她送的玉笛,张决明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他忘不了,也做不到。

有时活着就是一种痛苦——

“张少爷是否认为这次根本就不该回来?”过了许久,李半夏忽然问。

张决明缓缓点了点头。

“我不该回来……我真的回来错了……”事情过了这么多年,他以为自己早已淡忘了。然而一看到他们,她的身影又不断地浮现在自己的眼前,让他再也无法平静。

“你这么想就错了。”

“……”

“你若是不回来,那才是对他们真的残忍。父母之于儿女,付出了多少的爱和心血。他们养育了你,就是希望看到你成才,看到你好好活着。”

“你一去数年,他们不知道你的踪迹,他们会有多着急?现在你回来了,张老爷和夫人真是前所未有的高兴。我听侯柳说,你回来那天,张夫人关起门来嚎啕大哭,张老爷也红了眼。你刚走的那两年,张老爷还嚷着说你回来后要打断你的腿。可是等你真的回来了,他不但舍不得打你,连一句重话都舍不得说。”

“你病倒了,张老爷和夫人比谁都要担心,彻夜不眠地陪在你身边,又是给你熬补汤,又是给你请名医。你知道,前些日子传言,临近城镇来了一位名医,张老爷二话不说,推了所有的生意带着侯柳就赶了过去。他昼夜兼程,不停地赶路,还是没有赶上那位名医。张老爷当场一口气上不来晕倒了,一连病了几天,都下不来床。因为不放心你,即使病着都要赶回来见你——”

不管他们过去曾经做错了什么,现在对儿子的那份关心和疼爱谁都抹煞不了。即使是张决明,也不能忽视他们为他做的一切。

张决明安静地听着,背对着李半夏的他,目中流露出深深的自责和内疚。他说为什么那些日子一连好几天都没有看见爹过来呢,还以为他是生意忙,到城里去照管生意去了。没想到,都是为了他——

“还有张夫人,自从知道你的病后,单是庙里就去了不下五次。有一次,她听说千音山庙里的菩萨很灵验,只要求佛之人有足够的诚心,三步一扣到达山顶,就能够保佑所求之人心想事成。张夫人一早带着丫鬟,当真三步一扣,跪着、爬着上了千音山,向菩萨祈求你能够平安。难道这些,张少爷你真的都看不到,也不在意吗?”

张决明一直都没出声,站在身后的李半夏,还是隐约看见他肩膀的颤动。

她知道,此时他的心里,一定比谁都还要难受。

不知又过了多少时间,张决明终于开口了,“小李大夫,你今日先且回去吧——”

“张少爷,你……?”

“诚如你所说,我不生不死的活着,对我爹娘也是一种拖累,还是死了的干净。”张决明一直都是素净的、温和的,即使在说起这样生死大事时,也是纹丝不动。李半夏真的很难想象,他这一生到底是否还有过其他的情绪——

118 媒婆上门,小姑说亲

118 媒婆上门,小姑说亲

李半夏垂头丧气地走出张家,还以为就算不能够说服他,至少也让他听进去几句话,没想到比以前更差了。

这个张少爷,可真不能用一般人的思维来对待。

虽说被他“轰”了出来,都答应张老爷和张夫人为他们儿子看病了,自己也不能闲着,许多事也该着手准备。

回到药庐,还有几个病人在那儿等着呢。赵郎中又不在,全落李半夏肩上了。等赶回家的时候,天都快黑了。

还没进家门,就听见马氏和一个大嗓门说得欢腾。

李半夏到村子里来了有段时间了,知道这个人是下村的王大娘,有名的大嗓门,还是村里少数的几个媒婆之一。

平时这俩家也没啥走动,今着来是干嘛来的?李半夏心里闪过疑问,走了进去,叫了人,在两人身边坐了下来。

“哎哟这半夏回来了,听说你在赵郎中的药庐工作,给人看病,可真是有出息啊。马大姐,你家儿媳真能干,不但会帮你做家里事,还能出去给你挣钱,你可真是享福了~~”

李半夏笑笑,“哪里哪里~~”这王大娘逢人就夸的毛病可一点都没变。

马氏和许多其她的妇人一样,在别人面前喜欢夸自家人好。一听王大娘夸李半夏,笑眯了眼。

“那是,这话一点都不假。王妹子,我跟你说,我这儿媳那可能干了。在家的时候,不但帮大姐我烧饭洗衣,还教俩孩子念书。在外面,治病救人,别看她这么点大。那本事是这个,顶呱呱的。就上回,那个七子家的牛,我家小孙子中毒,牛老太的腿,都是我儿媳妇治的。你去外面打听打听,现在在村子里,有谁不说东山她媳妇能干的?”

