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御医-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复杂的,如果胡乱写一些经验,后人分辨不清,反而会产生不良效果。”许胤宗的这番论点确实有他的道理,我们也能从这位医家身上看到他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许胤宗也是一名高寿的御医,享年90岁。



/* 36 */
  为治病敢把皇上扎出血     

  唐高宗李治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也许是受了父亲唐太宗的遗传,高宗从小体弱多病,因此也很爱钻研医学方面的知识,他让人主持编写的《新修本草》,为中药学的发展建立卓著的功劳。而且他比父亲李世民更胜一筹的是,对于“长生不老”的仙丹,没有像父亲那样迷恋,而是能够持唯物的态度来看待生死。

  李治三十多岁的时候,经常感到头晕目眩,稍微劳累一点,就越发严重,后来竟然发展到眼睛看不见东西了。御医秦鸣鹤和张文仲奉诏入宫为他诊治,秦鸣鹤看过之后认为是风热之毒侵袭至头部和眼部造成的,于是大胆地提出用针刺百会穴至出血,应该就可以治愈。皇后武则天这时正野心勃勃,期待李治的病最好谁也治不好,自己好有机会掌权。不过在皇上面前,武则天还是表现出对皇上的无比关心。听到秦鸣鹤说要用针刺皇上的头部,就大声斥责说:“你小小一个御医,竟敢在皇上头上扎针,还要刺出血,难道不想活了吗?”吓得秦鸣鹤赶紧磕头请罪,这时唐高宗却很镇静,他拦住武则天说:“秦御医是在讨论病情,不必治罪,我现在被这个病折磨得十分痛苦,也许秦御医所说的这个办法行得通呢?朕就不妨试一试,秦御医,你就来给朕进行针刺治疗吧!”于是高宗命秦鸣鹤给他施针,秦鸣鹤赶紧稳定了刚才战战兢兢的心情,沉住气,准确地找到穴位施针放血,由于秦鸣鹤正确地判断了病情,所以神针一下,唐高宗果然感觉轻松许多,过了一会张开眼,欣喜地说,朕的眼睛看得见了!这时武则天也只好识趣地对秦鸣鹤表示感谢,并大加赏赐。高宗能够让御医放手在自己身上诊治的勇气实在令人佩服,而秦鸣鹤为救皇上,大胆医治的精神也令人感叹,幸好他做了明君的御医,如果换了是秦始皇或者隋炀帝之类,估计早就一命呜呼了。



/* 37 */
  因病学医终成百岁药王     

  孙思邈从小身体就很弱,常常得病,家里为给他治病,几乎倾家荡产,稍大一点的时候,他又目睹了隋文帝时长安一带流行瘟疫的悲惨景象,给他留下很深印象,于是他立志学医,到二十岁时孙思邈就已经学识渊博,他结识了当时的太医令谢季卿及甄权、甄立言兄弟,并向他们虚心求教,医术更为精进。孙思邈是一个全能医生,各个医科的疾病都难不倒他,而且对于养生、食疗、针灸乃至炼丹也都有所涉猎,也许是因为他小时候的经历,所以他更愿意为平民百姓治病,隋唐两代的几位皇帝先后邀请他去宫内做官,他都婉言拒绝,依然在民间行医,不过由于他医术高超,经常要被召到宫中来诊治皇宫贵人们的疾病。

  唐仁宗时候,宫中一位才人生病,双目赤红,而且凸出,但是却什么也看不见,非常痛苦,宫内的御医认为是内火,所以用去火药医治,但是一直都没有什么效果。仁宗叫来孙思邈,孙思邈诊脉后认为这位才人不是单纯的热火,接着孙思邈又诊出才人肝脉弦滑,就询问才人的月事情况,宫内的御医说才人已经三个月没有月事了,应该是怀孕了。孙思邈却认为,才人的病是因为年轻气血旺盛,经血不通,肝火上行才导致目疾,并不是怀孕。孙思邈开了通经药,果然才人月事正常了,双目自然就复明了。

  史上还有孙思邈“悬丝诊脉”的传说,他曾经给唐太宗长孙皇后看病就是用此法。悬丝诊脉是指病人和医生分处两室,互不见面,医生通过搭在病人手腕上的一根丝线来诊脉。孙思邈给长孙皇后诊脉时,宫内的御医开始用丝线拴在冬青根、铜鼎足部和鹦鹉上来试探孙思邈,这种小伎俩一点也没有难倒孙思邈,很快就被一一识破。孙思邈给皇后悬丝诊脉之后,认为皇后是滞产,开出一方催产药,使得皇后顺利分娩。

  孙思邈医德高尚,治病救人不分贵贱,因此无论是皇上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十分敬重。他提出“大医精诚”,就是告诫医生,即使医术有多高明,治病的时候都要心平气静,排除杂念,不能心存私利,无论对什么样的病人都要一视同仁。孙思邈在晚年著述颇多。最著名的就是《千金要方》,又名《备急千金要方》,30卷,后又有《千金翼方》30卷。这些书中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而且由于孙思邈在民间行医,经验十分丰富,所以创造性地发明了很多民间治病的土方。比如用动物肝脏来治疗夜盲症,用葱叶作为尿闭症的导尿管进行导尿术等等都是非常实用的治疗方法。书中对药物的论述也非常多,孙思邈被誉为“药王”,他经常到深山中采药,对药物的了解非常透彻,在书中他指出,凡草石药皆须土地坚实、气味浓烈,不然治病不愈;凡麦门冬皆微润抽去心;栀子者,去皮;用蒲黄者,汤成下等。对于草药如何处理才能达到最佳功效,书中都提出了明确的说法。

  孙思邈活了101岁才离开人世。他死后,尸体过了一个月,颜色容貌仍然跟活人一样没有变化,当人们把他尸体抬起来的时候,感觉非常轻,就像只有衣服一样,令人们十分惊诧。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药王,在死后又给人留下了传奇的一幕。



/* 38 */
  漂亮公主引致御医史上的最大惨案     

  这本来讲的是一个漂亮公主的故事,但是由于她的短命,却招致了历史上最残忍的一次御医被屠的惨案。这个美丽的公主就是唐懿宗李的女儿同昌公主。李有八个女儿,同昌公主是长女。她的母亲是号称长安第一美人的郭淑妃,同昌公主也是天生丽质,温文娴雅,性格温顺,善解人意,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同昌公主长大后,嫁给了新科进士韦保衡,唐懿宗在自己的宝贝女儿出嫁时,为她准备了举世罕见的豪华嫁妆。而韦保衡娶了这金枝玉叶的妻子,算是三生有幸,一路飞黄腾达,很快就做到了集贤殿大学士。韦家对同昌公主也是丝毫不敢怠慢,伺候得非常精心,公主整天养尊处优,什么都不用管,吃有人喂,行有车坐,到哪都跟着一群侍从,公主吃的山珍海味都让人咋舌,一道她平时经常吃的菜“灵消炙”,是用喜鹊舌、羊心尖烹制出来的,而做这道菜一整只羊只有四两能用作原料;公主喝的“玫瑰露”,必须用清晨在盛开的玫瑰花上才能收集到的露水。

  如此奢侈的生活并没有给同昌公主带来无尽的幸福,这么天天养着,缺乏锻炼,加上公主自幼身体就很弱,嫁到韦家后三天两头就生病,身体越来越差,韦家人为此寻遍名医,给她吃了无数的名贵药草,公主的主管御医韩宗绍、康仲殷带着十几个有名的御医差不多天天泡在公主的病榻前,为公主治病,但是无奈公主体质太弱,病情越来越恶化,御医们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公主的性命。公主这一死可不得了,韦家如临大敌,他们明白皇上知道自己爱女的死讯肯定会追究责任,韦家商议半天,觉得只有将御医当作替罪羊,才能保全自己。于是韦保衡在向唐懿宗报告公主死讯时,就添油加醋地说是御医诊断不当,投错了药才使得公主身亡。唐懿宗正在悲愤当中,自然对此深信不疑,于是拉来韩宗绍及康仲殷等御医,不由分说当即全部斩首,又将他们的亲族三百多人也都关进了大牢。

  唐懿宗悲痛之中的过激之举,引起了各方的不满之声,朝中大臣刘瞻正义直言,向懿宗进谏,奉劝皇上平息心中的愤怒,公主之死乃天意,御医已经尽心了,如今他们已经被斩,如果再灭了他们的九族,那会引起天下人更多的怨言。但懿宗正在气头上,根本不听劝阻。刘瞻无奈,又联合京兆尹温璋再次进谏,结果却遭到皇上的革职处罚,温璋含冤自尽,刘瞻也被贬职离开长安。这时韦保衡为扩张势力,又向唐懿宗进谗言说刘瞻是御医的同谋,使得刘瞻又被降了一级。同时他们还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刘瞻的一些同僚都贬了职。