马氏越说越欢,到后来停都停不了。

李半夏有点脸红,想让马氏别说了。又不晓得该如何说。这在人家王大娘面前,这么个夸她,多不好意思啊!

“那个……娘。你刚在和王大娘说什么事啊,那么高兴?”李半夏巧妙地转移着话题,刚才在外面就听到她们俩个笑呵呵的。

“哦~~是这样,你王大娘来跟我说叨银杏的婚事。”

李半夏一僵,“是……是吗?”

“是啊。银杏已经不小了,翻过年来可就十七了。许多跟她同年的姑娘可都把了婆家了,你三叔公家的绿妞孩子都快一岁了。再不讲个婆家,可成了村里的老姑娘,想找个好婆家就难了~~”

刘银杏的条件不差,人找得虽不是多么的漂亮。在村里也算突出的。从两年前,到家里说亲的人就没断过。只是刘银杏的眼光高,马氏和刘申姜又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总希望把她放在身边多留两年。

这一等,就过了两个年头。眼看着闺女年纪也不小了,马氏这会儿急了,托着媒人婆帮打听。这不,人家这边正好有合适的小伙子。就趁着晚上有空过来与人家马大姐说说。

“对了,王妹子。你再和我说说,对方是个什么人家,小伙子人咋样?”

“对方王大姐也认识,就是隔壁村老张家的妙三兄弟,他早就对你家银杏有意思了,这次听说马大姐你要给银杏找婆家。大清早地跑到我家,托我过来帮他说说。马大姐,你看妙三这个人可中?”

“妙三兄弟?”马氏皱皱眉,“老张家的这个小幺,倒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就是这人吧……不行不行,这人太迂,脑子不会转弯。我家银杏喜欢伶俐点的,脑子又好使的。这妙三,她铁定不会点头。”

马氏连连摇头,这妙三,就算是他们夫妻俩答应,银杏那孩子也不应啊。上回村里的宝哥上门来求亲,条件不错,对银杏也死心眼,结果银杏左看右看就是看不上人家,就差那扫帚将人轰出去了。

马氏也不想让人家小伙子难堪,都是乡邻,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把事闹僵了到时候见面多不好意思。

这一次,就由她这做娘的先把把关,银杏明显看不上的就别把人往她面前带了,别到时候搞得不可收拾。

王大娘可不同意马氏这种说法。

“不不不,王大姐,这你可就说错了。憨厚的人可靠,把闺女嫁给他放心。脑子不会转弯,心眼特实的对你闺女好。你说你找那些个滑头的、不靠谱的不是让自家闺女遭罪吗?”

“还有啊——”不等马氏开口,王大娘抢着道:“人家妙三人虽迂了点儿,可人家也不笨。前些日子还做起了小生意,听说还挣了不少钱呢。那些嘴上话多,耍小聪明讨人家姑娘开心的,都是嘴把式。光靠一张嘴,会耍点小聪明有啥用?以后能给你家闺女吃好喝好?以后会把你家闺女放在心尖上疼着宠着,不让她干重活?”

“再说了——”王大娘再次抢过马氏的话头子,“那小黄村的李寡妇,年轻的时候男人死了,有多少人排队等在她家家门口,要抢着把她迎娶过门的。有老实的,有单冲着她那张脸去的,还有的就是因为娶不到婆娘,想碰碰运气。这要是运气好,人家李寡妇一答应,自己可真是艳福不浅,不但家里有了婆娘,还在那些男人里面出了脸。”

“到后来,人家李寡妇老实的不挑,嘴笨的对她死心眼的不挑,挑来挑去就挑了小孙那根小油条。到后来咋着,日子过得结结巴巴的,就差两人出去找人要饭了。小孙还动不动就打她,李寡妇在背后可没少抹过泪。”

这王大娘说起这些个事,那是特别的在行,不仅能旁征博引,还能适时给予点评。配上或哀婉或感叹或可惜的声音,一个人说话,可比几个人说还要热闹。

马氏渐渐被她说动了,细想一下,这王妹子说的话也不无道理。只要能让她闺女过上好日子,能真心实意的对她好,这人憨就憨点儿。憨人好,至少欺负不到她闺女儿。

可她家银杏的脾气,就跟头倔驴似的。看不上的人,可是连正眼都不会瞧人家一眼的,哪愿意和别人成家生子啊?

119 各怀心思,亲事告吹

119 各怀心思,亲事告吹

马氏还是摇摇头,“王妹子,这事我也不能一个人拿主意,得和她爹和银杏商量商量。成不成,咱回头再说。”

“马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