  一个美丽温柔的公主香消玉殒,没想到却有那么多御医及其家族乃至朝中大臣为之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这次御医的惨案可以说是御医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更让人感受到御医所面临的动荡不安的命运。后来唐懿宗病重将死的时候,当时给他治病的御医段  、符虔休、马及、赵等人也都被打入牢狱,幸好懿宗在弥留之际还算仁慈,留下不杀诊治御医的遗诏,放了他们一条生路。



/* 39 */
  武则天时代的御医三杰     

  张文仲、李虔纵、韦慈藏都担任过武则天的御医,张文仲一直在宫中看病,最后还升任尚药局的最高领导奉御,一直到死。李虔纵跟张文仲是老乡,也在宫中做侍御医。韦慈藏行医时喜欢带着一条黑狗,在民间行医十分出名,进宫后还担任过主管皇宫御膳的光禄卿,晚年辞官回乡,三人在当时可谓引领一个时代的知名医家。

  苏良嗣是武则天时期的一个高官,一天,苏良嗣在上朝时突然晕倒,慌乱之中,武则天派人赶紧召来张文仲、韦慈藏看看是怎么回事,张文仲诊脉后,认为苏良嗣是因为忧郁愤怒过度,邪气旺盛引起的气晕症,如果再累及两胁也开始疼的话,就很难治了。不到一顿饭的工夫,苏良嗣果然开始说两胁疼痛。张文仲又说,如果疼痛至心,那就不可救药了。又过一会儿,苏良嗣真的又开始心中绞痛,没到一天就死了。

  张文仲善于治疗风疾,风为百病之长,游走无定,与湿合则为风湿,与热合则为风热,与寒合则为风寒。风疾的症状也很多,头晕昏厥,四肢麻木,口眼歪斜等等。武则天曾下令让张文仲主持各地名医,来编纂治疗风疾的各种医方。张文仲把风分为一百二十四种,气分为八十种。指出治疗的药物差别基本不大,但是因为人的性情各有差异,有些庸医不了解药的性味功用,不知道用药的时节,因此施药后就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张文仲编撰了治风疾的四季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共十八条,呈报给武则天。张文仲还撰有《随身备急方》等书,但是他的医著都已经佚失。后来,唐代的另一位著名医家王焘在他整理的《外台秘要》中收录了张文仲的百余条医方,使得张文仲的经典药方得以流传下来。在《外台秘要》收录的医方中,还记述了张文仲对于服石的观点,当时炼丹服石仍然比较盛行,唐朝的几代皇帝,诸如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等都是服石而死。张文仲说服石以后与常人就会不一样,因此要注意五乖、七急、八不可等等。

  说到《外台秘要》,我们还要提一下他的作者王焘,这个人严格地说应该是个医学爱好者,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他算是御医的一个“粉丝”吧!王焘是个孝子,母亲南平公主生病多年,他常年服侍身边,同时也激发他对医学的追求,后来他在门下省任给事中二十多年,曾经负责管理弘文馆,弘文馆是当时唐代的国家图书馆,王焘在弘文馆里有条件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籍,于是他利用职务之便,采集了大量名医的医方,最终编成了40卷的《外台秘要》,书中收集医方6000多个,这对于一个医学门外汉来讲,真的是十分了不起的,唐代的名医像张文仲、孙思邈等的验方都被他收录到书中,而且都标注了出处,所以,虽然张文仲等一些名家自己的著述散佚了,但还能在《外台秘要》中找到部分散在的记载,可见这部书对于医学的贡献是多么重要。



/* 40 */
  一语中的受宠,一丹献错遭砍     

  这里说的是隋唐两代的两位御医的故事,他们完全不同的命运也让我们能够再次感受到御医无奈的命运。

  隋代医家许智藏,很早就以医术而闻名。隋文帝时他去外地做官,不料秦孝王杨俊突然生病,秦孝王是文帝的第三个儿子,隋文帝非常着急,派人火速将许智藏召回宫内给儿子治病。秦孝王生病时做了两个梦,头一晚上梦见自己的亡妃崔氏,崔氏跟他说:“我本来要迎接你,可是听说许智藏要来了,他来了,我肯定要受苦,这可怎么办好?”第二天夜里,秦孝王又梦见崔氏说:“妾有办法了,我藏到你的心脏深处就能避开他了。”等许智藏来诊过脉以后,说:“孝王的病已经深入到心脏,很快就会发痫,恐怕没法救了。”果然没多久,秦孝王就神志失常,最后发羊痫风而死。虽然没有救治成功,但是隋文帝对于许智藏精准的判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